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529.50 KB
- 文档页数:8
2025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高考生物人教版第八单元第44课时植物生长素含答案第44课时植物生长素课标要求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考情分析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023·山东·T102.生长素合成、运输与分布2023·全国甲·T22023·天津·T152021·重庆·T18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021·全国甲·T32021·福建·T82020·全国Ⅲ·T2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2)鲍森·詹森的实验提醒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3)拜尔的实验①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②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4)温特的实验提醒对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进行描述时,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因为当时并不清楚产生的“影响”是生长素。
2.植物激素的概念3.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4.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归纳提升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项目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作用部位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如横向运输)随血液(体液)循环运输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蛋白质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判断正误(1)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下部生长素产生不均匀造成的(×)提示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生长素的产生需要光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提示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照,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但不是蛋白质。
[教材优化全析]全析提示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实验方法:①取金丝雀草的胚芽鞘于黑暗中培养,会直立生长,给予单侧光照射会出现向光弯曲。
②去掉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③用锡箔罩子把尖端罩上,则不发生弯曲。
④如果用锡箔把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罩上,胚芽鞘还会弯曲生长。
图3-1-1实验分析:科学重视事实,注意到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是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对于实验①②可以分析如下:二者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有还是无胚芽鞘的尖端,而其他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都是相同的,但结果不同:①向光弯曲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
我们有理由作出判断:结果的不同与实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有关,即胚芽鞘的尖端与向光性有关,有什么关系呢?还不能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呢?将③④的实验进行对比,发现也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能够接受光照的胚芽鞘部位不同,③实验中接受单侧光照的是胚芽鞘的尖端,④实验中是尖端下边一段接受单侧光照。
两组实验的结果是不同的,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由此分析,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能进行光合作用。
要点提炼分别分析①②、③④发现,都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很多可能对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是相同的(如阳光、温度、水分等)。
由此分析,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于这个唯一不同的因素造成的。
像这种两组实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进行对照的,称为单一因素自变量原则。
综合以上达尔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或说某种影响),当这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下部的伸长区时,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表现为向光弯曲。
观察猜想:这种刺激可能是什么?顶端产生的这种刺激传到下部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2.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实验过程:詹森的实验:把胚芽鞘的尖端切掉放上一个琼脂片,琼脂片上再放一个胚芽鞘的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结果发生向光弯曲。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含解析:课时作业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萘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解析: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正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的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
答案:D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①④⑥ B.①③④⑤C.②④⑤ D.②③④⑥解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故选A。
答案:A3.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幼苗,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幼苗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幼苗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幼苗,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b′组幼苗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幼苗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幼苗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胚芽鞘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所以A、B两项错误;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C错误;据题干可知,a′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下端连接茎,所以生长素可以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茎,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无弯曲生长,D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八)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植物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纵向伸长D.促进细胞的弯曲C.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解析:选B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促进细胞分裂。
2.在解释茎的向光性生长现象中,体现了生长素的什么运输特点?( )A.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B.横向运输、极性运输C.横向运输、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D.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解析:选B 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
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受单侧光的刺激,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即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生长素再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极性运输。
3.如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a与bB.c与dD.c与eC.a与e解析:选B 据图逐一分析,图a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玻璃片隔开,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故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图b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琼脂片隔开,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左弯曲生长;图c中胚芽鞘尖端已被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替代,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不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d中胚芽鞘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则胚芽鞘直立生长;图e中胚芽鞘尖端以下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但尖端的生长素受单侧光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综上分析,图c与图d中胚芽鞘都是直立生长。
4.下列各选项是对物质运输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水通过细胞膜进入根毛细胞不消耗能量B.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有关C.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过程,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D.吲哚乙酸是大分子物质,细胞只能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解析:选D 水进入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方式为渗透作用,不消耗能量;胚芽鞘尖端在受到单侧光刺激时,能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即由向光的一侧向背光的一侧转移;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其中载体属于蛋白质,需在核糖体上合成,能量需由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提供,因此,极性运输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吲哚乙酸为小分子,不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用红笔标注重点与难点;1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知识准备:知道植物具有的相性运动如向光、相水、相肥性等教材助读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现象: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 __。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思 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它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 、B 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 __.