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打房产官司的律师解析一件继承纠纷案件
- 格式:docx
- 大小:24.09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房产继承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房产继承案件为例,分析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争议焦点以及解决途径。
二、案情简介原告甲,男,45岁,乙市人。
被告乙,女,40岁,甲的妻子。
原告甲与被告乙于199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丙。
2000年,甲与乙共同购买了一套位于乙市中心的房产,房产证登记在甲名下。
2008年,甲因病去世,未留下遗嘱。
甲去世后,被告乙与原告丙因房产继承问题产生纠纷。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房产的继承权人是谁?2. 房产继承的方式是什么?3. 房产继承的具体份额如何分配?四、法律分析1. 房产的继承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在本案中,甲去世后,其配偶乙和子女丙均享有继承权。
2. 房产继承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房产继承可以采用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在本案中,甲未留下遗嘱,因此适用法定继承。
3. 房产继承的具体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的继承份额应当均等。
在本案中,甲的妻子乙和子女丙应各继承房产的1/2份额。
五、法院判决乙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甲与被告乙共同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甲去世后,乙和丙均享有继承权。
根据法律规定,乙和丙应各继承房产的1/2份额。
因此,法院判决:1. 被告乙继承房产的1/2份额;2. 原告丙继承房产的1/2份额。
六、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房产继承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房产的继承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均享有继承权。
在本案中,甲的妻子乙和子女丙均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2. 房产继承的方式房产继承可以采用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在本案中,甲未留下遗嘱,因此适用法定继承。
3. 房产继承的具体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的继承份额应当均等。
案例:遗产继承纠纷案例一:王某遗产继承纠纷事实经过王某于2019年去世,留下了一笔巨额财产。
根据王某的遗嘱,他的财产应该由其两个儿子平分,但其中一个儿子却声称王某在生前曾答应把财产全部给他。
因此,这两个儿子之间发生了遗产继承纠纷。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继承法》,如果遗嘱有效,那么遗嘱的内容应当作为遗产继承的依据。
但是,如果儿子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父亲在生前确实有答应将所有财产给他,那么这个遗嘱可能会被视为无效。
建议建议儿子在法庭上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声称父亲的承诺。
这可能包括父亲在特定场合的口头陈述、书面记录或其他相关证据。
如果儿子能够提供充分证据,那么这可能会影响遗嘱的有效性,并有可能使其获得全部遗产。
案例二:李某遗嘱的争议事实经过李某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并于2020年去世。
他在临终前立了一份遗嘱,将他全部财产的50%留给了他最小的孩子,并将其他50%留给了他其他两个孩子平分。
然而,最大的孩子声称这份遗嘱是他操纵的结果,并寻求了法院的干预。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继承法》,遗嘱应当是以自愿、合法和真实意思表示的。
如果最大的孩子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份遗嘱是他操纵的结果,那么法院可能会认定这份遗嘱为无效。
建议建议最大的孩子在法庭上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的声称。
这可能包括遗嘱起草时的目击证人证言、李某在遗嘱起草时的心理状态证明等。
如果最大的孩子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这份遗嘱的无效性,那么他可能会分得更多的遗产。
案例三:张某与其父的继承纠纷事实经过张某的父亲去世后,他发现父亲曾与一位女性生育了一个私生子。
据该私生子称,他与张某的父亲有亲子关系,因此有权继承一部分遗产。
然而,张某对这一情况表示怀疑,并打算争夺遗产以确保其全部归自己所有。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继承法》,私生子可以成为合法的继承人,但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与被认定为亲子关系。
这可能包括亲子鉴定、目击证人证言、相关文件证明等。
建议建议张某委托律师协助进行亲子鉴定,以确定私生子与其父亲的真实亲子关系。
案例:房产继承纠纷案例1:张先生与李先生之间的争议事实经过张先生与李先生是兄弟关系,他们父亲过世后留下了一套房产。
根据父亲生前的遗嘱,房产应该由张先生继承。
然而,李先生不同意这个安排,他认为自己应该与张先生平分遗产。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继承法律,父亲过世后,房产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
如果父亲有遗嘱,遗嘱应该依法执行。
只有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平分继承。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父亲有遗嘱,按照法律规定,房产应由张先生独自继承。
建议建议张先生在争议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纠纷。
他可以提供父亲的遗嘱作为证据,向法院申请确认遗嘱的有效性,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2:李女士的房屋买卖纠纷事实经过李女士在前年购买了一套二手房,与卖方签订了正式的购房合同。
然而,李女士在购房后不久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且卖方没有履行合同中的保修责任。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合同法,卖方在出售商品时应当确保商品的质量,并承担相应的保修责任。
如果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卖方应当提供维修或者退货的服务。
在这个案例中,李女士有权利要求卖方履行合同中的保修责任。
建议建议李女士与卖方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她可以向相关的房地产仲裁机构或者法院提起诉讼。
她可以提供购房合同、房屋质量证明以及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案例3:王先生的房屋拆迁问题事实经过王先生的房屋位于政府规划的城市重建区域,根据政府的通知,他的房屋需要进行拆迁。
