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寻找幸运花瓣》学案第一课时(1)(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寻找幸运花瓣》资料
花瓣
花瓣是花中花蕾的1部分,附着于花丝顶端。
花瓣内部含有小孢子母细胞,并可行减数分裂产生花粉(内含雄配子)。
典型的花瓣有两叶,并于中部或基部与花丝相连。
它是花被的内部组成部分,是花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花被的内部一般分花瓣和花萼,但有些花的花瓣和花萼非常相似,这时它们就统称为花瓣了。
典型的花的花瓣的颜色和形状非常鲜艳,它们环绕花的生殖器官。
花瓣的数目往往是花的分类的一个标志:双子叶植物一般有四或五枚花瓣,而单子叶植物一般有三枚或三的倍数枚花瓣,配有一枚由拟核组成的伪花瓣。
在生物学上花瓣(petal)是位于花萼的内面,一般呈黄色或红色。
组成花冠(corolla)的片状体。
被子植物的花的花瓣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多,有些花的花瓣在其基部连在一起组成花瓣一个花筒,有些花的整个花被组成一个环绕着雌蕊群的花杯。
有些植物的花瓣退化了,或根本消失了,比如许多草就是这样的。
花瓣一般是一朵花最显眼的部分,花瓣的分布或整个花被的构局不是放射性的就是左右对称的。
前者的花瓣的形状和大小基本相似,后者的花瓣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很不一样,兰花的花瓣就是左右对称的。
《寻找幸运花瓣》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寻找幸运花瓣》。
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的代表作之一。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在听到同学说的关于丁香花的秘密后,开场萌发了寻找幸运花瓣的想法,随后为了这一想法付出了许多的努力, “我〞的心情也随着几次寻找的不同结果而跌宕起伏,但最终“我〞如愿以偿找到了同学所说的会带来幸运的五瓣丁香花。
最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幸运花瓣,“我〞真正明白了幸运的含义——幸运源于新的发现,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灵感受。
五瓣丁香是不可能带给人幸运的,可是那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与最终实现希望的惊喜,才是最令人感到快乐的。
从体裁上来看,本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具有很明显的散文特征。
全文有32小节,以3次寻找幸运花瓣为线索贯穿全文。
文章语言朴素流畅,于平实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同时文字清新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非常符合本单元的单元训练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从他人童年生活的片断中感受童年的珍贵。
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但课文中有一些词、句,鉴于学生年龄、阅历的限制,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中的难、重点。
例如结尾两个问句: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以与对“幸运〞含义的理解等。
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策略“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是学习能力的综合提高阶段,他们虽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一定的根底知识,能表达一些自己的内心想法,但还应学会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这个阶段要积极推进学生能力的整体开展。
在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适当放手:对少数不易读准或易混淆的字,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教师作重点指导;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也已掌握了不少方法,绝大多数词语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但对于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需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加以提点。
寻找幸运花瓣【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感受执着梦想,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积累有关句式。
【学习重难点】1.感受执着梦想,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积累有关句式。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二、组词晖:悻:诳:嘤:萌:压:三、解释下列词语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
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思考1.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具体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把五瓣儿的丁香称为幸运花瓣呢?3.然而要找出这五个花瓣的丁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在寻找幸运花瓣的这一过程中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说一说。
4.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作者共找了几次?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快速浏览,划出有关的句子。
①请找出句子,勾画,交流。
②这几个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呢?③朗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出作者的不同心情。
表现出作者失望沮丧的心理:表现出作者惊喜的心理:。
《寻找幸运花瓣》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辛运”的理解。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读拼音写出同音字,比一比,看谁写得对。
bàn ——花()()法伙()
huī ——()手()尘余()
mài ——()步小()()东西
yàn ——体()()子()丽
máng——()然帮()光()
2.你能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吗?试试看。
诧异()究竟()发现()
密集()体验()
3.这幸运瓣指的是什么花瓣?作者为什么要寻找花瓣?
4.“我”找到了幸运花瓣,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找出来吗?
5.“乐此不疲”什么意思?本课指作者干什么事而不感觉疲倦?
6.作者第一次寻找是在什么时候?怎样找?结果如何?作者第二次寻找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果又怎样?
