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扫描规范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面上项目(编号: M2020064)作者单位:215129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崔甜甜,张海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放射科(陈莉莉)第一作者:崔甜甜,女,36岁,大学本科,主管技师㊂E-mail:ct-tiande@通讯作者:张海波,E-mail:185****6684@ ㊃肝癌㊃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鉴别诊断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价值研究∗崔甜甜,张海波,陈莉莉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研究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㊂方法㊀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HH 患者46例和HCC患者32例㊂术前,均接受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不同单能量CT值㊁碘(水)浓度(IC)㊁水(碘)浓度(WC)㊁病灶碘摄取比值(IUR)和病灶能谱曲线斜率㊂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kappa系数检验,分析动脉期参数和门脉期参数单独或联合诊断HCC的价值㊂结果㊀HCC组病灶动脉期50~90keV5个单能量水平的CT值分别为(152.3ʃ48.5)㊁(117.5ʃ41.6)㊁(95.2ʃ34.3)㊁(83.1ʃ29.8)和(70.5ʃ25.3),均显著高于HH组ʌ分别为(81.4ʃ29.6)㊁(66.5ʃ21.4)㊁(58.9ʃ16.5)㊁(54.6ʃ15.2)和(48.3ʃ13.5),P<0.05ɔ,门脉期5个单能量水平的CT值分别为(177.5ʃ51.2)㊁(130.9ʃ35.9)㊁(106.8ʃ22.8)㊁(85.9ʃ20.3)和(74.6ʃ19.8),均显著高于HH组ʌ分别为(130.9ʃ46.3)㊁(105.8ʃ31.7)㊁(84.6ʃ22.9)㊁(73.4ʃ20.5)和(64.2ʃ15.9),P<0.05ɔ;HCC组动脉期IC㊁IUR和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0ʃ0.6)㊁(2.7ʃ0.5)和(2.8ʃ0.9),显著高于HH组ʌ分别为(0.8ʃ0.2)㊁(1.3ʃ0.4)和(1.0ʃ0.3),P<0.05ɔ,门脉期IC㊁IUR和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6ʃ0.8)㊁(0.9ʃ0.3)和(3.5ʃ1.1),显著高于HH组ʌ分别为(1.7ʃ0.5)㊁(0.6ʃ0.2)和(2.5ʃ0.8),P<0.05ɔ;动脉期与门脉期参数联合诊断HCC的敏感度㊁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㊁89.1%和89.7%,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0.790),显著优于动脉期参数或门脉期参数诊断(P<0.05)㊂结论㊀应用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可以帮助诊断HCC而与HH作鉴别,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验证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能谱CT成像;诊断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2.029㊀㊀Differenti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hepatic hemangioma by using contrast-enhanced energy spectrum CT parameters㊀Cui Tiantian,Zhang Haibo,Chen Lili.Department of Radiology,People's Hospital,New High-Tech Zone,Suzhou 215129,Jiangsu Province,China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from hepatic hemangioma(HH)by using contrast-enhanced energy spectrum CT parameters.Methods㊀78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hepat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 were encounter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2021and December2022,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hepatectomy.The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46patients with HH and32patients with HCC. At presentation,all patients received plain and enhanced energy spectrum CT scanning,and the iodine(water)concentration (IC),water(iodine)concentration(WC),iodine uptake ratio(IUR)of lesions,and slope of energy spectrum curve of lesions at 50,60,70,80and90keV single-energy CT values were recorded.The kappa coefficient test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 parameters.Results㊀The foci CT values at5single energy levels of arterial phase in patients with HCC were (152.3ʃ48.5),(117.5ʃ41.6),(95.2ʃ34.3),(83.1ʃ29.8)and(70.5ʃ25.3),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81.4ʃ29.6),(66.5ʃ21.4),(58.9ʃ16.5),(54.6ʃ15.2)and(48.3ʃ13.5),respectively,P<0.05],and the foci CT values at5 single energy levels of portal phase were(177.5ʃ51.2),(130.9ʃ35.9),(106.8ʃ22.8),(85.9ʃ20.3)and(74.6ʃ19.8),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130.9ʃ46.3),(105.8ʃ31.7),(84.6ʃ22.9),(73.4ʃ20.5)and(64.2ʃ15.9),respectively,P<0.05]in HH foci;the arterial IC,IUR andenergy spectrum curve in patients with HCC were(2.0ʃ0.6),(2.7ʃ0.5)and(2.8ʃ0.