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乳腺癌外科收治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8.72 KB
- 文档页数:2
乳腺外科医疗出科小结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腺外科作为专门研究乳腺疾病的专业科室,肩负着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任。
为了提高乳腺外科医疗水平,本人在乳腺外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现将实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总结如下。
二、实习期间的学习与收获1. 理论知识在乳腺外科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乳腺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我了解了乳腺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同时,我还学习了乳腺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乳腺肿块活检、乳腺导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冲洗等。
2. 临床技能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参与了多例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乳腺肿块活检、乳腺导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冲洗等临床技能。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团队协作乳腺外科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科室。
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项工作任务,如病例讨论、手术配合、术后护理等。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科研意识在乳腺外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流程,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意识。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
5. 患者关爱在乳腺外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关爱患者的重要性。
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实习期间的问题与反思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在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二是多参与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甲乳外科病例:乳腺癌姓名:方定英职业:退休性别:女工作单位:苏州市纺织厂年龄:62 住址:苏州市胥江路435号婚姻:已婚供史者:患者本人籍贯:苏州入院日期:2012.01.11 10:22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2.01.11 14:20主诉:发现右乳肿块4月余现病史:患者四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包块,当时约核桃大小,无疼痛、发热、乳头溢液等不适,未予重视,包块逐渐增大,遂至我院就治,查双乳钼靶示:右乳占位,BI-RADS:5级。
故门诊拟“右乳占位”收住入院。
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不好,食欲一般,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自服药控制,有剖宫产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
个人史:出生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无吸烟酗酒史,无放射物质接触史。
月经婚育史: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经期4-6天,末次月经2001-10-16,无痛经情况,无异常阴道流血史。
20岁结婚,生育史:3-1-0-2。
家族史:否认“血友病”“精神病”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6.4℃ P:72次/分 R:20次/分 BP:139/82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表情自然,回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黏膜:色泽正常,弹性较好,无水肿、皮疹、皮下出血,未见血管痣、疤痕、溃疡及皮下结节。
全身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
淋巴结:右腋窝扪及3个淋巴结,大的约1.5cm左右,质硬,活动度小。
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头颅无畸形,发黑,分布自然,头皮无肿块。
双侧眼睑无水肿、下垂,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眼球运动位置正常,瞳孔直径0.3cm,两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病理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病理特征分析。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35岁为观察组,>35岁为对照组),每组50人,统计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统计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统计。
结果: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病理特征分析中,发现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周边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灶、边缘毛刺征的发生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病理分期较晚。
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明显,患者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建议患者尽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特征、超声影像检查、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人数明显占领绝大多数,所有的患病者几乎都是女性,对于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对女性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威胁值得广泛关注[1]。
近年来在医学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情形下,针对乳腺癌的实施治疗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临床中,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超声影像检查的方法有效运用对于疾病良恶性鉴别可获得理想效果[2]。
当经过判断后,则可以根据乳腺癌的良恶性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其中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保留乳房手术进行治疗的,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后,通常需要进行放化疗来对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进行控制,同样,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放化疗都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在接受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早期及时干预,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
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乳腺癌;②患者同意进行调查研究。
乳腺癌术后工作总结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并重新融入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乳腺癌术后康复者,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总结和经验。
首先,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手术后的身体需要逐渐恢复,而且心理上也需要一定的调整。
在工作中,我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能过度劳累,需要有足够的休息和运动。
同时,我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与同事和领导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康复期间,我需要告知同事们我的身体状况,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我。
同时,我也需要和领导沟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压力和紧张情绪。
