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的雷电灾害危害度评价与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138.34 KB
- 文档页数:2
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分析引言: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评估成为我们认识、改善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环境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评价。
灰色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的分析方法,具有适用于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的特点,逐渐引起环境评估领域的关注与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科学家陈纳言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是一种处理灰色信息的系统方法。
灰色信息是指知识、数据或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情况下所获得的信息。
灰色系统理论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将灰色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模型,从而实现对信息的预测、决策和优化。
灰色系统理论具有简单、快速、灵活、经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
二、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1. 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是对某一特定环境区域内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灰色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处理环境质量评估中存在的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
通过对已知的环境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环境变量的发展趋势,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预警措施。
例如,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估中,可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空气质量、水质指标等,并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对自然环境或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过程。
灰色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处理环境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已知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环境风险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等级评估。
例如,在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中,可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土壤样本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地下水流动速度等因素,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修复和监控对策。
3. 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绩效评估是对某一特定组织、企业或行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过程。
0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变电站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变电站内部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和高压电力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人员安全和电力设备造成严重的威胁。
设计方作为变电站的参建单位之一,对于变电站的消防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变电站的设计阶段,应考虑消防安全因素,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确保变电站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扑灭火灾,保障人员安全撤离。
程方明[1]等通过构建一、二、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权重,以云模型作为评价模型,并以某变电站为实例,全面地分析了变电站消防风险因素,确定了变电站消防风险等级。
欧庆和[2]等以管网中节点的自由水压为参数,采用EPANET 模拟软件,构建区域管网数值模型,研究了三种不同工况下(室内消火栓开启、室外消火栓开启、室内外消火栓同时开启)变电站消防系统的供水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变电站的消防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富强[3]等构建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火焰识别模型,显著提高了不同背景下火焰识别的准确率,为变电站的消防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刘庆[4]等针对河北省某地下轨道交通主变电站,从“消防系统选取”“消火栓系统流量取值”等多个方面对变电站的消防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变电站消防及灭火设施设计方案。
邱宁[5]等对特高压变电站的消防设计重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目前特高压变电站设计消防系统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述文献总结,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变电站消防安全质量进行全面、整体的风险评价,但不够精细,例如从某一点出发,关于设计方视角的变电站消防能力评价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拟从设计方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识别,筛选出相应的风险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变电站的消防能力进行评价。
为改善变电站的消防能力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推动变电站消防安全工作的进步和完善。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安全生产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以及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2年,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从68342人上升到139393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18667.82亿元上升到120332.69亿元,其中,道路交通、工矿企业、消防火灾等行业领域事故频发,形势尤为严峻。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加强了安全监管的力度,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的范畴,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全国的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见表1)。
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依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和监督仍不到位、隐患治理整顿和应急处置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1~4]。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规律和事故变化趋势,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所需样本少、运算简便等优点,建立基于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的灰色预测模型,对最几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丰富和发展安全生产事故预测的技术和方法。
1 安全生产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事故进行预测,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是生产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应用较多的定量预测方法有灰色预测法、马尔可夫链预测法、贝叶斯网络预测法、神经网络预测法等几种[5]。