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0.8ʃ0.2),(1.3ʃ0.4)and(1.0ʃ0.3),P<0.05],and the portalIC,IUR and energy spectrum curve were(2.6ʃ0.8),(0.9ʃ0.3)and(3.5ʃ1.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1.7ʃ0.5),(0.6ʃ0.2)and(2.5ʃ0.8),P<0.05]in HH foci;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were90.6%,89.1%and89.7% when the arterial and portal CT parameter were combin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HCC,which was much consistent with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Kappa=0.790).Conclusion㊀The energy spectrum CT enhanced scanning might help differentiate the HCC from HH,and needs further clinical investigation.㊀㊀ʌKey wordsɔ㊀Hepatoma;Hepatic hemangioma;Energy spectrum CT imaging;Diagnosis㊀㊀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都是肝脏常见病变㊂HH是良性肝脏肿瘤,一般无需外科手术治疗,加强随访复查即可,而HCC是肝脏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及早发现并行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㊂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临床应首先进行鉴别诊断其性质[1,2]㊂能谱CT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能够选取不同水平的单能量图像测定物质含量,从而对物质进行定量检测,不仅能检出小病灶,还能为肝癌分化程度㊁病理学类型和浸润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3,4]㊂本研究对HH和HCC患者进行腹部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了两者能谱CT各参数的差异,提出鉴别诊断意见,现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㊀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为33~56岁,平均年龄为(48.3ʃ6.9)岁㊂HH诊断符合‘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年版)“[5]的相关标准,HCC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6]的相关标准㊂排除标准:(1)多发肝内病灶;(2)有对碘造影剂过敏史;(3)能谱CT检查前已接受过射频消融或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等治疗;(4)合并肝硬化㊁肝脓肿㊂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CT检查㊀使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Revolution CT扫描仪行上腹部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㊂检查前一天晚餐后,患者禁食,检查当天清晨空腹,于检查前饮水800~1000mL,充盈胃部㊂检查时,先行上腹部定位像扫描,之后进行腹部CT平扫,从而定位肝脏和病变部位,相关参数如下,管电流为自动电流,管电压为80~120kV㊁层厚5mm㊁间距5mm㊁螺距为0.984ʒ1㊂经外周肘静脉注射300mg I/mL碘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mL/s,剂量为80~100mL㊂采用Smart触发技术对腹主动脉进行动态监测,监测阈值为100HU,监测开始时间为12s㊂动脉期扫描包括肝脏和病灶等范围㊂在动脉期扫描完成后45 s,开始进行门脉期扫描,门脉期扫描包括整个上腹部㊂将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上传至GE AW4.6工作站,采用划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式处理原始图像,取得碘基图和能谱图㊂选择肝脏Couinaud分段Ⅰ~Ⅷ段和相同层面的腹主动脉,选择3个不同平面划定ROI,测量,取平均值㊂在划定腹主动脉ROI时,在血管中心区域划定,其范围不小于血管的2/3,避开伪影较重的区域,以减轻周围血管对测定的影响㊂测量和计算以下数据和指标:①50~90keV范围内5个单能量水平的CT值;②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水)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㊁水(碘)浓度(water concentration,WC);③病灶碘摄取比值(iodine uptake ratio of lesions,IUR),IUR=IC病灶/IC肝脏;④病灶能谱曲线斜率,将50keV和90 keV时病灶的单能量CT值分别记为CT90keV-CT50keV,能谱曲线斜率=(CT90keV-CT50keV)/(90keV-50keV)1.3病理学检查㊀所有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术后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㊂经病理学检查,诊断HH患者46例和HCC患者32例㊂1.4统计学方法㊀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㊂采用kappa值分析诊断的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典型病例CT表现㊀见图1㊁图2㊂2.2两组不同单能量CT值比较㊀在动脉期和门脉期50~90keV能量段,HCC组CT值均显著大于HH 组(P<0.05,表1)㊂2.3两组能谱CT参数比较㊀在动脉期和门脉期,两组WC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HCC组IC㊁IUR和能谱曲线斜率均显著大于HH组(P< 0.05,表2)㊂2.4能谱CT参数鉴别HH与HCC的效能分析㊀结合文献报道[7],病灶动脉期90keV-CT值㊁IC㊁IUR 和能谱曲线斜率诊断HCC的阈值分别为57.2HU㊁13.7HU㊁1.5HU和1.9,门脉期90keV-CT值㊁IC㊁IUR和能谱曲线斜率诊断HCC的阈值分别为69.37HU㊁22.36HU㊁0.74HU和3.03㊂按照该标准判断,动脉期参数诊断HCC者25例(78.1%),门脉期参数诊断HCC者26例(81.3%),动脉期与门脉期联合诊断HCC者29例(90.6%),联合诊断的敏感度㊁特异度㊁准确率和kappa值均显著优于动脉期或门脉期参数诊断(表3)㊂图1㊀HH患者腹部CT表现㊀58岁,女性A:90keV单能量图,其ROI(圆圈)面积为376.3mm2,平均CT值为46.3HU;B:能谱曲线图,能谱曲线呈下降型;C:脂(水)浓度图,脂浓度为-69.3mg/cm3;D:血(碘)浓度图,血碘浓度为1037.7mg/cm3图2㊀HCC患者腹部CT表现㊀52岁,男性A:90keV单能量图,ROI(圆圈)面积为409.5mm2,平均CT值为70.2HU;B:能谱曲线图,能谱曲线呈下降型;C:脂(水)浓度图,脂浓度为-227.6mg/cm3;D:血(碘)浓度图,血碘浓度为1033.9mg/cm3表1㊀两组不同单能量CT值(xʃs)比较例数50keV60keV70keV80keV90keV