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中要点综述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综述摘要: 当前,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及依据1.1概念设计的意义高层建筑能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展现先进的设计,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性的协调,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用概念设计来判断计算设计的合理性。
1.2概念设计的依据高层建筑结构总体系与各分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质,设计和构造处理原则,计算程序的力学模型和功能,吸取或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2.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与楼房高度的1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与楼房高度的2次方成正比。
对于一定高度的楼房来讲,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则随着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导致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
2.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的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的结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2.4抗震设计要求更高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2.5结构延性是重要的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的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
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尤其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论文六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急剧上升,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愈加明显,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开发商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层建筑。
近年来,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它即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也实现了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本文主要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用以提高高层建筑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引言随着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政府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建筑结构的持久性、可靠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进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建筑物的形态特征、功能需要等进行,为提高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做铺垫。
2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2.1重力荷载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不仅建筑高度不可比拟,还需要面临重力荷载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建筑高度不断攀升,地面受力与重力荷载会逐渐上升,在力的作用下墙上的轴压力与竖向构件柱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大超高层建筑的困难性。
其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矛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楼层越高风效应就越大,在风的作用下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就越高,由此自然风效应对超高层建筑产生的作用效应就更大。
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结构自重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关乎建筑物的稳定性。
而结构自重与重心位置相关,随着建筑楼层不断升高其重心位置随之升高,从而结构自重不断加大,成为强力作用下的薄弱环节,比如地震等。
2.2风振加速度风力大小与建设楼层的高低相关,通常楼层越高其风力效果越强,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风力作用特别显著。
但是,人们对风作用的舒适度有一定的感知,若风振作用过强则会令人产生不适感,从而降低居住品质。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使高层住宅建筑自身的优势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得以发挥体,充分展现高层住宅建筑独特的魅力,本文对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和完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水平。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分析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于城市住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用地日益减少,为了缓解城市紧张的用地情况,高层住宅建筑开始兴起,其投资规模以及高度不断的加大。
由于建筑环境以及相关的知识理论的日趋复杂,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问题日益突出。
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设计不当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无法胜任当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需要。
明确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必要性,面对现代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是现代高层住宅建筑建设实践的必要要求。
同时时代的发展,建筑风格的变化多样,又给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结构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商品化后的高层住宅建筑就成为了广大住户的耐用消费品, 高层住宅建筑能够区别于其他消费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寿命长。
因此, 住宅结构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材料的选用以及结构体系的选择上,都应该对于抗风抗震是非常有效的, 以及在使用寿命期间维修改造的可能性。
2.满足舒适性要求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应该住满足住户生活起居的舒适性要求, 例如, 灵活分隔室内空间, 多种户型, 人居的声、光、热的环境等要求, 为此结构设计应较好地配合机电和建筑专业, 尽可能在居住空间中避免采用隔音较差的分隔墙材料和露梁露柱的压抑感, 使室内隔声较好,简洁明快,给居住者创造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密集的居住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然而,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住宅由于其高度较高,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都较大。
竖向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活荷载等,水平荷载则主要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因为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愈发显著。
此外,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通常较为复杂,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经济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功能、地理环境和建设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抗震要求、经济指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例如,框架结构适用于层数较低、空间布局灵活的建筑;剪力墙结构适用于住宅中对房间分隔要求较高的情况;框架剪力墙结构则兼具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和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性能,适用于大多数高层住宅。
2、计算分析在确定结构体系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包括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计算,以及结构的内力分析、位移计算等。
计算分析通常借助专业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但设计师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构件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对结构中的各类构件进行设计。
包括梁、柱、墙等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
构件设计需要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抗震设计地震是对高层住宅结构安全的重大威胁,因此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
