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7.72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孙春玉发布时间:2021-02-03T14:41:33.33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作者:孙春玉[导读]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因此,在小学课堂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对美术文化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从艺术层面落实对学生的想象力的教育,通过以教材为主要教学途径,结合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出相关策略。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赤溪镇龙沙学校孙春玉【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因此,在小学课堂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对美术文化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从艺术层面落实对学生的想象力的教育,通过以教材为主要教学途径,结合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想象力美术是一门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类思想的学科。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大胆想象。
尤其是针对小学生,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借助美术教学,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
1.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1.1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教育。
而更应该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维。
尤其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使得课堂教育更加和谐。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想象力[1]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
1.2帮助学生奠定美术基础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与人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摘要: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除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艺术修养,还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创造力、艺术想象力发展。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艺术想象力,唤醒小学生丰富的形象和感受,激发创造艺术的灵感,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小学生多元智力开发,小学美术教学也会更具有意义。
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艺术想象力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小学美术教育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想象力;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小学教育关注的不断升高,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加。
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可知,其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这一学科的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作用并未得到良好的发挥。
这种状况要求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主要方向。
因此,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从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不难看出,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收老师传授的内容。
虽然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内容。
但是对学生形象力的培养会造成影响,同时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老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对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将培养学生画画技巧等作为重点内容。
种种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言都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3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价值在美术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提高对美术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美术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而且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想象力”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均具有促进作用。
美术科目中有着璀璨夺目、多彩纷呈的各种“美的形式”,如美的颜色、美的图画、美的情感、美的物品等,这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推动学生联想,促进思维发散,开发学生想象力不可或缺。
本文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开发途径,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想象力开发途径小学生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将这些想象力开发出来,让“想象”助力小学生美术学习呢?这是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并期待解决的问题。
毋庸置疑,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内容较为浅显、易懂,理论和技巧性东西不多,学生只需要会简单的临摹和对简单事物的绘画即可。
教师要能够通过简单的美术教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发学生想象力。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小学生对缤纷活泼的颜色、趣味盎然的动画、声情并茂的视频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们好奇心重,求知欲强,通过这些事物,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想象力喷涌而出。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例如,在《森林王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展示凶猛自信的老虎、高大威猛的狮子、身材瘦长的猴子、全身雪白的绵羊、脖子修长的长颈鹿、悠闲漫步的孔雀等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外形、不同特征的动物,来想象森林世界的热闹。
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森林王国”精彩视频,让学生细致感受森林王国动物的“本领和神通”,继而想象谁是“森林之王”。
该节课主题是:画出你心目中的“森林之王”(可以是狮子、老虎之外的其他动物,可随意想象,只要想想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多媒体视频、图片给予了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对“森林之王”的想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运用拟人的话语,给予学生想象的灵感小学生的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各种花、鸟、草、虫、物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会说话、有灵魂、懂悲伤、有情感的好朋友。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保留学生的这种“童真”,用拟人化的语言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将美术课堂想象成充满生命气息、且丰富多彩的神奇世界。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创设艺术情境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首先要创设艺术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听取音乐以及讲解文学作品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艺术情境。
这样的艺术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发其对艺术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想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2. 提供多样性的艺术材料与工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经常向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艺术材料与工具,如颜料、纸张、泥土、玻璃、金属、木头、布料等,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自由地选择和使用这些材料与工具,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启发,同时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3. 提倡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倡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可以在美术课上鼓励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尽情地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想象空间。
4.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作。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和提示。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大胆创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实践中培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想象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
想象力是审美情趣的重要来源。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他们对艺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1.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和创作材料,如颜色铅笔、彩色纸、画笔、颜料、纽扣、布料等等。