HH组动脉期4681.4ʃ29.666.5ʃ21.458.9ʃ16.554.6ʃ15.248.3ʃ13.5门脉期46130.9ʃ46.3105.8ʃ31.784.6ʃ22.973.4ʃ20.564.2ʃ15.9 HCC组动脉期32152.3ʃ48.5①117.5ʃ41.6①95.2ʃ34.3①83.1ʃ29.8①70.5ʃ25.3①门脉期32177.5ʃ51.2①130.9ʃ35.9①106.8ʃ22.8①85.9ʃ20.3①74.6ʃ19.8①㊀㊀与HH组比,①P<0.05表2㊀两组能谱CT参数(xʃs)比较例数IC WC IUR能谱曲线斜率HH组动脉期460.8ʃ0.21028.5ʃ15.6 1.3ʃ0.4 1.0ʃ0.3门脉期46 1.7ʃ0.51030.4ʃ22.90.6ʃ0.2 2.5ʃ0.8 HCC组动脉期32 2.0ʃ0.6①1025.6ʃ27.3 2.7ʃ0.5① 2.8ʃ0.9①门脉期32 2.6ʃ0.8①1039.2ʃ21.40.9ʃ0.3① 3.5ʃ1.1①㊀㊀与HH组比,①P<0.05表3㊀动脉期㊁门脉期与联合两期参数诊断HCC的效能(%)分析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动脉期参数78.187.083.380.685.10.654门脉期参数81.382.682.176.586.40.633联合诊断90.689.189.785.393.20.7903㊀讨论CT检查主要依据病灶的边缘㊁形态㊁增强后病灶的强化方式等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但部分HCC因分化较好呈现出动脉期均匀强化,部分则因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丰富等呈现出不均匀强化,而非典型HH动脉期可能呈现明显均匀强化或强化不明显[7,8]㊂影像学鉴别HH与HCC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早期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9]㊂能谱CT增强扫描已广泛用于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10]㊂本研究测量分析了动脉期和门脉期50~90keV病灶的CT值㊁IC㊁IUR和能谱曲线斜率,并评估了各参数鉴别诊断HH与HCC的价值,期望为临床早期诊断两种疾病提供参考依据㊂本研究对HH和HCC患者进行能谱CT增强扫描,并获取50~90keV范围内5个单能量图像,其一,单能量图像能避免传统混合能量成像造成线束硬化伪影造成的影响,使测量的CT值更加精确;其二,能够通过调节多个大能量成像更加全面地观察和分析病灶特征,传统混合能量成像HH与HCC的CT测量值比较接近,而单能量图像CT测量值则差异较大,有利于提高鉴别诊断价值[11-13]㊂本研究结果显示,HH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单能量CT值均显著低于HCC病灶,提示不同单能量CT值均有利于鉴别诊断两种病变㊂经一致性分析,动脉期参数诊断HCC的敏感度㊁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1%㊁87.0%和83.3%,Kappa值为0.654,门脉期参数诊断HCC的敏感度㊁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1.3%㊁82.6%和82.1%,Kappa值为0.633㊂本研究结果显示,HH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IC 均显著低于HCC病灶,提示两者碘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㊂能谱CT是近些年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逐渐应用于全身系统疾病的诊断㊂能谱CT技术能够实现基物质分离和定量分析,碘基图能够减轻容积效应和肝实质背景的CT值影响,能使肿瘤与肝实质的对比更加清晰,有利于病灶的检出[14,15]㊂能谱CT 增强扫描使用的对比剂通常为碘对比剂,通过物质分离技术能够检测病灶和肝脏正常组织的碘基值,因此能谱CT技术能够量化组织摄取的碘对比剂,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6,17]㊂能谱曲线是检测不同组织成分的重要依据,也能够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的病变[18,19]㊂由于HH与HCC病灶实质成分不同,因此两者的能谱曲线斜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20]㊂ʌ参考文献ɔ[1]Yoon J,Park SH,Ahn SJ,et al.Atypical manifestation of primary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epatic malignancy mimicking lesions.J Korean Soc Radiol,2022,83(4):808-829.[2]Li W,Li R,Zhao X,et al.Differenti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hepatic hemangioma and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ic spectral imaging.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1,9(3):315-323.[3]Pan L,Jia X,Zhao X,et al.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ergy spectrum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Transl Cancer Res, 2021,10(9):4096-4105.[4]Sugawara H,Takayanagi T,Ishikawa T,et al.New fast kvp switc-hing dual-energy ct:reduced severity of beam hardening artifacts and improved image quality in reduced-iodine virtual monochromatic imaging.Acad Radiol,2020,27(11):1586-1593.[5]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 18(8):705-710.[6]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等.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3):145-151. [7]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等.