大学物理第八章第2讲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3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1 静电场中的导体一、静电感应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静电感应2、导体静电平衡条件(1)导体的静电平衡:当导体上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时,称这种状态为导体的静电平衡。
(2)静电平衡条件从场强角度看:①导体内任一点,场强0=E;②导体表面上任一点E与表面垂直。
从电势角度也可以把上述结论说成: ①⇒导体内各点电势相等; ②⇒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用一句话说: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1、导体内无空腔时电荷分布如图所示,导体电荷为Q ,在其内作一高斯面S ,高斯定理为:∑⎰=•内S Sq s d E 01ε 导体静电平衡时其内0=E,∴ 0=•⎰s d E S, 即0=∑内S q 。
S 面是任意的,∴导体内无净电荷存在。
结论:静电平衡时,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2、导体内有空腔时电荷分布(1)腔内无其它电荷情况如图所示,导体电量为Q ,在其内作一高斯面S ,高斯定理为:∑⎰=•内S Sq s d E 01ε 静电平衡时,导体内0=E∴ 0=∑内S q ,即S 内净电荷为0,空腔内无其它电荷,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又无净电荷∴ 空腔内表面上的净电荷为0。
但是,在空腔内表面上能否出现符号相反的电荷,等量的正负电荷?我们设想,假如有在这种可能,如图所示,在A 点附近出现+q ,B 点附近出现-q ,这样在腔内就分布始于正电荷上终于负电荷的电力线,由此可知,B A U U >,但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即BAU U =,因此,假设不成立。
结论:静电平衡时,腔内表面无净电荷分布,净电荷都分布在外表面上,(腔内电势与导体电势相同)。
(2)空腔内有点电荷情况如图所示,导体电量为Q ,其内腔中有点 电荷+q ,在导体内作一高斯面S ,高斯定理为∑⎰=•内S Sq s d E 01ε 静电平衡时0=E, ∴ 0=∑内S q 。
又因为此时导体内部无净电荷,而腔内有电荷+q ,∴ 腔内表面必有感应电荷-q ,。
第八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8-1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1、静电感应2、导体静电平衡条件(1)导体的静电平衡:当导体上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时,称这种状态为导体的静电平衡。
(2)静电平衡条件从场强角度看:①导体内任一点,场强E = 0 ;②导体表面上任一点E与表面垂直从电势角度也可以把上述结论说成:①二导体内各点电势相等;②二,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用一句话说: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1、导体内无空腔时电荷分布2、导体内有空腔时电荷分布如图所示,导体电荷为 Q,在其内作一高斯面 S ,高斯定理为:--1 E *dsqS;0 S 内导体静电平衡时其内E=0, 二 作・dS = 0 , 即瓦q =0。
Ss 内S 面是任意的,.导体内无净电荷存在。
结论:静电平衡时,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1)腔内无其它电荷情况如图所示,导体电量为 Q,在其内作一高斯面 S ,高斯定理为:- - 1 ■ E * dsqS;o S 内静电平衡时,导体内E=0 二瓦q =0,即S 内净电荷为0,S 内空腔内无其它电荷,静电平衡时, 导体内又无净电荷.空腔内表面上的净电荷为0。
但是,在空腔内表面上能否出现符号相反的电荷, 等量的正负电荷? 我们设想,假如有在这种可能,如图所示,在 A 点附近出现+q ,B 点附近出现-q ,这样在腔内就分布始于正电荷上终于负电荷的电力线,由此 可知,U A U B ,但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即U A =U B ,因此,假 设不成立。
结论:静电平衡时,腔内表面无净电荷分布,净电荷都分布在外表面上,(腔内电势与导体电势相同)(2)空腔内有点电荷情况如图所示,导体电量为Q,其内腔中有点 电荷+q ,在导体内作一高斯面S,高斯定理为- -1■ E ・dsqS"0 S 内静电平衡时E =0,a q =0%又因为此时导体内部无净电荷,而腔内有电荷 +q ,图8-2图8 :弓Qs=o 图«-4二腔内表面必有感应电荷-q ,。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章节:第八章(热力学基础)授课对象: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及其应用。
3. 熟悉卡诺循环及其效率计算。
4. 培养学生分析热力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2. 状态变化过程中内能和功的计算。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实际气体中的应用。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2. 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作用。
3. 熵增原理和可逆过程的熵变计算。
三、卡诺循环1. 卡诺循环的概念和组成。
2. 卡诺循环的效率计算。
3. 卡诺循环在实际热机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热力学基本概念。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热力学基础。
二、讲解新课1. 热力学第一定律a. 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b. 讲解状态变化过程中内能和功的计算。
c. 结合实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实际气体中的应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a. 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b. 解释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作用。
c. 讲解熵增原理和可逆过程的熵变计算。
3. 卡诺循环a. 介绍卡诺循环的概念和组成。
b. 讲解卡诺循环的效率计算。
c. 分析卡诺循环在实际热机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给学生发放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3. 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