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复习Doc
- 格式:doc
- 大小:204.50 KB
- 文档页数:5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专项练习1.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转化的是()A. C→COB. H2O2→O2C. BaCl2→Ba(OH)2D. NaCl→NaNO32.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第2题图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3.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图A. 若甲是Fe3O4,则乙是FeB. 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C. 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D. 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4. A~G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S、O、Fe、Cu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C和E 都是黑色粉末,D的溶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G、F都是气体。
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第4题图(1)物质的化学式:A,C。
(2)D和E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填“增加”、“不变”或“减小”)。
(3)写出一个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G的一种用途。
5.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S、Na、Fe、Cu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A由三种元素组成,B俗称小苏打,J是紫红色固体;D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G均只含两种元素且元素种类相同;E、H、I均为气体。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第5题图(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D,J。
(2)A曝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和I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期末复习——物质的转化和推断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⑵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⑶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⑹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3.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⑸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⑹最常用的溶剂、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1.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2O3→FeB CuO→Cu(OH)2C CaO→Ca(OH)2D MgO→MgCl22.常温下,某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物质类别不可能的是( )A单质、单质 B 盐、酸C 碱、氧化物D 氧化物、酸3.物质R既能跟某些酸反应,又能跟某些碱反应;既能跟某些盐溶液反应,又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化学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必备知识解读】 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 3、—CH 2—(亚甲基)、—CH 2CH 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 、—CHO 、—COOH 、—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 2-3、NO -3、SO 2-4、NH +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二、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特殊氧化物:Na 2O 2、H 2O 2、Fe 3O 4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 2和O 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
专题检测(一) 物质的转化1.(2019·南通七市二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O(aq)――→CO 2HClO(aq)――→光照Cl 2(g)B .Al(s)――→NaOH (aq )NaAlO 2(aq)――→过量CO 2Al(OH)3(s)C .Fe(s)――→H 2O 高温Fe 2O 3(s)――→HCl (aq )FeCl 3(aq)D .N 2(g)――→O 2放电NO(g)――→H 2O HNO 3(aq) 解析:选B A 项,向NaClO 溶液中通入CO 2生成HClO ,HClO 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 和O 2,得不到Cl 2,不能实现,错误;B 项,Al 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 2和H 2,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CO 2生成Al(OH)3沉淀,能实现,正确;C 项,Fe 在高温下与H 2O(g)反应生成Fe 3O 4,不是Fe 2O 3,不能实现,错误;D 项,N 2和O 2放电生成NO ,NO 与H 2O 不反应,不能实现,D 错误。
2.(2018·南京、盐城一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MnO 2――→浓盐酸△Cl 2――→Si 高温SiCl 4B .Fe ――→H 2O (g )高温Fe 2O 3――→盐酸FeCl 3(aq)C .S ――→O 2点燃SO 2――→BaCl 2(aq )BaSO 3 D .CuSO 4(aq)――→NaOH 溶液Cu(OH)2――→葡萄糖(aq )Cu解析:选A B 项,Fe 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是Fe 3O 4,错误;C 项,SO 2不能与BaCl 2溶液反应,错误;D 项,葡萄糖含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而不是铜,错误。
3.如图W 、X 、Y 、Z 为四种物质,若箭头表示能一步转化的常见反应,其中常温下能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W X Y ZA N 2 NH 3 NO 2 HNO 3 BNaNa 2O 2NaOHNaClC Fe FeCl 3 Fe(OH)2 FeCl 2D AlAlCl 3NaAlO 2Al 2(SO 4)3解析:选D 常温下N 2不能直接转化为NH 3、NO 2、HNO 3,A 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Na 与O 2反应生成Na 2O 而不是Na 2O 2,B 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Fe 不能一步转化为Fe(OH)2,Fe 和氯气在点燃时生成FeCl 3,C 项不符合题意;Al 与盐酸反应转化为AlCl 3,与NaOH 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 2,与硫酸反应转化为Al 2(SO 4)3,AlCl 3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 2,NaAlO 2与过量硫酸反应转化为Al 2(SO 4)3,Al 2(SO 4)3与BaCl 2溶液反应转化为AlCl 3,D 项符合题意。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分类的方法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可先观察物质不同的颜色、状态、颗粒的大小(形状)、气味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2.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和碳酸盐除外)。