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2):121-126. [8]Jia C,Liu G,Wang X,et al.Hepatic sclerosed hemangioma andsclerosing cavernous hemangioma:a radiological study.Jpn J Radiol,2021,39(11):1059-1068.[9]王晶,张洁,赵静.超声造影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HH与HCC价值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4):575-578. [10]Luo N,Li W,Xie J,et al.Preoperative 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derived from spectral CT is correlated with early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Eur Radiol, 2021,31(4):1872-1882.[11]Choi WS,Chang W,Lee M,et al.Spectral CT-based iodized oilquantification to predict tumor response following 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Vasc Interv Radiol,2021,32(1):16-22.[12]Greffier J,Frandon J,Sadate A,et al.Impact of four kvp combina-tions available in a dual-source CT on the spectral performance of abdominal imaging:a task-based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on phantom data.J Appl Clin Med Phys,2021,22(8):243-254.[13]Kang B,Choi WS,Kang JH,et al.Spectral CT imaging-basedquantification of iodized oil retention following chemoembolization: phantom and animal studies.J Vasc Interv Radiol,2020,31(3): 503-509.[14]Xu R,Wang J,Huang X,et al.Spectral CT imaging-based quantifi-cation of iodized oil retention following chemoembolization:phantom and animal studies.J Vasc Interv Radiol,2020,31(3):503-509.[15]Reimer RP,Hokamp NG,Efferoth AF,et al.Virtualmonoenergetic images from spectral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acilitate washout assessment in arterially hyper-enhancing liver le-sions.Eur Radiol,2021,31(5):3468-3477.[16]Böning G,Feldhaus F,Adelt S,et al.Clinical routine use ofvirtual monochromatic datasets based on spectral CT in patients with hypervascularized abdominal tumors-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Acta Radiol,2019,60(4):425-432. [17]Gao L,Lyu Y,Jin Y,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epatic can-cerous nodules and cirrhosis nodules by spectral CT imaging:a fea-sibility study.Acta Radiol,2019,60(12):1602-1608. [18]苏蕾,梁盼,吕培杰,等.宽体探测器CT多物质伪影降低技术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及栓塞术后门静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44-48.[19]Smirnov A,Qiu Y,Jia W,et al.ADAP-GC4.0:Application of-clustering-assisted 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 to spectral deconvo-lu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abolomics Data.Anal Chem,2019,91(14):9069-9077.[20]Sato K,Kageyama R,Sawatani Y,et al.Accuracy of spectralcurves at different phantom sizes and iodine concentrations using dual-source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Phys Eng Sci Med,2021,44(1):103-116.(收稿:2023-06-21)(本文编辑:陈宗炳)。
中国放射治疗相关的器官运动管理指南2021摘要:一、引言1.阐述器官运动管理在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性2.介绍中国放射治疗相关器官运动管理指南的制定背景和目的二、器官运动管理方法1.患者教育与沟通2.临床评估与监测3.放射治疗技术改进4.药物治疗与管理三、器官运动管理策略1.头部与颈部器官运动管理2.胸部器官运动管理3.腹部与盆腔器官运动管理4.骨与软组织器官运动管理四、器官运动管理的质量控制与评估1.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2.制定临床路径与操作规程3.加强多学科合作与培训4.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五、未来展望与挑战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器官运动管理中的应用2.新型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3.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4.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康复正文: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运动管理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我国放射治疗相关器官运动的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2021年我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中国放射治疗相关器官运动管理指南》。