然而,王先生认为政府提供的拆迁补偿不合理,他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安置和补偿方案。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拆迁补偿法,政府在进行拆迁时应当提供合理的安置和补偿方案。
如果拆迁补偿方案存在问题,居民有权要求政府进行重新制定。
在这个案例中,王先生有权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安置和补偿方案。
建议建议王先生与政府进行协商,在争议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相关的行政机关或者法院提起诉讼。
他可以提供相关的通知、房屋评估报告以及合理的补偿要求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房产继承纠纷律师靳双权解析房产继承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均使用化名。
案件介绍:蒋晓辉和王思萌原系夫妻关系,两人共同生育了王思梅和王思仁两名子女,蒋晓辉在2013年4月17日死亡,王思萌在2014年2月17日死亡。
王琛系王思仁之子。
2011年4月21日王思萌和蒋晓辉书写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该协议内容为:我两人年事已高,经常住院,王思仁对我们不闻不问,我们希望孙子王琛对我们尽赡养义务,待我们去世后,家中的所有财产均归王琛所有,和其他人无关。
2010年12月3日,王思仁伪造蒋晓辉的签名制作了一份《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并将该房屋过户至自己名下。
蒋晓辉得知以后,于2011年10月10日将王思仁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合同无效。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王思仁就诉争房屋所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后蒋晓辉将北京市城建委起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北京市城建委将诉争房屋过户至王思仁名下的的行政行为,王思仁于2010年12月8日领取的诉争房屋房产证无效。
法院经审理后于2012年11月10日判决撤销北京市城建委将诉争房屋过户至王思仁名下的行政行为,王思仁领取的诉争房屋房产证无效。
后2013年4月17日蒋晓辉去世,王思萌于2014年2月17日去世。
两人去世之后,王思仁、王琛和王思梅因诉争房屋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遂王琛将王琛、王思梅起诉至法院诉求法院判决诉争房屋归其一人所有。
审理过程:本案庭审中,王思梅和王思仁主张要求对《遗赠扶养协议》中的蒋晓辉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之后,司法中心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蒋晓辉的签名和样本签名是同一人所写。
王思梅在庭审中主张自己是智力残疾,并向法院提交了相应证据加以证明。
王思梅系糖尿病,且智力残疾二级、慢性肾功能不全。
审判结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诉争房屋归王琛、王思梅共同所有,王琛占有3/4的份额,王思梅占有1/4的份额。
一审判决之后,王思仁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二审法院,经二审法院审理后,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起因继承引发的纠纷,原告张女士与被告李先生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5年登记结婚。
婚后,双方共同购置了一套房产,位于我国某城市中心地段。
2015年,张女士的公公去世,留有遗产包括一处位于郊区的小别墅和一笔存款。
根据公公的遗嘱,小别墅和存款均由张女士继承。
然而,在办理遗产继承过程中,张女士与李先生因遗产分配问题产生纠纷,张女士遂将李先生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1. 遗产情况:公公去世时,留有遗产包括一处位于郊区的小别墅和一笔存款,总价值约为500万元。
2. 遗嘱内容:公公在生前立有遗嘱,明确表示小别墅和存款均由张女士继承。
3. 纠纷起因:在办理遗产继承过程中,李先生认为张女士作为儿媳,应将小别墅和存款的一部分分给自己,理由是自己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家庭负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
4. 原告主张:张女士认为,公公的遗嘱是合法有效的,自己作为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遗产。
李先生无权要求分得遗产。
5. 被告主张:李先生认为,自己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家庭负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应从遗产中分得一部分。
三、法律分析1. 遗嘱继承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
”本案中,公公立有遗嘱,明确表示小别墅和存款均由张女士继承,遗嘱合法有效。
2. 法定继承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本案中,张女士作为公公的儿媳,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但在遗嘱中明确表示由张女士继承,故张女士有权继承遗产。
3. 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律师靳双权解析一起遗赠扶养协议纠纷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当事人姓名均系化名)。
案件简介:关隘、关内慧的爷爷奶奶在北京市朝阳区有一套老的四合院,二位老人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去世。
二老生前共四个子女,经过协商,每人继承1/4的房产份额。
关隘、关内慧的父亲关大连经过公证继承了1/4的房产份额,拿到了房产证。
关大连夫妇共育有三个子女,分别是大儿子关隘、二儿子关内慧和小女儿关莉。
小女儿在2001年因车祸不幸身亡,留下一子黄黎明,一直跟随他的爷爷奶奶生活。
自小女儿去世后,关大连的老伴便一病不起,2009年年底关大连的老伴病重,最终因救治无效死亡。
老伴去世后,关大连痛不欲生,孩子们怕老父亲想不开,专门从老家雇了一个保姆张福达到北京照顾老父亲的生活。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保姆张福达将父亲照顾得挺好,儿子们也各忙各的工作。
2014年关大连突然病重住院,经医院检查已经是淋巴癌晚期。
三个月后,老父亲不幸离世,子女们痛不欲生。
可是,令家人都始料不及的是,父亲离世尚未过百日,关隘、关内慧和黄黎明便接到了法院的传票,保姆张福达将其三人告上法庭,要求确认《遗赠扶养协议》有效,并要求按照《遗赠扶养协议》取得四合院1/4的房产份额。
关隘、关内慧和黄黎明顿时蒙了,黄黎明尚在上学,突然收到传票的他不知所措,因此全权委托自己的两个舅舅来处理此事。
关隘、关内慧则带着从法院领取的起诉状及相关材料找到房产继承律师靳双权咨询。
法院判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诉争房屋中关大连所占四分之一份额的八分之五(及上述房屋产权的三十二分之五份额)归原告张福达所有。
