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203.54 KB
- 文档页数:3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重症医学科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重症医学科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评价。
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70例长期卧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减轻下肢疼痛、肿胀程度,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空气压力治疗仪;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空气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1]。
长期卧床患者血液循环减慢,加之肢体长期活动受到限制,肌张力下降,静脉损伤容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进一步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临床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
所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空气压力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可显著改善下肢血流缓慢症状和预防下肢静脉血血栓的形成。
本文作者结合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70例长期卧床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70例长期卧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5~74岁,平均(58.67±4.12)岁,病程2~6个月,平均(3.25±1.51)个月;脑卒中12例,脑梗塞8例,其他15例。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过程中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的作用。
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口腔科手术患者88例为对象,数字表均分对照组(44例,常规干预)和观察组(44例,常规干预+空气压力治疗仪)。
分析预防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D-二聚体水平,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恢复期间生活质量,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辅助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可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空气压力治疗仪;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表现为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恢复,促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更容易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1-2]。
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压力波的作用下,可以促使患者下肢血液速度加快,保障患者正常血液循环,达到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目的。
本次研究就对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口腔科手术患者88例为对象,数字表均分对照组(44例,常规干预)和观察组(44例,常规干预+空气压力治疗仪)。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在44—68岁间,均值为(55.22±1.83)。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在43—69岁间,均值为(54.02±1.93)。
对比基本数据,P>0.05。
1.2方法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按照常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预防。
在患者术后恢复中,需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治疗环境,病房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40%,衣着保持宽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徐卫娟【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3(011)029【总页数】2页(P2695-2696)【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作者】徐卫娟【作者单位】214200,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长期卧床危重病人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如治疗贻误,可导致病人患肢功能丧失,增加病人痛苦,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栓塞[1]。
临床上大部分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故有效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使用韩国产的Power-Q3000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进行预防性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住的60例年龄大于60岁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1岁~88岁,平均71岁。
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1岁~90岁,平均72岁。
病人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脑出血、脑梗死、多器官功能障碍、高位截瘫等病例,均未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病人卧床时抬高患肢,注意给病人下肢保暖,定时给病人翻身,置功能位,护理人员每天常规按摩双下肢2次。
空气压力波对不同疾病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静脉腔内血液不正常凝结,造成静脉管腔阻塞,出现静脉血流障碍,如果发现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研究报道指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栓塞的发病率为1.5% ~3%。
多种疾病可能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脑卒中、下肢骨折后行内固定手术、腹部外科手术患者。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可通过压迫肌肉收缩,改善循环,提高肢体组织的供血供氧。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7 年 1 月至2012 年6 月间收治的186 例不同疾病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在不同疾病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86 例不同疾病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选标准为超声检查明确为下肢静脉血栓,是否有肺栓塞病史,并且该病人在使用压力波前应全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按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程度分为重度45 例: 超声检查显示静脉管腔增宽,血管腔内充满絮状均质低回声,CDFI 显示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挤压远端肢体仍未改善。
中度83 例: 静脉管腔增宽,血管腔内呈线样改变或淤泥样点状低回声。
在部分阻塞处彩色多普勒( CDFI) 显示细束状或充盈缺损血流信号,挤压远端肢体有血流充盈改变。
轻度58 例: 排除中重度后其余的表现。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3 例,使用压力波治疗,男性45 例,女性48 例,年龄40 ~72 岁,平均年龄( 47.2 5.1)岁,卧床时间10 ~135 d; 脑卒中18 例,下肢骨折54 例,直肠癌12 例,胃癌9 例; 对照组93 例,未使用压力波治疗,男性43 例,女性50 例,年龄36 ~71 岁,平均年龄( 45.5 4.8)岁,卧床时间12 ~131 d,脑卒中22 例,下肢骨折49 例,直肠癌15 例,胃癌7 例。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产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6)和研究组(n=36),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干预+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干预。
对两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下肢肿胀指数、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为(3.07±0.93)、下肢肿胀指数为(2.00±0.57),常规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为(4.43±1.08)、下肢肿胀指数为(3.59±0.90),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下肢肿胀指数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
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为100.00%,常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为86.11%,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中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还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产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产后及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具有较大危害性。
如果无法给予患者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肢体残疾,甚至会导致患者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而死亡[1]。
因此,为了有效促进患者产后恢复,需要及早利用有效手段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近几年,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逐渐应用到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通过气压推动原理: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对患者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可以有效加速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其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进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2]。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顾志娥,胡娅莉,王敏,王丽佳,钱少敏(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 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DVT形成,每天2次,每次 30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
结果1个疗程后 (14 d)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DVT形成,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283(2016)10-0034-03 [DOI] 10.3969/j.issn.l671-8283.2016.10.009 Effect of air pressure waye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thrombosis among acute myelitis patientsGu Zhi^e, Hu Yali, Wang Min, Wang Lijia, Qian Shaomin//Modem Clinical Nursing, -2016, 15(10): 34.[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eutic apparatus for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among acute myelitis patients. 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iti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 2012 to Dec.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another 30 patients from Jan. 2014 to Dec.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V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eutic apparatus 14 days, 30 minutes one day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Result After 14-day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VT of the obsenr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he body pressure treatment through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eutic apparatu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VT. It is simple, safe and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 acute myelitis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eutic apparatus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深静脉血检(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 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 一类疾病。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田晓刚【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6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肿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血清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后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09【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剖宫产术;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作者】田晓刚【作者单位】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大连 116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89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引起患者该病的原因包括静脉壁的损伤、血液的高凝以及血液循环障碍等,其中剖宫产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1]。