另外,我也学会了更加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工作中,我会有意识地放慢节奏,避免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我也会定期进行体检和医学观察,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
最后,我要感谢家人和朋友们在我康复期间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的陪伴和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了康复的信心,也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总的来说,乳腺癌术后的工作总结就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重视身心健康,并感恩身边的支持和关爱。
希望我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对其他乳腺癌康复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乳腺癌患者的康复之路。
第1篇2021年,我国乳腺癌患者数量持续上升,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
在这一年里,我国乳腺癌护理工作在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心理支持和皮肤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本年度乳腺癌护理工作的总结。
一、早期诊断与筛查1. 普及乳腺健康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开展乳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乳腺癌的认知度。
2. 加强筛查力度:提高乳腺癌筛查覆盖率,鼓励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3. 优化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缩短诊断周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二、综合治疗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生活质量。
3. 放疗与化疗:合理运用放疗和化疗,减轻肿瘤负荷,提高治愈率。
4.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积极探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心理支持1. 建立心理支持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减轻心理负担。
2. 开展心理讲座:邀请心理专家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讲座,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3.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四、皮肤护理1. 重视皮肤损伤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皮肤状况,预防皮肤损伤。
2. 皮肤损伤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损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3. 皮肤护理培训:为医护人员提供皮肤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五、随访与康复1. 建立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3. 社会资源整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康复支持。
总之,2021年我国乳腺癌护理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乳腺癌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乳腺癌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在乳腺外科进行为期四周的实习。
乳腺外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收治乳腺疾病的病人,包括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等。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医院乳腺外科三、实习内容及收获1.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我们主要了解了以下几种疾病:(1)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我们学习了乳腺癌的流行病学、检查手段、临床表现、分期、治疗药物和思路等。
(2)乳腺良性病变:乳腺良性病变主要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术后护理。
2. 乳腺外科手术在实习期间,我观摩了多种乳腺外科手术,如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
通过手术观摩,我了解了手术步骤、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等。
3. 乳腺疾病的护理在实习期间,我跟随护士学习了乳腺疾病的护理。
主要包括:(1)术前护理:术前心理疏导、肠道准备、饮食指导等。
(2)术后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咳嗽排痰、输液护理、引流管护理、尿管护理、饮食护理等。
(3)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乳腺脓肿、淋巴水肿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并发症的观察、诊断及护理措施。
4. 患者沟通与交流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医生学习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包括如何询问病史、了解病情、解释病情、心理疏导等。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体会1.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团队协作乳腺外科的医护人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生国塞厦匡到垫!Q笙!旦筮!!鲞笠!翅g堕望!墼』塑堂!堕型竖!趔堕堡丛型:垫!Q,!生:!Z:盟!:竺乳腺癌二次手术38例临床分析张聆佑【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及临床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我们收治首次术前误诊的3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次术后局部癌组织残留26例,腋下淋巴结转移12例;两次术前病理切片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二次手术间隔时间2周以内27例,2周以上l l例。
二次术式行乳腺癌仿根治术26例.乳腺癌仿根治术加去势术12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乳腺疾病临床检查应结合彩色多普勒或钼靶瑚i片检查,可疑恶性者应进一步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以明确诊断,选择正确手术方式,以减少乳腺癌患者二次手术的几率。
【关键词】乳腺癌;二次手术;临床分析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患者多以发现乳腺肿块就诊,部分患者经触诊及辅助检查难以确诊,误诊率相对较高。
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我们收治首次术前误诊的乳腺癌患者38例,约占同期乳癌手术患者的8.05%(38/472),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均为女性,年龄19~6l岁,平均36.5岁,均为在院外行乳房肿块局切术后来我院再次治疗者,首次以乳腺无痛性肿块就诊者24例;伴针刺样疼痛及不适者9例;乳头溢液5例;发病部位外上象限27例,内上象限1l例,左侧17例,右侧19例,双侧2例;首次术前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囊性增生病9例,慢性乳腺炎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其中有家族肿瘤史者l o例。
仅有5例行术前针刺细胞学检查,未能确诊。
首次手术局部肿块切除33例,区段切除5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癌。
1.2治疗方法:首次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局部癌组织残留26例,腋下淋巴结转移12例;二次术前在我院病理切片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首次术后至再次手术时间2周以内27例,2周以上11例。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ta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方法:对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08年至2011年48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及影像学分析,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3个疗程tac方案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
比较4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6例病理完全缓解(12.5%),15例达到cr (31.3%),20例达到pr(41.7%),7例达到sd(14.5%),临床总有效率85.5%。