一审判决后,张福达不服,上诉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三中院经过审理后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房产专家靳双权律师评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遗赠扶养协议纠纷,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是有偿的、相互扶有条件的,只有在遗赠方和扶养方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成立。
房产纠纷律师靳双权代理的一件继承纠纷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当事人姓名已经改为化名)。
案情介绍:杨华在父亲生前自己出资买了一套房屋,父亲是挂名产权人,杨华的父亲上个月过世了,在操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杨华想将房屋过户到自己的名下,但是,由于房屋价格飞快上涨,杨华的母亲和哥哥起纷争。
后,我作为杨华的代理人将其母亲、哥哥告上了法庭。
庭审过程:我方诉称:在杨华父亲生前,由杨华出资,以其父亲的名义购买了一套产权房,本来想是早点出售的,但因为父亲一直生病住院,于是杨华和父亲说好是等父亲病好出院后再出售的。
不想父亲因病过世,而现在房价飞涨,所以哥哥和母亲不同意房屋归杨华一人所有,杨华与家人对房屋的产权归属产生了争议。
我方认为,虽然房产证上是父亲的名字,但是房屋的所有权是属于杨华的,所以杨华起诉法院,要求确认该房屋归自己所有。
我方当庭提交:一、支付房款的付款凭证以及这些钱款的来源凭证,证明这些房款都是杨华支付的。
二、提供了一份父亲亲笔写的说明一份,内容为:“该房屋虽是我的名字,但钱是儿子杨华支付的,所以房屋是杨华的”。
这份说明中还有杨华父亲的签名。
庭审中,杨华的母亲和哥哥认为这份说明是杨华父亲在杨华的逼迫下写的,是不真实的,但杨华的母亲和哥哥并未提供相应的证据。
判决结果:本案法院最后判决为确认上述诉争房屋归杨华所有。
房产专业律师靳双权评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本案中,杨华称该房屋归其所有,不仅提供了杨华支付房款的付款凭证,还提供了这些钱款的来源凭证,更重要的是杨华提供了其父亲亲笔书写的说明,这些证据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该房屋的实际权利人为杨华。
而杨华的母亲和哥哥称这份说明是杨华的父亲在杨华的逼迫下写的,但杨华的母亲及哥哥并未提供相应的证据,故杨华的母亲及哥哥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法定继承纠纷律师靳双权解析一件房产继承纠纷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姓名均使用化名。
案件介绍:王惠与钱莹共育三子,分别为长子王石、次子王洱、三子王庚。
其中王惠于2000年去世,钱莹于2006年去世,王庚早已亡故。
王庚生前并未结婚亦未养育子女。
王惠的父母早于王惠去世。
王石和陈武系夫妻关系,双方共育一子王泷。
涉诉宅院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涉诉宅院之宅基地登记在王惠名下。
院内有北房五间,即案件涉诉房屋。
现王泷、陈武就涉诉房屋继承问题起诉至法院,并诉求法院请求判令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王惠名下宅基地内北房5间中东数2.5间由王泷继承。
审理过程:本案庭审中,王洱称1994年1月10日,王惠夫妇、王石、王洱均在场的情况下,王石执笔写下了一份《关于王惠家产继承权问题》的材料。
该内容为:“关于继承权问题,房产北至道南至道西至道东,房两所,一所五间,一共十间。
以外所有财产均由王洱继承。
别人指王石在内不得干涉。
关于王惠的所有财产、地基、房产都由王洱继承。
以后两位父母均由王洱赡养。
立字人:王洱、王石。
中间人:陈光彩望渠村。
1994年1月10日立。
”王洱在庭审中称此材料为分家单,上面的签名王洱是他的曾用名,涉诉房屋系1985年左右由王惠夫妇和王洱夫妇、王庚一起建造,是家庭共同财产,其中并没有王石的份额,因此王石家在1971年搬走了。
王泷、陈武一开始不认可王石写过此材料,后又承认该材料系王石依照父母意思亲笔书写,称诉争房屋系王惠夫妇的夫妻共同财产,由王惠夫妇于1971年左右建造,王洱提交的材料是1994年签的协议,不论该协议是否为王石所签,当时继承尚未开始,王石放弃继承是无效的行为。
该协议上并无王惠、钱莹的签字且王石赡养过父母。
为此王泷、陈武提交了一份调解书佐证。
王洱则称赡养问题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因此调解书并不涉及财产分割问题。
王洱还提交了陈华祥的书面证言和申请证人陈光彩出庭作证正是当时现场情况。
证人李到庭作证称当年王惠夫妇让陈光彩到场作证,该材料由王石按照父母的意思亲笔书写,并由王石、王洱、陈光彩在上面签字。
遗产官司律师点评房产继承案例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遗产官司律师靳双权点评房产继承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均使用化名。
案件介绍:陈贞和汪景伟原系夫妻关系,两人生养子女两人,即陈1、陈2.汪景伟在1948年去世,汪景伟死亡之后,陈贞和王在1950年结婚,婚后两人生育子女四人,即陈3、陈4、陈5、陈6。
双方结婚时,陈1和陈2均为未成年人,尚在学校学习期间。
陈2后与姜中铮结婚,婚后两人生育子女两人,即陈7、陈8。
陈贞在1998年去世,王在2011年3月28日去世,陈2在2003年去世。
陈贞和王的父母均早于两人去世。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502号房屋和503号房屋(本案所涉及诉争房屋,以下简称502号和503号房屋),原系陈贞所在的单位分配给其的公有住房,在陈贞去世之后,王分别和原产权单位签订了购房合同,购买了上述房屋并缴纳了购房款。
2001年5月11日,502号房屋登记为王所有。
2003年4月22日,503号房屋登记为王所有。
王生前并未留下任何形式的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因此上述当事人因诉争房屋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
陈1、姜中铮、陈5、陈6和陈8、陈7在2015年5月17日将陈4和陈3起诉至法院,诉求法院判令502号房屋归陈5所有,并由陈5给付其他当事人房屋折价款;503号房屋由陈6所有,由陈6给付其他当事人房屋折价款。
庭审过程:庭审中,被告主张姜中铮不具有代位继承的主体资格,因为姜中铮是陈贞的配偶,陈2早于王去世,陈2去世之后,应当由其子女作为代位继承人,找不具有代位继承的资格。
同时被告主张本案所涉诉争房屋为王所有的个人财产,陈贞在1998年去世,诉争房屋当时是陈贞所在单位分配的公房,没有所有权,后王和陈贞的单位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了这两套诉争房屋。
为此,被告提交了诉争房屋的原购房合同。
同时被告还主张陈1和陈2没有和被继承人王形成扶养关系,作为没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对被继承人王的遗产没有权利要求继承。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与被告王某某、李某某系父子关系。
张某某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处房产。
张某某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自己作为父亲的儿子,有权继承该房产。
然而,被告王某某、李某某也声称自己有权继承该房产。
双方因此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1. 张某某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处房产,位于某市某区。