提供一些非传统的材料如瓶盖、塑料袋、卫生纸卷等,可以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 创造艺术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造一个艺术氛围,如在墙壁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布置一些艺术品,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这样的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限制他们的创作想法和方式。
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主题或概念,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一些独特的创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供启发性的教学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艺术相关的图片、电影、音乐等。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感受和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想象和理解。
5.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艺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他们周围的事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张图片或一个物体,并让学生描述它们,并且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
6. 进行合作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扩大想象力。
学生可以一起创造一个艺术作品,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想象,并激发彼此的创造力。
7.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艺术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
不论学生的想法有多么奇特或不寻常,在一个鼓励表达和接纳不同想法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自信并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艺术环境、给予自由创作的机会、提供启发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行合作创作活动,以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从实际角度来说,相对于语数外学科,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上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一方面小学美术的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
另一方面,实践是小学美术的特色,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
我们教师应重视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并将想象力渗透到每一次的教学中。
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谈一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标签:小学美术;想象力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积极意义(一)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自古以来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深受家长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研究的深化,证实美术对小学生理、心理、智力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决定着儿童的未来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时间,每一个美术作品最终的呈现都是从一笔一划中汇聚而来,而一些小学生缺少一定的美术教育资源。
因此,许多教师开始尝试让小学生合作作画,这一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帮助了小学生自主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
(二)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推进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新的教学目标。
根据近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小学生对于色彩感饱和、实践性高的美术作品会投射更多的注意力。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不仅是在生活环境,还是小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动手绘画或制作,从而在各类美术作品中表达属于自己的情感,最终促进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扩展,达到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目的。
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诸如色彩、涂鸦、线条等艺术表达形式,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全面发展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一)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美术并不是一门具有固定步骤的学科,它讲究灵活性与创造力,而这两者恰恰是教师无法用语言去教授的,因此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作者:范文艳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32期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以及人格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想象力;培养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形成视觉想象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依靠教师的口述讲解与书本中的图片内容展示,这样不但信息量有限,而且学生也很难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阅历与理解力都非常有限,在这种直白的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完全改变这种现状,将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进一步调动学生创作想象思维[1]。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自然中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教材。
”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育的真谛,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全部都困在了课堂,其实这对于孩子而言,是比较残忍的。
因此在未来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灵感,学生的想象力才会被激活[2]。
例如,在学习“鲜花的世界”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自然之中观看真正的鲜花,去感受这片花海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造物神奇,也会捕捉到生活中真正的美,陶醉在自然之中,激发学生独有的想象,这时教师在鼓励学生创作一篇想象中的鲜花,学生的创作热情就会涌现。
三、运用故事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在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发现,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暂,在一节课之中,他们最多能坚持十五分钟,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学生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必定是被一些其他的事情吸引。
教师若是能够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吸引学生,就可以把这种不利转化为有利,进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
小学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
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
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
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
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
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
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110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讨★刘宏宇美术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习美术要求学生们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话才可以创作出一幅好的画作。
因此教师在展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们学会鉴赏作品,并且在画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展开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画作的兴趣,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开教学,以此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如教师在讲到《闪光的烟花》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烟花的视频,或者是图片等,以此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
之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们,在过年时你们放过烟花吗?烟花有哪些颜色呢?教师在提问完之后,每一位学生便会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等到学生们都说完之后,教师在让学生们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烟花,以此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可以让学生们对于生活中所见的场景进行想象,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二、鼓励、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在展开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并且帮助学生们积累生活经验,以便于学生们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欣赏一些著名的画作,或者是看一些关于艺术的电影电视以及图片等等。
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在自己的大脑里储备所看到的图像信息。
之后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自己所储存的图像信息进行创新,并且画作。