一、引言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精确打击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器官运动管理就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器官运动的监测和干预,降低器官运动对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器官的运动幅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变异性,因此,制定一套针对性的器官运动管理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二、器官运动管理方法1.患者教育与沟通:加强患者对放射治疗的认识,提高患者对器官运动管理的重视程度。
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顾虑和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2.临床评估与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和器官运动特点,采用临床评估工具(如呼吸计、腹压计等)对患者器官运动进行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器官运动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放射治疗技术改进:针对不同部位的器官运动,采用相应的放射治疗技术,如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四维CT扫描等,提高治疗的精确度。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摘要胰腺导管腺癌生物学行为不良、预后较差,如何规范诊疗以进一步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长期生存质量是胰腺外科医生长久以来所面临的难题。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于2023年6月19日发表了本年度第2版胰腺癌诊治指南。
相较于前版,新版指南做出如下更新:NALIRIFOX 方案正式进入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全身治疗中;功能状态评分细分为良好(0~1分),中等(2分)和较差(3~4分);以及某些新型药物纳入了胰腺癌靶向治疗的范畴,整体治疗趋于精准化、综合化、实效化。
NCCN指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权威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面世,从而使胰腺癌的治疗更加规范。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是一种预后不佳、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随着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科室诊断水平不断进步、外科干预技术不断升级、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胰腺癌的诊治已初见曙光。
但据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胰腺癌病人死亡率仍逐年攀升,占美国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4位[1],在我国这一数值为第6位[2]。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形成了由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结合最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出版了2023年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3],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诊治流程,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总体生活质量。
新版指南较前版在体能评分、联合用药方案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所更新,本文将就以上更新点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
1 胰腺癌病人的临床检查和危险因素筛查当临床可疑胰腺癌或存在胰胆管扩张/狭窄证据时,新版指南建议通过腹部CT或MRI行横断面扫描。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应作为核心理念贯穿诊疗全程,必要时加做增强CT、肝脏MRI、超声胃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方式评估可切除性及是否转移,指导肿瘤分期。
CT、MR检查指南MR检查临床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一、绝对禁忌症1、心脏起博器者2、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3、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者4、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5、高烧患者二、相对禁忌症1、扫描野内或附近含有铁磁性物品(1)有金属假牙者不能做鼻咽、口腔检查(2)体内有金属药泵者忌行相应部位检查(3)有宫内节育器者不能做盆腔检查2、幽闭恐惧症病人3、不能平卧30分钟以上、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烦躁不安需要抢救的病人三、不可带磁体(MR扫描室)的物品1、一切铁磁性物品如钢笔、铁钉、平台车、发夹、钥匙、文胸、皮带等2、电子器械如银行磁卡、手机、手表、电子监护仪、抢救设备。
四、检查者的合作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检查所需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所需的时间亦有长短故难以准确估计等待的时间。
每个部位扫描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3个小时不等,预约所需求的时间,只是报到时间,而不是确切的扫描时间。
如遇等待时间较长而给患者带来不便,请予谅解。
3、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取平卧,身体各部位保持不动状态;医生、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扫描序列,通过对讲机要求您注意与配合的事项。
4、检查时间超过40分钟以上者(如腹、胸、腰椎、四肢等)检查前20分钟,请排空小便;盆腔检查者,宜保留适当尿液,以充盈膀胱利于诊断。
5、MR增强如有怀疑占位性病变,一般采用增强检查(即注射MR造影剂)以使病变显示得更清晰诊断更明确。
6、检查的病人请提前30分钟,进入候诊检查大厅,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如更换衣服,鞋,戴帽,称体重,静脉注射等;能自己行走,语言交通方便的病人,家属陪至候诊大厅等候即可,以保持检查候诊大厅内的空气清晰、安静、保洁、安全。
7、检查病人要更换衣服,为安全、防盗起见,请把贵重物品、现金等交家人保管,以免丢失。
检查完毕,休息片刻,身体无不适,拔针并按压针口510分钟,确定无出血后方可更衣离开。