2. 张某某的父亲去世前,未立遗嘱。
3. 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系张某某的父亲与王某某、李某某的母亲所生。
4. 张某某的父亲去世后,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共同处理了父亲的丧事。
5. 在处理丧事过程中,王某某、李某某表示,他们也有权继承该房产。
6. 张某某与王某某、李某某就房产继承问题协商未果,遂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1. 张某某是否有权继承房产?2. 王某某、李某某是否有权继承房产?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五、法院判决1. 张某某作为张某某的父亲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该房产。
2. 王某某、李某某作为张某某的父亲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也有权继承该房产。
3. 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均等分配该房产。
六、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均为张某某的父亲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的顺序继承。
本案中,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均符合法定继承人的条件。
在处理遗产分配问题时,法院依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因此,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均等分配该房产。
本案的判决结果符合法律规定,有利于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同时,本案也提醒广大继承人,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应依法行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某,男,50岁,生前在市区拥有两套房产、一辆汽车、银行存款及股票等财产。
甲某于2021年去世,留有配偶乙某、子女丙某、丁某及父母戊某、己某。
甲某生前未立遗嘱,但甲某的父母戊某、己某与乙某关系紧张,甲某的子女丙某、丁某与乙某关系较好。
甲某去世后,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就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乙某认为甲某的遗产应全部由其继承,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则认为应按法定继承分配遗产。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某的遗产范围;2. 甲某的遗产应如何分配。
三、法律分析(一)甲某的遗产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本案中,甲某的遗产包括以下财产:1. 两套房产;2. 一辆汽车;3. 银行存款;4. 股票。
(二)甲某的遗产分配1. 法定继承人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本案中,甲某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乙某、子女丙某、丁某及父母戊某、己某。
2. 遗产分配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本案中,甲某的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人的顺序进行分配,即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各占1/5的份额。
3. 具体分配方案(1)两套房产: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各得一套房产。
(2)一辆汽车: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各得一辆汽车。
(3)银行存款: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各得银行存款的一半。
(4)股票: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各得股票的一半。
四、判决结果经法院审理,判决如下:1. 甲某的遗产范围为两套房产、一辆汽车、银行存款及股票;2. 甲某的遗产按照法定继承人的顺序进行分配,即乙某、丙某、丁某及戊某、己某各得1/5的份额。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遗产继承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遗产的范围:遗产包括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本案中甲某的遗产包括房产、汽车、银行存款及股票等。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起继承纠纷,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系兄妹关系。
王某的父亲老王于2020年去世,留有房产一处。
在老王去世前,其生前立有遗嘱,将房产留给王某一人继承。
然而,在老王去世后,李某认为遗嘱无效,要求与王某共同继承房产。
双方因继承问题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1. 老王生前立有遗嘱,明确表示将房产留给王某一人继承。
2. 遗嘱中未提及李某的继承权,李某在老王去世后得知遗嘱内容。
3. 李某认为遗嘱无效,主要理由如下:(1)遗嘱中存在笔误,导致其姓名被遗漏;(2)遗嘱系在老王病重期间所立,可能存在被迫或受欺诈的情形;(3)遗嘱未经过法定程序公证。
4. 王某辩称:(1)遗嘱系老王真实意愿表示,不存在笔误或欺诈;(2)遗嘱已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无需公证;(3)李某作为老王的子女,有权继承遗产。
三、法律分析1. 遗嘱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遗嘱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遗嘱内容真实、合法;(3)遗嘱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本案中,老王在立遗嘱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真实、合法。
关于遗嘱形式,虽然遗嘱未经过公证,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遗嘱未经过公证的,并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2. 遗嘱笔误问题:关于遗嘱中存在的笔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一条,遗嘱中存在笔误的,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在本案中,李某主张遗嘱中存在笔误,导致其姓名被遗漏,但该笔误并不影响遗嘱的整体意思表示,因此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3. 遗嘱订立时间问题:李某认为遗嘱系在老王病重期间所立,可能存在被迫或受欺诈的情形。
然而,本案中并无证据证明遗嘱系在被迫或受欺诈的情形下订立。
因此,李某的该主张缺乏事实依据。