三、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1、风荷载的影响高层住宅受到的风荷载较大,可能导致结构的振动和变形。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根据笔者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经验,结合某高层建筑,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与分析,指出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构造要求,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事项,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特点;结构设计;整体稳定1 引言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随着高层建筑结构高度、复杂程度等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挑战。
因此,如何设计出安全、功能齐全、舒适美观、经济合理,同时又要符合人们精神生活要求,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的建筑,是结构设计师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此,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时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因为结构由自重等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和弯矩的大小,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结构由于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及在竖构件中产生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同时,对一建筑来说,自重等竖向荷载基本上是定值,而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因为在高层建筑中,自重等竖向荷载很大,能够使柱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另外对构件的剪力和侧移也会产生影响,易使结构设计不够安全;3)侧移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因此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应控制在规定限度之内;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与较低楼房相比,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
为了能让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防止建筑倒塌,必须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1]。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要点【摘要】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额、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对建筑的立面造型的创新。
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有的尺度使高屡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造型;比例协调;外部设计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1.1 水平荷载起着决定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上的活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却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隐藏水平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和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个定值,然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大小却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很大幅度的变化。
1.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的弯矩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而连续梁跨中的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另外,还外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高程结构设计是要求根据柱的轴向变形计算其值的大小,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1.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高程楼房与较低楼房不同,高程建筑最突出的就是结构侧移,因此,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根据规范要求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1.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高层建筑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变得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更大一些。
对某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中要点的综述【摘要】随着高层住宅大量涌现,高层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合理性,经济性至关重要。
本文对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住宅;指标控制;基础结构设计;配筋及构造设计;地震力组合数1 总体指标控制计算判断结构抗震是否可行的主要依据是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的限值;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振型曲线,自振周期以及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底部剪力和总弯矩是否在合理范围中。
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
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合理的刚度是多少,笔者建议对于小高层住宅μ/h 取1/2500~1/3500,刚重比在10~15 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周期约为层数的0 . 0 6 ~0 . 0 8 倍之间。
另外,对结构布置扭转的控制: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 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 5 倍。
当然,笔者建议对于顶层构件可不考虑在内,否则很难满足上述指标。
2 基础结构设计本工程结构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结构。
设计思路如下:无粘结预应力筋主要用于平衡楼板和扁梁自重,并满足梁的抗裂度及变形要求。
为保证构件延性,按照《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梁内配置适当普通钢筋。
耐火极限为两小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
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
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
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某一工程,上部十八层带一地下室,根据勘察报告,采用φ 4 0 0 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长2 5 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
采用25m 桩需要290 根,采用34m 桩需要200 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特殊的挑战。
首先,垂直荷载显著增加。
由于楼层数量多,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以及人员、设备等产生的荷载都较大,这对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水平荷载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中产生的效应更为显著,可能导致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内力大幅增加,甚至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再者,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重心较高,容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倾覆,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大等优点,但抗侧刚度相对较小,适用于层数较低的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能有效抵抗水平荷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空间,又具有较好的抗侧性能,适用于大多数高层建筑。
筒体结构包括框筒、筒中筒等形式,具有很强的抗侧和抗扭能力,常用于超高层建筑。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风对高层建筑的作用不仅会产生水平力,还可能引起漩涡脱落、横风向振动等复杂现象。
在设计中,需要通过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来准确确定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同时,合理的建筑外形设计可以有效减小风荷载的影响。
例如,采用流线型的外形可以降低风阻,减少风荷载对结构的作用。
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在地震区,高层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和计算设计两个方面。
概念设计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布置和选型,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等原则,保证结构具有合理的传力路径和良好的变形能力。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需求问题,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然而,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建筑结构、功能布局、消防安全、景观视野等。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点进行探讨。
