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34.30 KB
- 文档页数:2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效率中的运用钟晓龙,徐艳萍,龚虹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供应中心,北京 100853)[摘要] 目的:提高住院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效率,增强保障能力。
方法:按品管圈的基本方法,依照分析现状、拟定目标、设定对策等9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记录各节点的内容并评估效果。
结果:完成每一组药物的调配、核对、贴签、复核过程的平均耗时由活动前的55.36 s降低到活动后的24.16 s,改善幅度56.3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增强药师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行之有效改善药房保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品管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效率;住院药房[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6)06 – 0374 – 03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romoting work efficiency of PIV AS in inpatient pharmacy ZHONG Xiao-long, XU Yan-ping, GONG Hong-lin(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PIV AS in inpatient pharmac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guarantee ability. Methods: Nine steps such as the analysis of situation, drawing up goals, setting strategy and so on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approach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The contents of each node were recorded and evaluated. Results: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QCC, the average time cost was decreased from 55.36 s to 24.16 s (decrease by 56.35%) for each case of medicines' dispensing, checking, labeling and re-checking. Conclus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QCC, pharmacists' spontaneous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can be improved. The QCC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guarantee ability of pharmacy.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Work efficiency; Inpatient pharmacy静脉用药的集中调配中心是为保证输液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职业防护而对一定区域输液进行集中管理、集中配置的新模式[1]。
品管圈在缩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送时间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送时间的应用
【摘要】目的:缩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忙时临时医嘱配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及时用药。
方法: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每天忙时(10:00-12:00)临时医嘱送达病区的时间长短,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从而达到成效。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pivas忙时临时医嘱平均配送时间由平均120.08 min/份下降至56.42 min/份。
目标达标率为119.53%。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缩短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时医嘱配送时间,改善了药师工作流程,提高了患者用药及时性、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时医嘱;配送时间
品质管理圈(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品管各种统计手法作为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
它是最先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开展了品管圈活动,使得生产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获得明显的改善[2]。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同时承担病区长期医嘱与临时医嘱的配送。
由于涉及pivas临时医嘱处置的环节、人员多,而临时医嘱具紧迫性、不确定性、不均衡性等特点。
在临时医嘱集中下达期间,药师配置好药品送达病区的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质量彭宣艳Practic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improve drug dispensing quality in the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engXuanyan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组建品管圈,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原因,按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拟定和实施改善措施。
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由活动前4周824份减少到活动后4周的190份,达到预计目标值。
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排药质量。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排药质量; 品管圈; 排药差错中图分类号:R47;C93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4152(2013)20-0083-02 DOI:10.3870/hlxzz.2013.20.083作者单位: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湖北天门,431700)彭宣艳: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收稿:2013-06-03;修回:2013-07-27 品管圈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1]。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负责审核、调配医院27个科室的长期静脉用药医嘱,药物品种、剂型、规格多,排药工作量大。
为了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012年10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率,保证了临床科室用药安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4人,均为固定人员,其中药师8人,护士13人,工人3人。
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9~52岁,平均44.4岁。
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中的应用周璐;陈海燕;李建勋【摘要】Objective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rug loss and to improve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management. Method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QCC)was set up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2014, the theme for reducing the drug loss was establishe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drug los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49.4 to 19.3 per week ,and the drop was 60.93%. Conclusion Conducting the QCC activities not only reduces the drug loss in PIVAS, but also reduces wasting of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consciousness for the department personnel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目的:降低药品损耗件数,完善科室管理。
方法2014年3—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件数”为主题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发布时间:2023-02-20T08:23:50.7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1期作者:汪清桂古云鲁晓男董颖[导读] 通过实施品管圈(QCC)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破损,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方法。
