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07.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全集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由于放射性元素镎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已知镎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镎原子核比铋原子核多28个质子B.发生了7次α衰变和6次衰变C.一定量的放射性该元素,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放射线的穿透力越来越弱D.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衰变后生成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2.对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C.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D.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与电子电荷大小的比值3.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普朗克发现了电子B.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5.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B.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6.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插图能够形象的表现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 .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粒子组成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7.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衰变为14N ,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17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在福建霞浦开工建设.“快堆”核反应进程依次为:23823923923992929394U U Np P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和23992U 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B .23892U 变为23992U 发生了α衰变C .23892U 变为23992U 发生了β衰变D .1g23992U 经过一个半衰期,23992U 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2.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3.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 5.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6.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方程,该反应出现了质量亏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B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C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D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是聚变反应D.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这种元素的12个原子核在经过2T时间后,这些原子核一定还有3个没有发生衰变B.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hv一W,若频率分别为1γ和2γ (1γ<2γ)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1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比频率为2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更大C.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核外电子,形成高速电子流β射线。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一、选择题1.如图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 )A .原子核A 分裂成原子核B 和C 时质量增加 B .原子核A 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C 的比结合能大 C .原子核D 和E 结合成原子核F 一定释放能量 D .原子核A 的结合能一定比原子核C 的结合能小2.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4.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插图能够形象的表现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 .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粒子组成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5.中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 )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
由于其内部核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采用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 . B .C .D .6.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A .1:2B .2:1.C .30:3D .31:307.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方程,该反应出现了质量亏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B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C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D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9.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10.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一系列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放出的β射线B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建立了氢原子量子化模型C .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发现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D .贝克勒尔研究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12.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23490Th→23491Pa+ 01-eB .23892U→23490Th+42HeC.147N+42He→178O+11HD.21H+31H→42He+1n13.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光的频率比a光的大B.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eV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14.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A.0B.m/4C.m/8D.m/16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B.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16.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有()A.卢瑟福通过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中子B.汤姆孙在对阴极射线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质子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7.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充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面,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再连续经过3次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是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粒子18.一个23491Pa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 )A .91 个 91 个 234 个B .143 个 91 个 234 个C .91 个 143 个 234 个D .234 个 91 个 143 个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β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产生的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 .一个氘核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之和D .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则2个钴60原子核经过5.27年将一定有1个发生衰变 20.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着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B .重核的裂变反应方程可以有C .根据α、β、γ射线的特点可知,射线1是α射线,射线2是β射线,射线3是γ射线D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跟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m m m c +-2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普朗克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最早发现了电子B .玻尔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C .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的核式结构模型23.关于衰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是由原子所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决定的B.23892U(铀)衰变为22286Rn(氡)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C.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的高速电子流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24.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若已知每个核的质量为m1(kg),每个核的质量为m2(kg),每个核的质量为m3(kg),每个x的质量为m4(kg),这个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难题汇编及答案(2)一、选择题1.“嫦娥四号”的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 的衰变供电的。