女性血液循环会受到妊娠的影响,使血液高凝,而剖宫产术的麻醉、疼痛以及长期卧床会加重患者血液的循环,可进一步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2]。
本文中主要对本院收治的6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临床分析,以下是具体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6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术前均无深静脉血栓,术前无服用抗凝药物,自愿接受本次调查研究,经检查均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排除有凝血功能、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质性疾病以及对本次仪器、药物有禁忌症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29.5±1.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1.5)周,其中初产妇212例,经产妇8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9.1±1.3)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1.3)周,其中初产妇210例,经产妇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全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张丽桃;马玉华;吕荣钊【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全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择取在医院接受乳腺、甲状腺全麻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和疼痛的发生率、血流峰值速率最大值(Vmax)和血流峰值速率平均值(Vmean)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后观察组DVT、下肢肿胀和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3%、4.26%和2.13%,而对照组分别为14.89%、14.89%和17.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456,x2=6.525,x2=8.562;P<0.05);术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下肢Vmax和Vmean速率比较无差异,经过7 d不同方式的干预,两组下肢Vmax、Vmean数值较术后1 d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t=6.718;P<0.05);且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8,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DVT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9(016)002【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全麻;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作者】张丽桃;马玉华;吕荣钊【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广州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麻术后常见且严重并发症,多因深静脉管腔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致静脉回流障碍所致[1]。
系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探析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仅出现1例轻度血栓,参照组发生轻度血栓5例,中重度血栓3例;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低于参照组的18.60%,差异明显(P<0.05)。
结论:系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症状表现为下肢疼痛及肢体肿胀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下肢坏死[1]。
报道称长期卧床后的下肢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均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诱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稳固手术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
我院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显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参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0.12±2.63)岁;研究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0.18±2.65)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1)系统化护理:①健康宣教:向患者简要讲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及风险因素,明确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作用,告知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可有效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空气压力波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3月后予以双下肢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空气压力波【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76-01脑血管疾病也常常被人们称为脑卒中或中风,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大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或出血),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口眼歪斜、抽搐和失语等。
脑卒中在我国表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
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及生活构成极大的威胁[1]。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栓塞的发病率为1.5%-3%[2,3],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84例脑血管患者,应用常规预防方法和结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6例,年龄38岁-80岁,平均年龄(53.6±8.4)岁,治疗前均确认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均排除气压治疗禁忌症,如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肺水肿、不稳定性高血压、肺栓塞、心脏疾病、急性丹毒、恶性肿瘤及急性淋巴管炎等。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方法选取20__年3月至20__年3月本科住院患者70例,其中45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2例开颅术后患者,13例单侧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①观察组轻度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无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避免神经外科昏迷及肢体偏瘫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疗效;深静脉血栓文章编号:1673-8640(20__)-0226-02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志码:B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深静脉血栓指血液非正常地在凝结在深静脉内,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是该病主要的诱因。
血栓形成后,若的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就会形成后遗症,甚至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
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该病症状往往不明显,只有少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
所以,应采取措施预防该病,临床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该病。
本文主要分析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现作如下报道。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__年3月至20__年3月本科住院患者7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至5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6至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15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例开颅术后患者,14例单侧肢体偏瘫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14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例开颅术后患者,12例单侧肢体偏瘫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确诊为颅脑损伤昏迷、开颅术后或单侧肢体偏瘫患者;②此研究经过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先天性疾病,或有其他并发症;②研究期间自行退出或依从性较差者、存在研究不良反应者;诊断标准:急性期:发病后14d以内。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LEDVT发生率为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中重度LEDVT发生率(18.0%)显著高于实验组(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髋关节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髋关节置换术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067-01LE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因静脉回流障碍所致[1]。
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术后LEDVT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为预防术后LEDVT的发生,我院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61例,男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0.2±4.6)岁,均排除血栓性静脉炎、DVT、肝素过敏、脑出血、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等疾病史。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实验组: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前,检查确认仪器性能良好,告知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叶爱章 刘小娟 苏辉华 周婉仪 彭 丹 叶飞珍 游雪仪【摘要】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
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 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脑外科术后;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10.060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均需长期卧床休息,以加速患者预后;但是患者常因长期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在血管中滞留或处于高凝状态;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病率20.0%左右[1]。
主要的诱因是血液在深静脉腔中异常凝集,造成下肢静脉血回流发生障碍。
如若病情延误治疗或进行性加重,常造成肺栓塞或危及患者生命[2]。
术后给予患者抬高下肢或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回流,临床疗效不显著,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下降。
本研究探讨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手术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1)全部患者术前经B 超检测均无深静脉血栓;全部患者均无气压治疗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