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2-10-13T02:08:09.9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月11期作者:谢碧云1 王健青2[导读] 近些年来,伴随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调整,生猪定点屠宰也发展得越来越快。
谢碧云1 王健青21.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广东东莞 523000;2.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近些年来,伴随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调整,生猪定点屠宰也发展得越来越快。
然而,在快速发展生猪定点屠宰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监管方面的漏洞问题。
为了保障生猪定点屠宰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各级有关监管部门便需要积极思考有效监管生猪定点屠宰方面的方法,让广大消费者真正放心吃肉。
为此,本文从生猪定点屠宰角度出发,探讨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监督管理;生猪定点屠宰;问题及对策引言伴随社会的进步、民众生活品质的稳步提升,整个社会也变得更加注重安全饮食[1]。
而伴随《食品安全法》的不断实施,各个职能部门就食品监管方面,也已充分明确了具体的分工内容。
尤其是在监管定点生猪屠宰场方面,更需要各职能部门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以做好监管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饮食的健康与安全。
一、在生猪定点屠宰做好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在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平时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确保定点屠宰场能够做到“进优质猪、出安全肉”。
唯有在定点屠宰场中全面监管各个检疫环节,严格做好规范化、法制化的检疫工作,方才可以保障肉品质量,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吃肉,并避免有传染病的生猪在屠宰环节流通而造成恶性循环[2]。
所以,在屠宰场驻守的检疫人员需要严格把好屠宰场屠宰每个检疫环节的关。
不然的话,则既会危及到消费者的健康饮食,也会造成疫病的恶性传播及扩散,而带给当地养殖业巨大的损失。
所以,在定点屠宰场严格监督管理动物卫生情况至关重要。
既能够让消费者可以真正吃上“放心肉”,又是遏制动物疫病快速扩散的关键性关口之一。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生猪屠宰检疫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陈宗钦王璋季青青生猪屠宰检疫是生猪进入动物制品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检疫工作效果好坏,会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生猪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但在现阶段,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生猪检疫工作质量,为此就需要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将其解决。
本文主要在分析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1.1监督机制不完善现阶段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还没有统一化的标准,这导致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检验监督机构管理常常存在,工作不到位,工作主动性不强,不能够及时解决生猪屠宰检疫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现行的生猪检疫标准中,检疫工作通常是由当地的畜牧部门和商贸部门两个部门协同进行,生猪屠宰之前的,产品卫生检疫,主要由当地的畜牧卫生检疫部门进行,而生猪屠宰之后的肉食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主要是由商贸和工商部门负责,由于生猪屠宰检疫存在多部门行政的现象,导致了生猪检疫工作存在脱钩、管理混乱的现象,相应的工作职能部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1.2检疫工作不规范现阶段由于检疫监督机构管理存在工作混乱的局面,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开展时,并不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屠宰检疫,相关检疫机构尤其是基层检疫机构,屠宰检疫手段落后,生猪屠宰过程中卫生处理不达标,屠宰厂没有配置相应的卫生设施和实验室检测设施,屠宰过程中针对病死猪和发病猪并不能制定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流程,导致某些带病菌的生猪制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1.3检测设备落后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生猪屠宰检疫相关设备严重落后陈旧,更新换代速度缓慢。
在基层地区,屠宰检疫设备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仍然沿用老旧的体温计、显微镜等设备,根本不能够针对性的开展致病菌检测。
实行生猪定点屠宰是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猪定点屠宰率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对照要求,我县的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对我县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与思考,以供参阅。
一、我县生猪屠宰管理的历史与现状二、目前执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只有县城1家,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没有,导致乡镇生猪屠宰管理很难,有的乡镇自行屠宰、分散经营;农村私屠病猪肉上市时有发生,农村猪肉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二)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市场监管意识不强。
根据《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工商、卫生、农业、税务、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生猪屠宰活动进行巡查。
但我县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如对流动街贩卖肉食品的经营者只靠生猪屠宰执法大队2个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制止;对学校和企业食堂、宾馆、饭店所购进的肉食品无法进行肉源落实和查处等。
(三)执法工作难度较大。
一方面社会对定点屠宰管理认识不深。
屠宰经营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受利益驱使,依法经营意识不强,存在着逃避检疫、偷漏税费,不服从、不支持执法查处,甚至以各种刁难、辱骂、恐吓威胁执法人员的现象;部分养猪户认为定点屠宰既不方便,又加重负担,对执法检查私屠滥宰的做法不理解,抵触情绪大。
2006年上半年,我县查处了一起超市未检疫猪肉上市事件,今年上半年在安文菜市场门口查处了一起私屠滥宰行为。
另一方面执法队伍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人员偏少,力量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县成立了生猪屠宰执法大队,但实际上执法人员只有2人,而且是兼职,在人员配置和精力投入上受到局限,加上执法人员没有配备统一的着装和必要的取证器具,给执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生猪屠宰行业治理调研报告生猪屠宰行业治理调研报告一、引言生猪屠宰行业是农业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的肉食供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行业发展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隐患等。