7.又是什么事情让我开始了第三次的寻找?。
《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j《寻找幸运花瓣》是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语言清新流畅,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散文。
作者用亲切的文字,描写出小主人公寻找幸运花瓣的经历,并由此抒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幸运”不会拜访懒汉,它需要去寻找、发现,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幸运向你走来的过程,发现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辛勤的付出。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专心致志”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读、悟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的含义。
4、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引导学生懂得从生活的寻觅中感受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为文中的人和事所感动,再走出文本,联系课文内容,感悟“幸运” 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只是一种心理感受。
♦教学重难点---- --- ------------ J【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看,多美的丁香花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秘密被你发现了,了不起!是的,像这样五瓣的丁香花是极为少见。
传说,谁能找到五瓣的丁香花,谁就会得到幸运。
你想得到幸运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大作家金波去《寻找幸运花瓣》。
(板书课题。
)2、指导写“瓣”,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金波,原名王金波。
河北衡水人。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历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1957 年开始发表作品。
《寻找幸运花瓣》习题一、基础过关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1)乐此不疲,解释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
(2)兴致勃勃,解释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
2.量词填空:(1)一()办公桌一()铅笔(2)一()话一()手枪二、综合训练1.读课文最后一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从文中摘录令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三、拓展应用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原来是四个花瓣呀!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
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
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
我最终没能找到。
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
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
我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诳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
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真的,五瓣儿丁香!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
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
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
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
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
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
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
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滑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
5.-寻找幸运花瓣教案寻找幸运花瓣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词,理解并积累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感受执着梦想,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4.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积累有关句式。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积累有关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执着梦想,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词,理解并积累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初步感受执着梦想,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是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可以举例说说你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2.学生交流对“幸运”的理解。
3.你们有没有听说世界上有种花瓣叫幸运花瓣?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2。
为什么把五瓣儿的丁香称为幸运花瓣呢?(因为文中的“你”说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3.然而要找出这五个花瓣的丁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在寻找幸运花瓣的这一过程中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谁能说一说。
(失落)→(怀疑)→(兴奋 )→(惊喜)→(茫然)→(快乐 )4.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作者共找了几次?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快速浏览,划出有关的句子①请找出句子,勾画,交流。
②这几个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呢?③朗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出作者的不同心情。
(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花。
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我想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真的,五瓣儿丁香。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表现出作者失望沮丧的心理(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阿,五瓣儿丁香!)表现出作者惊喜的心理四、小结。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寻找幸运花瓣1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预习中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悻悻然”、“诳”、“专心致志”、“乐此不疲”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研读“寻找幸运花瓣”的相关小节,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懂得“幸运”就是在萌发希望后,经过努力,实现希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丁香花图片),这是有着“天国之花”美誉的丁香花。
很久以前,“我”的一位同学对“我”说了几句有关它的话,从此“我”就对丁香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同学究竟对“我”说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文中的“你”对“我”说了哪几句话?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③每次听完“你”的话后,“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圈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交流:⑴随机出示:丁香有几个花瓣儿?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你看,五瓣儿丁香。
我没诳你吧!⑵怔住——兴致勃勃——兴奋不已(理解三个词的意思,辨别“兴致勃勃”、“兴奋不已”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程度)3.引导学生思考“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并板书:正是“你”告诉“我”的有关丁香花的秘密,激起了我“萌发”寻找五瓣儿丁香,得到幸运的“希望”(板书:萌发希望),也正是“你”手中的五瓣儿丁香,为我提供了寻找的力量(板书:力量)。
5.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文中的“我”去体验寻找幸运花瓣的乐趣吧!板书课题,齐读。
说明:围绕“你”问“我”的三句话展开教学,了解“我”的心情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事情发展的线索,。
二、重点研读(一)学习第1—11小节。
师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初次接触丁香花时的情景。
1.师生配合读第1—11小节,学生重点读“我”寻找花瓣的语句。
《寻找幸运花瓣》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线索,体会作者“快乐源于发现”和“幸运是努力使愿望实现”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的心情变化将故事写的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2.难点:感受执着梦想,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快乐,并积累“兴致勃勃地词语”。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谈谈你对寻找幸福的花瓣的认识?
2.谈谈文章中“我”的心情变化。
四、参考资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南唐中主·李璟
《浣溪沙》
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
——唐·温庭筠《蒋侯神歌》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毛文锡·《更漏子》
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
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
——明·许邦才《丁香花》。
五年级上册语文《寻找幸运花瓣》教案(精选4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寻找幸运花瓣》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寻找、发现中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从而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引导学生懂得热爱生活、追求成功,懂得从生活中、奋斗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难点: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1、欣赏。
2、板书课题,回忆课文内容。
因为(),所以我(),最后,我(),我体验到了()。
3、导入新课。
这快乐不仅来自发现的结果,更来自发现的过程。
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快乐。
4、出示课堂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
(一)自主整体把握课文。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炼课文信息,完成学案(一)中的表格。
2、汇报交流(1)作者说自己“乐此不疲地寻找”,具体到课文中,寻找了几次呢?这几次寻找幸运花瓣各是什么结果,心情怎样,描写有什么不同?(2)汇报表之后,引导:你发现了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第三次要详写呢?(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五瓣儿丁香,乐此不疲,那种期待,那种紧张,那种渴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落,积蓄到达一个顶峰后,突然在没有预料的时候得以实现,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突如其到的惊喜。
第一二次是地三次的铺垫与衬托,所以作者浓墨重彩描写了第三次的寻找过程,我们来仔细读读。
来合作学习这一部分。
)(二)合作感受寻找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默读12—27自然段,找出“我”第三次寻找五瓣丁香的语句,试着在一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2、合作学习,完成学案(二),准备汇报。
《寻找幸运花瓣》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专心致志”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读、悟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的含义。
3.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引导学生懂得从生活的寻觅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出示图片对比)同学们,看,多美的丁香花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秘密被你发现了,了不起!是的,像这样五瓣的丁香花是极为少见。
传说,谁能找到五瓣的丁香花,谁就会得到幸运。
你想得到幸运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大作家金波去《寻找幸运花瓣》。
(板书课题)这个瓣字,你发现了什么?(指导写“瓣”)二、整体感知1、课前你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吧。
2、学生汇报梳理。
作者找到了幸运花瓣吗?他得到的幸运是什么?告诉我们——(板书:快乐源于一个发现。
)快乐源于他发现了——五瓣儿丁香,他是怎样发现幸运花瓣的?他寻找了几次才找到的?(3次)三、重点品读(一)探讨第一、二次是怎样寻找五瓣儿丁香的。
1、第一、二次是什么原因没找到的?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5~7自然段,仔细想想。
2交流点拨。
①作者“我”是什么原因没找到?谁来说说第一次没找到的原因?(出示第5、6段)什么时候去找?仔细寻找到什么时候?(哦,第一次是因为天黑了时间来不及没找到)从哪句描写中感受到的?(暮色吞没了娇小的花朵)“吞没”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写法?②那第二次又什么时候去找?(出示第7段)为什么没找到呢?他的心情呢?(悻悻离去)理解:悻悻。
③怎么不失落呢?第一次,他从夕阳西下找到暮色降临;第二次特意起个大早,一直找到上课铃响,都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