8、MR报告请在检查完后的两个工作日之后到预约台领取(节假日顺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篇二:医院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
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2.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及建议。
腹部CT扫描规指南肝脏64层CT扫描规检查前禁饮食4~6h,签署使用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检查前15min口服胃肠道对比剂500~800 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对比剂200 ml左右。
对比剂可以选择纯水或含1.5%碘对比剂的水溶液。
具体参数:电压:120 kV;电流:100~750 mA;探测器的准直器:32或64×探测器宽度;床速:x线管旋转1周17.28~38.30 mm;x线管旋转1周时间:0.5~0.8 s;螺距:1.375—1.500;重组层厚:常规5 mm,薄层重组0.625—1.000 mm;重组间隔:常规5 mm,薄层间隔0.625—1.000 mm;FOV:35 cm x 35cm~40cm x 40 cm;矩阵:512×512。
扫描围:膈顶至肝下缘。
静脉用对比剂的种类:≥300 mg I/ml;剂量:100 ml,注射流率:3.0~3.5 mL/s。
注射器:高压注射器(推荐双筒注射器)。
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动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40 s;门静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0 s;延迟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180、300 s(包括疑为胆管细胞肝癌需鉴别者)。
重组技术:软组织算法重组。
观察窗宽150~180 HU,窗位45~85 HU。
空腔脏器64层CT扫描规1.胃常规扫描:检查前禁饮食4~6 h。
口服对比剂:检查前10 min口服温水或1.5%—2.0%碘对比剂水溶液(500~1000 m1)。
扫描前静脉或肌注射山莨菪碱20 mg。
具体参数:电压:120 kV;电流:180—250 mAs;x 线管旋转1周时间:0.5 s;探测器的准直器:0.6 mm;层厚:3 mm;螺距:O.9~1.0;重组算法:腹部B30f中等平滑(厚);重组间隔:3 mm。
成像(采集)顺序:从头到脚。
肠道对比剂:1000 ml;静脉用对比剂的种类:≥300 mg I/ml;剂量:100 ml;注射流率:3~4 ml/s。
CT扫描对身体的辐射剂量与安全性618200近年来,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给临床诊断带来了许多好处,其中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尽管CT扫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多人担心其辐射剂量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其安全性,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这项医学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详细横断面图像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一、CT扫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CT扫描的原理:CT扫描可以提供比传统X射线更详细、更精确的图像,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血管、骨骼和组织。
CT扫描使用一个旋转的X射线发射器和感应器(探测器)来获取图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被置于扫描床上,X 射线发射器会沿着患者的身体旋转一周,同时探测器会记录X射线通过患者身体时的能量变化。
计算机会根据探测器记录的数据生成多个横断面图像,从不同角度展示人体结构。
2.CT扫描在临床中的常见应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
例如,对于肺部疾病,CT扫描可以检测肺结节、肺炎、肺栓塞等病变。
对于腹部疾病,CT扫描可以诊断肝脏肿瘤、胰腺炎、胃肠道疾病等。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骨骼和关节疾病等。
第二部分: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CT扫描使用的辐射类型是X射线。
辐射剂量的测量单位有以下几种:1. 皮层剂量(Dose Length Product,DLP):它是衡量整个扫描区域的辐射剂量总量的指标,单位为毫格瓦秒(mGy·cm)。
2. 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它是衡量辐射通过患者身体表面面积的总剂量量的指标,单位为格雷-厘米平方(Gy·cm²)。
影响CT扫描辐射剂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扫描范围:扫描范围越大,所需辐射剂量就会增加。
因此,在制定扫描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扫描范围,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18F-NaF PET/CT骨显像操作指南》要点一、前言18F-NaF是一种用于探测骨骼病变的高灵敏亲骨性PET显像剂,其在体内的摄取机制类似99Tcm-MDP,但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更快的血液清除速率和更高的骨骼摄取(相当于99Tcm-MDP的2倍)。
18F-NaF的摄取反映了血流状况以及骨骼重建情况。
PET/CT是一种将功能和解剖影像融为一体的分子影像学设备。
PET/CT显像分为局部区域(如头颈部、胸部、腹部或盆腔)、躯干(从颅底到大腿中段)和全身(从头顶到脚趾)显像。
由于PET/CT中的CT可提供病变的形态解剖信息,可更好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所以该影像技术进一步提高了18F-NaF骨显像的特异性。
二、临床适应证18F-NaF PET/CT骨显像的常见临床适应证包括:(1)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及转移灶治疗随访;(2)原发性骨肿瘤诊断、转移与复发诊断;(3)不明原因骨痛筛查;(4)骨髓炎早期诊断;(5)创伤与隐匿性骨折诊断;(6)代谢性骨病的诊断;(7)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8)移植骨活性评价;(9)关节炎的诊断;(10)骨坏死的早期诊断;(11)人工关节置换后随访;(12)骨折愈合评价;(13)骨活组织检查定位。
三、岗位要求1. 医师。
医师应是临床医学或影像学专业人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及核医学医师大型设备上岗证。
2. 技师。
所有核医学检查应由核医学技师操作完成,核医学技师需要获得核医学技师大型设备上岗证。
3. 护师。
核医学护师需要对患者进行预约,详细交代检查前、检查期间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四、操作规范1. 病史采集。
