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命名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办学理念:1、创造适合学生理想发展的教育2、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校训:明德诚朴求真卓越校风:文明勤勉博学致远教风:敬业博爱善导奉献学风:明礼乐学善思超越一、中学教学楼1、弘毅楼: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含义:取其”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之意,旨在让学生弘扬远大的志向、锤炼坚忍的毅力。
2、鸿志楼二、小学教学楼1、崇德楼“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
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2、宏德楼或弘德楼3、凌志楼:凌志,凌云之志,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三、综合楼:1、博汇苑:意指综合、广博。
2、坤德楼坤指大地。
来自“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君子应当效法大地的厚实,和顺的德行,容载万物。
育林苑”,昭示着学校办学的目标和决心:我们的目标锁定在培育的成才有为的学生要成片、成林,要让武川新村学校成为出人才的摇篮。
四、三亭命名:博文亭(轩)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清欣亭(轩)“清欣”一则“清”,静下心来学习。
二则“欣”,要每天奋发努力。
翰铭亭(轩)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
而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祖国建设出力。
雅逸轩五、宿舍楼逸清苑逸安苑雅馨苑逸馨苑文寓苑六、食堂品心堂思源堂。
学校教学楼、广场、道路命名设想一、枕肱楼(综合楼)1、出处:《论语。
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释义:肱,胳膊。
后以“枕肱”、“枕曲肱”形容随遇而适,安贫乐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古诗有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但令吾道常无坠,饮水何妨枕曲肱”、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谁识先生乐,攸然卧枕肱”等诗句。
以此给楼命名,寓意可推广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哪怕是“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激励学生以苦为乐,发愤学习。
3、点评:该楼名思想内涵丰富,形象生动,韵味无穷,给人想象回味的空间,尚未发现同名,极具个性。
音节和谐,没有谐音歧义。
但有可能产生“伏桌而睡楼”的负面联想。
以下为备选名二、文质楼(二号教学楼)1、出处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释义按字义讲,文即文采;质即质朴;野为粗野;史为虚浮;彬彬意为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说:“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上说:“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的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
以此给楼命名,是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成就自己的人格,成为理想的正人君子,当然要“文质彬彬”。
3、点评: 该楼名思想内涵丰富,显示一定的文化底蕴,切合学校实际。
课堂教学楼命名方案————————————————————————————————作者:————————————————————————————————日期:现名命名寓意或出处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启智楼“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才不惧”,即要做一个仁者没有忧愁,能够乐观地去面对生活,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学习很多的知识,能清楚地看这个世界,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过完这一生,要做一个勇者,能够在学习上勇往直前,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生活中,面对种种困苦、艰难,都要坚持,敢地撑下去,走下去,不要轻言放弃,三年之后,你就是勇士。
综合大楼(高三)致远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度过、而发展、而超越。
一个爱读书的人,一定有一个充实而美丽的人生。
高二新楼大成楼出自《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指在学问、行为处世上取得大的成就,达到“大成”境界。
我们培养学生,要充分发掘出每位学生的潜质,引导其日后能在学业、事业、修为上达到“大成”境界,止于至善。
“大成”,是我们衡量学生成才的一个“标准”,我们理想的学生将永远保持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地追求,达到自我“大成”境界。
高一新楼明志楼“明”是明白、晓明的意思,“志”是志向、目标的意思,即追求学问、确立志向。
立身以志诚为本,读书以明志为先。
读书明志,成才先明志,这样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农民工培训楼综艺楼第二教学实训楼行健楼行,运行;健,“乾”的通假字。
“行健”,即运行用乾卦来表示。
乾卦卦图(≡)就像一幅太阳乘车驾以六龙在天空中按时运行的线路图,因此,乾道象征了天道运行的规律,是代表一切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的美好境界。
乾卦的卦象告诫人们,要像天体运行一样,永不停息地努力前进。
行健楼是学校的综合办公大楼,取名“行健”,意思是说职中人、四中人将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决心把三所院校办成一流的特色品牌学校。
学校特色楼栋命名方案学校特色楼栋命名方案为了进一步展示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提高校园建筑的艺术性和吸引力,我们拟定了一套学校特色楼栋命名方案。
该方案以学校的发展特色、地域文化、优秀人物等为依据,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楼栋命名,以凸显学校特色和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
