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24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5
专题24 种树郭橐驼传1.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唐代、。
字,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
2.体裁与背景《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传记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繁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
“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郭橐.驼()病偻.()名我固当.()窥伺.效慕()早实以蕃.()木寿且孳.()其莳.若子()好.烦其令()勖.尔植()缫.而绪()遂而鸡豚.()辍飧饔..()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
(1)病偻,隆然伏行(2)名我固当(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4)爱之太殷,忧之太勤(5)勖尔植(6)病且怠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
第24课赏析示例六国论北宋建国后的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于是北宋采取了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这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重蹈覆辙。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作家作品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博辩,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著有《嘉祐集》十五卷.2.背景解读北宋建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这样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交纳大量的银、绢。
这样贿赂的结果是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一现实,苏洵撰写了《六国论》。
3.文体知识论论是议论,它是以论证为主的说理方式,论的任务主要是论证某一问题、某一人物、某一事理的是非得失。
它的特点是:要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这个范畴.4.文化常识【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字音识记①弊在赂.秦(lù)②洎.牧以谗.诛(jì)(chán)③暴.霜露(pù)2.辨形组词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3.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4)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4.一词多义(1)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动词,不是)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错误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副词,无,没有)(2)或或.未易量(副词,或许)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代词,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3)得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动词,得到)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得当)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捕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动词,看到)诚不得.已(动词,能够)(4)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副词,互相)誓天不相.负(代词,偏指一方,相当于“你”“他”等,此处代“你”)伯乐相.马(动词,观察,辨别,鉴定)(5)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亲近)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与.战胜而得者(介词,跟,同,表示比较的对象)(6)欲暴秦之欲.无厌(名词,欲望)鱼,我所欲.也(动词,想要得到,需要)(7)暴暴.霜露(动词,读pù,通“曝”,冒着)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读bào,凶暴的)(8)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9)终终.继五国迁灭(副词,最终,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底)(10)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副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11)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连词,假使)并力西向.(动词,对着,这里是对付的意思)(12)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形容词,旧的,过去的)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连词,所以)(13)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治理)至丹以荆卿为.计(动词,作为)邯郸为.郡(动词,成为)(14)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武力)5.词类活用(1)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2)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完整地存在)(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6)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受贿;大的受贿)(8)秦以攻.取之外(动词作名词,攻战的方法)6.古今异义(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情况。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四) 游沙湖苦斋记(时间:40分钟分值:47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颖悟绝.人绝:超过B.辄深了.人意了:了解C.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临:临近D.是日剧.饮而归剧:急促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医而.聋是日剧饮而.归B.余以.手为口以.吾一日长乎尔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因往相.田,得疾D.遂.往求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颠沛生于不测.... B.初食颇苦难C.滵曲折..之子..,注入大谷 D.今夫膏粱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B.下临兰溪,溪水西流C.君看流水尚能西D.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C.覆之以茆D.而彼之乐吾之苦也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
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
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训练题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景色美和人物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杜甫《阁夜》中写夜哭、夷歌之凄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煜《虞美人》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等级题(10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城阕绰约芙蓉泣露迷花倚石忽已瞑B.青瞑金樽钟鼓馔玉天涯霜雪霁寒霄C.俳优兰橑切中肯綮出师一表真名世D.溽署沽取雕栏玉砌且放白鹿青涯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