静止的23894Pu 衰变铀核23492U 核X 粒子,并放出γ光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粒子是α粒子B .X 粒子是β粒子C .γ光子是23894Pu 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D .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 的半衰期随温度降低而变大2.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3.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4.下列实验或发现中能提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A .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实验 C .中子的发现 D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5.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B .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 .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叫中子6.C 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N ,半衰期为5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C 与C 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C 的比例持续减少。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古木采伐的年代距今约2850年 B .C 衰变为N 的过程中放出射线 C .C 、C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 .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C 的衰变7.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9.下列关于原子核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B .人类对原子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从α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C .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所以重核裂变要释放能量D .钚(239)可由铀239()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而产生10.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重核裂变的是A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方程1441717281N He O H +→+B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的一种核方程23423409091-1Th Pa e →+C .太阳中发生的热核反应,典型的一种核方程23411120H H He n +→+D .核电站可控的链式反应中,典型的一种核方程235114489192056360U n Ba Kr 3n +→++1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一系列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放出的β射线B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建立了氢原子量子化模型C .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发现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D .贝克勒尔研究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2.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式为234112H H He +→B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4D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m 1+m 2-m 3-m 4)c 213.如图所示,X 为未知放射源.若将由N 、S 磁极产生的强力磁场M 移开,发现计数器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射线粒子数保持不变;若再将铝薄片也移开,发现计数器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射线粒子数大幅度上升.则X 为( )A.α、β混合放射源B.α、γ混合放射源C.纯β放射源D.纯γ放射源14.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光的频率比a光的大B.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eV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B.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16.同位素是指()A.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B.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C.质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D.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P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17.一个23491A.91 个 91 个 234 个B .143 个 91 个 234 个C .91 个 143 个 234 个D .234 个 91 个 143 个18.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着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B .重核的裂变反应方程可以有C .根据α、β、γ射线的特点可知,射线1是α射线,射线2是β射线,射线3是γ射线D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跟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m m m c +-20.关于近代物理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内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B .铀核裂变的一种核反应方程为C .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 1+m 2-m 3)c 2D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类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C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比较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 22.关于衰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同种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是由原子所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决定的B .23892U (铀)衰变为22286Rn (氡)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C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的高速电子流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2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所产生的B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增大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γ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D .铀核23892(U)衰变为铅核206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4.下列符合物理历史事实的有A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 .德布罗意认为电子也有波动性,且电子的波长与它的动量成反比C .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可再分的序幕D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25.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变短B .核电站要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目的是阻隔γ射线C .对于甲状腺病人,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来治疗D .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β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23894Pu 的衰变方程为238234494922Pu U He γ→++,可知X 为α粒子。
高考物理吉林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方程,该反应出现了质量亏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B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C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D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2.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3.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4.下列关于α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是氦原子核,对外不显电性B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C .天然放射现象中, α粒子形成的射线速度很快,穿透能力很强D .核反应2382349290U TH X →+中,X 代表α粒子,则是α衰变5.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 B .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 .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6.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B .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 .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叫中子7.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A .1:2B .2:1.C .30:3D .31:308.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C.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9.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会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图(丙):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图(丁):原有50个氡核,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25个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C.200个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0个D.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11.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是聚变反应D.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13.下列四幅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图,科学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是()A.B.C.D.14.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A.0B.m/4C.m/8D.m/1615.有关近代原子物理的若干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结果,发现了中子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玻尔理论指出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16.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17.下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a、b为β粒子的经迹B.a、b为γ粒子的经迹C.c、d为α粒子的经迹D.c、d为β粒子的经迹18.14C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700年.在某次研究中,测得考古样品中14C的含量大约是鲜活生命体中14C含量的18,样品生活的年代约是( )A.11400年前B.17100年前C.22800年前D.45600年前19.某放射性元素经过21.6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A.3.8天B.7.2天C.10.8天D.21.6天20.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普朗克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最早发现了电子B.玻尔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C.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的核式结构模型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一个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能发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D.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22.根据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物体的能量和质量的关系是E=mc2,这一关系叫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子的质量为m p,中子的质量为m n,氦核的质量为mα,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mα=(2m p+2m n)B.mα<(2m p+2m n)C.mα>(2m p+2m n)D.以上关系式都不正确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在地球上任意位置受到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都大于其重力B.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悬浮于轨道上方,所以运行的磁悬浮列车为失重状态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D.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24.下列符合物理历史事实的有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德布罗意认为电子也有波动性,且电子的波长与它的动量成反比C.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可再分的序幕D.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25.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B.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 【解析】 【详解】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为:,则x 是正电子;该反应是轻核的聚变,出现了质量亏损,反应过程放出能量。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中错误的是( )A .2424011121Na Mg e -→+是原子核的β衰变B .427301213150He Al P 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C .42412121He H He H +→+是原子核的α衰变D .235192141192036560U n Kr Ba 3n +→++是重核裂变2.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 .10个23592U 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 原子核没发生衰变D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3.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4.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5.中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 )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