4. 法定继承人继承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
在本案中,王某作为老王的子女,有权继承遗产。
李某虽然也是老王的子女,但由于遗嘱明确表示将房产留给王某一人继承,李某的继承权受到遗嘱的约束。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氏家族在我国某地拥有一块土地及一套房产,该遗产价值约为人民币500万元。
张氏家族共有四位成员:张老先生(已故)、张女士(张老先生之女)、张先生(张老先生之子)、张三(张老先生之孙)。
张老先生去世后,张女士、张先生、张三三人对遗产的继承产生了纠纷。
张女士认为,张老先生生前立有遗嘱,明确表示遗产应由她继承。
而张先生和张三则认为,遗嘱无效,他们也有权继承遗产。
由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氏家族的遗产继承问题陷入僵局。
二、案件分析1. 遗嘱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遗嘱是遗嘱人对其遗产的处分,应当遵循真实意愿,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本案中,张老先生立有遗嘱,遗嘱内容明确表示遗产应由张女士继承。
因此,首先需要判断遗嘱的效力。
2.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
张老先生去世后,张女士、张先生、张三均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如果遗嘱无效,则张氏家族的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
3. 遗产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九条,遗产应当合理分配,充分考虑继承人的实际情况。
在本案中,张女士、张先生、张三三人的继承份额将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三、继承法律师介入为解决张氏家族的遗产纠纷,张女士、张先生、张三三人均聘请了继承法律师。
以下是继承法律师介入后的案件分析及处理过程:1. 遗嘱效力鉴定继承法律师首先对张老先生的遗嘱进行了鉴定。
经鉴定,遗嘱系张老先生真实意愿,符合法律规定,遗嘱有效。
2.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争议针对张先生和张三的质疑,继承法律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释:(1)张老先生生前立有遗嘱,遗嘱内容明确表示遗产应由张女士继承,符合法律规定。
(2)张先生和张三作为张老先生的子女和孙子,有权继承遗产。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3)张老先生的遗嘱明确表示遗产由张女士继承,因此张先生和张三的法定继承权受到限制。
法律服务中的继承纠纷解决案例分析继承纠纷是在法律服务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继承案件中,当遗产处理不当或存在争议时,就可能导致各方之间的纠纷。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继承纠纷案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案例背景在本案例中,涉及的遗产是一座价值不菲的豪宅。
该豪宅属于已故的李先生,他在去世前并未留下明确的遗嘱。
根据继承法,他的遗产将由他的儿子、女儿和妻子继承。
然而,在继承过程中,李先生的儿子和女儿产生了争议,他们无法就如何处理豪宅达成共识。
李先生的儿子主张将豪宅出售,并将收益平均分配给继承人。
女儿则坚持要保留豪宅,并争取成为唯一的产权人。
妻子在此纠纷中保持中立,未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
解决方案1. 调解首先,法律服务可以尝试通过调解来解决继承纠纷。
调解是指在独立的第三方的帮助下,协助各方就争议达成共识。
在本案例中,调解师可以邀请儿子、女儿和妻子一同参与,并听取各方观点,推动他们就如何处理豪宅达成一致。
调解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家庭和谐,避免拉锯战,并降低继承纠纷升级到法院诉讼的风险。
2. 司法裁决如果调解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在法庭上,每一方都可以提供证据和辩护,法官将依法裁决。
在这个案例中,法官将考虑以下因素:遗产的价值、继承人的亲属关系、遗产处理的实际需要等。
最终,法官可能会判决将豪宅出售,并按照继承人的份额对收益进行分配。
3. 遗赠协议除了调解和司法裁决,继承纠纷还可以通过遗赠协议解决。
遗赠协议是指继承人在一份协议中就遗产的分配达成共识。
在本案例中,儿子、女儿和妻子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制定一份遗赠协议,并确保其中的条款合法有效。
遗赠协议可以明确规定豪宅的处理方式,例如出售后的分配比例等。
结论继承纠纷是法律服务中常见的问题,解决这类纠纷需要综合运用调解、司法裁决和遗赠协议等方法。
在本案例中,通过调解可以尽量保持家庭和谐,并避免法院诉讼的复杂程序。
如果调解失败,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官根据法律裁决。
专打房产官司律师靳双权解析一件遗嘱继承纠纷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均使用化名。
案件介绍:李四和张三是夫妻关系,两人生有李世明、李宗和李特乐三个儿子。
李拉登是李世明的儿子,李特乐在1987年去世,死时17岁。
李世明在2002年5月17日去世,李四在2012年9月11日去世,生前和张三共有房产一套,即本案位于顺义区的诉争房屋。
李四、张三在2012年6月4日曾立下遗嘱一份,内容为:“李四、张三名下的所有财产、房产、汽车,以及应当由李四、张三继承李世明的财产、房产部分,全部由李宗继承。
”该遗嘱上张三以及代书人张顺东、证明人张拉拉、杜慧慧在遗嘱上签名。
其中立遗嘱人李四签名处加盖的是李四的人名章。
李四去世后,李宗、张三于2013年1月17日将李拉登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被继承人李四在2012年6月4日的代书遗嘱有效。
庭审过程:庭审中,李宗、张三提交了上述遗嘱,李宗和张三主张立此遗嘱时,李四患有帕加森症,手抖无法签字。
代书人和证明人在出庭作证时对李宗和张三的上述陈述表示认可。
李拉登认为,李四在2012年6月4日前后因病已经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遗嘱不是他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主张李四因患有精神类疾病,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因此李宗和张三所提交的遗嘱应当认定为无效。
为证明其主张,李拉登向法院提交了申请,要求调取李四在安定医院和协和医院的诊疗病历。
协和医院病历显示,李四在2011年8月2日因肺癌入院,2012年9月5日死亡,实际住院400天。
入院初步诊断……帕金森症、肿瘤晚期……既往病史显示为:“2年前在安定医院诊断为器质性幻觉症”病历陈述者可靠程度:患者本人,可靠。
2012年6月1日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显示,患者精神尚可……2012年6月4日,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显示,精神尚可……安定医院向法院出具情况说明称,经医院查询,患者李四在2010年8月14日建过一张就诊卡,基本信息显示了姓名、身份证等相应信息,当天曾经挂号老年科,但没有显示医生诊断,之后该病人并没有到医院就诊。
案例:张三与李四房产纠纷案例一:张三与李四关于房屋所有权的争议事实经过:张三和李四是一对兄弟,他们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幢房屋。
