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金色的脚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4、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⑴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⑶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学习结果。
⑴“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
⑵理解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
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
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金色的脚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金色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童话故事《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讲解童话故事《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故事中的谜底。
3.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推理结果,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童话故事《金色的脚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2.故事讲解(10分钟):给学生讲解童话故事《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要素。
3.观察与推理(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张故事中脚印的照片,要求学生观察照片中的细节,推理出这些脚印的主人是谁,并解释推理的过程和依据。
4.展示与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和推理结果,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脚印?可能是什么原因?这些脚印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5.总结与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对故事中的谜底进行解析。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拓展活动(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或续写《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1.童话故事《金色的脚印》。
2.故事中脚印的照片。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观察和推理等。
2.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看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3.评价学生编写的童话故事或续写情节的创意和逻辑性。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是基于童话故事《金色的脚印》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精选4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如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要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要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战象嘎羧那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不由使人心生感慨: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出示课件:狐狸)你们看,这是什么动物?在以往的文学作品或者你的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昨天大家预习了第24课,狐狸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阅读提示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边读边画,试着解决刚才质疑的问题。
2、汇报读书情况:(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阅读提示”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3、根据“阅读提示”与产生的新问题,拟订自学提纲。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1、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边读边画边作批注。
2、思考完毕小组内交流。
3、全班集体交流:(可重点交流以下问题)(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6篇】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本文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一经过上次小狐狸被正太朗家的佣人抓走的那件事后两只老狐狸现在是处处小心,生怕小狐狸又发生什么事,并让小狐狸参加了《狐狸自救方法》班。
有一次小狐狸在放学路上碰到了一只小白兔,正焦急的“走”来“走”去。
“你好!我叫贝贝。
请问发生了什么是?我可以帮你吗?”小狐狸好奇的问到。
小白兔友好的回答到:“你好!我叫乖乖。
我本来是和妈妈一起出来采蘑菇的,可是我因为贪玩而和妈妈走散了,我又迷失了路不知怎样回家,你能帮帮我吗?”小白兔的眼睛里释放出央求的目光。
小狐狸贝贝见天色还早便一口答应了乖乖帮他找回家的路…… 贝贝的父母也就是两只老狐狸在家可急坏了,狐狸妈妈差点就急哭了。
后来狐狸爸爸决定出去找贝贝。
贝贝一边帮乖乖找回家的路,一边问乖乖,希望从他口中得到点线索。
“你的家大概住在哪个地区?周围有什么特别的建筑物或植物。
比如:你家门口有一棵大榕树什么的呀。
”“哦,对了,我家住在一个小山坡上,那个小山坡好象叫,叫……反正上面长满了松树。
”“那座山是不是叫做满松山?”贝贝问到。
“对,对,就是满松山,就是满松山。
”乖乖高兴的差点摔了一跤。
“贝贝说:”满松山爸爸常常带我去那儿玩耍,我给你带路吧。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条小道上。
小白兔的警惕性非常高,他突然发现了有一个猎人拿着猎枪正瞄准着贝贝,乖乖连忙发出了警报声。
贝贝还没来得及躲开猎人便开枪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突然有一只老狐狸从路边的草丛里跳了出来,把贝贝扑到在地上,使他躲过了这一枪。
可子弹却无情地打在了老狐狸的腿上。
六年级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如“金色的脚印”、“零花钱”等;3.开展对于人物性格及行为的探究,对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
1.2 能力目标:1.能够朗读出文章中较为重要或形象的段落,并感受其所表达的情感;2.能够从小说事例中获取知识,了解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地推理和设想。
1.3 情感目标:1.借助《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产生希望、毅力、感恩、珍惜和友爱等方面的情感;2.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社会,发挥自身价值。
二、教学重点1.《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重要词汇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2.运用人物形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推断和猜想。
四、教学过程4.1 创设情境1.引导学生对生活中重要事件进行回忆和描述;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金色的脚印》,并展示小说中的插画,让学生初步了解所要学的小说。
4.2 温故知新1.导入词汇问答活动,巩固学过的单词,如“零花钱”、“脚印”等;2.介绍小说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先了解主人公的姓名和个性。
4.3 教学过程4.3.1 带领学生朗读小说1.分段阅读小说,让学生积极参与;2.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每一段文字所表达出的情感。
4.3.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特点;2.汇报分组讨论结果,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4.3.3 进一步地推测小说情节1.将小说情节细分为小节,学生分组完成每节小节的推断和猜想;2.统一讨论并整理出每一节小节的故事情节。
4.4 练习与评价1.带领学生朗读小说,检查学生的语音表达和情感表达;2.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勾勒出一个大量的情节框架图,并应用人物形象、情节框架和自己的想象力,写一个小说的结尾。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8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篇一《金色的脚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里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了本文的词语、主要内容以及故事情节。
今天我们继续走入《金色的脚印》,深入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二、自主阅读1、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批下你的体会,小组交流学习。