1. 校史楼:校史楼是学校的历史陈列馆,主要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优秀校友等。
故可命名为“记忆楼”或“展映楼”,寓意着学校独特的记忆和历史遗产的展示。
2. 陶瓷楼:陶瓷楼是学校的陶艺教室和陶艺展示中心,专门用于教学和展览。
因此,可命名为“瓷艺楼”、“艺瓷馆”或“百瓷楼”,以突出学校在陶瓷艺术方面的独特之处。
3. 物理楼:物理楼是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验条件。
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宇宙楼”、“未来楼”或“实验星”,以强调物理学科的广阔前景和深刻影响。
4. 音乐楼:音乐楼是学校的音乐教室和音乐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培养和表演机会。
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乐园楼”、“音韵楼”或“声腔亭”,以突出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之处。
5. 图书楼:图书楼是学校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资源。
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智慧楼”、“蓝天楼”或“书香楼”,以突出学校阅读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6. 运动楼:运动楼是学校的体育馆和运动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健身和体验运动的平台。
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奥林匹克楼”、“运动星”或“活力楼”,以强调学校体育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7. 绿色楼:绿色楼是学校的生态环保示范楼,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教育为主题。
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生态楼”、“葱茏楼”或“环保馆”,以突出学校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8. 精品楼:精品楼是学校的教学楼和研究中心,提供了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科研条件。
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精英楼”、“智库楼”或“创新馆”,以强调学校对优质教育和创新研究的重视。
9. 医学楼:医学楼是学校的医学院和医学研究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
学校教学楼、行政楼、艺术楼楼宇命名释义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有春风化雨般的濡染和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能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的力量,让丰富的校园文化助力生命健康成长。
给学校教学楼起名技巧:(1)学校教学楼起名应简短明快。
名字字数少,笔划少,易于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公司起名的技巧便于消费者记忆,同时还能引起大众的遐想,寓意更加丰富。
名称字数的多少对认知程度是有一定影响的。
字数越少认识程度越高,亦即名字越短越具有传播力。
如"南货"店的"南货"两字,当铺中的"当"字等都以简短的语言概括了其经营的内容与特性,好记好懂。
(2)学校教学楼起名应符合企业理念、服务宗旨,这样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
如蓝鸟大厦的"蓝鸟"两字,真有如蓝色海洋中的一座岛屿,宁静、祥和,为了人们提供一方憩息之地,向消费者倾出了"蓝鸟之情",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3)学校教学楼起名应具备自己的独特性。
具有个性的学校教学楼起名可避免与别学校教学楼起名雷同,以防混淆大众记忆,并可加深大众对企业的印象。
如北辰集团的"北辰",天地快件中的"天地",联想集团的"联想"等名称,都具有独特个性,使人印象深刻。
(4)学校教学楼起名应具备不同凡响的气魄,具有冲击力、有气魄,给人以震撼。
如,四通集团的"四通",取自英文STONE同音,意为石头,象征着坚石不断向高新技术的冲击。
(5)学校教学楼起名要响亮,易于上口。
如"麦当劳"三字,响亮而又具有节奏感,因而传播力。
名称比较拗口,节奏感不强,不利发音效果,也不利于传播,从而很难达到大众的共识。
(6)学校教学楼起名要富于吉祥色彩。
如,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的"金利来"原来叫"金狮",因考虑到金狮用有些地方的方言表达时,有"金输"的含义,这是犯忌的不吉利的名称,因而将"金狮(GOLDLION)"改为"金利来"意寓给人们带来滚滚财源。
给学校楼房取名字童趣
1、学海楼。
2、启程楼。
3、雏鹰楼。
4、起飞楼。
5、探究楼。
6、求索楼。
7、梦想之楼。
8、启智楼。
9、创新楼。
10、希望楼。
11、智远楼。
12、汇知楼。
13、静思楼。
14、行知楼。
15、正德楼。
16、博学楼。
17、勤学楼。
18、好学楼。
19、奋学楼。
20、广知楼我们在给学校的教学楼取一个恰当名字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学校所处的位置以及整个名字的整体风格。
只有把握好风格,才能让教学楼能够凸显它的功能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它的文化韵味,这样有利于人们去记住。
字义和谐,搭配得当;寻求规律,力求创新。
万事大吉,功成名就,吉祥如意也有利于人们去喜爱。
教学楼名字的长度如果是取三个字的话,是会有更多的寓意,但是用字需要更加注意。
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纷纷建设新的教学楼,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教学楼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标志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形象,也关系到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教学楼设计一个具有独特性、美观性和文化内涵的命名标志。
二、设计原则1. 独特性:命名标志应具有独特性,易于识别,避免与其他学校或建筑物的命名标志雷同。
2. 美观性:命名标志应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3. 文化内涵:命名标志应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4. 实用性:命名标志应适应各种场合和材质,方便制作和运用。