其中,灰色预测法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1982年创立的[6],灰色预测方法认为某一类事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数值是在一个与时间有关的灰色量,通过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一个新的生成数列,使原始数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根据过去及现在已知的信息,建立一个从过去联系到未来的灰色模型,从而确定预测对象在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火灾灰色预测实验报告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能够准确预测火灾的发生时间和程度对于火灾管理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它通过建立灰色微分方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火灾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火灾发生的趋势进行预测。
实验数据本实验选择了某市过去10年的火灾数据作为实验数据,数据包括每年火灾发生次数和火灾严重程度两个指标。
年份火灾发生次数火灾严重程度-2010 500 32011 460 22012 510 42013 540 32014 480 22015 470 12016 520 32017 550 42018 510 32019 490 2数据分析与建模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规律。
python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years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fires = [500, 460, 510, 540, 480, 470, 520, 550, 510, 490]severity = [3, 2, 4, 3, 2, 1, 3, 4, 3, 2]绘制火灾发生次数折线图plt.figure(figsize=(12, 6))plt.plot(years, fires, marker='o', linestyle='-', color='r', label='Fire Frequency')plt.xlabel('Year')plt.ylabel('Frequency')plt.title('Fire Frequency in the Past 10 Years')plt.legend()plt.show()绘制火灾严重程度折线图plt.figure(figsize=(12, 6))plt.plot(years, severity, marker='o', linestyle='-', color='b', label='Fire Severity')plt.xlabel('Year')plt.ylabel('Severity')plt.title('Fire Severity in the Past 10 Years')plt.legend()plt.show()根据可视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火灾发生次数和火灾严重程度都呈现一定的趋势,难以通过直接观察来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灾害性天气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灰色关联度方法应用于灾害性天气评估中,通过构建适当的模型,对灾害性天气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1. 引言灾害性天气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气象现象,会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对灾害性天气的评估非常重要。
传统的灾害性天气评估方法大多基于统计学的分析,但该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灰色关联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方法的问题。
2. 灰色关联度方法概述灰色关联度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系统相互关系的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度。
该方法首先将各个因素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各个因素与目标因素之间的关联度。
关联度越大,代表两者之间的关系越紧密。
3.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3.1 数据准备对于灾害性天气的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和相关的灾害性天气数据。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预处理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平滑处理和标准化处理。
3.3 灾害性天气评估模型构建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可以构建适当的模型对灾害性天气进行评估。
模型的构建需要确定评估指标和数据的权重。
评估指标应考虑灾害性天气的多个方面,如风速、降雨量、温度等。
然后,通过计算各个指标与目标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最后,根据权重和关联系数,计算灾害性天气的评估值。
3.4 灾害性天气评估结果分析对于评估结果的分析,需要对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
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规律和特点,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和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题目:灰色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研究院、系:测通学院姓名:系主任:2013 年6 月3目录摘要 (4)Abstract (5)第1章绪论 (6)1.1.研究背景 (6)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1.2.1国内研究现状 (6)1.2.2 国外研究现状 (8)1.3研究目的和意义 (8)1.4主要研究内容 (9)第2章灰色系统理论及模型综述 (10)2.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动态 (10)2.2灰色系统理论概念、基本原理和内容 (11)2.2.1灰色系统基本理论 (11)2.2.2基本原理 (12)2.2.3主要内容 (13)2.3灰色系统理论与火灾预测的结合点 (13)2.4 五步建模思想 (14)2.5 GM(1,1)模型建模机理 (16)2.5.1建模步骤 (16)2.5.2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方法 (18)第3章灰色系统模型在火灾预测的应用 (20)3.1 GM(1,1)模型在农村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20)3.1.1 GM(1,1)模型的建立 (20)3.1.2 精度检验 (23)3.1.3预测 (25)3.2 城市的火灾预测 (25)3.2.1 GM(1,1)在城市火灾预测的应用 (25)3.2.2 精度检验 (27)3.2.3预测 (29)3.3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预测 (30)3.3.1 GM(1,1)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预测 (30)3.3.2 精度检验 (32)3.3.3预测 (34)结论与建议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40)摘要作为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灾害种类之一,火灾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火灾进行预测,可以掌握火灾的未来发展状况,对火灾安全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有效地控制各影响因素,达到减少火灾事故的目的。
火灾事故系统的非线性、随机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作为火灾系统行为特征量的火灾事故的预测的复杂性,在分析现有火灾事故宏观预测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论文研究了适应火灾系统多属性特点的火灾事故预测方法—灰色系统理论。
基于灰色理论的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研究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已成为很多企业和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运行过程中,对配电监控数据进行准确预测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基于灰色理论,探讨了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在数据预测方面的应用。
一、基于灰色理论的数据预测在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中,灰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预测。
由于配电系统的负载变化较大,传统的预测模型难以满足精度要求。
而灰色预测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在数据量较少且部分数据无法直接解释的情况下,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数据趋势和数值。
灰色理论提出了一种建模方法——GM(1,1)模型,适用于小样本数据集的研究。
该模型根据数据间的差异性,将其分为“灰色序列”和“白色噪声序列”,并通过所谓的累加生成发展出整个数据序列的模型。