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而那些声名不甚彰著的笔名,多属于报坛的过客,兔起鹘落,不惹人注意。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
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二、阅读《蜀相》,完成4一5题。
(6分每小题3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对这首诗中的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 . “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复兴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第六单元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lǒu)郭橐.驼(tuó)名我固当.(dàng)B.移徙.(xǐ)长.人者(zhǎng)早实以蕃.(bō)C.硕.茂(shuò)勖.尔植(mào)其莳.若子(shì)D.缫.丝(sāo)辍飧饔.(yōng)木寿且孳.(zī)【答案】D【解析】A项,偻读lǚ;B项,蕃读fán;C项,勖读xù。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理:统治B.其莳.也若子莳:移植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烦:厌烦D.字.而幼孩字:养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题中,C项,“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做官的人喜好多发政令”,“烦”本为“繁多”,此处活用为动词,不断发布,如解释为“厌烦”就与语境不合了。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C.既然已,勿动勿虑D.少纵则逝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清题目,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
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题中,B项,“早缫而绪,早织而缕”中“而”通“尔”,你们的。
C项,“既然已,勿动勿虑”中“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D项,“少纵则逝矣”中“少”通“稍”,稍微。
A项中没有通假,故选A。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捣衣砧(zhēn)碣(jiē)石岩扉(fēi)B.耆(qí)旧槎(chá)头瀛(yíng)洲C.澹澹(dàn) 长嗟(chā)鸾(luán)珮D.东南坼(chāi) 垆(lú)边皓(hào)腕【答案】B(A碣:jié,C嗟:jiē,D坼:ch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芳垫纤尘江流宛转B.寂寥幽人红颜轩免C.微茫明灭渌水荡漾D.寒蟾涕泗划船听雨【答案】C(A垫—甸,B免—冕,D划—画)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信难求(实在) 向来(原来) 出类拔萃(超出)B.忽已暝(天黑) 危樯(危险) 因人成事(根据)C.鸾回车(运转) 涕泗(鼻涕) 隽语妙句(隽永)D.东南坼(裂开) 觉时(睡觉) 追云逐月(追随)【答案】A(B项,“危樯”中的“危”的意思是“高”;C项,“涕泗”中的“涕”的意思是“眼泪”;D项,“觉时”中的“觉”的意思是“睡醒”。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属于近体诗。
B.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
我们学习过他的《春晓》《过故人庄》等诗。
C.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
苏轼评价其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宋词按流派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是柳永、李清照和姜夔。
《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
【答案】A(A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古体诗。
)二、(9分)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完成5~7题。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第1单元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móu)百媚(méi)骊(lí)宫B.鼙(pí)鼓霓(ní)裳花钿(diàn)C.云栈(jiàn) 萦纡(yū) 马嵬(wéi)D.临邛(qióng) 凝睇(tì) 擘(bò)【答案】B(A媚:mèi;C栈:zhàn;D睇:d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顷国深闺天生丽质B.粉黛凝脂缓歌嫚舞C.城阕峨嵋宛转娥眉D.鸳鸯翠翘虚无缥缈【答案】D(A顷—倾;B嫚—慢;C阕—阙)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B.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C.云栈萦纡登剑阁曲折环绕D.其中绰约多仙子影影绰绰的样子E.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答案】D(美好轻盈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B.雪肤花貌参差是C.耿耿星河欲曙天D.揽衣推枕起徘徊【答案】 D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B.⎩⎪⎨⎪⎧ 九重城阙烟尘生城阙辅三秦C.⎩⎪⎨⎪⎧ 到此踌躇不能去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D.⎩⎪⎨⎪⎧ 上穷碧落下黄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 D(A①不够,②不值得;B①指宫廷,②指长安;C①停留,②得意的样子;D 地下的泉水,都是用的“黄泉”的本义)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君臣相顾尽沾衣。
B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D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答案】 AC(都当“看”讲)7.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六宫粉黛无颜色B .缓歌慢舞凝丝竹C .温泉水滑洗凝脂D .梨花一枝春带雨【答案】 D(D 是比喻,其它是借代)8.下面对层次大意和主题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误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课下能力提升(九) 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侵犯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蔑视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少妇城南..④矢交坠兮士争先.⑤身既..愁思正茫茫③美人帐下犹歌舞..欲断肠②海天死兮神.以灵⑥身当恩遇常轻.敌⑦征人蓟北..空回首A.①③/②⑤⑥/④⑦ B.①②⑦/③⑤/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⑥⑦/②③④/⑤3.下面的诗歌抒情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4.名句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国殇》)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2)男儿本自重横行,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3)____________________,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___________________,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4)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菩萨蛮》)照花前后镜,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菩萨蛮》)二、阅读鉴赏(27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3单元 第1课 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蕃(fān)长 啜菽(shū) 楛(kǔ)耕B .田艹岁 (shuì) 乖(ɡuāi)离 切瑳(cuō)C .雩(yú)而雨 卜筮(wū) 光晖(huī)D .尊贤而王(wànɡ) 物畜(xù) 星队(zhuì)【答案】 D(A 蕃:fán,B 艹岁:kuì,C 筮:s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繁启、蕃长于春夏 启:萌芽。