汪清桂古云鲁晓男董颖(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理 671000)摘要:目的:通过实施品管圈(QCC)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破损,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方法。
方法:运用QCC的实施步骤和与其相关的统计方法,对QCC实施前后药品破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破损由2019年的286例下降至2020年的196例。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我院PIV AS药品破损量,相关品管对策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应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场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 AS)于2016年6月开始正式运行,目前服务于本院15个病区,日均配置输液量2600-2800余袋。
PIV AS是医院的重点部门,其承担了临床科室的药品调配任务,而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对PIV AS的调配要求也显著提高,各种问题随之凸显,其中药品损耗就是其中之一[2]。
为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用药,充分发挥PIV AS药师价值,经7名药师自发报名,本院PIV AS于2019年10月15日成立品管圈,品管主题由圈员依从必要性、迫切性、科学性的原则,最终以为“降低PIV AS药品破损量”为品管主题,活动成果及活动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查阅PIV AS《破损/过期药品登记本》,汇总2019年1—10月PIV AS药品破损量,分析药品破损原因。
DOI :10.11655/zgywylc2019.22.081作者单位:030003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品管圈提高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成品调配效率徐靓周蕾王玉华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 )是医院药品调剂的新形式,是保障住院患者静脉给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1]。
随着医院的发展,我院PIVAS 调配工作量也日益增加,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科室普遍认为第一批配液成品送达时间太晚,提高调配效率对于PIVAS 来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PIVAS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开展以“提高PI⁃VAS 调配效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员方法1.1品管圈组圈及主题选定:2017年6月,我院PIVAS 成立了科室第二期品管圈,圈名为“点滴圈”,寓意为用药安全,从点滴做起。
组圈后6名圈员根据通过维度权重评价表和主题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最终选定“提高PIVAS 调配效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改善输液成品送达临床科室时间晚的现存问题。
以首批成品调配效率(袋/h )作为衡量指标,即首批输液成品总袋数与该批次所用时长(h )×当日工作人数的比值,确认调配效率的改善情况。
1.2计划拟定:将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分别拟定了实施计划,合理掌握活动进度,并绘制甘特图,将每步骤工作责任到人。
1.3现状把握:分析PIVAS 调配工作流程,设计查检表对各操作台的调配袋数及所用工时进行查检,采集了2017年7月10日至30日的数据:首批成品调配总袋数为24369袋,调配总时长为358.4h ,其中调配环节所用时长为288.44h ,占总时长的80.48%,由数据可知,改善前的人均调配效率为68袋/h ,对各环节进行所用工时柏拉图分析,根据“80/20法则”,确定改善重点为调配操作环节的效率。
1.4目标设定:现况值为每人每小时68袋,由柏拉图可知改善重点为80.48%,用L 型矩阵对该项目圈能力维度进行打分,计算出圈能力为80%,根据公式[2]: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89,故目标值设定为每人每小时89袋。
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中的运用摘要: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的损耗,提高科室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于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0日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主题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损耗量明显降低,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医院科室内开展针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改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进而降低药品损耗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品管圈是一种由工作人员自发形成的一种用于自我管理活动的小集团。
目前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进行医疗管理发挥着良好的效用,能够帮助各科室工作人员提高自控力,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状进行有效的解决。
品管圈在改进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方面具有十分最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用药调配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药品损耗一直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常见问题,选择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对药品损耗进行控制和约束[1]。
为进一步研究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运用情况,本文选取了于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0日在我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0日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主题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
品管圈圈名“护航圈”。
1.2 方法1.2.1 组圈静配中心组圈,活动时间为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0日,确定圈长和圈员。
thrombosis, 9 th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 [J ].Chest,2012, 141(2 Suppl):7-47.[8] Lyman GH, Bohlke K, Khorana AA, et a1. Venous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update 2014[J ].J Clin Oncol,2015,33(6):654-656.[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 ].中华外科杂志, 2016,54 (5):321-327.[10]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 ].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65-71.[1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ICU 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J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788-792.[12] Tietze M, Gurley J. VTE prevention:development of aninstitutio-nal protocol and the nurs,S role [J ].Med Surg Nurs,2014,23(5):331-333,342.[13] 马玉芬,邓海波,陆欣欣,等.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管理体系的简历与临床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1441-1445.[14] 娄方丽.人力资源管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25-26.[15] 马燕兰,亢君,贾喆,等.院内多专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 中国护理管理,2017, 17(10):1423-1427.[2020-09-03 收稿](责任编辑 陈景景)【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配制和送达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环节的应用品管圈(Qualitycircle,QCC)系指一群相似者或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以 7~12 人组成一圈,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管理循环为基础,在全员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利用头脑风暴,全员参加,发挥团队合作,并运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QC)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负责审核、调配全院 26 个科室的长期静脉用药医嘱以及门诊儿童输液医嘱。