2、文章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感悟展示(一)、各组学生代表交流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顺势引导交流体会、朗读1、“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拼命地咬” “卧”“喂奶”,一连串动词表明了母狐狸对小狐狸的爱,在它发现咬不断铁链时,竟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卧下喂奶”,伟大的母爱全然包含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如果让你来朗读,你想读出什么样的韵味、情感?)(引导学生读出母狐狸救孩子的急切心理,母狐狸对小狐狸真挚的爱)2、“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教师引导学生1;延伸感悟:看见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2:是啊,被大家公认的狡诈、狡猾的狐狸尚能救人,如果我们也都能像它们一样,想想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3、“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他们放哨。
教案课堂主题:《金色的脚印》,学习人物形象描写和情感交流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描写和情感交流;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展示一张关于《金色的脚印》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来描述一下图片中的场景或人物。
二、新课学习(30分钟)1.设计一个绘本朗读环节,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绘本,并向学生介绍绘本的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阅读绘本,学生可以跟读。
2.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金色的脚印》,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并提醒学生注意作家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传达的情感信息。
三、理解内容(20分钟)1.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共同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脱口而出的表达。
2.回到课堂,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和点评。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结合课文内容,教师组织游戏环节,例如“情感连连看”,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和情感信息,将相关的卡片连在一起,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写一段《金色的脚印》中的一个人物的形象描写,并描述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要点和体验;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的问题: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和困惑,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形象描写和情感交流的作文交给老师,老师随后进行评阅;2.要求学生继续阅读课本中的其他文章,并用一两句话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色的脚印》的背景及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展示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金色的脚印》的认识,观看该片预告片或
讲述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金色的脚印》:学生分小组阅读《金色的脚印》,了解故事
情节和角色特点。
3.角色扮演: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自编对话,并进行小组
间的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讨论,如:为
什么你选择了这个角色?你将如何展现这个角色的特点?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件与电影主题相关的物品进行展示,并
向全班介绍该物品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绘图、口头表达等方
式展示。
5.学生反思:学生可以写一篇短文,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
表现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你学到了什么?你在小组中的表现如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金色的脚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
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学生锻炼了创造力
和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了引导者
和组织者的角色,可以通过提问和反思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发挥
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当然,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和扩展,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创作一幅原创海报或写一篇剧评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教材概述本教案以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金色的脚印》为主题,针对该课文的脉络和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材解读1. 课文作者本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张国荣先生,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想象和感性,深受读者喜爱。
2. 课文主题这是一篇以童话故事形式呈现的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小女孩金子和爷爷在沙漠中寻找神秘的金色花朵的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教育意义。
3. 课文结构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金子到达沙漠的情景描写,揭示主人公的顽强和勇气。
•第二部分:金子和爷爷在沙漠中寻找金色花朵的经历,描绘了他们的艰辛和坚韧。
•第三部分:金子在沙漠中受伤的描写,引出了一段温馨感人的插曲,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品质。
•第四部分:金子和爷爷最终找到金色花朵,这一部分落实了主题,表达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对《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2.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学生先通读《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题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意思。
2. 集体阅读全班齐读《金色的脚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指导学生分析一些句子的结构和表达,加深对文章的解读。
3. 剖析故事情节针对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思,思考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或是情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自己想象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可能性。
4. 课堂探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句子分析练习,巩固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演练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上述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如下评估:1.对于文章的大意和主题,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表达;2.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学生是否有所提高;3.在写作方面,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8篇)金色的脚印篇1【课前游戏】:规则:每人手拿一块饼干,手臂伸直不准弯曲,想办法将饼干放入口中者获胜。
师: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吃到饼干?从这个小游戏中你有哪些收获?师:不仅生活中需要合作,学习上更需要合作。
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合作共同学习。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狐狸吗?为什么?2、看来大家对狐狸的印象不大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狐狸有关,学完之后,也许你对狐狸的看法会有所改变。
3、观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1、小组内交流预习卡——“字词部分”。
2、汇报:通过交流预习卡,你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3、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4、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理清思路。