B .畜积、收藏于秋冬 畜:同“蓄”,积聚。
C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荒:荒芜。
D .文王康之 康:使……康乐。
【答案】 C(荒:名词活用作动词,开垦荒地)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人计其功(功利)何恤(忧虑)人之言兮B.⎩⎪⎨⎪⎧ 君子啜(吃)菽饮水怪(奇怪)之,可也C.⎩⎪⎨⎪⎧ 籴(卖出粮食)贵民饥本(指农业生产)事不理D.⎩⎪⎨⎪⎧ 上下乖(违背,不协调)离雩(祭祀)而雨,何也【答案】 A(B 怪:以……为怪,C 籴:买入粮食,D 雩:祭神求雨)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B.⎩⎪⎨⎪⎧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三者错,无安国。
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 B(两个“一”都当“一样”讲)5.下列句子中的“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B .田艹岁稼恶,籴贵民饥。
C .天下恶乎定?D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答案】 AD(都当“厌恶”讲)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B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种树郭橐驼传【2021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徒弟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故以后,岂所取,自以私禄..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这孩子心里沉稳伶俐早慧,未来必然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45】雪霁.(jì)侪.辈(qí)渔樵.(qiáo)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囹圄.(wǔ) 泾.渭分明(jínɡ) 发酵.(xiào)【答案】“侪”应读chái,“圄”应读yǔ,“泾”应读jīnɡ,“酵”应读jiào。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D.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解析】A项,“景”,日光。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夷歌数.处起渔樵(数词,几,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几率)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C.岁暮阴.阳催短景(名词,指晚上)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的)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副词,暗中,暗地里)【解析】B项,“则胜负之数”的“数”为名词,天数、命运。
【答案】 B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 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2)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________________,夷歌数处起渔樵。
(杜甫《阁夜》) ________________?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4)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卷一、古代诗文(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10分)(1),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4),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5)江天一色无纤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8)渐黄昏,,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9),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10)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课内文言文阅读(24分)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莫不中.(合乎)音田父绐.(欺骗)曰“左”抑.(抑制)本其成败之迹B剽.(抢劫)掠其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危险)尽之际举.(所有的)天下之豪杰C善.(通“缮”,修治)刀而藏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亦遂增胜.(美)D骑皆伏.(伏倒)曰诚.(的确,实在)不得已比.(及、等到)去,以手阖门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至于:以至,以至于B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法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的原因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技盖.至此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C杳不知其所之.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某所,而.母立于兹5.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例句:李牧连却.之A六王毕,四海一. B辇.来于秦 C逸豫可以亡.身 D垣.墙周庭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4分)A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7.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汉骑追者数千人③吾知公长者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⑤灭六国者六国也⑥斯用兵之效也⑦洎牧以谗诛⑧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⑨梁,吾仇也A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 B①④/②③⑤⑨/⑥⑧/⑦C①④/②/③⑤⑥⑨/⑦⑧ D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3题,每题4分,第4题3分。
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橐.驼(tuó)病偻.(lóu)窥.伺(kuī)B.寿且孳.(zī) 勖.(mào) 鸡豚.(tún)C.实以蕃.(fán) 饔.(yōnɡ) 缫.(qiào)D.硕.茂(shuò) 飧.(sūn) 殆.(dài)解析A.“偻”应读“lǚ”。
B.“勖”应读“xù”。
C.“缫”应读sāo。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解析A.佝瘘—佝偻,苛且偷生—苟且偷生。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解析A.为结构助词“的”,其余为代词。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杀臣,不能绝也B.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曰爱之,其实害之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解析C.为转折连词,虽然;A、B、D均表假设,即使。
答案 C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22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5~9题。