PIVAS 排药节是调配的上游环节,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调配的效率和质量,在PIVAS 工作中排药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位置。
排药工作量大,繁琐且不允许有差错出现,往往会占用工作人员大量时间,造成 PIVAS 工作压力大,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为了优化我院PIVAS 排药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患者输液安全,2013 年 4 月,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我院PIVAS 现有工作人员28 人,每天配置3500 余袋输液,高峰期超过4000袋。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PIVAS 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中,对策实施前后排药环节所发生差错率的统计结果,活动前后圈员在沟通与协调、积极性、团队精神等无形成果评价项目方面的评价结果。
2 方法2.1 品管圈的组成将 PIVAS 工作人员分组,每组按照圈员的要求选出 2 名圈员,共选出 6 名人员组圈,圈长由PIVAS 负责人担任,药剂科主任担任辅导员。
随后,利用头脑风暴法,经过两次投票产生了此次品管圈的圈名舒(输)心圈及相应的圈徽。
结合圈名与圈徽的特点,圈员们又提出了本次品管圈的圈口号用心配好药输液安全有保障,随后这次品管圈活动正式启动。
2.2 选定主题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由圈员根据 PIVAS 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相关问题。
对提出的 4 个问题点,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评价法方式,分别以相关性、具体性、可衡量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进行评分[2],得分最高的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其中降低 PIVAS 排药差错率得分最高,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营造员工团结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
结果:PIVAS发生的内差件数由改善前的每月平均100.2件降低到每月平均30.2件。
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的内部问题,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处;管理【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69-03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以药补医”的机制将被打破。
医院药学工作正在经历着从过去的面向药物(oriented-drug)转向患者(oriented-patient),医院药师应从单纯药品供应转向药学技术服务。
“质量第一”和“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是新形式下医院药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加强与改进质量管理是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和安全用药环境的根本保障[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2]。
这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善最佳的管理活动,其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品质文化的创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营运绩效,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3]。
在国外企业已经成功运用数十年,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医院已成功推行[4]。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作为药剂科面向患者的新兴部门,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有效减少差错件数,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积极地尝试运用品管圈方法,经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以减少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记录进行调差分析,通过品管圈管理的PDCA循环对PIVAS的调配差错进行改进管理,对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施品管圈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排药总量364128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365例,差错发生率0.10%;实施品管圈后,2015年2月~2015年4月排药总量395713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196例,差错发生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的应用有利于我院减少药物调配差错,有效提高药物的调配质量,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88-02品管圈是通过头脑风暴互相启发,并应用各种统计学手段,全员参与,不断的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琐碎而繁重,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因此,为了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以减少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本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心 (PIVAS)的差错记录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源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的差错记录。
我院静配中心共有36个人,36个病区,其中有5名护士,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分为计划、实施、确认及处置四个步骤,通过品管圈管理的PDCA循环对PIVAS的调配差错进行改进管理,对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我院PIVAS的品管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共有10位成员,包括组1名圈长及9名圈员。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郭冬梅,女,山东邹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
近几年,伴随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对下属部门的工作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级医疗机构得到推广和普及同时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药的无菌性以及微粒污染的可能,同时还降低了临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防止药品浪费,提高临床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降低给药错误[2]。
品管圈通常又叫做质量管理小组,通常是由相同、相近或者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在完全自发、自愿的情况下组成人数不多的小团体,然后大家共同发挥想象力,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运行程序,通过各种手法来解决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课题[3]。
为了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质量并最大限度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均参加此次活动。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有25名医护人员,其中男性、女性医护人员依次为10名和15名;医护人员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3.7±5.7)岁。
该次活动中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人员组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秒针圈,其中整个活动的指导由辅导员负责,总的布局安排由圈长负责,具体步骤计划和实施由圈员负责。
比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前后排药差错率差异。
1.2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而2016年7月—2017年7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则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为:整个活动的周期历时1年,根据PDCA 循环的相关要求,将此次活动分为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10个步骤。
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标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阐述其重要性和优势。