2. 患者准备和注意事项。
(1)孕妇应该避免检查,除非检查的获益高于对母亲和胎儿的辐射危险。
(2)患者应该良好水化来保证放射性核素的迅速排泄,从而减少辐射剂量并提高成像质量。
除非存在禁忌证,患者应该在检查前1h内饮水250ml以上,然后在18F-NaF注射后再饮水250ml以上。
普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髙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2024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诊断规范报告循证学指南(完整版)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 PCN)是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和(或)间质组织的囊性肿瘤性病变。
临床常见的PCN主要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 S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ys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cNEN),约占所有PCN的90%。
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学检查的普及,PCN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MRI检出率可达2.4%~49.1%。
不同类型的PCN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如IPMN和MCN均属于癌前病变,存在恶变为胰腺导管腺癌的风险。
PCN的大小、强化壁结节大小、主胰管扩张程度、囊壁和囊内分隔的厚度以及肿瘤增长速率等均是判断良恶性和手术指征的重要因素,因此客观、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诊断报告至关重要。
但在临床工作中,不同年资和不同亚专业方向的影像科医师对PCN影像学特征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诊断报告的主观性强、术语使用不规范、描述不全面、语言自由度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影像学价值受限,多学科交流困难,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此,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影像医学科、病理科、外科、内科等多个领域专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美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 Ⅱ)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并广泛查阅已发表文献、征询专家意见,采用改良Delphi法,通过多轮投票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PCN影像检查方法、报告评价指标及标准等问题,共提出了21条推荐意见。
ct平扫检查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T平扫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对人体进行全面的扫描,以获取患者身体部位的详细结构和组织信息。
本文将介绍CT平扫检查的流程及其要点。
CT平扫检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CT平扫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前禁食,并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必要的对比剂。
同时,患者还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以免对图像质量产生干扰。
2. 定位和体位:患者进入CT机房后,医生会根据检查部位进行定位,以确保扫描所得图像覆盖到需要检查的区域。
然后,将患者安置在正确的体位上,并使用必要的装置(如支架)固定患者的位置,以保持稳定性。
3. 扫描参数设置:根据需要进行的检查,医生会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如扫描层数、层厚、间隔等。
这些参数决定了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4. 扫描执行:一切准备就绪后,CT机将开始执行扫描。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听从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
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视检查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 数据重建与图像获取:扫描完成后,计算机会将扫描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CT图像。
医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诊断,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CT平扫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准确、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
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治疗和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CT平扫检查的流程要点,包括患者准备、图像获取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了解,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T平扫检查技术,从而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进行介绍和说明。
在这一部分,我将详细描述我所写的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目录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腹腔穿刺术1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诊断要点】一、症状与体征1.反流病症为主: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减轻,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呈现。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病症: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烧感或痛苦悲伤。
3.咽下痛苦悲伤或不畅:早期为间歇性,后期或病变重时为持续性。