预习自测题我的疑问学始于疑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课内探究质疑探究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二、詹森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6、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三、拜尔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7、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实验结论是什么?四、温特实验设置下列问题:8、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9、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五)思考P46----47的旁栏思考题1、2、3归纳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知识网络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当堂检测1.如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2.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 )在1914一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九)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九)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九)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九)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解析:选A 生长素的作用具两重性特点,植物之所以表现为顶端优势,就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地运往侧芽部位,从而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茎秆加粗B.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根尖合成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D.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解析:选A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茎秆的伸长,而不是引起茎秆加粗;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高。
3.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解析:选B 吲哚乙酸是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果实的发育而培育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方面;B项是乙烯的生理作用.4.植物生长素具有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
植物生长素一、选择题1.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溯到达尔文父子,他们所做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对照组,②~⑥是实验组B.①②③的结果证明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及单侧光有关C.④⑤⑥的结果证明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向光侧D.该一系列实验结果不能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解析:选C ①是无光照或者四周光照,为对照组,②~⑥是施加实验变量的各组,为实验组,A正确;①无光照或四周光照,幼苗直立生长,②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③切去尖端,幼苗不生长不弯曲,①②③的结果证明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及单侧光有关,B正确;④⑤⑥的结果证明幼苗尖端能够感受光照,在单侧光照射下,幼苗能弯向光源生长,但是不能证明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向光侧,C错误;该一系列实验结果不能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也可能是某种影响导致幼苗弯向光源生长,D正确。
2.由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C.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解析:选A 两组实验所采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因此无法验证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以及胚芽鞘的感光部位。
实验中没有对生长素的成分进行分析,因此也不能用来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成分。
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3.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解析:选B 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在背光面和向光面的分布不均,进而引起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植物的生长并不是单侧光引起的,A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B正确;生长素在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部,促进尖端下部的伸长,C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 1.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此实验的结果不会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来源:]2.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一)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制成临时装片(图二),据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 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 侧C.如果图一植物横放,a 侧位于远地侧D.图一和图二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3.1914年,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4.胚芽鞘对生长素产生的效应部位不在尖端,而在尖端以下,这是因为( ) A.尖端不进行细胞分裂B.生长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C.生长素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细胞生长主要在尖端以下部分D.尖端以下这一段细胞分裂速度最快5.(2013安徽卷)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阴影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7.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B 和D 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目标导航 1.通过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解释生长素的分布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2.通过教材中的图示来分析植物体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阅读P46-47)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处理及现象:(3)推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2.鲍森·3.温特实验推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
4.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
5.植物激素的含义: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阅读P 48) 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2.运输(1)方式:主动运输。
(2)方向①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单方向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②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
3.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判断正误:(1)上述科学家的实验都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突出了单一变量的作用。
( )(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鲍森·詹森;提取该物质的是温特,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 )(3)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的科学家是温特。
( )(4)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生长素。
()(5)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上端运输到下端。
()(6)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运输方向是主动运输。
()(7)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还可通过木质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答案(1)√(2)×(3)√(4)×(5)×(6)×(7)×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分析(1)在本实验中体现了对照原则,①为对照组,②③④为实验组。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2)a.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生长与弯曲。
实现现象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都与尖端有关。
b.实验③和实验④的自变量是接受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
实验现象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⑥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置琼脂薄片,然后把胚芽鞘的尖端放置在琼脂薄片的上面,然后给予单侧光照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提醒】 该实验缺少另一组对照实验。
除了设计对照实验⑤外,可再设计一组实验: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化学物质不能透过)阻断,会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向下运输,实验⑥在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中间隔了琼脂依然能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能透过琼脂。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⑦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左侧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⑧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右侧胚芽鞘向左侧弯曲生长【提醒】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完成的,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都弯向了放置尖端切面的对侧,是因为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快,未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慢。
这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答案解析)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组别实验过程现象实验结论①向光弯曲生长Ⅰ.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生长快;Ⅱ.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②不生长,不弯曲③直立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2)鲍森·詹森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②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极性运输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考向一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1.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下列实验结果对应正确的是【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琼脂片不能阻挡生长素的运输,因此利用琼脂片阻断a段,右侧给以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A项错误。