一、品管圈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品管圈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其核心思想是将工作流程分为不同的环节,形成一个闭环,通过不断收集、分析和反馈数据,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门诊静脉配置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技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由于静脉配置涉及到多个环节,如药物准备、输液设备准备、静脉穿刺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三、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 确定关键环节:通过对门诊静脉配置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如药物准备、设备消毒、静脉穿刺等。
针对这些关键环节,可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质量的可控性。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每个关键环节中,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如药物配制的准确性、设备消毒的合格率、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等,对质量进行监控。
同时,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改进提供依据。
3. 持续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团队可以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
例如,针对药物配制准确性低的问题,可以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对于设备消毒合格率低的问题,可以优化消毒流程和方法;对于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问题,可以加强操作规范的培训等。
通过持续改进,逐步提高门诊静脉配置的质量水平。
4. 反馈和沟通:品管圈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
团队成员可以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质量改进的效果,共同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改进氛围。
四、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优势1. 提高质量可控性:品管圈管理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和数据分析,可以实现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的可控性,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排药时,很容易出现一定差错,为了减少排药差错率,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其中应用管圈活动所具有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将品管圈组建起来,活动主题选择降低PIVAS排药差错率,针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不同原因将具体的实行方案制定出来进行组织实施。
结果通过实施了品管圈活动后,PIVAS排药差错件数得到明显减少,并以及实现了预期目标。
此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所有圈员都团结互助,让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得以强化,同时更有自信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中,可以让工作中出现的排药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让排药的差错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使品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品管圈;排药差错率;应用效果品管圈还可以将其称之为QCC,此活动主要属于根据一定活动程序并应用相关品管措施将管理或工作现场等方面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活动,品管圈主要以PDCA循环理论对整体的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其中PDCA分别对应计划、执行和检查以及行动。
现阶段在医院的质量管理品管圈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此活动可以让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差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很容易出现排药差错等情况,为了使发生率降低并提高工作效果,针对品管圈活动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目标为2019年1月~2020年的护理人员和药师,这些人员自发组圈,并选择药品的调配差错件数数据当做品管圈活动前的数据,针对ME进行记录,并分为贴签错误、剂型错误和剂量错误以及复核错误等。
1.2 方法① 选题。
品管圈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按照PIVA$实际的工作情况将相关候选主题提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评价法针对主题进行评价,分别对迫切性、重视程度和可行性以及圈能力进行评分,最终的活动主题为得分最高者,然后将此次降低PIVAS排药差错率的活动主题确定下来。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应用用药安全与质量历来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的基石与核心。
“持续质量改进”已成为PlVAS管理的永恒主题。
2011年7月110,卫生部医管司召开了“品管圈在我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结题会”o会议强调“将进一步把品管圈这种质量管理工具在全国医院中进行推广,紧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和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推动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的可持续改进工作。
"PIVAS品管圈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众多的质量管理工具中,品管圈在PIVAS的应用不同于以往的质控小组活动,或全面质量管理(TQM),5S现场管理、根本原因分析(RCA)、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等管理方法,而是一个可在短期内见效、易持续开展并且可有效改善PlVAS绩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品质,以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的质量改善活动。
品管圈活动倡导以员工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改善机制。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使“质量改善”真正成为三种文化、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团队工作的固有模式,并借此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节品管圈简介一、品管圈的定义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性质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又称Qe小组,一般以6〜12人为佳),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上述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活动小组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组成圈,人员上至基层管理人员、PIVAS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
QCC小组一般由6〜12人组成。
人数太少,方案对策不全面;人数太多,意见难统一,效率低,效果反而不明显。
2.自发QCe小组活动由各级员工自发组成,通常PlVAS高层领导不宜强制员工实施QCC活动,只提供实施QCC活动的条件和奖励机制。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剂差错的成效分析郑晓阳(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光529500)摘要:目的 探究将品管圈活动方案应用于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剂差错控制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 在本次实验开展时,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我院工作中,将其中60例接受静脉用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记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中,我院接受同样静脉用药的60例患者记录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未接受品管圈活动。
对比两组时间段内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并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调剂差错事件,但实验组患者中调剂差错率仅为1(1 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1 67%),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 05)。
而在实验组中一例调剂差错患者为不合理处方未审出,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为溶媒错误。
实验组中患者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 05)。