然而,他们在处理遗产问题时出现了分歧。
张三声称他在父亲生前曾经得到过父亲口头上的承诺,说这栋房子将成为他的独有财产,而李四则否认了这一说法。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继承法,房屋的所有权将根据法定继承顺序传承给合法继承人。
如果张三无法提供有力证据证明父亲确实曾有这样的承诺,那么根据法律规定,房屋将按照平分的方式继承给张三和李四。
建议:•张三可以尽力寻找证据来证明父亲的承诺,例如父亲的口头陈述、见证人证言等。
•如果找不到直接的证据,张三还可以考虑寻求调解或和解,以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争议。
案例二:王五与赵六关于共同房产的分割问题事实经过:王五和赵六是一对已婚夫妇,他们共同购买了一栋房屋。
然而,他们的婚姻关系出现了破裂,他们决定离婚。
现在,他们面临着如何处理共同房产的问题。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应该根据公平原则进行分割。
在这种情况下,房屋的所有权可以根据贡献原则进行分割,即根据双方在购买房屋时的出资比例来确定各自的份额。
建议:•王五和赵六可以协商并达成共识,确定房屋的分割比例。
•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寻求法院的调解或审判,并根据事实及相关证据来确定房屋的分割比例。
案例三:李明与王丽与房屋租赁合同的纠纷事实经过:李明是一位房东,他将一间房屋出租给了王丽。
然而,王丽在租住期间违反了合同约定,进行了未经允许的装修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坏。
现在,他们之间产生了纠纷。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的《合同法》,租赁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并保持合同约定的共同利益。
如果王丽违反了合同约定,李明可以要求王丽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
建议:•李明可以保留与王丽签订的租赁合同及相关证据,并通过书面形式通知王丽进行维修并要求赔偿。
•如果王丽拒绝履行义务,李明可以考虑起诉走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男,65岁,某市居民。
被告乙,女,55岁,甲的女儿。
被告丙,男,45岁,甲的儿子。
被告丁,男,40岁,甲的孙子。
原告甲与被告乙、丙系夫妻关系,被告丁是原告甲的外孙。
2008年,原告甲与被告乙、丙共同购买一套房产,位于某市某区某路某号。
该房产登记在原告甲、被告乙、丙名下。
2018年,原告甲去世,留有上述房产。
原告甲去世后,被告乙、丙、丁就房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原告甲与被告乙、丙、丁协商不成,故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原告甲去世后,房产的继承问题;2. 原告甲与被告乙、丙、丁之间的房产继承份额。
三、法院判决1. 原告甲去世后,房产应按照法定继承原则进行继承;2. 被告乙、丙、丁均为原告甲的法定继承人,应按照法定继承份额继承房产;3. 被告乙、丙、丁应按照以下份额继承房产:(1)被告乙:40%(原告甲的配偶)(2)被告丙:40%(原告甲的子女)(3)被告丁:20%(原告甲的外孙)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原告甲去世后,房产的继承问题涉及法定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被告乙、丙、丁均为原告甲的法定继承人,应按照法定继承原则继承房产。
在继承份额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案例:房产继承权纠纷案例一:房产继承权纠纷事实经过:某某先生在去世后,他的两个子女对他的房产继承权发生争议。
一方主张按照父亲生前留下的遗嘱进行继承,另一方则认为该遗嘱无效,应按照法定继承规定进行继承。
双方陷入僵持不下的争议。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确实是有效的继承方式,但也必须符合法定继承的一些基本要求。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遗嘱的形式、签名和文件的保存等方面符合法律规定,遗嘱主张者有较大的可能性获胜。
然而,如果争议方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遗嘱的合法性,那么法院可能会判决按照法定继承规定进行继承。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房产将由两个子女平分。
建议:对于遇到类似情况的当事人来说,为了避免继承权纠纷带来的不必要的矛盾和费用,建议及早制定遗嘱,并且确保遗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制定遗嘱时可以寻求合法专业人士的帮助,以确保遗嘱能够在日后的继承中发挥作用。
案例二:房产买卖合同纠纷事实经过:某某购买了一套二手房,但在入住后发现存在严重的房屋质量问题,如潮湿、漏水等。
他要求卖方赔偿损失,但卖方拒绝承认房屋质量问题存在,拒绝赔偿。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合同法的规定,买卖合同的双方有义务保证交付的物品符合约定的质量要求。
在这个案例中,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退还购房款或者修复房屋质量问题。
如果卖方拒绝承认存在房屋质量问题,买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卖方赔偿损失。
建议:对于购买房屋的消费者来说,要尽量选择可靠的卖方和房屋中介机构,并且在签订买卖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受到保护。
如果购房后发现房屋质量问题,及时向卖方提出维权要求,并保留相关证据。
如卖方拒绝承担责任,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案例三:房屋租赁纠纷事实经过:某某租赁了一套公寓,但在入住后发现房屋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如电线老化、漏水等。
他要求房东解决问题或者退还租金,但房东拒绝承担责任。
律师解读:根据中国合同法和相关法规,房东有义务在租赁期间保证房屋的安全和居住条件符合要求。
第1篇一、案件背景王某,男,生前居住在某市某区,未婚,无子女。
王某生前有房产一套位于该市某区,市值约300万元。
王某于2023年3月因病去世,生前未立遗嘱。
王某去世后,其父母、姐姐和弟弟发现王某遗产分配存在争议,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情概述王某去世后,其父母、姐姐和弟弟对于王某的遗产分配产生了分歧。
王某的父母认为,作为王某的法定继承人,应享有王某遗产的一半份额;王某的姐姐和弟弟则认为,由于王某生前曾表示过希望遗产由他们继承,因此遗产应由他们继承。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王某的遗产范围;2. 王某的法定继承人是谁;3. 王某的遗产应如何分配。
四、案件分析1. 王某的遗产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本案中,王某的遗产包括其房产一套,市值约300万元。
2. 王某的法定继承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案中,王某去世后,其配偶、子女、父母均不在世,因此王某的法定继承人应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即兄弟姐妹。