利用云母片阻断b段,由于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右侧给以单侧光照射会使燕麦胚芽鞘尖端向右侧弯曲生长,B项正确。
不做任何处理,则燕麦胚芽鞘尖端会向光弯曲生长,C项错误。
移除尖端a段,无生长素来源,则燕麦胚芽鞘不能正常直立生长,D项错误。
解题技巧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专题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取材条件操作及现象金丝雀虉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射(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________,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①实验一(如图所示)处理:切去________+单侧光。
现象: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二(如下图所示)处理: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
现象:________________。
(2)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__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左(或右)侧+黑暗。
现象:________生长。
(2)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4.温特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图示处理把_______________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把_______________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现象胚芽鞘________生长胚芽鞘________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5.生长素的本质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
6.生长素的产生: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________和发育中的________,合成原料是________。
7.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8.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只能从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即只能单方向运输。
课时分层作业(八)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B[本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是放置的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或者是否含有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所以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因此B项正确.]2.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B[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且生长素不能穿过云母片,故B正确.]3.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A.a>b B.a<bC.a=b D.不能判断C[将燕麦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过一段时间后,琼脂块上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但是由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故单侧光不会引起琼脂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a、b两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等.]4.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D[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5.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2)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4)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填符号).解析:(1)A、B两组中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照,光照的一组向光弯曲.(2)E、F两组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能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没接触过的不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中含有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3)A、G的结果是一致的,G是对A 的一个本质解释,G结果的形成是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造成的.(4)弯曲本质上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依据来自G;感光部位尖端的缺失,将不会使生长素再发生横向运输,依据来自于C、D.答案:(1)向光性 (2)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3)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4)向右弯曲 C、D、G6.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图1(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另一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图2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解析:图1中甲的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图1中乙的生长状况则排除了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分解的假设.图2的探究实验预期的结果有多种不同的可能性,但要注意与结论相对应.答案:(1)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图1中乙向光侧的生长素若被光分解,则植物将弯向光源生长(2)①c<a=b<d ②c<a=b=d题组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7.在同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出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多于侧芽,生长点多于老根,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运输到侧芽处并积累.]8.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由②向④移动D.③处比④处生长得快B[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即②→①;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即①→③、②→④.但生长素在尖端下部不发生横向运输,即不能由④运输到③.]9.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C[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10.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乙分组甲琼脂块左右α角/度20.4 9.0 9.1(1)(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掉顶端的胚芽鞘的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由于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左、右两侧的不均匀分布,胚芽鞘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生长,形成α角.(3)乙组中胚芽鞘顶端被云母片阻隔,光照处理后,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左、右两侧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的量基本相等且小于甲组中琼脂块所收集的生长素的量,所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1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a、b,分别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实验一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实验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琼脂块c中检测到IAA,d中检测不到B.接受琼脂块d中检测到IAA,c中检测不到C.接受琼脂块c、d中的IAA含量大小关系是c>d>0D.接受琼脂块c中的IAA含量小于d中的含量A[从题图中可知胚芽鞘a的尖端和胚芽鞘b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和b的区别是b 的胚芽鞘是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题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为:c中检测到IAA,d中检测不到.]12.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甲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1)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2)实验过程: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乙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乙(3)实验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甲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通过对经过三种处理的胚芽鞘的生长及弯曲情况的观察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答案:(2)如图乙(3)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4)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辨析不清向光性的原因13.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③当a侧的生长素含量比b侧的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④当a侧的生长素含量比b侧的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D[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若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确定向光生长的原因是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①正确,②错误;若当a侧的生长素含量比b侧的高时,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可能是生长素分布不均,也可能是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向光生长,故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1. 某同学用燕麦幼苗和空白琼脂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胚芽鞘④向左弯曲生长 B.胚芽鞘⑤将弯向光源生长C.胚芽鞘⑤直立生长 D.光照不能引起Y中生长素横向运输【答案】B2. 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A.①②⑤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②⑤【答案】D【解析】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
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包括,重力、光照、含有生长素的琼脂、云母片等。
①中,匀速旋转时,a、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胚芽鞘尖端不弯曲。