或者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们去亲近大自然,让学生们在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的过程中,进行绘画。
这样的话也可以为学生们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孩子想象想要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就必须要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因此教师在展开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想象,开发孩子们的潜能,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丰满学生美术创新的羽翼——例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和改革下,小学美术学科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视,尤其是美术作为一门表现艺术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授课的手段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动的。
这就更加要求作为美术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能总是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性,这是很难激发小学生对美术产生浓郁的兴趣。
并且无法锻炼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要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在教学中也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打破传统格局,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教学手段,为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让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整个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也在无形中提高。
本文也通过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快乐的学习,感受到美术知识的乐趣,更好的而理解美术作品,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想象力;培养策略引言:“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所有优秀的美术作品几乎都是创新的果实,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都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尤其是想象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的,想象也是打开创新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更是杰出的本领,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是想象的结晶。
想象力是创造新能力的宗旨,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为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出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想象和创造。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得小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配增,以此实现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求知欲比较旺盛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对未知事物总是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摘要】黑格尔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
所以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与综合来用于美术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让他们能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教学取得实效。
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和引导学生想象。
而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作以下探讨。
一、用教学语言激活学生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可以产生。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这话充分肯定了情感的作用。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亲其师而信其道”。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情感具有感染性与迁移的功能,它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
作为教师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从而以情感创设活泼、和谐的良好教学环境。
要学会运用优美动听的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图画中的情境。
使学生展开联想翅膀、感受美、感受情、进入情境;同时也要学会和利用优美的动作、神态、形态、手势等无声语言调动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内容时,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引入。
学生从教师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动作表情中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艰难辛苦及决心。
当学生听得投入时,我把故事讲到:“乌龟阿姨笑着摇摇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小蝌蚪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又向远方游去”。
处就嘎然而止。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其主要目标就是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新颖、新奇的教学手法来达到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故事教学法,将故事引入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无法对一种事物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和兴趣。
他们还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旺盛的时候,他们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也很容易厌倦一样事物。
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会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按照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教师拿出来一个苹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比照苹果的样子来画画,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兴趣,可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腻烦了这种形式。
那么,美术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天真、爱幻想的心理特点,将故事穿插到美术课堂中。
在开始画苹果之前,美术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用优美的语言给学生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学生肯定会被丰富的故事情节所打动,也肯定会被故事中老巫婆的毒苹果感兴趣。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联想,画一画自己脑海中的毒苹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时候,不仅使学生对画苹果这项学习任务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感,而且还会在学生动手创作的时候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和故事联想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作品欣赏课的引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美术课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在美术课上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到关于美学的教育,还可以在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观点。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感受,而且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做出了如下探索,希望能给诸位同仁提供借鉴。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信心的推动力,一些对于美术感兴趣的儿童,总是能信心十足地大胆表现,而适当的美术学习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笔者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1.下课时间先播放儿歌《蜜蜂做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有节奏的儿歌和有趣的动画立刻把学生们吸引过来,有的同学还在跟动画做动作,念儿歌。
2.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小蜜蜂都来采蜜了!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呢,老师还给他们照了相,你们看。
(美丽的花卉欣赏是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感受自然之美,同时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观察分析,提高想象力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小学生是活跃的群体,他们的脑子中往往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来,并且不要否定学生们的想法,否则就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以后羞于发言。
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时时关注学生们的想法,并且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如接上例,我又作了如下尝试:1.在刚才的图片里你们找到了什么花?他们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些什么颜色呢?(请学生说说看到的这些花的形状和色彩。
同时老师在课件上用铅笔功能把这些花概括成一些基本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适时地给学生一些蜜蜂贴纸做奖励,既鼓励了学生,同时也贴合了主题。
探索小学三年级美术疑难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在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在面对一些疑难问题时感到困惑。