1、根据“阅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卡,补充思路图。
3、汇报,展示学习卡。
(实物投影)4、展示老师的学习卡。
四、细读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里让你感动,哪里的语言值得细细品味,从这些片段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可以在旁边批注。
2、小组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齐读画面上课文最后一段话,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是“金色的脚印”了吗?(画气泡图)五、续写结尾。
狐狸一家终于团聚了,它们会回来看正太郎吗?今后的生活又会怎样呢?请展开想像,为这篇文章续写结尾。
金色的脚印教案篇2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2、通过前置性学习,这知道这是谁的脚印?狐狸3、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体验中,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狐狸的课文和呢?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一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
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
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教后反思】: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
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
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
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
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
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
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
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故事《金色的脚印》的基本情节;(2)了解难字“吭哧”“神采奕奕”的意思;(3)能够复述故事,读懂课文中的重要信息;(4)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关爱身边的生物;(2)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故事《金色的脚印》,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课本、黑板、录音机、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金色的脚印相关的音乐,在黑板上展示一幅由动物脚印组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内容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故事《金色的脚印》的课文,读熟课文后,让学生跟读。
3.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②故事中的金色的脚印属于什么动物?③为什么故事中的女儿喜欢画画?④为什么故事中的妈妈会感叹?⑤故事中的女儿如何证明金色的脚印是大象留下的?(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①为什么大象会出现在小镇上?②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女儿该如何保护大象?4.个案讨论(15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以下问题:①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物?②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物?③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5.合作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准备一份小小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准备一份演讲稿。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演讲,展示自己的故事。
教师进行点评,同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根据自己组的小组故事,写一篇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小作文。
六年级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优秀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2、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说一下自己学完这篇文章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一种动物,狐狸。
(出示狐狸的图片和狐狸的有关资料。
狐狸:一种哺乳动物,形状有点像狼,但形体比狼要小一些。
狐狸嘴尖面长,脸呈三角形,耳朵也是三角形的,尾巴蓬松且长,毛色一般为赤黄色。
这种动物生性狡猾多疑,常昼伏夜出,以鼠类、鸟类或家禽为食。
)人们对它的认识都不是太好,一说到它我们都会想起一些不好的词语,如狐狸尾巴、狐狸精、狐假虎威等。
(说到这让学生来听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狐狸有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让学生读课文,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4、)事情的经过是什么?2、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讨论上述问题。
3、全班交流。
起因: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
结局:正太郎从邻居家要回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经过: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并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三、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全班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读读这篇课文,看看狐狸是什么样子。
读课文的时候,想一想: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事?2、从老狐狸救小狐狸这个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2、全班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全班共同交流这些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6个生字;2.提升默读能力;3.明白故事的叙述顺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学习默读的要求,在自主默读中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合作讨论,进而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义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共存共荣是生存的必备条件。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共存共荣是生存的必备条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自读自悟法、情感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TV,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被遗弃的受伤的天鹅,在人们的照顾下康复并获得自由,而当它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时,它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救助小女孩的故事。
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金色的脚印》。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学生浏览课文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并纠正学生的读音。
2.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段概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概括的内容。
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
(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和小狐狸一起被正太郎家捉住。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板书:发现小狐狸→小狐狸被抓→老狐狸救护小狐狸→小狐狸被放回山里)指名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段。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可以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入手考虑)(板书: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了什么?能结合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举例说明吗?(引导学生感悟“动物也有亲情”、“生灵都有他们宝贵的生命”等思想)相机板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14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4、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⑴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⑶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三、深入学习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学习结果。