②中,含有生长素的琼脂放在胚芽鞘尖端一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向右弯曲。
③中,锡箔小帽可以遮光,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中,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
⑤中,云母片阻止了右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向右弯曲。
⑥中,明胶片不影响生长素运输,直射光也不会影响生长素分布,胚芽鞘直立生长。
故选D。
3.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
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用胚芽鞘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是()A.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激素种类的不同,无关变量是激素的浓度、胚芽鞘的生长条件等B.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或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C.胚芽鞘尖端首先要切除,以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因为NAA的促进作用大于IAA,所以配制的NAA的浓度要小于IAA的浓度【答案】D4.下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图所示。
下表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下,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说明( )收集到的生长素相对量琼脂块黑暗单侧光照甲2133乙7967A.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解析】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但在本实验中是没有结果能够证实这一点的,排除C选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B.都是蛋白质类的有机物C.都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都能促进相关生物的生长解析:选D 生长素为植物激素,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生长激素为动物激素,化学成分属于蛋白质,都能促进生长。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一定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内分泌腺(植物体内无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动、植物激素都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起调节作用。
2.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鲍森·詹森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B.拜尔实验的结论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温特实验的结果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D.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解析:选D 鲍森·詹森实验是将琼脂片插入尖端下面,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实验结果证实确实存在某种物质——生长素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并确定是吲哚乙酸。
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生长素只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解析:选D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4.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可进行扩散。
5.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由②向④移动D.③处比④处生长得快解析:选B 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即②→①;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即①→③、②→④。
但生长素在尖端下部不发生横向运输,即不能由④运输到③。
6.如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解析:选D 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弯曲生长,说明琼脂块中含有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由实验过程可知,这种影响生长的物质来自胚芽鞘尖端,且由尖端向下运输。
本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无单侧光照。
7.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④⑥解析:选C 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否为胚芽鞘尖端,因此实验组合④⑤⑥是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
8.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
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解析:选B 据题意可知,光源固定,花盆与暗箱的相对位置也固定,花盆中的幼苗所接受的光照只能来自于暗箱上的小孔,若花盆与暗箱同时旋转,幼苗就会向着暗箱窗口的方向生长。
9.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B.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C.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解析:选C 对各胚芽鞘生长及弯曲情况分析如下:图①中胚芽鞘尖端无法感受光刺激,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分布均匀,故其直立生长;图②中胚芽鞘尖端感光,尖端下面一段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故其向光弯曲生长;图③中胚芽鞘被切去尖端,由于没有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图④中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由于无尖端,胚芽鞘不感光,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⑤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二、非选择题10.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综合图①和图②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图②和图③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3)综合图②和图④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图⑥和图⑦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能够产生某种______________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5)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②单一变量为单侧光,有光时向光弯曲生长,而无光时直立生长,说明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2)②与③相比单一变量为有无胚芽鞘尖端,③去尖端不生长不弯曲,②有尖端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3)②与④相比,单一变量为有无锡箔帽遮住尖端,②未遮住向光弯曲生长,④遮住直立生长,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4)⑥与⑦相比,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有无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过的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可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答案:(1)向光弯曲生长现象(2)胚芽鞘尖端(3)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4)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5)吲哚乙酸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a与b B.c与dC.a与e D.c与e解析:选B 据图逐一分析,图a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玻璃片隔开,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故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图b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琼脂片隔开,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左弯曲生长;图c中胚芽鞘尖端已被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替代,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不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d中胚芽鞘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由于单侧光对胚芽鞘尖端以下无影响,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则胚芽鞘直立生长;图e中胚芽鞘尖端以下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但尖端的生长素受单侧光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综上分析,图c与图d中胚芽鞘都是直立生长。
2.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解析:选A 根据图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光照的有无;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所以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根据图1分析可知,若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则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则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解析:选D 图中①④能直立生长,②⑥不生长,③⑤弯曲生长;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自变量是遮光部位不同,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如图1所示)。
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和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甲、乙所示琼脂块放在三个切去尖端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2)。
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解析:选D 仅纸盒转动时,胚芽鞘始终只有右侧受到单侧光照射,所以甲所含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乙,图2中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长;仅胚芽鞘和琼脂块转动时,相当于胚芽鞘的每一侧都均匀受光,所以甲所含的生长素浓度等于乙,图2中胚芽鞘将直立生长;整个装置同时转动时,始终是靠开口的一侧受到光照,所以甲所含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乙,图2中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长。
二、非选择题5.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回答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初步研究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__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__(填“多”或“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初步研究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直立生长,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胚芽鞘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