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分)(1)荒忽兮远望。
(屈原《湘夫人》)(2),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分)(1)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文学常识填空(4分)(1)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2)唐代诗人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3)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骈文。
文学史家称这场诗*新为唐代运动。
(4)《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
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两朝开济老臣心济:.(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3)籍独不愧于心乎独:.(4)汝殁以六月二日以:.高二语文试题第1 页(共8 页)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序天伦之乐事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C.径须沽取对君酌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函梁君臣之首.A.目眇眇兮愁予B.骊山北构而西折..C.项王军壁垓下D.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又可冀其成立耶B.吞声踯躅不敢言....C.可怜光彩生门户D.思厥先祖父....8.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函谷举②不吾知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其又何尤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⑥惟兄嫂是依⑦吾佐董丞相于汴州A.①③/②④⑥/⑤⑦B.①③/②⑥/④⑤⑦C.①⑦/②③⑥/④⑤D.①③⑤/④⑥/②⑦二、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伛偻..(yǔ lǚ)(2)窥.伺(kuī)(3)孳.生(zī)(4)勖.勉(xù) (5)缫.丝(sāo) (6)鸡豚.(tún)(7)辍飧.(sūn) (8)闲暇.(xiá)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既然已.通“矣”,了(2)早缫而.绪通“尔”,你们2.古今异义(1)其本.欲舒古义:根。
今义: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本钱,本金。
(2)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3)若甚怜.焉古义:怜爱。
今义:怜悯。
(4)字.而幼孩古义:养育。
今义:文字等。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小民。
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一词多义(1)故⎩⎪⎨⎪⎧ 故.乡人号之“驼”:所以此物故.非西产:本来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累官故.不失为州郡:仍然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地(2)因⎩⎪⎨⎪⎧因.舍其名:于是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始见其山:因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3)顾⎩⎪⎨⎪⎧去不复顾.: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顾.吾念之:但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不复顾.利害:顾及(4)过⎩⎪⎨⎪⎧若不过.焉则不及:过多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凋落愿枉车骑过.之:探望(5)其⎩⎪⎨⎪⎧其.乡曰丰乐乡:代词,他的其.本欲舒:指代词,那爪其肤以验其.生枯:代词,它,它们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表推测语气,大概(6)以⎩⎪⎨⎪⎧早实以.蕃:表递进,而且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表目的,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介词,把 4.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2)驼业.种树: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业。
(3)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4)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多。
第3单元 第1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蕃.(fān)长 啜菽.(shū) 楛.(kǔ)耕B .田艹岁 (shuì) 乖.(ɡuāi)离 切瑳.(cuō)C .雩.(yú)而雨 卜筮.(wū) 光晖.(huī)D .尊贤而王.(wànɡ) 物畜.(xù) 星队.(zhuì)【答案】 D(A 蕃:fán,B 艹岁:kuì,C 筮:s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繁启.、蕃长于春夏 启:萌芽。
B .畜.积、收藏于秋冬 畜:同“蓄”,积聚。
C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荒:荒芜。
D .文王康.之 康:使……康乐。
【答案】 C(荒:名词活用作动词,开垦荒地)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计其功.(功利)何恤.(忧虑)人之言兮B.⎩⎪⎨⎪⎧ 君子啜(吃)菽饮水怪.(奇怪)之,可也C.⎩⎪⎨⎪⎧ 籴.(卖出粮食)贵民饥本.(指农业生产)事不理D.⎩⎪⎨⎪⎧ 上下乖.(违背,不协调)离雩.(祭祀)而雨,何也【答案】 A(B 怪:以……为怪,C 籴:买入粮食,D 雩:祭神求雨)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B.⎩⎪⎨⎪⎧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三者错,无安.国。
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 B(两个“一”都当“一样”讲)5.下列句子中的“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B .田艹岁稼恶,籴贵民饥。
C .天下恶乎定?D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答案】 AD(都当“厌恶”讲)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B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C.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
”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D.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答案】C(A队—坠;B党—傥,见—现;D错—措)7.下列句子中的“道”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B.君子道其常。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E.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F.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G.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答案】DG(两个“道”都当“道理”讲)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因物而多.之B.孰与骋能而化.之C.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D.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答案】C(C是名状,其余都是使动)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9.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A卿当日.胜贵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雩而雨.,何也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B(B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D两项是名词作状语。