一、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高层住宅建筑与传统的多层住宅建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高度较高,这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居住人口众多,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如电梯的数量、速度和运行效率等。
再者,高层住宅建筑往往受到风力、日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设计中加以考虑和应对。
二、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一)结构选型在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的优点,但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但空间布置受限;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高层住宅建筑的受力要求。
(二)抗震设计地震是高层住宅建筑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地震设防烈度,确定合理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加强梁柱节点、设置剪力墙边缘构件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风荷载设计高层住宅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和内力。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进行风洞试验或采用风荷载计算软件,准确计算风荷载,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加强措施,减小风荷载的不利影响。
三、高层住宅建筑的功能布局(一)户型设计户型设计是高层住宅建筑功能布局的核心。
一个合理的户型应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
同时,要考虑不同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
(二)公共空间设计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包括楼梯间、电梯厅、走廊等。
这些空间的设计应宽敞明亮,通行顺畅,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如设置扶手、无障碍设施等。
高层建筑设计论文(15篇)内容提要:高层建筑施工的分析与实践透析高层建设结构设计问题从工程例子谈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设结构设计特征及问题给水排水工程管理关键点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法思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思索高层建筑构造研制高层建筑岩土勘探问题思考深究城市中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高层建筑构成规划小议高层建筑中转换层小议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注意事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难题小议高层建筑混凝土动工高层建筑施工的分析与实践高层建筑施工的分析与实践一、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分析目前,高层建筑结构中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工程日显增多,主体钢结构工程施工速度快、结构性能好、造价相对较低。
主体钢结构因其轻、大、高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钢结构的施工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首先,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施工图纸会审,查缺补漏,同时,要认真编写、严格审查总体(单体)施工组织设计,对超高、超大、超重的结构需编写施工方案,对钢结构安装组织施工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钢结构的施工方法是否适合该工程项目,采用的工艺是否合乎现代技术水平;(2)工程施工计划的安排是否妥当,是否有完善的工程进度控制措施与方法;(3)选择机械型号及组织布置是否合理;(4)人员、材料组织能否满足工程要求;(5)是否建立了健全的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第二,选择塔吊型号及布置。
塔吊的选择与布置可以说是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的核心技术设备,在整个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塔吊的选择要考虑钢结构的重量、施工现场地形条件及工程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拆装机械的方便和可靠程度。
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内爬式塔吊施工相对比较适合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而且还能节约投资成本,便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钢结构的防腐。
钢结构的防腐方法有改善钢材材性的防腐方法、电化学防腐方法及用金属或非金属涂层的防腐方法,目前,在钢结构表面采取涂刷防腐涂层法仍是钢结构防腐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钢材表面处理、除锈方法的选择、涂料品种、涂装工艺、施工环境的温湿度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论述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特征,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问题,并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措施abstract: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refore,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is very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s, expounds the sele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s and measures.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b482.2引言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从19 世纪以来出现了现代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论小区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小区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需求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土地资源。
然而,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以及居住的舒适性。
一、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住宅建筑由于高度较高,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首先,水平荷载成为了控制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所受到的水平力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其次,结构的侧向位移限制要求更加严格。
过大的侧向位移不仅会影响居住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导致结构的损坏。
此外,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保障在地震发生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在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选择结构体系至关重要。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抗侧刚度较小,适用于层数较低的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但空间布置相对不够灵活。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又能保证空间的灵活性,是高层住宅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体系。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地质条件、经济因素等。
例如,对于高度较高、对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对空间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则是较好的选择。
三、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高层住宅建筑的破坏往往是巨大的。
因此,抗震设计是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抗震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根据设防烈度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然后,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薄弱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多方面因素。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高,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都较大,这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竖向荷载方面,随着楼层的增加,自重和使用荷载也相应增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来有效地传递和承受这些荷载。
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控制因素。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宽比较大,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和水平位移显著增加,地震作用也会产生较大的内力和变形。
此外,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由于高层建筑的竖向构件长度较长,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内力,可能导致构件开裂或结构变形过大。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抗侧刚度较小,适用于层数较低的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空间,又能保证较好的抗侧性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
