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区块掺水降粘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4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及在河口油区的应用介绍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是一种在油田开采中应用的技术,通过掺入适量的水来改善稠油的流动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该工艺的原理及其在河口油区的应用情况。
原理稠油掺水降粘工艺的核心原理是掺入适量的水来改变稠油的流动性。
水的添加能够降低稠油的黏度和密度,提高流体的流动性,使得稠油在井筒内更容易向上运行。
降粘后的稠油具有较低的阻力和较高的渗透性,有利于提高油井开采效率。
该工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1. 空心杆安装在河口油区的油井中,首先需要在油井井筒内安装空心杆。
空心杆是一种中空的管状设备,用于控制水的注入和稠油的流动。
2. 水的掺入将适量的水注入到空心杆中。
水的掺入要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计量和控制,确保掺入的水量符合要求。
3. 混合稠油和掺入的水在井筒内混合,形成降粘后的稠油。
混合的过程需要确保稠油和水充分混合均匀。
4. 上升降粘后的稠油通过空心杆向上运行,上升到油井地面。
在沿途需要进行适当的压力控制,以保证稠油能够顺利上升。
5. 脱水在油井地面,需要对上升的稠油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脱水后的稠油可以进一步进行加工和运输。
河口油区的应用情况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在河口油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该工艺在该区域的具体应用情况:1. 提高开采效率河口油区的稠油含油量较高,但黏度大、流动性差,传统开采方法难以高效率地开采。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使得稠油能够顺利上升到地面。
2. 节约能源河口油区的油井开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能够降低油井开采过程中的能耗,减少能源消耗和关联的碳排放。
3. 减少环境影响河口油区为敏感生态环境,传统的开采方法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可以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4. 成本降低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应用能够降低油田开采的成本。
第24卷第3期油气储运实验研究河口稠油掺水降粘输送试验研究王鸿膺*寇杰(石油大学(山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张传农(北京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王鸿膺寇杰等:河口稠油掺水降粘输送试验研究,油气储运,2005,24(3)35~38。
摘要由于胜利油田河口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因此稠油的开采、输送和加工处理都比其它石蜡基原油困难得多。
为了寻求更经济、有效、可靠的稠油输送方法,通过大量的室内环道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稠油掺水输送的技术条件及降粘效果,并通过优化得出了河口稠油的最佳输送工艺参数,表明了稠油掺水降粘输送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稠油输送方法。
主题词稠油输送掺水降粘试验一、前言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 Pa#s、相对密度大于0.92的油藏称为稠油藏,由稠油藏采出的原油称为稠油。
稠油是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世界稠油资源蕴藏丰富,其储量比普通轻质油的储量大得多。
全世界估计稠油资源有4000@108~9000@108t,可采储量达1800@108 t,而普通原油资源只有3600@108t,可采储量为1350@108t。
稠油大多分布在委内瑞拉、加拿大、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及阿尔巴尼亚等国,其中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的稠油资源约占世界稠油总量的70%。
我国稠油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辽河、胜利、新疆和河南等油田,其中辽河油田的稠油产量已达到800@104t/a,是含蜡原油的两倍。
我国已探明的稠油储量中有近半数的稠油其粘度为10000~15000 m Pa#s,相对密度大于0.95。
由于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因此其开采、输送和加工处理都比其它石蜡基原油困难得多。
随着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热采技术的发展,稠油的输送就成为制约稠油生产的瓶颈,因而对稠油输送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常用的稠油输送方法有,加热输送法、掺稀输送法、低粘液环输送法和乳化降粘输送方法等。
表1列出了上述几种输送方法的对比结果。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论文从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出发,系统阐述了加热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
接着研究了解决的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稠油井,改质降粘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的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中对稠油井的开发要求也日益渐高。
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完善降粘技术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1、化学降粘降粘原理化学降粘是向原油中加入某种药剂通过药剂的作用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
目前对于任何原油,不管什么条件都能降粘的化学药剂尚末发现,只能对不同的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油井生产情况,采取相应的降粘措施。