三. 金属和非金属的比较名称金属非金属颜色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无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不具有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导电性良好一般不导电(除石墨)导热性高低熔点高低第二节物质的转化的规律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2、写出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3、写出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C + O2点燃⇒CO2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6、写出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H2CO3+Ca(OH)2==CaCO3 +2H2O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物质转化10条主要规律: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③金属单质+酸→氢气+盐④金属单质+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⑤金属氧化物+酸→盐+水⑥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⑦酸+碱→盐+水⑧酸+盐→新酸+新盐⑨碱+盐→新碱+新盐⑩盐+盐→新盐+新盐⑾非金属氧化物+ H2O =酸(除二氧化硅,一氧化碳除外)⑿某些金属氧化物 + 水→碱(可溶)三、金属的冶炼(1)还原法: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单选题1.随着人们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分类更加多样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2O、Mn2O7、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B.磁铁矿、盐酸、胆矾都是混合物C.SO2、SO3、CO2都是酸性氧化物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2.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医用葡萄糖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保存较长时间B.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C.用石膏或盐卤点豆腐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A.A B.B C.C D.D5.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KOH B.NH3C.Fe2O3D.NaClO6.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次氯酸钠B.氨水C.冰醋酸D.二氧化硫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铜常用来生产导线B.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70%的酒精溶液常用作消毒剂D.用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8.在下列工业生产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煤矿开采煤B.木板厂用木材制木板C.玻璃厂用玻璃刀切割玻璃D.石灰厂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9.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小苏打;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10.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A.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B.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C.静置,有分层现象的是胶体D.有丁达尔现象的是胶体11.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比溶液稳定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1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B.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搅拌可制得Fe(OH)3胶体D.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C.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D.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14.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1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盐酸属于混合物D.CaCO3、Na2CO3、CuCO3都属于碳酸盐二、多选题1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原料:)磁铁矿(铁矿石[赤铁矿(Fe 2O 3)、磁铁矿(Fe 3O 4)]、CO 原理:CO +Fe 2O 3Fe +高温CO 2铁粉332装置:(验纯)淡蓝色S H 2(黑色)蓝色CO CH 4现象:玻璃管内物质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产生蓝色火焰CO:早出晚归迟到早退酒精喷灯:实验前:(防止爆炸)先通CO 气体,在点燃酒精喷灯实验前:(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排尽装置内的空气F 2F +4H +Fe O 3Fe +4H O3H 2+Fe 2O 32Fe +高温3H 2O【例2】下图中的A—Z等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已知A、B可发生中和反应,M与N、H与K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填空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请按要求填空去)。
请按要求填空:(2)写出M与N的化学式____________,【例2】下图中的A—Z等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已知A、B可发生中和反应,M与N、H与K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填空要求填空:(3)写出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为了检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中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A和E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B和D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试回答:(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1)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突破五·物质转化与推断(解析版)01 题型策略解读一、题型特征物质的转化与推断是中考常考的题型,试题一般涉及5~7种物质,考查主要内容有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条件隐蔽、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常综合考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
这类试题的命题热点,一是以五种气体(O2、CO2、CO、H2、CH4)为中心,二是以酸碱盐为中心。
命题方式上,试题中提供具体的物质,试题中不提供具体的物质。
答题时需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求牢固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用途、特殊的反应条件及现象等知识,答题所需思维量较大,整体难度较大。
二、解题策略1.读题。
从试题文字叙述中标出相关信息。
2.找突破口。
联系所学知识,以试题文字部分提供的特征线索为突破口,突破口有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状态、物质的分类、特别的反应条件、物质的特征反应、物质的俗称及主要成分、化学之最等。
3.结合框图或文字叙述,确定其他物质。
利用试题的突破口,可以确定若干种物质,然后结合框图或文字叙述,通过顺藤摸瓜确定其他物质,若涉及可能存在几种可能,可通过假设、求证进行确定。
4.对题干已给物质型的推断题,可通过将能反应的物质间用线连起来的方式,通过比较参加反应的最多和最少进行推断。
5.代入检查。
将自己的推断结果,代入框图,检查是否符合题目的每一个要求。
但也有些推断题中会出现对某种物质只能判断其类别,无法确定具体的物质。
6.物质推断正确后,根据试题设回,回答相关问题。
02 重点题型突破类型01 框图式推断题典例1(2023•成都)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甲、乙是金属单质,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一步转化)。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的活动性强于乙B.乙不能与酸反应C.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D.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A、甲、乙是金属单质,甲能转化为乙,甲的活动性强于乙,故说法正确;B、甲可以是铁、镁等金属,乙可以是锌、铜等金属,若甲是镁,乙可以是锌,丙可以是硫酸镁,丁可以是氧化镁,锌能与酸反应,故说法错误;C、若甲是铁,乙是铜,丙是硫酸亚铁,丁是四氧化三铁,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故说法正确;D、甲、乙是金属单质,甲能转化为乙,该转化属于置换反应,则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转化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__ __、__ _。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3)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非金属氧化物,如:__ __。