本调研报告将对生猪屠宰行业的治理进行深入调研,以期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针对生猪屠宰行业从业者、监管部门代表以及消费者等不同群体进行了调研,并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材料。
三、调研结果1. 生猪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由于屠宰过程中的血水、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导致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
(2)食品安全隐患:部分生猪屠宰场存在操作不规范、食品加工环节不严格的情况,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如病毒、细菌等的传播。
(3)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部分生猪屠宰场职工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工时长等问题仍然存在。
2. 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目前,政府对于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管力度较弱,导致行业内乱象丛生。
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对于存在问题的屠宰场及时进行整改或停产处理。
3. 行业协会和企业自律不足生猪屠宰行业协会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对会员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消费者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应保持警惕,了解猪肉的来源及相关证明,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增强自身防范意识。
四、改进措施1. 增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管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对于存在问题的屠宰场及时进行整改或停产处理。
2. 加强行业自律生猪屠宰行业协会与企业应加强沟通协作,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并对会员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理。
3. 提高从业者工作条件和待遇政府鼓励生猪屠宰场提高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从业者的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4. 提高消费者的知识水平政府应加大对消费者知识普及的力度,教育消费者了解猪肉的来源及相关证明,并鼓励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选择正规渠道。
生猪屠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猪的屠宰业也越来越发达,但是,生猪屠宰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为猪肉消费者、养殖户、屠宰企业及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不安全感。
据了解,生猪屠宰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屠宰环境恶劣。
中国大部分屠宰企业的设备尚处于落后阶段,环境污染严重,排放出的污染物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到猪肉的质量。
许多屠宰企业甚至没有做好食品安全管理,把出售的生猪肉说成是精品猪肉,造成消费者的误解。
二是屠宰过程不合理,不规范。
现在的屠宰企业没有做到规范管理,往往出现超重或者超低的猪肉重量,并出现猪肉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猪肉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肉品价格,使养殖户受损失。
三是屠宰手段不卫生,容易引发疾病。
现在的屠宰企业大多使用传统的屠宰手段,仅仅用木箱来进行屠宰,不仅屠宰环境十分恶劣,而且也不够卫生,有可能会引发某些疾病,对猪肉消费者安全也不利。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一是完善环境管理。
各屠宰企业要采取措施,强化对猪肉过程中的排污管理,严格审查生产环节,对发现的污染源及时消除处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提高猪肉质量。
另外,应该增加对猪肉添加剂,增加猪肉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改善猪肉质量。
二是提高猪肉质量。
屠宰企业要加强管理,防止在屠宰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提高猪肉的质量,保证猪肉的安全。
三是加强卫生管理。
各屠宰企业要建立卫生装备,强化屠宰设备的消毒,保证屠宰的卫生安全,避免屠宰环境引发疾病。
四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应该做好猪肉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不允许出现猪肉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并加强猪肉安全教育,让消费者更加了解猪肉的安全知识,为此应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
以上就是关于生猪屠宰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
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屠宰环境的管理,保证猪肉的质量和安全;加强管理,强化屠宰设备的消毒,保证屠宰的卫生安全等,从而保障猪肉消费者的安全,提升猪肉产品的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猪屠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翀【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1页(P72-72)【作者】赵翀【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正文语种】中文生猪屠宰是猪肉上市前的必要工序,生猪屠宰治理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一、问题分析1.屠宰规模小。
我国西北部山地丘陵地带和广大农村,农家散养户居多,养殖规模小。
生猪多运输至村镇收购点,收购后进行屠宰,当地销售。
在镇、村大量存在着屠宰户(日屠宰量在2~5头),屠宰规模很小。
2.设备老化、卫生条件差。
屠宰场大部分建于20世纪80年代,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缺乏清洗设备和污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不符合现代屠宰企业的标准。
3.安全有隐患。
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过去的屠宰场已经变为城区、乡镇的一部分,距离居民区很近。
日常生产所产生的噪声、污水、废料给居民生活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村镇屠宰点大多设在村里居民区或者集市上,没有安全保障措施。
4.检疫不到位。
生猪屠宰需经过入场检验、检疫申报、待宰巡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的环节。
实际工作中肉品检疫和屠宰检疫在生产中只进行一项,造成检疫环节缺失。
漏检现象严重,生产猪肉上市证章不全。
5.保障不到位。
屠宰户属于家庭经营,自给自足,工作人员没有社会保障。
屠宰场多为小作坊,雇佣工人劳动,劳动报酬低,没有劳动保障和劳保设施。
6.职责分不清。
屠宰场工作人员分为检疫员和工人,检疫员属于动检部门派驻,工人属于屠宰场直接管理,造成管理上的交叉和职责不清。
屠宰户为了节约成本,不申报检疫,也不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办理,形成监管上的漏洞。
二、对策探讨1.改造旧场。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屠宰场应进行房屋维修,设备升级改造,形成规模。
2.建好新场。