3. 王某的遗产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但考虑到王某生前曾表示过希望遗产由其姐姐和弟弟继承,因此法院在判决时应充分考虑王某的生前意愿。
五、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 王某的遗产范围为房产一套,市值约300万元;2. 王某的法定继承人为其兄弟姐妹;3. 考虑到王某生前曾表示过希望遗产由其姐姐和弟弟继承,且王某的姐姐和弟弟对王某生前生活有较大帮助,法院判决王某的遗产由其姐姐和弟弟继承,各继承一半。
六、案件评析本案中,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王某的生前意愿,并考虑了王某的姐姐和弟弟对王某生前生活有较大帮助的事实,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张某,男,50岁,已婚,有两个子女,分别是儿子小张和女儿小李。
张某的妻子因病去世多年,张某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近年来,张某身体状况恶化,意识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于是开始准备自己的遗产分配事宜。
张某有一套房产和一辆汽车,均为个人财产。
张某在生前拟定了遗嘱,将房产和汽车分配给儿子小张,女儿小李则没有在遗嘱中提及。
然而,在张某去世后,小李得知了这一情况,认为父亲在遗嘱中偏袒小张,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房产和汽车。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嘱的效力问题:小李认为,张某在生前精神状态不稳定,遗嘱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况。
2. 遗嘱内容的合理性:小李认为,父亲在遗嘱中偏袒小张,违反了公平原则。
3. 继承权的范围:小李主张,作为张某的女儿,她也享有继承权,不应仅因遗嘱未提及而排除在外。
三、案件分析1. 遗嘱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遗嘱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3)遗嘱内容合法;(4)遗嘱形式合法。
在本案中,张某在生前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也符合法律规定,形式上符合法定要求。
因此,张某所立遗嘱应当认定为有效。
2. 遗嘱内容的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遗嘱应当公平对待继承人。
在本案中,张某在遗嘱中未对女儿小李进行财产分配,可能存在偏袒儿子小张的情况。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遗嘱人有权对自己的遗产进行处分,包括分配给特定的继承人。
因此,虽然遗嘱内容可能存在偏袒,但仍然符合法律规定。
在本案中,法院应当尊重张某的遗嘱,对小李的主张不予支持。
3. 继承权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继承人包括:(1)配偶;(2)子女;(3)父母;(4)兄弟姐妹;(5)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本案中,小李作为张某的女儿,属于法定继承人。
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解析一件继承纠纷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均使用化名。
本文系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案件介绍:武大郎和张芬系夫妻关系,两人生育了4个女儿,分别是武河、武申、武臣和武章。
张芬在2014年12月18日去世,武臣和崔系夫妻关系,武申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丈夫金1作为监护人。
武大郎名下宅基地原有7间房屋。
2000年,武大郎、武臣、武河和武章共同签订了一份赡养协议,其协议内容为:经家庭成员商定,父亲武大郎、母亲张芬归武臣、女婿崔赡养送终。
赡养条件如下:三女儿夫妇养老人,老人所有的房产都归他继承。
任何家庭成员无权干涉,在山阳期间不能虐待父母,要是有虐待行为,经家庭成员商议后,父母有权收回房产继承权。
签订协议时张芬在场,但由于其不会写字,所以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协议签订后直至2014年,张芬和武大郎一直和武臣夫妻共同生活。
上述协议签订之后,武臣曾找其父母协商,由武臣夫妻姜上述房屋拆除并出资犯贱房屋对外出租。
2010年,武大郎名下宅基地拆迁,地上物的补偿款归武臣所有,武臣将100万元存入张芬名下的建设银行账户内,张芬将该笔款项取出,给四个女儿没人10万之后,剩余80万元在2013年10月23日存进了该银行的定期存折内。
张芬去世后,武大郎、武臣将武申、武章、武河起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张芬名下的80万元银行存款,该存款由武大郎、武臣各享有40万元。
庭审过程:庭审中,武大郎和武臣主张张芬名下存入的80万系武大郎和张芬应得的宅基地拆迁土地补偿款。
双方当事人均认可该款项系武大郎和张芬的夫妻共同财产。
直至2015年10月31日,上述账户内本息合计为81.2万元。
张芬的存折现在目前在武大郎手中持有。
审理过程中,武河提交了一份《遗嘱》,立遗嘱人为张芬,立遗嘱时间系2014年9月18日。
内容是:1、现张芬年事过高,唯恐日后子女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趁本人现意识清晰,特意将自己的财产作出如下处分:基于北京市昌平区301号,登记在武大郎名下的宅院拆迁所得的拆迁补偿款中张芬所应得部分,张芬在去世后由武河一人继承;2、基于该房屋登记在武大郎名下,张芬享有拆迁优惠购房指标56平米(其中46平米平价优惠指标和10平米半议价优惠指标)由武河出资购买,所购买的房屋产权归武河所有;3、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股份制发放给张芬的股份所产生的各项权益,在张芬死后由武河一人继承并领取;4、张芬去世后,基于其个人名义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以及发放的福利,均由武河一人继承并领取;5、张芬现有财产和日后可能继承或者可能获得的财产部分,自张芬去世后均由武河一人继承。
张芬本人头脑清醒、思维清晰,上述内容系本人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任何行使的欺诈或者胁迫情形。
《遗嘱》中立遗嘱人张芬的名上按捺有指纹。
《遗嘱》的代书人为王晓晨,见证人为张民和李鹏月,同时该遗嘱还加盖了昌平区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会章和北京某法律咨询中心章。
武河称遗嘱上的张芬签名系他人代签,指纹是张芬本人按捺的。
武大郎和武臣对遗嘱真实性和合法性不予认可,其理由为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代书遗嘱条件,也没有遗嘱人本人的亲笔签名,也没有其他旁证可以佐证其客观真实性。
同时武河认可遗嘱上的遗嘱人签名是其他人代签,但不能说明是谁代签,因此武大郎、武臣有理由认为代签存在主观恶意,企图帮助一方侵害武大郎、武臣合法权益。
遗嘱的成立时间是2014年9月18日,根据武大郎和武臣提供的医院病历记载:2014年8月到12月,已经83高龄的张芬当时患有多种老年病连续在医院急诊抢救中,即使到公证处也不能证明遗嘱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结合有人伪造签名,武大郎和武臣认为这是一份伪造的遗嘱。
同时两人主张该遗嘱不能对抗遗嘱人和武河在2000年和武臣夫妻签订的赡养协议和财产处分协议。
武臣出具并被武河共同成人的这两份协议具体约定了武臣夫妻对父母包括遗嘱人的生养死葬义务和在父母百年之后获得父母所有财产的权利。
