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合阳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doc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训练1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天文机构及专家对“水星东大距”“最大最圆月”“流星雨”等天文观象均及时准确地作出了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4.2020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科学实验舱,开始建造空间站。
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④哲学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5.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属于()A.存在范畴B.思维范畴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6.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因为()①人们认识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正确的思维出发③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有正确思维的指导④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发挥思维的指导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0.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一切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1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12.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课课时1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③说法均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D。
2.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C解析②③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①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3.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都属于可知论②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都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属于可知论,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①哲学的阶级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③哲学的产生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B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阶级性质,因此①不能入选,②入选。
《世界的物质性》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地震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
残酷的事实再一次表明()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2.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此人的错误在于()①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没有认识到自然界是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中国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从哲学上看,这佐证了()①物质世界的演变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结果②这种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③这种物质是由人创造的④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厦门特区成立33周年②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③科学发展观④我国制定的“十二五”规划⑤薛其坤院士及其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即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_标准o(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而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___________ 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其彳的回答。
***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010年8月份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持续升温,物价上涨;12月份又有回落,可见“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两种观点是对什么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3.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4.2010年10月9 II,人民网报道,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思维对立,但是也和旧的唯物主义有本质不同。
课时作业3哲学的基本问题1.恩格斯指出:“全部的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和同一性的问题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④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的问题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在回顾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不难作出选择。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解析:C“形”“存在”“物”即指存在,“神”“观念”即指思维,故C项正确。
3.从哲学上看,这两种观点()A.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B.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C.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D.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答案:D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B.可知论C.怀疑论D.不可知论解析:B该观点承认人能够认识世界,故答案选B项。
5.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掩耳盗铃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D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A、B、C三项实质上都坚持了唯心主义,即思维决定存在,因此均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有D项符合题意。
6.漫画《工作汇报》中那位“专家”的错误实质是()A.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没有正确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没有正确处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解析:B这位专家“汇报工作”不从客观情况出发,任何事情都是用“喜”字来概括,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选B项。
人教统编版政治必修41.2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选择题1.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无论他们争论多么激烈,但是他们始终也逃脱不了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些经典歌曲历久弥新。
艺术家们创作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记录着我们伟大祖国70多年的风雨变迁,见证着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这表明()①思维决定存在,艺术家们的灵感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产生的源泉②存在决定思维,伟大祖国的风雨历程和巨大变迁是歌曲产生的基础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能动地反映存在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人类一直在寻找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金星给了科学家们很多希望,金星是否存在过文明,至今为止还没有探测仪器能够到达金星,也许未来人类研究出更先进的探测外太空仪器,就可以揭开金星的神秘面纱。
这说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D.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4.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上述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上的认识差异B.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的认识差异C.对世界本原是物质还是物质具体形态问题上的认识差异D.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上的认识差异5.如图漫画讽刺了一些西方媒体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同反华政客、智库等共同搭建起涉疆虚假信息“产业链”。
这些西方媒体错在()①坚持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②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③坚持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④认为物质的存在依赖于意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无论哪个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15年4月4日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奇观再度登场,这是我国2018年前最后一次可见的月全食,全球多地上空出现一轮红月亮。
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解析】.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这个现实世界,世界是可知的,故D符合题意。
A、C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B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D2.哲学史上有一“奇怪”现象,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
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A.分清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明确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看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斗争D.理解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A适合题意;B不是根本原因;C、D不构成本题的原因。
【答案】.A3.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问题【解析】.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句歌词反映了(..)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题,①③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⑤,而非辩证关系问题,①错误。
②是正确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故③⑤错误,④正确。
3.2016年12月14~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
从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在哲学上就是要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4.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项认为“神”(思维)是由“形”(存在)决定的,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歪曲反映。
2.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一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③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④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③3.哲学自产生以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争论从未停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和方法论谁决定谁的问题4.思维和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②体现着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③是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④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身而论天下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2018年5月,厦门大学某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乙酰基转移酶TIP60作为一个“节俭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为防治肥胖症及相关代谢紊乱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由此可见( )①思维的发展决定着科技的发展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世界观是人们进行科研活动的前提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休谟在《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中反驳了“因果论”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的理论。
他指出,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联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1.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
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人与社会”还是“人与修心”或者是“人与自然”,其实质都是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2.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
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