由于其内部核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采用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 . B .C .D .6.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7.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A .1:2 B .2:1. C .30:3 D .31:308.23290Th 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2322282282282089088899082Th Ra Ac Th Pb →→→→→,最后生成稳定的20882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290Th 和22890Th 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B .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22888Ra 发生β衰变后变为22889Ac ,说明22888Ra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22888Ra 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10.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11.原子核反应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核电站等。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答案(4)一、选择题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一系列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放出的β射线B.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建立了氢原子量子化模型C.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发现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D.贝克勒尔研究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C.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3.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4.为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或现象是A.α粒子散射实验B.电子的发现C.质子的发现D.天然放射现象5.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N,半衰期为5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C与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C的比例持续减少。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古木采伐的年代距今约2850年B.C衰变为N的过程中放出射线C.C、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C的衰变6.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会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图(丙):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图(丁):原有50个氡核,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25个 7.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中错误的是( )A .2424011121Na Mg e -→+是原子核的β衰变B .427301213150He Al P 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C .42412121He H He H +→+是原子核的α衰变D .235192141192036560U n Kr Ba 3n +→++是重核裂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9.“嫦娥四号”的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 的衰变供电的。
高考物理金华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式为234112H H He +→B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4D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m 1+m 2-m 3-m 4)c 2 2.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 .10个23592U 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 原子核没发生衰变D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3.对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 .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 D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与电子电荷大小的比值4.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5.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插图能够形象的表现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 .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 .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粒子组成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6.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会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图(丙):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图(丁):原有50个氡核,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25个 7.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可表示为2351448919256360U+X Ba+Kr+3n ,已知部分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正电子B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质子C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14456Ba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它最稳定 D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23592U 核的核子数最多,它的结合能最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 .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B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C .200个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0个D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1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 .23490Th→23491Pa+ 01 eB .23892U→23490Th+42HeC .147N+42He→178O+11H D .21H+31H→42He+10n12.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快中子的速度减慢,可选用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物质是( ) A .氢B .镉C .氧D .水13.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 光的频率比a 光的大B .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eV 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 .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 .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14.天然放射性元素23290Th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82Pb (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 .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 B .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C .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5.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 .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16.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图,科学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3.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卢瑟福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B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 .查德威克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 4.下列关于α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是氦原子核,对外不显电性B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C .天然放射现象中, α粒子形成的射线速度很快,穿透能力很强D .核反应2382349290U TH X →+中,X 代表α粒子,则是α衰变5.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 B .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 .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6.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7.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衰变为14N,14C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难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开始,人类开启了对原子核的研究并和平利用核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质量亏损比核裂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质量亏损小B .查德威克用氮核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是: 94121042611Be He C H e -+→++C .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是:1441717281N He O H +→+D .α射线和β射线来自原子核,γ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流2.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3.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4.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5.