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九
- 格式:docx
- 大小:863.17 KB
- 文档页数:2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4.《论语》中许多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依次写出源自下列各章中的成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2)(3)5.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走近孔子”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补充完整孔子的简历表。
(2)祭孔大典是中华民族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隆重祭奠。
孔子诞生地曲阜准备举行祭孔大典,请你为这次大典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一、默写1.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2)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具体内容的句子:______(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_____(4)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______(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_____。
2.默写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内容相近的一则。
二、选择题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A. 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B. 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C. 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D. 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4.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 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 / 11C. 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 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三、语言表达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四、其他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出.现,______远流长。
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它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______的老人。
《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
”《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
”《诗经》中也有关于如何做到孝的具体表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以德,昊天罔极。
”可见,要做到孝,①父母是最基本的要求。
孝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
《论语》中就有多处孔子对孝的阐述与回答。
学生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算得上君子吗?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指有才德的人。
2.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3.正当的手段。
4.仁德。
四、背诵全文。
点拨:本题旨在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
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下,与同学分享。
点拨:本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安贫乐道、精益求精、三思而行、举一反三、择善而从、见义勇为……。
11 《论语》十二章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 为人móu()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与、、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3)子夏曰:“, ,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2)四十而不惑()(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吾日三省吾身()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11《论语》十二章1.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传.不习乎(传播)C.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D.博学而笃.志(坚定)(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B.吾日.三省吾身/君与家君期日.中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重点句子翻译题。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课文内容理解题。
(1)课文中提醒人们对朋友要诚实守信的句子是: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虚心请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
(3)孔子感叹时光流逝的名句是: , 。
(4)孔子用“, ”说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
(5)课文中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 ?(6)课文中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8)课文中从学习态度上讲“仁”的句子是: , ,。
4.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佛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B.课文告诉我们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学习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必须养成好的品德修养。
C.曾子要求弟子们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D.孔子认为“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温故”,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课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 )(2)四十而不惑( _________ )(3)不逾矩(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3.根据要求填原文句子。
(1)《论语·为政》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要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 ”。
4.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背影》《匆匆》和《春》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B.老舍,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
C.《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自2018 年1 月1 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从此,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为历史。
C.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问题仍然突出。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11《论语》十二章【夯实基础】1. B(A不亦说yuè乎,C好hào之者,D三省xǐng吾身)2.⑴说,同“悦”,喜悦;(2)有同“又”,表整数后再加上零数;(3)罔同“惘”,迷惑而无所得;(4)殆,同“怠”,疲倦而无所得。
3.(1)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强迫改变志向。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能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地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C(这是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应该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不知不愠、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曲肱而枕、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饭蔬饮水2.这章的三句话各自所讲内容: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交流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3.这十二章语录文字表达上别具特色,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问句,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比如第一章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
4.示例:我们应该学习颜回执著、坚守、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片段研读1.(1)自我检查,反省(2)越过,超过(3)能忍受(4)喜好,爱好2.(1)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孔子强调是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4.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拓展阅读】1.(1)为:是。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一.选择题(共1小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兴趣爱好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基础知识(共5小题)2.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古义:今义:(2)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今义:3.【重点实词】解释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不逾矩(4)思而不学则殆(5)人不堪其忧(6)三军可夺帅也4.字音字形。
愠三省吾身逾矩罔殆dān食不kān其忧曲gōngdǔ志5.【一词多义】解释加点字。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之为知之(2)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学派的创始人。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回答即可。
(意思符合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
【解答】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2.【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
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
’是为大雨之兆⑯。
”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
②以:在。
③舟楫:泛指船只。
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⑤角黍:即粽子。
⑥黄琬:人名。
⑦琼: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官职名。
⑨诏:召见。
⑩况:比方。
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⑫燎:燃烧。
⑬炬:火把。
⑭祈:乞求。
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⑯兆:预兆,征兆。
【答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谓之竞渡谓:___________(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___________(3)从夕达旦旦:___________(4)是为大雨之兆是:___________【答案】(1)称。