而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惑,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是我们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索一些解决方法,以便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观察力与想象力。
一、让学生观察真实事物一个人的观察力的基础在于对真实事物的观察。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事物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美术课上带领学生前往校园里的花坛或者操场,鼓励他们观察花草、树木、小动物等。
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二、提问与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启发学生观察事物。
例如,在教授静物画时,可以问学生:这个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质感如何?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观察,从而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让他们通过思考和观察去回答问题,从而进一步锻炼观察力。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除了观察力外,想象力也是培养美术素养的重要因素。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例如,可以提供一张空白画纸,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想象来创作。
同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材料,如绘本、诗歌等,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创造画面。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
除了传统的绘画外,还可以引入手工制作、剪纸、造型等活动。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进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总结起来,小学三年级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重要阶段。
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事物、提问与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及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指人们在心灵中创造、形成和再现的能力,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创造力,激发艺术潜能。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绘画、造型等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活动,使其思维更加灵活、敏捷。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绘画题材,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鱼,在水中尽情畅游,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场景画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潜能,通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艺术天赋。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情境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界中的植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改造和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对于美术教学而言,想象力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发展思维与创造能力,比单纯的美术技巧教学要更加重要。
在美术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学科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一步激
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综合美术素养。
本文对于激发
小学生美术想象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予其他教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01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和
教育目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与课程要求已经由传统的美术技法转变
为综合美术素养,其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综合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标准教学要求,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创设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借助生活,给学生想象的动力
想象并非完全天马行空,它往往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关,或者以现实中的事
物作为想象的原型或依托。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品评学生美术作品的
时候,不能仅仅地对照原型和模板,以“像与不像“来作为评价标准。
这种方式很
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限制他们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往往
十分活跃,跳跃性较强,但是要将它们用于正途,也同样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
比如在学习“神奇的口袋“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老师
这里有一个神奇的口袋,大家猜一猜老师的口袋里会变出什么呢?这时候学生就
开始热烈地讨论,有些学生认为会是自己心仪的糖果、美味的奥利奥、新奇的玩具、美丽的花朵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之后,继续进行教学情境引入,“不仅老师的口袋比较神奇,还有一位卡通人物的口袋比老师的要更加神奇多变,他就是
哆啦a梦。
从里面可以变出任何你所能想象的东西,假设哆啦a梦就在你的面前,你们会从他的口袋中拿出什么来呢?请同学们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将自己心仪
的东西用画作展示出来。
“在这堂课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将自己生活中所吸引的事物进行合理地加工,大胆地联想和创作,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为教师也
不得不惊叹他们的想象力。
二、依托观察,丰富学生的感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不使同学们的思维过于固化和死板,教师可以适当
地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户外,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外界的环境与封闭
的课堂环境不同,学生的思想将更加灵活开放,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和积极
因素,从而展开联想创造美丽的作品。
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应用校园的风景和当地
的风土人情,引导学,加强观察,从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进一步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例如在学习“大树的世界“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
以组织同学们走入校园之中对各种树木进行详细地观察,描述他们的特点,并向
同学们讲述这些树木的科学知识。
再回到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
技术来向同学们全面灵活的展示多种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形状图片,从而帮助他们
在脑海中建立对于,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让同学们通过细致地观察,对于树木
的特征进行详细了解之后,他们就会更好地展开联想与想象,将多个特征融入到
自己的画作之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三、引导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欣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体会名家的创作技巧和创作历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世界名家的经典作品,例如梵高的《星空》、《向日葵》,毕加索的《公牛》,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这些作品风格独特,思想内涵丰富,画作技法精湛,且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值得学生深入观察,细细揣摩。
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细致地欣赏,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使得他们体会到名家的创作思维,并能将这种思维方式借鉴到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画作的艺术价值,进一步丰富情感内涵。
四、借助媒体,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它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
同时,它可以对学生进行多重的感官刺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视听感受,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营造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多变的色彩》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为同学们展示多福色彩艳丽的照片,每一幅不同颜色图片对应着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使得同学们更好地体会色彩后所代表的含义及给予人的感受。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对于色彩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于某种色彩展开广泛地联想,特别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并将这些想象的事物通过画作来进行展示,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情感表达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同时也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引入多媒体技术,创造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对于生活加强观察和感悟,从而进一步放飞思维的翅膀,展开大胆的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曦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间刊),2016(12).
[2]王维.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