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在天者莫明于.日月A在人者莫明于.礼义B.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C.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答案】A(A项的“于”与例句都是介词,比。
B项的“于”是介词,在。
C项的“于”是介词,跟。
D项的“于”是介词,给。
)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礼义不加于国家B.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C.生而知之者,上也D.克己复礼为仁【答案】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都是判断句。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可以称霸。
B.“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决定于怎样对待礼制。
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
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
【答案】B(“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理解错误,原文荀子的意思是说人的命运决定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
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
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
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
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
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
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
广顺初,补内殿直。
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
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
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
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
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
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
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
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
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
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
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
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
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
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
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
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
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
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
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
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
(《宋史·列传第三十二》)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乃.控弦跃马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 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因.纵兵大掠不如因.而厚遇之【答案】 C(C 项中第一个“为”表被动,第二个“为”是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A 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B 项中“乃”为副词,表顺承连接,可译为“于是”;D 项中“因”为介词,介绍动作发生的时机,可译为“趁着”)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现马仁瑀“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 ②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 ③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 ④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⑤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 ⑥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敛具A .①③④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③④⑤【答案】 D(①为马仁瑀小时候玩的游戏;②没有从正面表现他的勇猛;⑥表明马仁瑀不徇私枉法)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仁瑀小时候在乡校学习《孝经》,因为教书先生的责打就在夜间放火烧了学堂,教书先生仅仅得以逃脱性命。
B .薛居正没有依照马仁瑀的嘱托让他结交的人考中,结果被马仁瑀狠狠斥责了一通。
因为此事马仁瑀遭到了御史中丞刘温叟的弹劾。
C.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马仁瑀挺身出阵大败敌军。
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并且升他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D.马仁瑀侄子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他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将侄子处死,并给受害人妥善处理了殡殓安葬事宜。
【答案】C(世宗赐给他锦袍,是因为他射箭准确有力。
从原文第2段“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可以看出)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这之前,薛居正负责朝廷科举事务,马仁瑀曾私下嘱托薛居正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待到张榜时,并没他所嘱托的那个人。
(2)这是仗势欺人啊,不是什么过失杀人。
我怎么敢因为私情而乱了国家的法律呢?【参考译文】马仁瑀,大名夏津人。
十几岁的时候,父亲送他上学去读书,他总是逃学回家。
后来又到乡校学习《孝经》,十多天都没学会一个字。
教书先生因而给了他几鞭子,他竟在半夜里独自跑到学校放了一把火,教书先生仅仅逃脱一条命。
他经常聚集乡里几十个小孩,和他们一起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
每天和他们约好时间,来晚的就要被马仁瑀鞭打,小孩们都怕他。
他又买来水果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
长大成人后,擅长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弓。
后汉乾祐年间,后周太祖镇守邺城,马仁瑀当时十六岁,后周太祖向来听说他勇猛,召见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广顺初年,任内殿直。
世宗继位以后,命令卫兵在打猎的场所学习射箭,马仁瑀弓力最强,所发的箭大多能射中(猎物),世宗赐给他锦袍、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