三、设计元素1. 学校名称:将学校名称作为命名标志的核心元素,采用书法或标准字体进行设计。
2. 图案元素:结合学校特色,设计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校徽、标志性建筑等。
3. 色彩搭配:以学校的主色调为基础,搭配其他辅助色彩,使命名标志更具视觉冲击力。
四、设计方案1. 设计方案一:(1)标志主体:以学校名称为背景,采用书法字体,线条流畅,字体大小适中。
(2)图案元素:在标志上方添加校徽图案,下方添加标志性建筑图案。
(3)色彩搭配:以学校主色调为基础,搭配白色、灰色等辅助色彩,使整体色调和谐。
2. 设计方案二:(1)标志主体:以学校名称为背景,采用标准字体,字体大小适中。
(2)图案元素:在标志上方添加抽象的几何图形,代表学校的教育理念。
(3)色彩搭配:以学校主色调为基础,搭配蓝色、绿色等辅助色彩,寓意生机勃勃。
五、应用场景1. 教学楼外墙:将命名标志制作成大型户外广告,展示学校形象。
2. 教室门牌:将命名标志制作成门牌,方便师生识别。
3. 校园宣传册:将命名标志应用于校园宣传册,提升学校知名度。
4. 校园网站:将命名标志应用于校园网站,增强学校品牌效应。
六、总结教学楼命名标志设计方案应以学校文化底蕴为基础,结合独特性、美观性和实用性,为师生营造一个富有教育意义和视觉美感的校园环境。
学校主要楼宇命名及简释学校综合楼名为“务本楼”、1#教学楼名为“闻道楼”、2#教学楼名为“问学楼”、3#教学楼名为“明德楼”、东阶梯教室名为“唯真(南——北:1、2、3)”、西阶梯教室名为“唯实(北——南:1、2、3)”、西一餐厅名为“乐稼餐厅”、东一餐厅名为“知穑餐厅”、东二餐厅名为“禾下餐厅”、西二餐厅名为“盘中餐厅”、教工餐厅名为“百谷餐厅”。
1、综合楼:务本楼词义:务,从事。
努力做某件事情。
本,指事字,木下一点,本意指树根。
务本,即努力抓好根本,从根本做起。
出处:《论语》,“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现实含义:教育教学的本就是人,对人的终极关怀,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而每个学生的根本就是做人,学校工作的根本就是教会学生做人。
与校训的关系:先忧后乐,唯真唯实,都是讲做人的道理,先忧后乐是胸襟,唯真唯实是基调。
学校办公楼命名为“务本”,即对校训的强调与落实,明确标示:校训是一校之魂。
2、高一教学楼(2#):问学楼词义:可以有两解:问与学,动宾关系,是一个词;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动词,并列关系。
应以前者为主。
出处:《中庸》,“道向学”。
一部《论语》可以说就是一部孔门师生之间的问学录。
几千年来,中国人已习惯地将读书学习称作问学,至今在人们的口语中,还把知识叫做学问。
现实含义:学,强调学习的重要。
做人,当从“学”开始。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讲学的;荀子,“学不可以已”。
问,包含一种学习理念: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本位;也包含一种学习态度:好学,乐学,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主动性;还包含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教师启发式教学。
与“务本”的联系:问学,是实现根本的重要途径。
与校训的关系:通过问学,实现对知识理解的准确透彻(真),掌握的扎实牢固(实)。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符合教学规律,具有启发性(真),教学效果才能更加落实(实)。
3、高二教学楼(3#):明德楼词义:可以两解,明,动词,有使动性,明德,动宾词组,即使品德、人格趋于完善、完美。
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学校教学楼命名及含义篇一:学校教学楼命名一、教学楼:(1)厚德楼【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用“厚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大气、恢弘且富有底蕴。
(2)敏行楼【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
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
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
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3)崇文楼【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
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
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
“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用“崇文”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高雅、有丰厚底蕴与内涵。
(4)崇德楼【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
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
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
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中,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
”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5)致远楼【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
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校楼宇名字解读1.海岳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拥有大海一样宽宏豁达的胸怀,山岳般挺拔向上的品格,是海岳楼的胸襟和气魄,更是双语人的追求和梦想!2.致远楼——“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淡泊名利,静心读书,方能驾起知识的方舟,驶向光辉的彼岸。
3.弘德楼——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华夏文明;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心。
这是我们育人的目标和理念。
4.励行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发奋苦读,双语的莘莘学子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定会自强不息、锻造自我、健全人格,立志成才。