(2)为什么。
(3)早晨。
(4)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11 《论语》十二章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 ) 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 ) 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 )而枕之博学而dǔ( )志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与、、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3)子夏曰:“, ,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2 《论语》十二章考点1 赏析句子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 思想内容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
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学习态度:第7、9、10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考点3 感悟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
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
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一箪.食( ) 曲肱.( )博学而笃.志( ) 三省.吾身( ) 不愠.( )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乎,四十而不,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学而.时习之 B.五十而.知天命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6.翻译下列语句。
《<论语>十二章》同步经典练第一部分:基础经典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4)温故而知新.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7)曲肱.而枕之肱:(8)博学而笃.志笃: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填空。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共篇。
孔子,我国(朝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第二部分:能力经典5. 选出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 精美文段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 《论语》十二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 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九十一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语句中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各句中“行”字意义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C、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B、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C、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D、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默而识之( )A、默默地了解它。
B、口里不说,心里认识它。
C、口里不说,心里记住它。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翻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确的一项( )A、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疲倦。
B、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不知疲倦。
C、学习不知讨厌,教诲人不知疲倦。
D、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人不知疲倦。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从今天开始,我校教师开展教学展示周活动。
早晨一进校,就看到校门口摆着一块大黑板,上写“热烈欢迎各校领导和同仁光临指导!”下面赫然写了一句《论语》上的话,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B、吾日三省吾身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思而不学则殆(dài)狼亦黠矣(xiá)B、默而识之(shí)缀行甚远(zhuì)C、身已半入,止露尻尾(kā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huō)D、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shàn)人不知而不愠(yún)【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阅读《〈论语〉十则》,说说下面的话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 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 B.一定 C.必然7.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2019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九➢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而”所表示的关系判断有误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顺接)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接)C、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转接)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转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B、思而不学则殆C、择其善者而从之D、三十而立【答案】:➢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语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不舍昼夜B、思而不学则殆C、不逾矩D、可以为师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中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三十而理,四十而不惑。
C、不意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翻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确的一项( )A、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疲倦。
B、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不知疲倦。
C、学习不知讨厌,教诲人不知疲倦。
D、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人不知疲倦。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对《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讲的是学习态度,意在告诉大家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短处。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讲的是学习乐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方法,其中,以学习为快乐这一学习态度最重要。
【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屏息(pínɡ) 须臾(yú) 绰号(chuò)B、离谱(pǔ) 铭记(mínɡ) 嘈杂(záo)C、叛逆(nì) 眉梢(shāo) 优雅(yá)D、徒手(tú) 斜翘(qiào) 丑陋(lòu)【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诲女知之乎!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①《论语》②默而识之③诲人不倦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⑤人不知而不愠A、②shí③huǐ④hǎo⑤wēnB、②shí③huì④hào⑤wěnC、②zhì③huǐ④hào⑤yùnD、②zhì③huì④hào⑤yùn【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面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B、《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宗璞。
C、《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籍,是儒家的经典。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
【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B、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C、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D、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思而不学则殆(dài)狼亦黠矣(xiá)B、默而识之(shí)缀行甚远(zhuì)C、身已半入,止露尻尾(kā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huō)D、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shàn)人不知而不愠(yún)【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C、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上天的意旨。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三个人行走,这里面一定有能成为我的老师的人。
【答案】:【解析】:➢第16题【填空题】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
【答案】:【解析】:➢第1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8题【填空题】《论语》是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______ 、______ 、______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答案】:【解析】:➢第1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20题【填空题】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④饭疏食饮水______【答案】:【解析】:➢第21题【填空题】找出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③温故而知新______④可以为师矣______【答案】:【解析】:➢第22题【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论语》中的语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解析】:➢第23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不逾矩(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解析】:➢第24题【文言文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
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解析】:➢第25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释下列词语。
愠:______罔:______乐:______立: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①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
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各一句)①关于学习态度:______。
②关于学习方法:______。
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阐释理由。
【答案】:【解析】:➢第26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②温故而知新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④有朋自远方来______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三十而立D、择其善者而从之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