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8.36 KB
- 文档页数:2
江苏: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随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对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不容乐观。
往年的就业资料表明,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方面,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低于男大学生。
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才资源浪费,使传统性别歧视继续延续,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已上升到25%,整体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首先落到了女毕业生的头上。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女性的既有弱势加上工作后随之而来的婚嫁、生育等问题,导致她们在很多领域确实不如男生有优势。
据中国教育统计网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7.08%,其中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6.02%和32.57%。
近几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大学生的87.7%,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大学生低8.7个百分点。
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一项专题调查则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
有问卷调查显示,雇佣单位签约时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的女生比例高达78.8%,高出男生11.3个百分点,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其总数的 64.8%,超出男生14个百分点。
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作用的前提下,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这些数字和事实都在说明同样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劳动力市场不仅没有向女大学生提供与男大学生同等数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岗位层次”和“工资待遇”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11月(第24卷第11期)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Nov .,2010(Vol.24,No.11)[收稿日期]2010—08_26[作者简介]高惠娟(1964—),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江浙经济【DOI 】10.3969/j.issn.1007-5097.2010.11.006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2002—2009年的时间序列模型高惠娟(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2)[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从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背景出发,建立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因素的时间序列模型,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经济因素;时间序列[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0)11—0021—03The Influence College Graduates Get Employed Social Economy Factor Analysis———In Jiangsu Province 2002-2009Model Analysis of Time SeriesGAO Hui⁃juan(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Nanji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Nanjing 210042,China )Abstract :Empla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social issue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background,thenestablishes the time series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gets the empirical results.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graduates;employment;social economy factors;time series 一、引 言高校毕业生作为高人力资本存量,是社会各界长期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如果大学生未能成功地找到工作而成为失业者,其结果将大大降低人力投资收益;从另一个视角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必然会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新的压力,对经济增长不利。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与实证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 (4)二、文献综述 (5)1. 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 (6)2. 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 (7)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8)三、研究方法 (9)1. 研究设计 (10)调查问卷设计 (1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方法 (13)2. 数据分析方法 (14)影响因素分析 (16)假设检验与模型构建 (17)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9)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0)2.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个人特质 (23)教育背景 (24)实习经历 (24)社会网络 (25)就业指导与服务 (27)3. 不同维度就业能力的影响差异分析 (28)五、实证研究 (29)1. 研究假设提出 (30)2. 模型构建与验证 (31)4. 结果讨论与解释 (35)六、结论与建议 (36)1. 研究结论总结 (37)2. 对高校教育的建议 (38)3. 对政府政策的建议 (39)4. 对企业的建议 (40)5.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2)一、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多重因素,通过全面且系统的调查与实证分析,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内容涵盖就业市场的宏观环境、高校教育的专业与质量、学生个人特质与能力三个层面。
在就业市场方面,重点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及就业地域特点;高校教育方面,考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学生个人特质上,则聚焦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一手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揭示各因素与毕业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
研究成果不仅能为高校制定就业指导策略提供依据,也将为企业招聘提供参考,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就业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职业因素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个人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热情,愿意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而有些大学生可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加看重薪资待遇,选择就业机会更广泛的行业。
其次,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也会影响就业意愿,一些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规划相符合的工作机会。
此外,个人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和自信心也会对就业意愿产生影响,性格外向、自信的大学生可能更容易适应职场挑战,愿意主动寻找就业机会。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对就业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可能更看重薪资待遇。
此外,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也会影响其就业意愿,一些家庭希望大学生能够选择稳定的工作,而有些家庭则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的就业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和政策法规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更加注重就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空间;而在一些新兴行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更愿意尝试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的就业政策和社会的用人需求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一些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可能会吸引大学生选择特定行业或岗位。
四、职业因素职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
职业的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一些高薪职业和热门行业可能会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而一些传统行业或者发展空间有限的职业可能会被大学生所忽视。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教育对策以江苏大学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并以江苏大学为例,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江苏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其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旨在揭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就业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向、个人素质、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随后,以江苏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和相关信息,深入剖析影响江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也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就业指导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影响机制。