要按照现代屠宰业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村镇一级屠宰户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统一购置电麻机、消毒器等设备,根据当地情况设立定点屠宰区。
工作研究26畜牧业环境 2020.05摘 要:生猪屠宰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系着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自2013年生猪屠宰监管职能由商务部门划为原畜牧兽医部门,笔者在实际监管和调研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引同行以借鉴,共同提升生猪屠宰监管水平,保障生猪屠宰出厂肉品质量,本文将针对生猪屠宰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猪屠宰;监管;问题;对策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猪的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严把生猪屠宰关口,生猪屠宰监管更是成为了严控非洲猪瘟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在生猪的屠宰和监管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屠宰场布局规划不合理、屠宰技术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屠宰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私屠滥宰仍有发生等。
这些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挑战。
1 生猪屠宰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生猪屠宰场布局规划不合理生猪屠宰监管的法律条文中对地区生猪屠宰场的数量是有一定规定的,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原则上每县最多设立1个屠宰场,人口大于100万的可设立2个屠宰场。
但据了解,部分地方县区屠宰场数量存在偏多,甚至没有的情况,且屠宰场多集中在县区周边,距离部分乡镇农贸交易区较远,偏远地区未设置屠宰场。
这些使得屠宰场偏多的县区监管起来压力大,驻场官方兽医人员需求多、缺口大,满足不了每个屠宰场最少配置2名官方兽医的要求,而未设置屠宰场的县区及偏远的地区私屠滥宰隐患高发。
1.2 创建标准化屠宰场积极性不高屠宰场标准化创建是提升屠宰水平,保障生猪产品安全的关键。
然而,在推进屠宰场标准化创建过程中,部分屠宰场缺乏创建的积极性。
大多屠宰企业屠宰生猪以销往周边市场为主,猪肉市场需求固定,但由于部分县区设立屠宰场数量较多,市场份额被均摊,各屠宰企业经济效益被弱化,使得该地区屠宰企业面临屠宰规模小、上不去,扩大生产规模,又怕不挣钱的尴尬局面,从而挫伤了屠宰企业创建标准化的积极性。
收稿日期:2018-01-11作者简介:张开峰(1966-),男,湖北襄阳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屠宰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吃得好”与“吃得放心”双重保障,这是人们对食品高层次需求的表现。
对于生猪定点屠宰来说,要将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安全肉”和“吃得放心”作为管理核心要求。
我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在取得一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监管漏洞和问题。
目前,如何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成为了各级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现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建议。
1存在的问题1.1动物防疫条件不达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卫生条件差,设施设备陈旧、简陋,检验检疫制度和屠宰操作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肉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二,屠宰场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
有些生猪企业的选址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没有设置专门的急宰间和患病动物隔离间,甚至有部分企业违反了相关规定直接将待宰圈和屠宰车间两个区域相连,按要求,待宰圈和屠宰车间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中间应设赶猪通道,冲淋设施;第三,部分屠宰场入场查证验物的严格性不高,尤其是生猪佩戴的畜禽标识,没有严格的依规进行查验。
1.2无害化处理不达标对生猪企业需要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生猪进场检查制度和生猪产品流向严格把关制度等,但是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这些制度或者执行不到位,导致追溯系统不能建立。
很多企业缺乏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备,无法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要求对病死猪肉进行焚烧、高温、销毁和化制处理等无害化处理,现有的设备配置也达不到环保的要求[1]。
污水排放不达标,部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污水因设备问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些屠宰企业甚至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猪粪、内脏废弃物和油脂等,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2020年第08期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监管体系建设和财政投入也不断加大,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保障了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健康安全也得到保障。
然而生猪屠宰监管却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困境及难题,需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猪肉质量安全。
1生猪屠宰行业监管发展历程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其管理模式及屠宰方式也有改变和发展,从开始的多头管理和纯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机械化操作和依法规范管理模式,历经了统一管理及放手经营时期。
1998年1月实施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促进了生猪屠宰监管质量的提升规范了生猪屠宰行为,保障了生猪产品的质量。
2生猪屠宰监管现存问题生猪的屠宰并不繁杂,故屠宰场聘请员工的门槛比较低,部分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不高,整体素质低下,从而导致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此外,部分屠宰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逃避各项检验检疫,或偷注其它物质,以致于猪肉的质量被拉低。
猪肉的质量取决于屠宰场管理的严格程度,由于部分屠宰场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猪肉进入市场的监管不力,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因缺乏法律意识,有时也会为一己私利与屠宰场一起徇私舞弊,导致猪肉的质量参差不齐,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部分屠宰场缺少必要的快速检测设备和肉品药物残留检测等精密仪器,许多官方兽医还在凭“一把刀、一把剪、两只眼”进行检疫,检疫检验手段落后或流于形式,使猪肉质量难以保证。
在生猪屠宰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而屠宰场对环境卫生不重视,为节省投资及开销,并不愿意购买清洗消毒、粪污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导致屠宰场的污染物堆积,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到猪肉的质量,也容易造成动物疫病扩散。