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可表示为2351448919256360U+X Ba+Kr+3n →,已知部分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正电子B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质子C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14456Ba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它最稳定 D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23592U 核的核子数最多,它的结合能最大6.23290Th 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2322282282282089088899082Th Ra Ac Th Pb →→→→→,最后生成稳定的20882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290Th 和22890Th 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B .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22888Ra 发生β衰变后变为22889Ac ,说明22888Ra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22888Ra 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7.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8.如图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 )A .原子核A 分裂成原子核B 和C 时质量增加 B .原子核A 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C 的比结合能大 C .原子核D 和E 结合成原子核F 一定释放能量 D .原子核A 的结合能一定比原子核C 的结合能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10.由核反应产生,且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A.α射线B.γ射线C.X射线D.阴极射线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12.下列四幅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图,科学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是()A.B.C.D.13.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而放出电子的过程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He+γ,其中γ只是高能光子流,说明衰变过程中无质量亏损C.23892U→23490Th+42D.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这种元素的12个原子核在经过2T时间后,这些原子核一定还有3个没有发生衰变B.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hv一W,若频率分别为1γ和2γ (1γ<2γ)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1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比频率为2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更大C.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核外电子,形成高速电子流β射线。
高考物理最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某药物中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48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 .m/8 B .m/16 C .m/32D .m/642.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4.中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 )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
由于其内部核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人造太阳”采用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 . B .C .D .5.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 6.23290Th 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2322282282282089088899082Th Ra Ac Th Pb →→→→→,最后生成稳定的20882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290Th 和22890Th 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B .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22888Ra 发生β衰变后变为22889Ac ,说明22888Ra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22888Ra 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7.“嫦娥四号”的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 的衰变供电的。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快中子的速度减慢,可选用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物质是( ) A .氢 B .镉 C .氧 D .水2.下列关于α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是氦原子核,对外不显电性B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C .天然放射现象中, α粒子形成的射线速度很快,穿透能力很强D .核反应2382349290U TH X →+中,X 代表α粒子,则是α衰变3.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 .机场、车站进行安检时,能发现箱内危险物品,是利用了α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4.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B .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 .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5.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6.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 .是聚变反应 D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9.为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或现象是A .α粒子散射实验B .电子的发现C .质子的发现D .天然放射现象 10.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式为234112H H He +→B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4D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m 1+m 2-m 3-m 4)c 211.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而放出电子的过程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C .23892U→23490Th +42He +γ,其中γ只是高能光子流,说明衰变过程中无质量亏损D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1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13.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 光的频率比a 光的大B .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eV 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 .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 .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14.2017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在福建霞浦开工建设.“快堆”核反应进程依次为:23823923923992929394U U Np P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92U 和23992U 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B .23892U 变为23992U 发生了α衰变 C .23892U 变为23992U 发生了β衰变D .1g 23992U 经过一个半衰期,23992U 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15.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 .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16.一个23491Pa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 )A .91 个 91 个 234 个B .143 个 91 个 234 个C .91 个 143 个 234 个D .234 个 91 个 143 个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β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产生的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 .一个氘核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之和D .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则2个钴60原子核经过5.27年将一定有1个发生衰变 18.下图中曲线a 、b 、c 、d 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 .a 、b 为β粒子的经迹B .a 、b 为γ粒子的经迹C .c 、d 为α粒子的经迹D .c 、d 为β粒子的经迹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这种元素的12个原子核在经过2T 时间后,这些原子核一定还有3个没有发生衰变B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 =hv 一W ,若频率分别为1γ和2γ (1γ<2γ)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1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 能一定比频率为2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更大C .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核外电子,形成高速电子流β 射线。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及解析(1)一、选择题1.由核反应产生,且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 ) A .α射线B .γ射线C .X 射线D .阴极射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 .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3.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4.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5.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6.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卢瑟福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B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 .查德威克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 7.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8.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可表示为2351448919256360U+X Ba+Kr+3n ,已知部分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正电子B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质子C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14456Ba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它最稳定 D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23592U 核的核子数最多,它的结合能最大9.如图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 )A .原子核A 分裂成原子核B 和C 时质量增加 B .原子核A 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C 的比结合能大 C .原子核D 和E 结合成原子核F 一定释放能量 D .原子核A 的结合能一定比原子核C 的结合能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 .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12.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处于n =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一定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 B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C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总能量增大,电子的动能也增大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 13.