结论 在开展医院静脉用药工作时,做好集中调配中心的调剂差错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应用品管圈活动加以管理,能够大大降低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用药满意度得到提高,品管圈活动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可推广性强。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调剂差错;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方案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0) 07 0245 02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由同一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品管圈全称为品质管理活动小组,通过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合作以及集思广益〔1〕。
在开展工作时,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对工作进行科学的统计,明确其中的品质管理手法,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2〕。
本身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应用于工厂或企业中的员工管理方式,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理论的不断强化,品管圈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推进医院持续改革的手段,受到了现代医务人员的重视〔3〕。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1-05T09:06:42.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作者:吴志刚
[导读]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品管圈是通过头脑风暴互相启发,并应用各种统计学手段,全员参与,不断的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
吴志刚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以减少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记录进行调差分析,通过品管圈管理的PDCA循环对PIVAS的调配差错进行改进管理,对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施品管圈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排药总量364128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365例,差错发生率0.10%;实施品管圈后,2015年2月~2015年4月排药总量395713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196例,差错发生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的应用有利于我院减少药物调配差错,有效提高药物的调配质量,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88-02
品管圈是通过头脑风暴互相启发,并应用各种统计学手段,全员参与,不断的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琐碎而繁重,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因此,为了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以减少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本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心 (PIVAS)的差错记录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来源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的差错记录。
我院静配中心共有36个人,36个病区,其中有5名护士,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分为计划、实施、确认及处置四个步骤,通过品管圈管理的PDCA循环对PIVAS的调配差错进行改进管理,对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我院PIVAS的品管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共有10位成员,包括组1名圈长及9名圈员。
在大家的讨论和相互启发下,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圈徽。
1.2.2主题选定针对PIVAS目前存在的问题,全体圈员进行讨论分析,共提出5个候选主题,包括降低 PIVAS的差错率、提高PIVAS的满意度、提高药师的专业认知率、提高PIVAS的配送效率。
所有圈员对5个主题进行评分,最后“降低 PIVAS的差错率”以分数最高确定为本期品管圈的主题[2]。
1.2.3拟定计划针对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了一份计划表,使用甘特图列出每个过程所需时间及负责人,这样就可以按照计划来逐步实施。
计划表由小组开讨论会制定,并在品管圈活动公布栏公示,圈长负责把握活动进度。
1.2.4现状把握实施品管圈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排药总量364128例,发生排药差错152例、审核差错77例、加药差错54例、退药差错48例及其他差错34例,共计365例;实施品管圈后,2015年2月~2015年4月排药总量395713例,发生排药差错72例、审核差错48例、加药差错35例、退药差错29例及其他差错12例,共计196例。
1.2.5目标设定根据收集的结果绘制并分析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将“降低调配中心差错率”作为主题。
1.2.6解析原因发生排药差错主要是人员和药品因素,具体为上岗人员培训不够、工作缺乏积极性、对计算机系统操作不熟悉、药品外形相似、摆放位置不科学、退回药品摆放错误等[3]。
1.2.7对策及实施强化培训,活动中期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组织大家学习SOP,严格按照SOP执行。
建立药品标识、对药架进行分类、对高危药品加强管理、固定大输液放置位置。
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加强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排药总量364128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365例,差错发生率0.10%;实施品管圈后,2015年2月~2015年4月排药总量395713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196例,差错发生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表1 PIVAS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
2.2无形成果
所有圈员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改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到了品管方法。
3.讨论
品管圈是指同性质的基层人员组成小组,通过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对工作现场不断进行改善,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
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品管圈活动,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是大家主动去解决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施品管圈活动要进行主次分析,拟定计划和对策,对工作流程进行改善,明确职责,实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最大程度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也提高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品管圈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差错率,降低了医疗风险,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推广品管圈活动需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去进行,使每个圈员自主地去发现并解决问题,鼓励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中,努力提高药事服务质量[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排药总量364128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365例,差错发生率0.10%;实施品管圈后,2015年2月~2015年4月排药总量395713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196例,差错发生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品管圈的应用有利于我院减少药物调配差错,有效提高药物的调配质量,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彭宣艳.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3,28(20):83-85.
[2] 余丽,舒成仁,邓彬.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药师,2012,15(10):1505-1506.
[3] 虞永祥,陆明荣,胡旺兰.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65-366.
[4] 孙远南,虞永祥,朱建军.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1(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