武申和武章同样不认可武河所提交的遗嘱是张芬所立,同时也不认可其效力。
法院经询问后,双方均表示不对遗嘱上张芬名字上指纹真实性进行坚定。
庭审中,法院向《遗嘱》见证人李鹏月和张民询问遗嘱订立情况。
张民称当时张芬找到他说想把财产留给武河,所以得写个东西,长到村委会找到他多次要求写个遗嘱,张民怕格式部队,就找到了王晓晨,然后三人在村委会调节办公室写的遗嘱。
遗嘱上张芬的名字是王晓晨代写的,张芬自己安娜的指纹,代笔人和见证人都在上边签了字,张芬也对内容认可。
李鹏月称:张芬有一日碰到他跟他讲了说不想和武臣住了,过段时间就要求他帮着写了遗嘱,遗嘱内容是张芬说的,自己帮着写的。
指纹是张芬自己按捺的,名字是李鹏月帮他签订的。
武大郎和武臣对上述两人的叙述不认可,认为遗嘱是只对一方有利的遗嘱,应该是无效的,同时签字不是张芬本人签的,结合张芬在立遗嘱的时候多次急诊就医,是否有行为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对此,武河则认为,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被继承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订立遗嘱,不需要通知继承人,主张遗嘱合法有效。
法院经查明得知2014年8月23日,张芬在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心动过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0月11日,张芬又在该院抢救,神志清晰,疾病分类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为了证明张芬名下的拆迁款应当由武臣继承,武臣又提交了一份2004年10月的协议,协议的内容是根据家庭成员商议,父亲武大郎、母亲张芬归武臣和女婿崔赡养送终。
老人房产归两人所有,任何家庭成员不能干涉,赡养期间不能虐待父母,如果虐待,经家庭成员商议后,父母有权收回房产继承权。
另外,老人原住房7间,无论是否翻建房租都归老人所有。
国家征收土地、占用土地所给补偿都是老人所有。
武臣在协议上代张芬签字,武河对协议真实性不予认可,称武臣作为协议一方当事人代替另一方当事人签名的行为是无效的。
武河提出,张芬在银行存有存款,申请法院调取存款情况,并要求在本案中一并解决。
经法院查询,张芬名下的四个银行账户内合计有15万元。
在2015年5月13日取出并销户,该款项由武章取出后全部给了武大郎.武河认为该存款中有一半是张芬的遗产,要求张芬的遗产部分。
武大郎和武臣则主张该钱款是武臣所建房屋出租所得租金,不是武大郎和张芬的夫妻共同财产,而是家庭共同财产,且认为该款项和武大郎、武臣诉争的拆迁款无关,武河要是想要取得相应利益应当另案主张。
审判结果: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张芬名下位于建设银行账户内的本金利息归武大郎所有,武大郎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武河 319816.88元。
一审判决之后,武大郎、武臣、武申、武章均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二审法院,经二审法院审理后,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案件评析: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认为,根据《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依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依照协议办理。
本案中,2000年当事人所签订的遗赠抚养协议,武申虽然没有在上边签字,但其法定代理人认可该协议的效力,同时签订协议时张芬也在场,亦未提出异议,因此可以认定该协议系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
从本赡养协议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该协议具备服义务遗嘱的性质,即武臣夫妇对武大郎和张芬赡养送终,武大郎和张芬的房产产权归武臣夫妇继承。
由于武大郎和张芬所拥有的合法财产为该宅基地地上的7间房屋,其可以处分这7间房屋,但不能对宅基地进行处分,因此可以得知武大郎和张芬在该协议中所叙述的内容为两人去世后,地上的7间房屋归武臣夫妇继承所有。
因该协议签订之后不久,武臣此7间房屋拆除并翻建了新房,武大郎和张芬在协议中所处分的财产灭失,因此张芬在去世时的遗产已经不包含上述的7间房屋。
2010年武大郎名下的宅基地拆迁,地上物补偿款已经归武臣所有,本案中原被告所争议的张芬名下的土地补偿款系武大郎和张芬的共同财产,其中40万为张芬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张芬在2000年的赡养协议和2004年的协议中均未对该款项进行处分,因此武臣依据2000年赡养协议主张继承上述40万款项的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没有支持其主张。
关于武河所提交的《遗嘱》,通过见证人的陈述可以认定遗嘱系根据张芬的意思由代笔人书写,见证人均陈述张芬本人在遗嘱上按捺手印。
虽然武大郎等人对武河所提交的遗嘱中张芬按捺手印的真实性不予认可,但均不申请司法鉴定,在没有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法院认定该遗嘱上张芬按捺手印的真实性。
同时结合张芬的病历可以得知其患有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精神不存在问题,同时其在立遗嘱之后一个月的时间经医院检查为神志清晰,再结合证人的陈述,可以得知张芬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立遗嘱的行为系其真实意思表示,该《遗嘱》真实有效。
武大郎和武臣主张遗嘱上张芬签名为别人代书,但由于张芬不识字,同时张芬还在遗嘱上按捺了手印,苛求一个不会写字的老人实属过分之举,而且签名和按捺手印的行为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因此武大郎和武臣的主张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武大郎和武臣在庭审中同时提出在遗嘱订立时没有其他继承人在场,认为遗嘱订立违反公平原则来主张遗嘱无效。
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认为,遗嘱是被继承人处分个人财产的合法行为,其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处分自己的合法财产,并不需要其他继承人的同意,因此武大郎和武臣的主张不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对于当事人的其他诉讼事项因不属于本案受理范围,法院没有进行并案审理,当事人可以另案进行处理。
综上,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提示:遗产继承律师靳双权提示各位阅读到此文的当事人,像房屋交易这类大额财产交易,在签订合同、约定履约期限及其他相关事宜时一定要谨慎,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购房政策,如果遇到不知道的一定要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以此来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当然,如果您遇到了纠纷,也不要着急,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好双方之间的往来信件、函件及短信等有关的证据,第一时间找到一位资深的专业房地产律师,以期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如果您有更多问题,请咨询安居房地产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