庄子的阐述中主要涉及了()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庄子的话不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庄子的话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庄子认为“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即庄子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项符合题意;庄子的话没有体现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3.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这个日子时刻提醒着所有中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祭奠亡灵……而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美化。
下列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的是()A.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美化侵略历史”是违背客观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B、C三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4.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
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要求】【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表述?2.哲学的两大阵营是什么?划分的唯一标准又是什么?3.什么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形成什么哲学派别?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自主探究二:1.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
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他把萧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萧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
萧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
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1)阅读课本,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的问题有那些?(2)故事中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3)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2.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
课时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应学生用书P7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③说法均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D。
2.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C解析②③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①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3.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都属于可知论②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都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属于可知论,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①哲学的阶级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③哲学的产生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B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阶级性质,因此①不能入选,②入选。
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B)①哲学的阶级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③哲学的产生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而不是阶级性质,②入选,①排除。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④观点正确,入选。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的,③排除。
2.有人认为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落到了实处。
这种观点是(B)①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错误的,它认为存在决定于思维③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决定存在④错误的,它认为人的思维是世界本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题中观点夸大了思维的作用,是错误的,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
3.观点一: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D)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观点一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二属于唯心主义,D项正确。
B项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A、C两项不符合题意。
4.医生总要重视诊断处方与病人病情的关系;教师总要研究教案与学情的关系;房屋设计者总要考虑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这体现了(D)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两个方面是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③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质上是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主要问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医生、教师、房屋设计者所要处理的问题都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③符合题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④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A.①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末)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5.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这段话体现了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B.事物都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6.凡认为_______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7.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古代、近代哲学有什么不同?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8.____和____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辩证法形而上学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D.思维存在9.(2010福建厦门六中月考)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10.英国的______和德国的______,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不可知论主张除感觉或现象外,什么也不能认识。
下列对不可知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可知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③不可知论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④从世界观角度看,不可知论认为神创造了世界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再拓展试验中首次拍下“战神”小行星光学图像,这是我国,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战神”的近距离探测。
“嫦娥二号”成功探测“战神”说明了()
①思维决定存在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④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可知性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4.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
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
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
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2013年10月21日,28号台风“利奇马”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对“利奇马”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进行有效预测,可以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9.国家能够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
说明()
A.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建立在存在基础上的思维是变化无常的
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因为()
①人们认识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正确的思维出发③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有正确思维的指导④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发挥思维
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12.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就在于()
A.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
B.能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D.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2014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7周年的日子。
最近几年多次发生的地震引起人们的强烈关切。
为此,专家根据30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认为目前唐山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
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哲学的基本观点?
(2)这些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4.辨析: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
1.【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客观和主观的关系,D正确;A、B、C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答案】 D
2.【解析】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认识除感觉或现象外的任何东西,也就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即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这否认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故②③入选。
【答案】 C
3.【解析】材料中“‘嫦娥二号’卫星在再拓展试验中首次拍下‘战神’小行星光学图像”,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客观事物具有可知性,人们可以认识客观事物,②④符合题意;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①观点错误;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有如实和歪曲之分,③观点错误。
【答案】 B
4.【解析】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决策可以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了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识存在,故选C项;物质可以离开意识,A项说法错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B项说法错误;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但这种反映未必是正确的,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5.【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哲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大师们的潜在的心绪、旷古愁思源自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这表明思维依赖于存在,答案为C。
【答案】 C
6.【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从哲学上讲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B
7.【解析】本题借助两种观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演绎思维的能力。
材料中斗争的焦点在于地球(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回答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选项③错误,排除。
故选D。
【答案】 D
8.【解析】对台风“利奇马”的科学预测,说明人类能够正确认识事物,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9.【解析】本题以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宏观调
控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B符合题意;A观点是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D虽然承认存在决定思维,但认为思维是变化无常的是错误的。
【答案】 B
10.【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②说法错误,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
11.【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理解错误。
【答案】 D
12.【解析】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作用于存在,从主观方面讲,主要看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B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13.【答案】(1)①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②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①这两个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4.【答案】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见,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不能忽略其第二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看,该观点也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