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23490Th→23491Pa+ 01-eB .23892U→23490Th+42HeC .147N+42He→178O+11H D .21H+31H→42He+10n14.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 点的原子核发生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释放出的粒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解析(1)一、选择题1.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 点的原子核发生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释放出的粒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的α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 .发生的α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 .发生的β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 .发生的β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3.下列关于α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是氦原子核,对外不显电性B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C .天然放射现象中, α粒子形成的射线速度很快,穿透能力很强D .核反应2382349290U TH X →+中,X 代表α粒子,则是α衰变4.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 .机场、车站进行安检时,能发现箱内危险物品,是利用了α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5.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 B .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 .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6.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衰变为14N,14C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光的频率比a光的大B.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eV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2.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3.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4.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5.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6.如图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 )A .原子核A 分裂成原子核B 和C 时质量增加 B .原子核A 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C 的比结合能大 C .原子核D 和E 结合成原子核F 一定释放能量 D .原子核A 的结合能一定比原子核C 的结合能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 .是聚变反应D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8.由于放射性元素镎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已知镎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镎原子核比铋原子核多28个质子B .发生了7次α衰变和6次衰变C .一定量的放射性该元素,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放射线的穿透力越来越弱D .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衰变后生成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10.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1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表示β衰变的是 A . B .C .D .12.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A .32411120H H He n +→+是核聚变反应 B .1441717280N He O n +→+是α衰变C .8282034361Se Kr 2e -→+是核裂变反应D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是β衰变13.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有( ) A .卢瑟福通过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中子 B .汤姆孙在对阴极射线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质子C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D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4.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 .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15.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
高考物理最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释放出的粒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的α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发生的α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发生的β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发生的β衰变,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3.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普朗克发现了电子B.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4.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B.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C.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5.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6.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N,半衰期为5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C与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C的比例持续减少。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古木采伐的年代距今约2850年B.C衰变为N的过程中放出射线C.C、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C的衰变7.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方程,该反应出现了质量亏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B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放出能量C .x 是负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D .x 是正电子,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 .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10.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 A .23490Th→23491Pa+ 01-eB .23892U→23490Th+42HeC .147N+42He→178O+11H D .21H+31H→42He+10n1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表示β衰变的是 A . B .C .D .1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13.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A .32411120H H He n +→+是核聚变反应 B .1441717280N He O n +→+是α衰变C .8282034361Se Kr 2e -→+是核裂变反应D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是β衰变14.2017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在福建霞浦开工建设.“快堆”核反应进程依次为:23823923923992929394U U Np P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和23992U 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B.23892U变为23992U发生了α衰变C.23892U变为23992U发生了β衰变D.1g 23992U经过一个半衰期,23992U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15.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有()A.卢瑟福通过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中子B.汤姆孙在对阴极射线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质子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6.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充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面,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再连续经过3次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粒子17.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射线一般伴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 .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18.中子、质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式为234112H H He +→B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4D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m 1+m 2-m 3-m 4)c 22.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3.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 .机场、车站进行安检时,能发现箱内危险物品,是利用了α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4.若用x 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90Th 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5.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会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图(丙):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图(丁):原有50个氡核,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25个 6.23290Th 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2322282282282089088899082Th Ra Ac Th Pb →→→→→,最后生成稳定的20882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290Th 和22890Th 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B .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22888Ra 发生β衰变后变为22889Ac ,说明22888Ra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22888Ra 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7.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一系列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放出的β射线B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建立了氢原子量子化模型C .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发现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D .贝克勒尔研究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9.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开始,人类开启了对原子核的研究并和平利用核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质量亏损比核裂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质量亏损小B .