在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中,通过历史数据与当前数据的联动关系,可以初步预测负载的发展趋势,进而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
二、基于灰色理论的预警系统设计在配电监控中,通过负载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预警指标。
以某西部地区的钢铁企业为例,其负载变化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负载变化会对某些重要设备的运行产生风险。
因此,我们对设备负载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为其设计了一套基于灰色理论的预警系统。
系统通过灰关联度方法对负载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关键数据进行预测。
设备负载超过预设阈值时,预警系统会发出警告信号。
信号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分级,卫星导航系统等重要设备会自动开启备用方案,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三、结论通过灰色理论的应用,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在数据预测和运行监控方面的实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建设设计中,将灰色理论应用于配电系统的故障预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系统运行和负载状态等情况的实时监控,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提高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
四、优势和潜力基于灰色理论的配电监控与预警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2012年第3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2.03.064能源技术与管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矿井火灾影响因素危险值判定于之江,冯新刚(开滦钱家营矿业分公司,河北唐山063301)[摘要]火灾是煤矿严重的灾害事故,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阻碍着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矿井火灾评价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完善。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影响煤矿火灾事故的诸多非线性、动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各灾害因素的危险值,以便制定防范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灰色系统;关联度;火灾事故;危险值[中图分类号]TD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943(2012)03-0154-020引言煤矿火灾事故的诱发因素非常复杂,有自然因素、地质条件、安全装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等,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本构关系不完全清晰,具有典型的灰色系统特性。
而国内外针对不确定性因素理论有三种,模糊理论(Fuzzy Theory )、概率论(Probability )和灰色理论(Grey Theory )。
灰关联分析主要针对运转过程和本构关系不清晰或缺乏原始物理模型的灰关联序列化、模式化,进而建立灰关联模型,进而显化各因素之间的灰关系,量化各个指标。
诱发煤矿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很多,其危险程度也各不相同。
各因素只能表征影响火灾事故一部分特征,但是各因素对诱发火灾的作用程度大小,即危险值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通过综合分析山西地区部分煤矿安全现状,探究矿井火灾事故的诱发因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危险值,为煤矿安全、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灰色关联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的特征是依据因素之间的几何相似程度来判定因素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和基本因素对主因素的作用程度。
因此,所建立的灰色关联模型是因素相互关系的序列模型,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灰色关联分析重点研究各因素间的数值差异及其序列关系,以此获得序列间的差异信息,建立差异信息空间和计算差异信息比较测度(灰关联度);确定各因素间的序关系。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上级领导:本报告是针对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进行的综合评估,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本次评估主要分析了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可能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潜在风险1.1 雷电的季节和频率尽管雷电活动在全年的不同季节都会发生,但在夏季和初秋时节,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在这个时段内,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更高。
1.2 潜在影响区域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其影响范围可能覆盖整个城市范围。
然而,一般来说,高海拔山区、空旷的开阔地和高层建筑等易受雷击的区域更容易成为灾害的重点区域。
二、可能影响范围2.1 生命安全雷电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当雷电直接击中人体时,可能引发电击伤害、烧伤和其他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2 电力系统雷电灾害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范围广,可能引发电压的瞬时剧烈变化,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和供电中断,进而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3 通信系统雷电灾害对通信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雷电击毁通信线路和站点设备可能导致通信中断,影响应急救援以及广大市民和企业的日常通信需求。
三、可能造成的损失3.1 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尤其是在户外活动频繁的场所,如公园、露天场馆等。
其可能造成的死亡和伤害数量是需要格外关注的。
3.2 财产损失雷电灾害可能对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由于天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这些损失可能是难以预估和弥补的。
3.3 经济损失雷电灾害对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停电、通信中断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将导致企业生产和服务的中断,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四、建议4.1 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雷电观测网的建设,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预警信息。
4.2 增加防雷设施对于易受雷击的区域,如高层建筑、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应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减少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基于灰色理论的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近年来,国内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性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突发事件不可避免,但有效的应急响应是降低人民损失,减轻社会危害的有效途径。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所制定的应急行动指南,在应急响应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应急预案的作用逐步被认知并激发起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潮,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广大学者从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以及效果等角度对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现有评价方法只能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难以诊断出应急预案的具体不足,因此本文从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出发,采用灰色系统方法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施效果对现有预案进行从指标个体到预案整体进行综合评估,具体诊断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应急预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宝贵意见。