②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
(3)难溶性碱受热分解后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如:。
③物质间的转化(八圈图)二、考点1、物质的分类例题1.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
下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
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BA. 液态氧B. 纯净水C. 冰水混合物D. 二氧化氮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烧碱、氧气、生石灰、纯碱、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 )CA. 纯碱、硫酸、生石灰、空气、烧碱、氧气B. 空气、硫酸、纯碱、生石灰、烧碱、氧气C. 空气、硫酸、烧碱、纯碱、生石灰、氧气D. 空气、氧气、生石灰、纯碱、烧碱、硫酸3.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CA .玻璃烧杯B .铁架台C .橡胶塞D .蒸发皿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 .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B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一般较慢、较复杂C .熔点和沸点一般比无机物低,大多呈气态或液态D .所有的有机物都能燃烧变式训练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BA.常见的活泼金属:铁、锡、铜B.常见的氧化物:水、干冰、生石灰C.常见的易燃物:汽油、酒精、浓硫酸D.常见的混合物:空气、啤酒、过氧化氧2.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A.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B.HNO3、H2CO3、H2SO4都属于酸C.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D.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3.乙烯(C2H4)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
高考化学考点复习《物质的转化》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水力发电B.煤的干馏C.甲烷燃烧D.石油裂化【答案】A【解析】A.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没有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煤的干馏是煤加强热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石油的裂化是大分子生成小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源自古代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器B.酿造米酒C.琢磨玉器D.冶炼金属【答案】C【解析】A.陶瓷烧制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酿造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雕琢玉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冶炼金属有新物质金属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3.(2023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滇青铜文明的代表性文物之一。
下列有关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A.青铜是合金B.青铜是铜单质C.表面的铜绿是CuO D.在青铜器上鎏金是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青铜是铜、锡的合金,A正确;B.青铜是铜锡的合金,属于混合物,B不正确;C.CuO呈黑色,不呈绿色,表面的铜绿是Cu2(OH)2CO3,C不正确;D.在青铜器上鎏金经过物理工艺完成,是物理变化,D不正确;故选A。
4.(2023年7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碘的升华C.冰的融化D.活性炭吸附【答案】A【解析】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碘升华时由固体转化为气体,升华为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冰融化时由固体转化为液体,融化为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杂质,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附过程中杂质与活性炭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分子间作用力结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物质转化新考法1.循环转化图与反应历程真题示范1.(2022·山东,10)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B.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种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2.(2020·全国卷Ⅱ,11)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3.(2021·湖南,14改编)铁的配合物离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OOHCO2↑+H2↑B.H+浓度过大或者过小,均导致反应速率降低C.该催化循环中Fe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Ⅱ→Ⅲ步骤决定模拟演练1.(2022·重庆一模)CO与N2O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如下两步反应:第一步:Fe*+N2O===FeO*+N2(慢)第二步:FeO*+CO===Fe*+CO2(快)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B.总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反应决定C.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D.FeO*和Fe*均为反应的催化剂2.我国科学家研究在Pd/SVG催化剂上利用H2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各基元反应及活化能E a(kJ·mo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NH3的各基元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B.生成NH3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5H22NH3+2H2OC.决定NO生成NH3速率的基元反应为NH2O+H―→NH2OHD.在Pd/SVG催化剂上,NO更容易被H2还原为N23.(2021·湖南1月适应性考试,7)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B.Ti4+…NH2—N==O是中间产物C.Ti4+是催化剂D.Ti4+…NH2—N==O―→Ti4++N2+H2O属于分解反应4.(2022·东营高三期中)甲酸常被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
O+CO
2
=======2KCl+3O
2
+O
2
+O
2H
2
+ O
2
2
2
+H
2
+3H
2
2
2
2
2
2
2
CaCO
3
A 和
B 的化学方程式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D 在丁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A 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CH 4
O 2CO 2C
H 2H 2O
CuO
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
为活性铁粉。
脱氧中的一步主要反应为
溶液C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某同学自制脱氧剂(2g铁粉、活性炭、
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
请回答:操作Ⅰ的名称是。
乙在净水中用作。
③区别溶液
4.氧气、二氧化碳、水和金属的关系
A C
D
下图中A、B、C、D
反应的一种物质。
已知:为黑色固体单质,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F、G均为无色气体,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
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