查德威克用氮核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是: 94121042611Be He C H e -+→++C .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是:1441717281N He O H +→+D .α射线和β射线来自原子核,γ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流 10.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而放出电子的过程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C .23892U→23490Th +42He +γ,其中γ只是高能光子流,说明衰变过程中无质量亏损 D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1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B.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13.有关近代原子物理的若干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结果,发现了中子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玻尔理论指出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14.一个23491P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A.91 个 91 个 234 个B.143 个 91 个 234 个C.91 个 143 个 234 个D.234 个 91 个 143 个15.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中错误的是( )A .2424011121Na Mg e -→+是原子核的β衰变B .427301213150He Al P 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C .42412121He H He H +→+是原子核的α衰变D .235192141192036560U n Kr Ba 3n +→++是重核裂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 .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3.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4.为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依据的实验或现象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电子的发现 C .质子的发现 D .天然放射现象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卢瑟福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B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 .查德威克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 6.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 .机场、车站进行安检时,能发现箱内危险物品,是利用了α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7.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衰变为14N ,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答案(2)一、选择题1.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 .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3.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 .10个23592U 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 原子核没发生衰变 D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4.对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原子核的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C .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D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与电子电荷大小的比值5.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6.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插图能够形象的表现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粒子组成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7.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8.由于地震、山洪等原因将大量的金丝楠及其他树种深埋,经千万年碳化、氧化、冲刷形成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又叫碳化木,俗称乌木,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与大气中相同,生命活动结束后,14C衰变为14N,14C的比例持续减少,其半衰期约为5700年,现通过测量得知,某乌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恰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附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这种元素的12个原子核在经过2T 时间后,这些原子核一定还有3个没有发生衰变B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 =hv 一W ,若频率分别为1γ和2γ (1γ<2γ)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1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 能一定比频率为2γ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更大C .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核外电子,形成高速电子流β 射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 .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3.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4.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2H+H He+x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1m ,31H 的质量为2m ,42He 的质量为3m ,x 的质量为4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 是质子B .x 是电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D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卢瑟福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B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 .查德威克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6.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 B .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 .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7.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 8.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 .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10.由核反应产生,且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 ) A .α射线B .γ射线C .X 射线D .阴极射线1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重核裂变的是A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方程1441717281N He O H +→+B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的一种核方程23423409091-1Th Pa e →+C .太阳中发生的热核反应,典型的一种核方程23411120H H He n +→+D .核电站可控的链式反应中,典型的一种核方程235114489192056360U n Ba Kr 3n +→++12.如图所示,X 为未知放射源.若将由N 、S 磁极产生的强力磁场M 移开,发现计数器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射线粒子数保持不变;若再将铝薄片也移开,发现计数器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射线粒子数大幅度上升.则X 为( )A .α、β混合放射源B .α、γ混合放射源C .纯β放射源D .纯γ放射源13.对核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反应方程1441717281N He O H +→+是属于α衰变B .发生核反应23411120H H He n +→+需要吸收能量C .核反应2351891441920365603U n Kr Ba n +→++是属于裂变D .发生β衰变实质是质子向中子转变 14.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A .32411120H H He n +→+是核聚变反应 B .1441717280N He O n +→+是α衰变C .8282034361Se Kr 2e -→+是核裂变反应D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是β衰变15.2017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在福建霞浦开工建设.“快堆”核反应进程依次为:23823923923992929394U U Np P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和23992U 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B .23892U 变为23992U 发生了α衰变C .23892U 变为23992U 发生了β衰变D .1g23992U 经过一个半衰期,23992U 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16.天然放射性元素23290Th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82Pb (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 .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B .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C .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7.同位素是指( )A .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B .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C .质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D .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18.关于碳14的衰变方程146C→AZ X+01-e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 等于13,Z 等于5 B .A 等于14,Z 等于7 C .A 等于14,Z 等于5D .A 等于13,Z 等于619.下列核反应方程中,表示β衰变的是 A . B .C .D .20.由于放射性元素镎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已知镎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镎原子核比铋原子核多28个质子B.发生了7次α衰变和6次衰变C.一定量的放射性该元素,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放射线的穿透力越来越弱D.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衰变后生成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21.14C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700年.在某次研究中,测得考古样品中14C的含量大约是鲜活生命体中14C含量的18,样品生活的年代约是( )A.11400年前B.17100年前C.22800年前D.45600年前22.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比结合能越大,核就越稳定B.乙图中,电子绕原子运行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C.丙图中,原来有100个氡222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一定还剩余 50个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在核裂变过程中会吸收能量23.关于近代物理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内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B.铀核裂变的一种核反应方程为C.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2D.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在地球上任意位置受到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都大于其重力B.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悬浮于轨道上方,所以运行的磁悬浮列车为失重状态C.