更有甚者将未经处理的粪污直排,遗留物进行焚烧,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3提升生猪屠宰监管的策略提升生猪屠宰监管能力的根本是要强化屠宰场的主体责任,加强屠宰人员的素质培训,建立素质培训制度,经常对屠宰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其对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奖惩分明,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生猪屠宰是畜牧业生产链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1、卫生问题: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屠宰场环境脏乱差、设备不洁净、操作人员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引起疾病传播和交叉污染。
2、安全问题:生猪屠宰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不安全,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3、动物福利问题:一些屠宰场可能存在动物非人道屠宰的情况,对动物的福利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1、建立卫生监管制度:加强卫生监管,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管制度,监督屠宰场环境和设备的卫生情况,并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
2、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安全意识。
3、加强动物福利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动物福利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动物福利保护制度。
4、推广新技术:引入新技术,如数字化屠宰、无人操作等,提高屠宰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人员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要保障生猪屠宰过程的卫生、安全和动物福利,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EMFC 技术的发展。
保证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的肉质。
但是目前,基层动物检疫站在展开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降低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水平,面对此种情况,都基层动物检疫站就需要注重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方法的创新,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保证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质量,让畜牧业可以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陈中秀.基层动物检疫监督管理的创新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8):56.[2] 张群辉.试论基层动物检疫监督管理的创新思考[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3):45.[3] 勤格勒,乌同格拉格.浅谈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加强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74-275.[4] 李良,李 响.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3):62.摘 要:近年来,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责,夯实责任,成为各级监管部门急需面对的问题,通过铜川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实践,对当前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为今后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生猪;定点屠宰;现状;问题;建议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事关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笔者走访调研了铜川市定点屠宰企业,认真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对策建议。
1 屠宰行业现状铜川市现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个,耀州区和印台区各1个,全部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连续三年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屠宰场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屠宰设施设备得到更新,能够较好的开展生猪定点屠宰。
市区县均成立了畜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各规模养殖场均派驻的官方兽医进行现场检疫检验,每年对屠宰场品质检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两个养殖场均纳入了铜川市畜牧生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重点环节实现了可视化监管。
浅谈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重要性生猪屠宰检疫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猪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肉类来源,因此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能够确保生猪在屠宰过程中符合卫生标准,防止肉品受污染或受到疾病感染。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也是防止肉制品走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严格的检疫检验措施还可以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确保市场上的猪肉产品安全可靠,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1.2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现状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现状是指目前在生猪屠宰环节进行的检疫检验工作情况。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对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人力不足:由于生猪养殖数量的增加,对检疫检验工作的人力需求也在增加。
但是由于相关技术要求较高,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导致人力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
2. 设备落后: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但是部分地区的设备已经较为老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生猪屠宰检疫的需求。
3. 管理不规范: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比如加大人力投入,更新设备技术,规范管理流程等。
只有做好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工作,才能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对生猪产品的信任度。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现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2. 正文2.1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力不足、设备落后和管理不规范。