5.求真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真思、真学、真言、真做,是我们“童真教育”永恒的主题。
6.启源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启迪心智、探索求源,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我们育人努力的方向。
7.博艺楼、习艺楼——博众家长、习百家艺,育栋梁才。
尊重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是我们的特色理念,是为祖国培养学识渊博、技艺精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奠基工程。
8.乐知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因人而宜,培养兴趣,乐学求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和一张灿烂的笑脸。
9.践真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实践出真知、实践探本质、实践求真理。
培养学生实践求真能力是综合活动的主旋律。
10.三雅楼——“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红楼梦),仪表素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是新一代女生的风范,是我们卓雅教育的集中体现。
11.三若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上善若水是他们的情怀,虚怀若谷是他们的胸襟,大智若愚是他们的风采,三若迎接的是初升的太阳,吸纳的是奋发向上的力量!12.闻馨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馨为源”(汉书),闻馨苑是学子们宁静的港湾,人生里程的加油站,从此积蕴力量,奔向新的征程踏上新的起点!13.文汇厅——“钟天地之灵秀、集众美于一炉”,莘莘学子汇聚于此,“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科学博士、文化状元……在这里汇集,正扬帆远航!14.尚品楼——淡以明志、俭以修身、勤以为民、廉以养德。
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起名大全宝典教学楼起名【智远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智,汇知,在智慧的海洋里求索。
没有边界【静思搂】,用于自习室,图书馆,安静的学习环境,静静的思索,养成静学思辨的学习习惯。
【广知楼】,博学才能广知,刻苦用心求学。
【笃志楼】,读先贤之智慧,习科学之真理,明人生之志向。
【敏行楼】,慎言敏行。
【明志楼】,【致远楼】,(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寓意淡泊明志,潜心修学,排除杂念的影响。
【春华楼】,【秋实楼】,(《三国志·魏志·邢颙传》:“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青春年华,不负韶华,刻苦求学,才可获丰硕之秋实。
【实验楼】,【行知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行而后知),笃行,明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治学理念。
【修远搂】,【求实楼】,自强,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天行楼】,【厚德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刚毅,明德利万物。
其他有【崇文楼】【尚贤楼】【载志楼】【润德楼】,滋润德行,文化天下。
行政楼取名:【浩然楼】,吾善养浩然之正气,行政办公场所浩然正气之存,才可育民族铮铮之栋梁。
【明德楼】,为学之道,在明明德,少年之德行,民族之德行。
【启贤楼】,民族之启蒙,孩童之未来。
【启智楼】,启迪智慧,成未来之栋梁。
【思源搂】,饮水思源,寓意尊师重道。
【杏坛楼】,传孔子讲学之所,寓意教化开智。
【质真楼】,取自道德经“质真若渝”,寓教书育人,养德为上,•所谓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其他名字:【志坚楼】【志强楼】【志明楼】【治学楼】广场起名【健体广场】,强健体魄,修行智慧。
【尚贤广场】,散心,追思圣贤。
【觉远广场】,继往世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校园建筑命名校园建筑命名是指为校园内的各个建筑物进行命名的过程。
校园建筑命名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教职员工和游客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建筑物,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筑的命名来反映学校的特色和文化。
下面是对校园建筑命名的一些建议和标准格式。
1. 命名原则:- 简洁明了:建筑的名称应该简单易懂,不宜过于复杂或难以发音。
- 与功能相关:建筑的名称应该与其功能或用途相关,能够直观地反映建筑物的用途,方便人们快速识别。
- 体现特色:建筑的名称可以体现学校的特色、历史或文化,增加校园的独特性。
- 避免重复:建筑的名称应该避免与已有的建筑物重名,以免造成混淆。
2. 建筑分类:- 教学楼:可以根据建筑的用途和所属学院进行命名,如“理工楼”、“文科楼”等。
- 图书馆:可以根据建筑的特点、形状或功能进行命名,如“知识塔”、“阅读广场”等。
- 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验室的专业领域或实验室所属学院进行命名,如“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
- 体育馆:可以根据体育馆的特点、形状或功能进行命名,如“运动之家”、“健身中心”等。
- 学生宿舍:可以根据宿舍所属学院、楼层或楼栋进行命名,如“理工学生公寓”、“A楼”等。
3. 建筑特点:- 建筑外观:可以根据建筑的外观特点进行命名,如“红砖楼”、“玻璃大厦”等。
- 建筑历史:可以根据建筑的历史背景进行命名,如“百年楼”、“创校纪念馆”等。
- 建筑文化:可以根据建筑所代表的文化或学术领域进行命名,如“人文楼”、“科技馆”等。
4. 建筑命名的程序:- 收集意见:可以通过学生、教师和校友的意见征集活动来收集命名建筑的建议。
- 筛选评估:根据收集到的建议,学校可以组织专家评审团对建议进行筛选和评估,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建筑命名方案。
- 公示投票:将评选出的建筑命名方案公示,让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建筑命名方案。
- 最终确定:根据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团的建议,学校最终确定建筑的命名。
通过以上的建议和标准格式,学校可以为校园内的建筑物进行命名,使每座建筑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方便人们找到目标建筑物,同时也能展示学校的特色和文化。