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疗效,提高保乳手术机会,但针对患者具体不同情况仍具有一定差异,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tac方案【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88-02乳腺癌是世界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地域不同,各国报道发病率有所差异,我国城市妇女发病率在0.5%以上,占恶性肿瘤首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1]。
乳腺癌临床上治疗原则是采取手术治疗为基础,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近年相关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新辅助化疗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癌症复发率[2]。
对于新辅助化疗方案国内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部分乳腺癌患者行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至2011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47.9岁。
所有患者均行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可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病检结果大部分为导管浸润癌(40例)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15例),3例为特殊类型癌(炎性乳癌)根据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病灶的大小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其中cr+pr计算总有效率。
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乳腺外Paget's病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通常表现为乳头和乳晕区域的皮肤变化。
这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一直备受关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人常常出现乳头和乳晕区域的皮肤瘙痒、红斑和渗出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不易通过常规护理控制,病变区域的皮肤也可能变得厚糙,形成溃疡。
乳腺外Paget's病患者在疼痛方面表现多样化,有些病人会出现乳房疼痛、胀痛等不适感,有些病人则无明显疼痛症状。
乳腺外Paget's病的病理学特点也是其临床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病理检查可发现大量原始细胞在乳头和乳晕区域的表皮内部生长,并伴有细胞异型性和异常核分裂现象。
乳腺外Paget's病还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病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更加密切,前者很可能是后者的预警信号。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乳腺外Paget's病的预后也备受关注。
根据研究发现,乳腺外Paget's病的预后相对较好,总体存活率高。
而且多数患者的病情有望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根治。
尤其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更为良好。
部分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尤其是伴随有乳腺癌的患者。
研究发现,约有20%的乳腺外Paget's病患者同时患有乳腺癌,这时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更大,预后也相对较差。
治疗对乳腺外Paget's病的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对于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患处,预后良好。
而对于晚期或伴有乳腺癌的患者,则需要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多样化,病理学特点突出,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对该病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也能为患者的预后带来更好的机会。
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乳腺外Paget's病是一种罕见的乳腺外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乳头和乳晕附近的皮肤上。
它的临床表现常常与其他乳腺疾病混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会被漏诊或误诊。
本文将对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表现:早期病变表现为乳头和乳晕区域的皮肤发红、瘙痒、脱皮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表面开始出现溃疡、渗液和结痂等症状。
2. 乳头溢液:患者常常出现乳头溢液,这是乳腺外Paget's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溢液通常呈血性或淡黄色。
3. 乳腺肿块: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乳腺区域的肿块,这些肿块通常质地较硬,质地不规则,与一般的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疾病不同。
4. 乳头变形:乳头周围皮肤出现溃疡和结痂后,乳头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变得扁平或凹陷。
5. 乳房变形:随着病情的进展,乳房可能会出现不对称、变扁或变形的现象。
1. 年龄: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年龄较大的患者预后较差,这可能与年龄大的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功能较弱有关。
2. 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因为病变范围广泛意味着肿瘤已经向周围组织扩散。
3. 肿瘤大小:肿瘤的大小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患者的预后就越差。
4. 临床分期:临床分期是评估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进行评估。
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晚期发现的患者预后较差。
5.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某些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如HER2表达、雌激素受体表达等,也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
一般来说,HER2表达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乳腺外Paget's病的预后还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乳腺癌科实习报告总结首先,我要感谢乳腺癌科的所有医护人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在实习期间收获颇丰。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乳腺癌这一疾病对女性的危害,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对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乳腺癌并非不可治愈,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愈率相当高。
因此,普及乳腺癌的预防知识,提高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乳腺癌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敢和坚强,她们积极配合治疗,为了生存而奋斗。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要关爱患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此外,实习期间,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例如,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也需要加强。
我将这些问题视为自己成长的契机,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实习期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乳腺癌科的患者大多情绪波动较大,作为实习生,我需要学会在紧张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同时,我还需在实践中学会与患者建立信任,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我深刻认识到乳腺癌的危害,也看到了乳腺癌患者的勇敢与坚强。
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关心患者,为他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最后,我要感谢乳腺癌科的所有医护人员,是他们让我在实习期间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让更多的女性过上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