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D.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25.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B.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结果,对少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无法确定,故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若频率分别为γ1和γ2(γ1<γ2)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γ1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比频率为γ2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更小,故B错误;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所放出的光子不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不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其余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即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β射线的本质是原子核内部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故D错误。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易错题汇编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图,科学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是()A.B.C.D.2.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普朗克发现了电子B.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3.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4.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强B.氡的半衰期为天,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个氡原子核C.衰变成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5.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B.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叫中子6.关于原子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发生的轻核聚变C.的半衰期为5天,10g经过10天后还剩下5gD.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是聚变反应D.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8.“嫦娥四号”的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的衰变供电的。
静止的23894Pu衰变铀核23492U核X粒子,并放出γ光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粒子是α粒子B.X粒子是β粒子C.γ光子是23894Pu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D.放射性同位素23894Pu的半衰期随温度降低而变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的大小B.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也能完美解释所有原子光谱规律C.γ射线是穿透能力极强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几厘米的铅板D.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11.由核反应产生,且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A.α射线B.γ射线C.X射线D.阴极射线12.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 光的频率比a 光的大B .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eV 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 .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 .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13.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A .32411120H H He n +→+是核聚变反应 B .1441717280N He O n +→+是α衰变C .8282034361Se Kr 2e -→+是核裂变反应D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是β衰变14.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 .0B .m/4C .m/8D .m/16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B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C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D .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16.天然放射性元素23290Th (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82Pb (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 .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B .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C .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17.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充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面,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再连续经过3次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是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粒子18.一个23491Pa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 )A .91 个 91 个 234 个B .143 个 91 个 234 个C .91 个 143 个 234 个D .234 个 91 个 143 个19.关于碳14的衰变方程146C→AZ X+01-e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 等于13,Z 等于5 B .A 等于14,Z 等于7 C .A 等于14,Z 等于5D .A 等于13,Z 等于620.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处于n =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一定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 B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C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总能量增大,电子的动能也增大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m m m c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一个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跃迁到n =3激发态后,能发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D .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23.2018年11月21日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所吴宜灿研究员获得了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
关于聚变与衰变、天然放射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核子间的距离接近到就会发生聚变反应B.衰变成要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a射线穿透能力很强且速度与光速相当D.衰变是放射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发生的24.根据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物体的能量和质量的关系是E=mc2,这一关系叫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子的质量为m p,中子的质量为m n,氦核的质量为mα,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mα=(2m p+2m n)B.mα<(2m p+2m n)C.mα>(2m p+2m n)D.以上关系式都不正确25.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变短B.核电站要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目的是阻隔γ射线C.对于甲状腺病人,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来治疗D.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β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A.图A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图B为阴极射线实验,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
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图C为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C符合题意.D.图D是天然放射现象实验,说明了原子核有更加复杂的结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2.C解析:C【解析】【详解】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选项A错误;B.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选项B错误;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选项C正确;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3.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不是氦原子.故A错误.核聚变反应方程2H+13H-→24He+01n中,01n表示中子.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W0,知最大1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故C错误.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玻尔理论等知识4.D解析:D【解析】A、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射线的穿透本领比较强,故A错误;B、半衰期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B错误;C、因为衰变的质量数不变,所以衰变的次数,在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总共少,则衰变的次数,故C错误;D、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确定衰变和衰变的次数;衰变的电子来自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5.C解析:C【解析】【详解】A.麦克斯韦通过理论研究发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故A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C符合题意。
D.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叫中子,故D不符合题意。
6.B解析:B【解析】【详解】A.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为电磁波,故A项错误;B.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故B项正确;C.的半衰期是5天,1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故C项错误.D.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有简单的正比关系,不能理解为质量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D项错误.7.B解析:B【解析】【详解】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理论解释黑体辐射;故A项错误.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故B项正确.C.该反应为铀核的裂变反应方程式,中子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为链式反应;故C项错误.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则电子的动能增大,库仑力做正功有电势能减小;故D项错误.8.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23894Pu的衰变方程为238234494922Pu U Heγ→++,可知X为α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