一、教学楼:(1)厚德楼【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用“厚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大气、恢弘且富有底蕴。
(2)敏行楼【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
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
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
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3)崇文楼【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
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
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
“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用“崇文”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高雅、有丰厚底蕴与内涵。
(4)崇德楼【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
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
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
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中,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
”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5)致远楼【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
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在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以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学校教学楼、广场、道路命名设想一、枕肱楼(综合楼)1、出处:《论语。
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释义:肱,胳膊。
后以“枕肱”、“枕曲肱”形容随遇而适,安贫乐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古诗有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但令吾道常无坠,饮水何妨枕曲肱”、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谁识先生乐,攸然卧枕肱”等诗句。
以此给楼命名,寓意可推广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哪怕是“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激励学生以苦为乐,发愤学习。
3、点评:该楼名思想内涵丰富,形象生动,韵味无穷,给人想象回味的空间,尚未发现同名,极具个性。
音节和谐,没有谐音歧义。
但有可能产生“伏桌而睡楼”的负面联想。
以下为备选名二、文质楼(二号教学楼)1、出处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2、释义按字义讲,文即文采;质即质朴;野为粗野;史为虚浮;彬彬意为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说:“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上说:“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的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
以此给楼命名,是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成就自己的人格,成为理想的正人君子,当然要“文质彬彬”。
3、点评: 该楼名思想内涵丰富,显示一定的文化底蕴,切合学校实际。
孚日小学教学楼及校训、校风、教风、
学风命名
原创:彭来财根据德育原则之一知行统一原则:要求在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中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同时结合孚日小学的校名,孚是相信、信任的意思,故把三幢教学楼由南往北按照依次递进的顺序,依次命名为:孚知楼、孚行楼、孚德楼。
校训:笃信、诚信、自信、威信。
笃信是深信不疑;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
只有讲笃信讲诚信,才能建立自信,树立威信。
校风:知行统一、体验成功。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切实践行知行统一原则,才能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风: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让不同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风:敏学、乐学、巧学、博学。
敏学是勤奋好学的意思,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之一;乐学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通过敏学和乐学,再加上巧学,从而达到博学。
教学楼:凌志楼明德楼知行楼
学生宿舍楼:
第一套方案:思齐楼文蕙楼怡心楼雅行楼
第二套方案:逸馨楼逸轩楼逸安楼逸远楼逸清楼
第三套方案:汉风楼汉韵楼汉源楼汉渊楼汉景楼
第四套方案:问天楼揽月楼观星楼迎曦楼
第五套方案:邀月楼伴星楼卧云楼迎曦楼
教师宿舍楼:
格物楼致知楼
凌志楼:凌志,凌云之志,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
明德楼: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
“德”,指品行、品质、道德。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
“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
知行楼: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
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解释】: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