以江苏大学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是宏观经济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速度等宏观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在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大学生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的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则会相应增大。
其次是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高等教育质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
高等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则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如果高等教育能够紧密对接市场需求,那么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将会得到显著改善。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目的]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为后续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方法]使用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从描述统计结果中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从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動的男生为71人,女生为1人;从性别和家庭住址两方面分析各因素对就业影响方面的看法,除了在校努力与最终就业的显著性P大于0.05,其它因变量的显著性P值都小于0.05;学习成绩与预期薪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4;通过聚类分析,根据调查者对就业影响因素看法的不同分为4类。
[结论]性别与是否参加社会实践之间存在差异;性别、家庭住址在各因素对就业影响方面的看法差异性显著;学生认为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社会实践经历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大。
标签:大学生;就业指导;方差分析;聚类分析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341引言从1999年之后的数年里,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145万,猛增到2014年的727万。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切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基于以上形势,研究者对学校大四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发现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从而为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后续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准备。
2对象与方法2.1对象在安徽省合肥市某三本学院,随机选取大四在校本科生260人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233份,回收率896%,其中男生114人(占总回收份数的48.9%),女生有119人(占总回收份数的51.1%)。
2.2测量工具选取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大学生就业认知评价问卷、大学生就业择业调查问卷,结合对部分同学的访谈,从以上问卷中选择部分题目,组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基于政策视角的江苏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规模拓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了就业市场中。
而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政策视角出发,探讨江苏省大学生就业问题所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的稳定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江苏省大学生就业政策评价
4.江苏省大学生就业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四、预期结果和成果
通过本研究,将得出以下预期结果:
1.全面了解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2.对江苏省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五、研究进度安排
1.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调研方案(2周)
2.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4周)
3.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2周)
4.撰写研究报告和汇报答辩(4周)
总体研究时间为12周。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文摘要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性别、专业类型、学生干部经历、实习经验、学习成绩和性别与学习成绩的交互作用项等6个因素为预测变量,以就业能力得分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学生干部经历和实习经验两个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
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0%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高于其他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回归分析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R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e established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model contains gender, professional type, student cadres experience, practice, grad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 and grades as prediction variable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of the model means employability score. Empirical test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und that student cadre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mention of grades,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who is the top 10% in the class is higher than other college students on 10% significance level.Key words: employability,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egression model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1)(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2)二、研究对象及其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3)(一)研究对象及工具 (3)(二)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4)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一)回归分析模型 (5)(二)回归分析结果 (6)1. 性别因素的影响 (7)2. 专业类型的影响 (7)3. 学生干部经历的影响 (7)4. 实习经验的影响 (7)5. 学习成绩的影响 (8)6. 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 (8)四、研究结论 (9)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近期,一篇名为《江苏4万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或更严峻》的文章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剧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xx 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内已经有4个月了,20xx届新的毕业生也已经开头考虑找工作了。
但目前江苏仍有4万名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
20xx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将到达53.2万人,比去年多6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已经来到,为了避开企业过早进入校内聘请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多数高校实行措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求职旺季。
据统计,从20xx年毕业生求职者人数突破600万大关以来,求职者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仅江苏省XX届高校毕业生就有53.2万人,均到达了历史最高点。
笔者从知名社会聘请网站前程无忧了解到,目前有许多XX届的毕业生由于在校内聘请中未解决就业问题,被迫把目光放到社会聘请中,而社会聘请大多需要肯定的工作阅历,这也导致许多毕业生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却依旧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此外,笔者还从上了解到一组数据,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估计将到达70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仅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将到达65万-70万,不少应届毕业生甚至情愿自降身价,期望以降低薪资水平的代价求得一个工作机会。
对此,笔者在前程无忧、智联聘请、中华英才、等聘请类网站上整理出四条求职建议,盼望能对读者有所关心。
一、做好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进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高校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个时常困扰高校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很少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营销学的角度看,高校生要找到工作,必需满意用人单位的需求。
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进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由于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