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入手,在充分学习应急预案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最终决定选择灰色系统方法作为预案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并对灰色聚类、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评价模型构建阶段,首先探讨了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过程,尤其针对评价过程中专家作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公式的专家客观权重修正方法,然后依据评价的过程分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知识,提出了评价指标筛选方法,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应急预案综合评价方法,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灰色理论的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最后,通过算例解析,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基于灰色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既保证了在贫信息的条件下,能够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有效评价,同时模型从评价指标个体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既完成了评价又进行了诊断,对于应急预案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评估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灰色关联度方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该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其原理和实例。
灰色关联度方法是由中国科学家灰色系统理论的创始人李提琴教授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不完全信息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数据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
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我们可以将灾害性天气事件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其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灾害性天气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降雨量、风速、温度等多个指标,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指标差异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接下来,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
灰色关联度方法采用的是相对关联度,即将每个指标与其他指标进行比较,得到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通过计算关联度,可以探讨各指标之间的联系以及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影响程度。
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对灾害性天气事件产生影响的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降雨量、风速和温度等指标进行关联度计算,得出各指标对于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贡献程度。
在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降雨量和风速关联度较高,那么这个地区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温度和风速关联度较高,那么这个地区发生台风的可能性较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对不同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
此外,灰色关联度方法还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演变规律。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灾害性天气数据进行关联度计算,可以发现不同时间段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分析这些规律,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总之,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探索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展规律,并为灾害预防和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闪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林念萍1,2吴荣军1王小英3华立新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10044;2. 浙江省苍南县气象局,325800;3. 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局,325007)摘要:为寻求合适的闪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本文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利用2007-2011年闪电监测数据、1996-2011年雷灾统计资料及基础信息数据等,从闪电灾害发生的特征出发,引入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闪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对象的灰色关联系数,进而综合加权得出闪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给出闪电灾害的风险区划。
结果表明,苍南县闪电灾害风险等级区划由高到低分别是灵溪镇、龙港镇为极高风险区,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为高风险区,矾山镇、马站镇、桥墩镇、藻溪镇为中风险区,赤溪镇、岱岭畲族乡、凤阳畲族乡为低风险区。
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风险区划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引入的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适合于闪电灾害风险区划。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编制闪电灾害防御规划以及重点项目灾害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参考,对提高闪电灾害防御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闪电灾害;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风险;区划闪电灾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电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
其特点有受灾面广、频率高、破坏性强、入侵方式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变,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器件极端灵敏,很容易受到雷电电磁脉冲(LEMP)无孔不入的破坏。
近年来国内外对闪电灾害风险区划的研究很多,对于闪电灾害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作了研究。
郭虎等[1]对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刘垚等[2]对杭州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进行了研究,汪志红等[3]用投影寻踪与遗传算法技术对广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曾金全等[4]采用综合评价算法对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模型研究。
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闪电灾害风险区划林念萍;吴荣军;王小英;华立新【期刊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为寻求合适的闪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利用2007-2011年闪电监测数据、1996-2011年雷灾统计资料及基础信息数据等,从闪电灾害发生的特征出发,引入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闪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对象的灰色关联系数,进而综合加权得出闪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给出闪电灾害的风险区划。