人力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对屠宰检验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现实中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本文将对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监管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屠宰场的检疫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这可能是由于监管部门人力不足、资源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需要加强对屠宰场的监管,增加监管人员,并提供充足的资源,确保检疫工作的有效进行。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不完善。
目前的检测手段主要是通过人工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来完成,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检测。
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例如基因检测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信息不畅通。
检疫部门与屠宰场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检疫工作无法及时进行。
当屠宰场发现有疑似疫情时,无法及时向检疫部门报告,延误了疫情的处理。
需要建立起检疫部门与屠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之四是一些地方存在非法屠宰和走私情况。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利益,私自屠宰和贩卖生猪,绕过了监管部门的检疫工作。
这种行为不仅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需要加强对非法屠宰和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之五是一些屠宰场存在违规操作。
一些屠宰场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比如不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检疫和处理。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需要加强对屠宰场的监督,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违规操作进行严厉的处罚。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管不到位、检测手段和设备不完善、信息不畅通、非法屠宰和走私情况、以及屠宰场违规操作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非法屠宰和违规操作的打击力度,同时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永辉(凌云县泗城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凌云533199)摘 要: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既是保证人们吃上放心猪肉的有效举措,又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量不断上升,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对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针对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猪定点屠宰;管理;问题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1.024 引言猪肉营养价值丰富,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在进入市场端上餐桌之前,必须经过定点屠宰并通过检疫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
定点屠宰是《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因此,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强化检疫和监管,是加强猪肉卫生安全、保证肉品质量的必然要求,让人们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基层定点屠宰场规模小,设备设施不完善生猪定点屠宰需要规划和安排好屠宰场各个工作区域,如待宰间、屠宰间、冷藏室、检疫消毒室等应合理分区,功能齐全;同时还要配备完善的屠宰设备设施及屠宰机械,如洗猪机、刨毛机、毛猪悬挂自动沥血线、提升机、预冷输送线、平板输送机、污水处理设备等。
只有配备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才能更好地开展生猪屠宰和检疫工作。
但现阶段,部分基层定点屠宰场存在卫生条件简陋、设备陈旧等问题[1]。
近年来尽管进行了升级改造,但由于经费有限,仍未能达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个别小型屠宰场,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场内设备落后,无资金投入进行设备更新,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屠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检疫流程不够规范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基层定点屠宰场建设配套标准未达到相关要求,缺乏完善的检疫检验设备,肉品检疫还停留在以往传统的眼观、鼻闻、刀检等手工操作的阶段,肉品检疫检验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与肉品消费安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
生猪屠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苏中东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8期
摘要:我国为了保证人民群众食用猪肉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对于需要到市场上出售的猪肉,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食中检疫制度。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有效的遏制了病害肉和注水肉在市场上出售,保证了群众能吃上放心肉,这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
文中针对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我国生猪奢宰行业管理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生猪屠宰;行业管理;问题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近几年,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我国的生猪奢宰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但在生猪屠宰市场向着健康方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总体产能过剩,检测机制不完备,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都制约了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步伐。
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生猪屠宰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合理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从而保证我国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