筒体结构包括框筒、筒中筒和束筒等形式,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高度、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恒载包括结构自重、建筑装修和设备重量等,其大小相对较为稳定。
活载则是指人员、家具、设备等可变荷载,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进行取值。
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摘要:如何设计出舒适、安全、经济、美观,同时又要符合人们精神生活要求的建筑。
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是结构设计师们必须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正确处理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每个结构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在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要点abstract: how to design a comfortable, safe, economic, beautiful,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eet people’s spiritual life requirement of architecture.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life and production, is the structure designers must face and need to solve the primary issue. mast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orrect processing high-rise design process problems, is each structure designers must have the basic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the points are discussed.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eismic; points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增大,人口不断增加,使得城市住房建设用地高度紧张,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的高标准的追求,新建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是整个建筑质量最基础保证。
尽管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单从设计质量方面来看,并不是很理想。
在高层的结构设计中,工程师不能只重视结构计算的准确性,亦或是只重视结构方案的结构方案,应当做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案选择。
面对以往高层建筑中出现过的问题加以重视,及时的做好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将高层建筑结构推向新的高度。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就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高层建筑是一个是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结构的设计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
1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受到自身特性的约束,和一般的建筑有个很大程度的不用。
它在承受建筑结构自身自重和活动荷载组成的竖向荷载的同时,还要承受有外界由风压以及水平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荷载。
很多时候,高层结构还应该考虑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竖向地震作用影响。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对于抗震能力的要求有多么苛刻。
一般来讲,多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到的影响有限,但是高层就不同了。
在外界地震作用之下,高层建筑受到的结构破坏是毁灭的,而就风压方面而言,高层的外界风力也是多层所不能比拟的。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过大的侧移不会影响居住者的舒适程度,但是对于结构的影响很大,过大的侧移会损坏建筑的结构与非结构构件。
鉴于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把侧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重要的标准,这样才能在实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得到平衡。
因此,可以说,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外界地震作用以及风压作用的计算,做好抗侧力结构的设计。
2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原则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内容,其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涉及也十分广泛,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对于工程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好的设计方案在满足结构形式和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造价成本,把经济适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高、自重较大、水平荷载影响显著等特点,使得其结构设计与低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高层建筑所承受的竖向荷载远大于低层建筑。
除了自重外,还包括大量的人员、设备和家具等荷载。
这就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这些竖向压力,以避免出现过大的变形和破坏。
其次,水平荷载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影响非常显著。
在强风或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和内力,因此需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再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更为复杂多样。
常见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是首要原则。
结构设计必须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包括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荷载以及极端情况下的风荷载、地震作用等,确保在其使用寿命内不会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
适用性原则要求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和舒适度,不出现过大的振动或裂缝,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
经济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保证结构安全和适用的前提下,应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耐久性原则则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抗腐蚀、抗老化能力,以保证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共6篇)第一篇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高层建筑的抗水平力构件应沿房屋周边布置,也可提供较大的抗倾覆力矩。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2.1高层建筑设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当非常重视概念设计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发生地震时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响应认识的局限性与模糊性,高层结构计算尤其是抗震分析计算的精确性,材料性能与施工安装时的变异性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致使设计计算结果(尤其是经过实用简化后的计算结果)可能和实际相差较大,甚至有些作用效应至今尚无法定量计算出来。
因此在设计中,虽然分析计算是必须的,也是设计的重要依据,但往往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2.2重视概念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概念设计甚至比计算更为重要[3]。
概念设计是通过无数的事故分析,历年国内外震害分析,模糊试验的定量定性分析以及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设计与使用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而这些原则、规定与方法往往是基础性、整体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
有些概念设计的要求,为整个设计设置了两道防线,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合理的结构方案是安全可靠的优秀设计的基本保证。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通过对震后建筑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结构布置方案合理、符合概念设计要求的建筑物的破坏形式都是比较理想的,这给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今后结构设计中充分利用概念设计确定结构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还是能大大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的。
3改善短柱抗震性能的措施当按剪跨比λ判定柱子不是短柱时,按一般框架柱的抗震要求采取构造措施即可;确定为短柱后,就应当尽量提高短柱的承载力,减小短柱的截面尺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短柱的延性,改善短柱的抗震性能。
3.1使用复合螺旋箍筋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抗剪能力是应该满足剪压比限值和“强剪弱弯”要求的,柱端的抗弯承载力也是应该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论文旨在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涉及的关键因素。