4.食管之外的刺激病症:咳嗽、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
偶见夜间呛咳、吸入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
2、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诊断本病最正确的办法,可判别疾病严峻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2.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呈炎症改动。
3.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行食管滴酸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
3、辨别诊断1.以上腹部痛苦悲伤为主者应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疾病相辨别。
2.以胸痛为主者应与心源性疼痛相鉴别。
3.有吞咽困难者应与食管癌和贲门失弛缓症相辨别。
【治疗准绳】一、治疗目的掌握病症,减少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包括抬高床头15—20cm,降低腹压,避免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饮食,戒烟、酒。
2.药物治疗2(1)促胃肠动力药:多潘利酮每次10mg,每日3次或莫沙比利每次5—10mg,每日3次,疗程8—12周。
(2)抑酸药①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
②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1—2次;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2次;雷贝拉唑10mg每日1—2次。
腹部CT扫描规范指南
肝脏CT扫描规范指南
检查前禁食4~6h,签署使用对比剂知情同意书。
检查前15min口服胃肠道对比剂500~800ml。
检查前即刻再口服对比剂200ml左右。
对比剂可以选择纯水或含1.5%碘对比剂的水溶液。
具体参数如下。
4或6层CT扫描:使用4或6层CT扫描仪,扫描部位:肝脏。
电压:120kV;电流:200~300mA;探测器的准直器:4*1.25mm~4*3.00mm;床速:X线管旋转1周11.2mm;X 线管旋转1周时间:0.5s;螺距:1.4;重组层厚:5mm;重组间隔:≦探测器的准直器;FOV:5cm*35cm~40cm*40cm;矩阵:512*512。
扫描范围:膈顶至肝下缘。
静脉用对比剂规格:≧300mgI/ml;剂量:100ml,注射流率:3.0~3.5ml/s。
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动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5~30s;门静脉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60s;延迟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180、300s(包括疑为胆管细胞肝癌需鉴别者)。
注射器:高压注射器(推荐双筒注射器)。
重组技术:软组织算法重组。
观察窗宽150~180HU,窗位150~180HU,窗位45~85HU。
空腔脏器CT扫描规范
4层CT扫描
1.常规胃扫描:检查前禁食4~6h。
检查前10min口服温水或1.5%~
2.0%碘对比剂水溶液(500~1000ml)。
扫描前静脉或肌内注射山莨菪碱20mg。
使用4层CT扫描仪,扫描部位:胃;用途:常规检查。
电压:120kV;电流:200mA;探测器的准直器:2.5mm;层厚:5mm;螺距:6;重组算法(kernel):腹部B30f中等平滑;重组间隔:2.5mm。
成像(采集)顺序:从头到脚。
口服对比剂:温水或1.5%~2.0%碘对比剂水溶液(500~1000ml);静脉用对比剂的种类:≧300mgI/ml,剂量:100ml,注射流率:
3.0ml/s。
扫描延迟时间:70s。
使用3D技术:MPR和仿真内镜(VE)。
2.小肠(出血)扫描:肠道准备:扫描前禁食一餐,因有消化道出血,可不用导泻药清洁肠道,以免加重出血。
口服对比剂:尽量在检查前45min开始口服对比剂,约每15min 口服甘露醇500ml,若消化道仍有活动性出血,也可不口服对比剂,低张药物可不用,以免加重出血。
使用4层CT扫描仪,扫描部位:小肠;用途:检查消化道出血情况。
电压:120kV;电流:200mA;探测器的准直器:2.5mm;层厚:2.5mm;螺距:1.5;重组算法:腹部B30f 中等平滑;重组间隔:2mm。
成像(采集)顺序:从头到脚。
静脉用对比剂的种类:≧300mgI/ml,剂量:100ml,注射流率:
3.5ml/s。
扫描延迟时间:自动团注(平均22s)。
不使用3D技术。
3. 小肠常规扫描:肠道准备:扫描前一天下午5点口服20%甘露醇500ml。
6点口服清水1000ml,9点口服酚酞200mg,检查当日禁食早餐,早晨开塞露1支塞肛,排尽大便。
口服对比剂:检查前45min开始口服对比剂,约每15min口服等渗甘露醇500ml。
扫描前静脉或肌内注射山莨菪碱20mg。
使用4层CT扫描仪,扫描部位:小肠;用途:常规检查。
电压:120kV;电流:270mA;探测器的准直器:2.5mm;层厚:2.5mm;螺距:1.5;重组算法:腹部B30f中等平滑;重组间隔:1.5mm。
成像(采集)顺序:从头到脚。
口服对比剂:检查前45min开始口服对比剂,约每15min口服等渗甘露醇1500ml;静脉用对比剂的种类:≧300mgI/ml,剂量:100ml,注射流率:3.0ml/s。
扫描延迟时间:70s。
使用3D技术:MPR。
4. 结肠常规扫描:肠道准备:扫描前一天下午5点口服20%甘露醇500ml。
6点口服清水1000ml,9点口服酚酞200mg,检查当日禁食早餐,早晨开塞露1支塞肛,排尽大便。
肠道对比剂:检查前应用低张药后经肛管注入空气约2000ml。
扫描前静脉或肌内注射山莨
菪碱20mg。
使用4层CT扫描仪,扫描部位:结肠。
电压:120kV;电流:50mA;探测器的准直器:5mm;层厚:5mm;螺距:0.75;重组算法:B10f非常平滑;重组间隔:3.0mm。
成像(采集)顺序:从头到脚。
不口服对比剂;肠道对比剂:注入空气2000ml;不用静脉对比剂。
使用3D技术:MPR和VR。
胰腺CT扫描规范
扫描前准备:检查前禁食4~6h,检查前1h,口服1%~2%碘对比剂水溶液600~800ml,扫描前再口服300ml,必要时,可在检查前15min静脉或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以减少胃肠蠕动导致的伪影。
1.8层或以下CT扫描:使用8层或以下CT扫描仪,用途:进行胰腺肿瘤、外伤、先天发育异常或变异、胰腺囊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体位:仰卧位:电压:120kV;电流:250~300mA;X线管旋转1周时间:≧1s;探测器的准直器:16*1.5mm或8*3.0mm;扫描层厚:单层螺旋CT采用5.00mm,8层以下CT采用3.00mm;重组层厚:≦5.00mm;螺距≧1。
视野:依患者体型确定;扫描范围:T10~L2(包括全部检查部位)。
对比剂种类: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剂量:80~100ml或按体重计算:注射方式:采用压力注射器团注:注射流率:
2.5~
3.0ml/s。
口服对比剂:1%~2%碘对比剂水溶液600~800ml,扫描前再口服300ml。
延迟扫描时间:动脉期20s,胰腺期45s,肝脏期80s。
急性胰腺炎患者,扫描前不服任何水溶液。
胰腺增大或弥漫性增大,无需薄层扫描,层厚、间距、螺距等均可加大,扫描范围扩大到把所有病变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