1 生猪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还没有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虽然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的乡镇都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验,但是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总体来讲,整个行业呈现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的特点。
1.1 屠宰行业规模与屠宰量差距大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企业众多,但实际的屠宰量与行业的规模成不了正比,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屠宰行业年屠宰能力能达到将近十亿头,而实际的屠宰量却只有2亿多头,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设备及厂房等闲置,不仅造成了产能的闲置,还导致产量的落后比重加大。
目前我国的屠宰企业有2万多家,但上规模的企业却微乎其微,多数为小型的屠宰厂,因产量的落后,经营情况也都不景色。
1.2 执法主体之间缺乏协作,监管不力
在对肉品流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协调,因此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无法保证肉品的质量,在监管过程中漏洞百出,存在着在多个部门的监管下,肉品流通市场上的猪肉仍无法让百姓放心食用。
目前在一些偏僻的县城和乡镇上,甚至一些部门采取了以收代管的方法,
这样导致了私杀滥宰的现象发生;宾馆、饭店对猪肉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饭店、宾馆私下以低价收购、加工和销售未经定点屠宰检验的白条肉和注水肉,从而谋取利益,这些现象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力度,或是查到了而不惩处,使得餐饮行业的猪肉质量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1.3 执法队伍不健全,执法质量差
目前我国的屠宰行业在县级以上的执法队伍建设上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执法设备都较为健全,同时在执法力度上也较为严格,为百姓吃上放心肉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但在多数的乡镇屠宰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没有一支健全的屠宰队伍,没有经费,没有执法设备,对于执法手段更是缺失,在生猪屠宰管理上这些地方是“四无”的状态,需要进行检验时,人员多是临时拼凑的,执法人员对相关行政法规及综合业务都不熟练,因此在处理复杂情况时没有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导致处理能力低下,因此针对乡镇屠宰行业的管理力度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不断的强化,以其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1.4 流通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实行的放心肉工程,其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的是“三定”原则,即定点屠宰、定批发商和定市场,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使放心肉形成了新的垄断,导致低层链条失去了公平的机会,在利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这部人向私屠者订购猪肉来弥补因市场垄断而造成的损失,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保证百姓吃上放心肉,需要在流通体制上进行改革,保证放心肉的供应。
1.5 宣传力度不够,未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由于城市人民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较快,对食品安全卫生有足够的认识,但在部分农村,还存在着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了便宜而使私屠猪肉有了交易的市场,从而为私屠滥宰提供条件。
2 加强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管理的对策
发达国家屠宰行业发展趋势,对我国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提升肉品安全保障水平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应该加快我国屠宰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对屠宰行业的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多点滥”的问题。
2.1 优化行业布局
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对屠宰企业全面清理整顿,关闭不达标企业,打破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各种限制和歧视性规定,畅通合并产能、整合资源的渠道。
支持规模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提升行业集中度。
2.2 完善检测机制
要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完善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改善检验检测设施,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率。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猪场检验制度,打击生猪注水问题,把好屠宰关口。
2.3 健全法律法规
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确定检测监督职责,强化饲料、兽药、养殖等环节的监督,将监管重心前移,从源头保障质量安全。
应在现有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基础上,研究制订《畜禽屠宰管理法》,将牛羊等牲畜及家禽屠宰统一纳入定点管理范围,规范屠宰行为。
要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加工病死猪、注水肉、销售未经检验的猪肉等坑害群众安全的违法行为。
2.4 建立追溯体系
从流通领域入手,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立肉类追溯体系,防范肉品质量风险、保障消费安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肉品安全责任链,通过从消费终端对养殖加工环节的市场倒逼机制,督促屠宰加工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养殖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2.5 推行分级管理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办法》,从基本要求、设计和环境、设施和设备、屠宰加工、检疫检验、质量控制、运输条件、产品质量等方面完善配套标准。
将生猪屠宰厂(场)划分为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鼓励和引导屠宰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达到更高等级的标准要求,以实现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经营。
3 结束语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国计民生,在当今人人讲求食品卫生、处处关爱生命健康的年代里,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认真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吃肉安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耀平.皮绍娣.吴求生.刘若愚.浅析生猪屠宰检疫和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动物检疫.2006年第23卷第2期.
[2]霍燕燕.陈伟.季佩东.生猪屠宰管理与肉品质量事关百姓身体健康[J].中国动作保
健.2010.09.
[3]王学平.浅谈生猪屠宰的管理与未来走向[J].肉类工业.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