一、介绍高层建筑概念的引入使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传统的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包括地基承载、结构抗震性、风荷载等。
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二、地基承载分析高层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
地基承载分析包括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勘察与测试、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等内容。
合理的地基承载设计可以减轻结构负荷,确保建筑的稳定与安全。
三、结构抗震性设计由于地震是高层建筑最常见的灾害风险之一,结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关键。
该设计包括结构材料的选择、结构给荷设计、地震时的动力性能分析等。
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抗震设计手段,可以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给建筑造成的损害。
四、风荷载分析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风荷载分析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该分析包括对建筑物表面风压的计算、风能的分布特性等。
准确的风荷载分析可以为建筑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
五、材料选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涉及到多种建筑材料的选用。
这些材料不仅需要具备高强度、耐久性,还需要具备适应高层建筑特殊环境的特性。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等。
在材料选用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至关重要。
六、结论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通过地基承载分析、结构抗震性设计、风荷载分析以及适宜的材料选用,可以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的风险,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关键的学科。
了解并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重要支持。
浅谈某小区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于居民来说,高层住宅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空间,还能欣赏到更广阔的城市景色。
而对于设计师而言,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则是一项充满挑战与责任的工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某小区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目标。
其首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如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同时还要保证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考虑结构的适用性,满足居民对于空间布局、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经济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的因素之一,在保证结构安全和适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在结构选型方面,常见的高层住宅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布置灵活的优点,但抗侧刚度相对较小,适用于层数较低的高层住宅。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适用于较高的建筑,但空间布局相对较为固定。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又能保证一定的空间灵活性,因此在高层住宅中应用较为广泛。
对于该小区的高层住宅,我们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至关重要。
剪力墙应尽量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边和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
同时,要注意避免剪力墙过于集中导致结构的扭转效应。
荷载的确定是结构设计的基础。
高层住宅所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恒载包括结构自重、建筑装修材料的重量等,这些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得出。
活载则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按照规范取值,如卧室、客厅的活载一般为 20kN/m²,阳台的活载为25kN/m²。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等因素。
对某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中要点的综述
【摘要】随着高层住宅大量涌现,高层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合理性, 经济性至关重要。
本文对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住宅;指标控制;基础结构设计;配筋及构造设计;地震力组合数
1总体指标控制
计算判断结构抗震是否可行的主要依据是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下水平位移的限值; 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振型曲线, 自振周期以
及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底部剪力和总弯矩是否在合理范围中。
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
譬如说若刚度太大, 周期太短, 导致地震效应增大, 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但刚度
太小, 结构变形太大,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合理的刚度是多少, 笔者建议对于小高层住宅μ/h 取1/2500~1/3500,刚重比在10~15 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周期约为层数的0 . 0 6 ~0 . 0 8 倍之间。
另外, 对结构布置扭转的控制: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
均值的1 . 2 倍,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 5 倍。
当然, 笔
者建议对于顶层构件可不考虑在内, 否则很难满足上述指标。
2基础结构设计
本工程结构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结
构。
设计思路如下: 无粘结预应力筋主要用于平衡楼板和扁梁自重, 并满足梁的抗裂度及变形要求。
为保证构件延性, 按照《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梁内配置适当普通钢筋。
耐火极限为两小时,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
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 一般均设置地下室。
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
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 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某一工程, 上部十八层带一地下室, 根据勘察报告, 采用φ 4 0 0 预应力管桩, 可选桩长有桩长2 5 m , 单桩承
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
采
用25m 桩需要290 根,采用34m 桩需要200 根。
从桩本身比较两
种方案, 总的桩延米数量相当, 但采用2 5 m桩为满樘布置, 筏板厚需1 2 0 0mm , 而采用34m 桩为墙下布置, 筏板可减至900mm,
经济性明显。
因此, 笔者认为基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 才能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
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 则应考虑桩冲切, 角桩冲切, 墙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素。
另外, 筏板长度的设置也须我们研究探讨,由于考虑地下室的使用合理性, 常规我们采用设置
后浇带来解决底板超长引起的收缩及温度裂缝, 后浇带的作用是
明显的, 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少麻烦, 甚至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
后浇带漏水及裂缝。
而有些高层, 长宽均达1 0 0m 以上, 中间就
设置几条后浇带, 也没有其他措施, 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3配筋及构造设计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 剪力墙是面广量大的, 因此合理的控制剪
力墙配筋对于结构安全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剪力墙墙体配筋( 以2 00厚墙体为例) 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 竖向钢筋放在内侧。
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
笔者建议加强区φ10@200,非加强区φ 8@200 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用φ6@600x600 拉筋。
但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则另当别论。
因为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大多由水压力, 土压力产生的侧压力控制, 而由于简化计算经常由竖向筋控制, 此种情况下为增大计算墙体有效高度, 可将地下部分墙体的水平筋放在内侧, 竖向钢筋放在外侧。
地下部分墙体钢筋保护层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 . 1 .6 条规定: 迎水面保护层应大于50mm,且在保护层内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 . 2 .4 条规定增设双向钢筋网片。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外墙裂缝验算时有效截面高度仍按保护层50mm 计算, 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当采取了双向钢筋网片后, 计算保护层厚度至少可按3 0 mm来取值, 这对节省墙体配筋效果相当明显.