⑴“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⑵理解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
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教案篇2一、开门见山,进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
(板书: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作者叫(椋鸠十)。
大家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汇报)3、师补充:他是一位专门写动物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关于动物的文章。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写的角色有几个吗?(板书:角色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2、(出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交流读后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明白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明白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您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考虑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如何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您还有什么问题?预设估计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考虑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1、依照自学提纲独立考虑,勾画圈点作批注;考虑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
集体讨论交流:(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您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如何的变化?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您感受最深,有何感受?(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24 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习用抓住主要角色及彼此间发生的事情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激发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和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在刚才我们的交谈中,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绘画,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幅有趣的图画,想不想看?(狐狸简笔画)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生说交流对狐狸的印象)
看来大家对狐狸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文章,学了以后,你对它可能会有另一番评价的(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了解大意。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谁来说说本文讲述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谁还能说的再详细些?(生概括,师随即板书)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准确,抓住主要角色及彼此间发生的事情概括文章(可以副板书的形式张贴在黑板一角)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但是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那么你们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重要的问题?(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根据学生的问题,小黑板出示: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
2、他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说是“金色的脚印”?
要解决这些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回忆一下以前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都用过什么方法?(生:边读课文边批画、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课文等等)。
好,那么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边快速阅读,边勾画,然后在你的小组内好好的讨论一下,开始。
学生汇报,(师完成板书)
同学们按照我们以前的学习方法学的很好,听到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在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个情景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汇报,以下为预设问题。
)
(1)“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
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
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
教师评语:我发现你在读的时候这个大摇大摆有意放慢了速度,有意提高了声音,为什么这么读?好一只大摇大摆的狐狸,多勇敢啊,还是这一句,谁还想来读。
又是大摇大摆,难道你真的不怕吗?怕,为什么还要这么做?是啊,此时,他不只是一只狐狸,更是一位父亲啊。
教师过渡语:抓住关键词,不仅能帮助我们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可以副板书的形式张贴在黑板一角)也帮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
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2)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
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教师评语:是啊,这种拼命的咬是一种母爱的本能,读
是啊,血肉之躯怎能和铁链想抗衡,这是一位母亲救儿子时的疯狂啊,读,
这种拼命地咬是一位母亲最后的一丝希望啊,齐读。
正是狐狸爸爸这一系列的动作,引走了秋田狗,为狐狸妈妈拼命地咬赢得了时间,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爱,板书(爱)。
是啊,天下父母的爱子之心都是一样的,正是这份爱,正是这份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正太郎,不知不觉中,它们和正太郎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
四、总结升华,理解课题
因为有了爱,故事的结局总是美好的,让我们把书拿好,有感情的自由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通过我们的朗读,读出狐狸一家和正太郎之间的深厚感情,开始。
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这美丽的结局。
谁能读的更美?(师评,学生评,通过朗读和评价体会狐狸一家团聚的幸福,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美丽的结局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让我们把目光投到课本的插图中,看着一家三口欢快的团聚,看着阳光下这一串串金色的脚印,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是“金色的脚印”?这金色的脚印代表什么呢?(生自由发挥)这金色脚印是老狐狸对小狐狸深切的爱,是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是大爱。
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五、拓展阅读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狐狸有了别样的看法。
感受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那我们再来读一篇文章,看看从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补充阅读材料《老人与狐狸的故事》,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两篇文章都让我们感受到,动物是友善的,可亲的。
它们有爱,有情,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也更像是我们的家人,只要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用心去关怀它们,人与动物必将共同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六、推荐阅读
椋鸠十是动物小说作家。
他的很多作品如《独耳大鹿》、《雁王》、《消失的野犬》等被国家推荐为中小学生主要课外读物。
同学们课下可搜集了读读。
板书设计:
24、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
救爱放
老狐狸正太郎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