结果表明,苍南县闪电灾害风险等级区划由高到低分别是灵溪镇、龙港镇为极高风险区,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为高风险区,矾山镇、马站镇、桥墩镇、藻溪镇为中风险区,赤溪镇、岱岭畲族乡、凤阳畲族乡为低风险区。
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风险区划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引入的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适合于闪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研究结果为编制闪电灾害防御规划以及重点项目灾害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参考,对提高闪电灾害防御的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总页数】6页(P169-174)【作者】林念萍;吴荣军;王小英;华立新【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10044; 浙江省苍南县气象局,苍南,3258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10044;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局,温州,325027;浙江省苍南县气象局,苍南,325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1;TG803【相关文献】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福建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J], 张雷;涂慰云;李天诚;孙蔡亮;王颖波2.基于层次-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闪电灾害风险区划 [J], 郑海祥;郑建卫;柳德尚;林念萍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指标权重分析 [J], 彭勇刚;黄肖寒;莫益江;许翊楠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门市新会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J], 于东海;翟玉泰;杨泽锋5.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西宁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J], 蔡忠周;胡亚男;金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魏斌斌;赵其华;韩刚;张海泉【摘要】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debris flows in quake-hit area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er critical rainfall,greater scale and higher risk.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rainfall and earthquake,grey correl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analyse the weights of scale,valley area,gully length,basin elevation difference,cutting density,unstable groove proportion,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seismic intensity of 72 debris flow valleys in Beichuan.Thus a hazard assessment model of debris flow in quake-hit area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is 72 debris flow valleys.An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the weights of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seismic intensity are greater than the other factor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model raised in this essay are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given by Liu Xilin.But the risk value improves relatively,and the risk of seven debris flow valleys among those improves a grade.%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具有暴发临界雨量小,规模大,危险性高的特点.在考虑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川县72条泥石流沟的泥石流规模、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8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所占权重最大;运用本文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模型基本一致,但危险度值相对提高,其中有7条泥石流沟危险度提高一个等级.【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021)004【总页数】9页(P525-533)【关键词】震区泥石流;灰色关联法;影响因子;危险性评价【作者】魏斌斌;赵其华;韩刚;张海泉【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 引言汶川地震导致山地区域地质环境更加脆弱,地质灾害极度发育,泥石流灾害活动异常强烈。
湖南农村地区雷灾分布特征及重灾年景预测摘要:利用2005-2020年湖南省雷灾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灰色关联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重灾年份展开分析和预测。
结果表明:湖南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随时间呈减少趋势, 3-8月是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高发时期。
雷电灾害与雷电活动频繁程度与雷电流强度有关,雷电灾害起数、农村雷击伤亡人数以及农村经济损失重灾期的时间分布吻合程度较高,未来10a内湖南农村地区雷电灾害起数、农村雷击伤亡人数以及农村经济损失重灾年份分别为2027年、2028年及2025年。
关键词:农村;时空分布;雷电灾害;重灾;预测引言雷电灾害是被联合国相关管理部门定义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雷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灾害,是影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3]。
湖南位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辖区内有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占地面积为21.18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地面积约为71.1%,常驻人口6644.49万人,农村人口占比为41.2%,是中国中部集大面积、多人口的省份。
湖南省年均雷暴日为49.9d,属多雷区。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雷电灾害造成湖南省近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和高达数百人的人员伤亡,而雷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则是雷击伤亡事故的主要发生区域,因此做好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工作是减少因雷灾引起人员伤亡事件的重点。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雷灾特征、雷电防护及雷灾预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骆方等[4]分析总结了重庆市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并对农村地区的雷电防御提出了建议;彭锦荣等[5]分析了番禺地区的历史雷灾数据与雷暴日、地闪定位数据的相关性;陈益梅等[6]通过对农村地区的雷灾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农村雷灾预警方案和应急响应措施;刘佼等[7]对2009-2012年我国因雷灾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了预测;武宁等[8]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2017-2018年广东省雷灾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秦建等[9]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重庆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