3.2剪力墙按规范应设置边缘构件, 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余剪力墙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 . 2 .1 7 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本节仅就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作一点讨论。
我认为首先要区分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及类别, 即: 普通剪力墙( 长墙) , 短肢剪力墙, 小墙肢和一个方向长肢墙而另一方向属短肢墙来区别对待配筋。
对于普通剪力墙, 其暗柱配筋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配
筋率, 建议加强区0 . 7 % , 一般部位0 . 5 % 。
对于短肢剪力墙, 应按高规第7 . 1 .2 条控制配筋率加强区1.2% , 一般部位1 .
0 % ; 对于小墙肢其受力性能较差, 应严格按高规控制其轴压比, 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并应控制其纵向钢筋配筋率加强区1 .
2 % , 一般部位1 . 0 % ; 而对于一个方向长肢另一方向短肢的墙体, 设计中往往就按长肢墙进行暗柱配筋, 笔者认为这并不妥当, 建议有两种方法。
其一, 计算中另一方向短肢不进人刚度, 则配筋可不考虑该方向短肢影响; 其二, 计算中短肢进人刚度, 则配筋
中应考虑该方向短肢的不利影响。
建议该短肢配筋率加强区1.0 % ,一般部位0.8 %。
3.3 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 截面高度大, 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很大, 有时很难进行设计, 如果加大连梁高度, 配筋值有时反而更大。
连梁高度一般是从洞顶算到上一层洞底或从洞顶算到楼面标高。
对于门洞, 上述所示情况梁的高度是一样的; 但对于窗洞, 连梁高度如果从窗洞算到上一层窗底, 有时则高度太高, 这
样高跨比太大, 并且与计算图形不符, 相应配筋亦较大, 不合理。
笔者建议, 连梁高度计算与设计统一规定从洞顶算到楼板面或屋面, 对于窗洞楼面至窗台部分可用砖或其他轻质材料砌筑。
对于窗台有飘窗时, 可再增加一根梁, 两根梁之间用砖填充。
连梁配筋应对称配置, 腰筋同墙体水平筋。
3.4目前, 各设计院在剪力墙的楼层处均设置暗梁, 而对暗梁
的作用及配筋亦各有理解。
笔者认为对于框架- 剪力墙结构,如剪
力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 则设置暗梁, 并且要求剪力墙两端是
明柱, 这是因为周边有梁柱的剪力墙, 抗震性能要比一般剪力墙
要好。
剪力墙结构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在墙板交接处设置暗梁对加强墙体整体性作用还是有的, 但究竟有多大则无从确定。
因此笔者认为, 就目前而言, 在楼层位置设置暗梁是可行的, 但没有必
要设置太大断面及配筋, 建议底部加强区断面可取墙厚x300,配筋上下各2 φ 16 , 一般部位断面可取墙厚x 250 , 配筋上下各2 φ1 4即可。
总之, 高层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合理性,经济性至关重要。
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合理把握关键部位及次要构件, 什么地方应
加强, 什么地方可以放松, 对于整个建筑物保证安全及降低造价
影响巨大, 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要不断提高及改进的。
4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对高层建筑,当不考扭转耦联计算时,至少应取3;当振型数多于3 时,宜取3 的倍数,但不应多于层数;当房屋层数≤ 2 时,振型数可取层数。
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当考虑扭转耦联时,对高层建筑,振型数应取≥ 9 ;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振型数应多取,如结构有转换层、顶部有小塔楼、多塔结构等,振型数应取≥ 12 或更多,但不能多于房屋层数的3 倍;只有当定义弹性楼板,且采用总刚分析,必要时,振型数才可以取的更多。
《抗震规范》指出,合适的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
satwe 等电算程序已有这种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输出这种参与质量的比值。
有些设计
人员不大重视电算程序使用手册的应用,选取振型数时比较随意,这点应当改进。
此外,由耦联计算的地震剪力通常小于非耦联计算,仅当结构存在明显示扭转时才采用耦联计算,但在必要时应补充非耦联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