(一)、降粘原理蜡晶改进剂(降凝剂)降凝降粘对于石蜡基原油,由于原油中蜡含量高,引起原油凝固点高,此类原油在其凝固点以上温度时原油粘度并不大,而且对温度不敏感,但当温度降到原油凝固点以下时,粘度急骤上升,所以如能将原油凝固点降低,就能大幅度降低粘度。
(二)、重点介绍蜡晶改进剂作用机理蜡晶改进剂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具有和原油中蜡分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正构烷烃,并带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作用是在熔点温度下分子排列发生变化,对石蜡结晶产生特殊改进作用,即在成核和蜡晶生长过程中阻止蜡晶的生长,或在生长中的蜡晶边侧结合上一个蜡晶改进剂。
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点。
(1)、分散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以上析出,起晶核作用,成为蜡分子吸附生长的中心,使原油中生成的小颗粒蜡增多。
(2)、共晶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时析出,与蜡共晶,破坏石蜡结晶的方向性,生成分枝的“过滤残晶形态”。
(3)、吸附作用蜡晶改进剂在略低于析蜡温度以下析出,被吸附在蜡晶上改变蜡结晶的方向性,降低晶体间的粘附作用。
由于石蜡结晶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油中的蜡和加入的结晶改进剂又是不同分子结构和大小的混合物,所以蜡晶改进剂的作用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用机理不同,蜡晶上存在的蜡晶改进剂分子位置不同,结晶形态也不同,原油的倾点,屈服值和表观粘度也不同,试验证明,蜡晶改进剂作为晶核或与蜡共晶时原油流动性好,而起吸附作用时流动性差。
探究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摘要:不断完善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能够有效提升稠油开采的效率,对促进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稠油井内流体流动困难的现状,通过试验,探究了掺入水、油水混合物与稠油的关系,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的应用,结果表明,油水混合物具有显著的降粘效果,应将合理设置掺入水温度和水量作为提升油筒举升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稠油开采;掺水量;降粘举升本次的研究对象胜利油田稠油井油层深度为1050-1450m,平均油层厚度为4-12m,油层的岩质疏松,渗透率约为2.0μm2,平均泥质含量约为4-35%。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井筒流动困难和抽油系统举升效率低等问题,探究了稠油井油套环空泵上掺水降粘举升工艺,设计了工艺参数,并对掺入水工艺进行优化,有效提升了稠油开采的效率。
1 抽油机井筒降粘工艺本次试验油区的油井原油粘度在25990-420000pa/s之间,部分油井的原油具有较高的粘度,增加了井筒的阻力,对提升抽油机的降粘举升效率形成不良影响。
由于该油区采用蒸汽吞吐的稠油开采方式,在蒸汽开采的初级阶段,油层开采的温度较高,原油的粘度较低,稠油开采的效率较高,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油层温度不断降低,加大了原油的粘度,无法提升举升的效率。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原油的粘度来实现对井筒举升的推动作用。
现阶段,最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化学降粘、热流体降粘和保温降粘四种。
1.1 加热降粘加热降粘通过对稠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充分利用,不断提升稠油的加热温度,实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
现阶段,电加热是提升稠油温度最主要的办法,电加热的主要装置有电热杆、热电缆、地下电炉和电热油管等。
其中,电热杆、电热管、热电缆是做常用的加热器具,各种电加热设备存在加热深度的限制,例如电热油管,在使用时需要增加油套环空泵的绝缘设施,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广大稠油开采企业依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及在河口油区的应用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通常由于含有较多的重质烃类和胶质物质而具有高黏度特点。
稠油在开采、输送和加工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流动性差、泵送困难、分离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应运而生。
2. 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原理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是一种通过在抽油过程中向井筒内注入适量的水来改变原油流变性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黏度降低:掺入适量的水可以将稠油中的重质烃类和胶质物质稀释,使得原油黏度降低。
这是因为水与石蜡等重质烃类具有亲和力,可以将其分散并减少其在溶液中的浓度,从而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
•温度调节:掺水后的稠油在空心杆内通过泵送时会产生摩擦热,使得原油温度升高。
由于稠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通过控制掺水量和泵送速度,可以实现对稠油黏度的调节。
•润滑作用:水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质,可以减少原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提高泵送效率。
掺入的水还可以减少油管内部的磨损和腐蚀,延长设备寿命。
3. 河口油区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应用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在河口油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该工艺在该地区应用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宜条件选择: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井筒条件,选择合适的掺水量、掺水方式和掺水位置。
通常情况下,在井底或抽采泵入口处进行掺水可以更好地实现降粘效果。
•掺水剂选择:在选择掺水剂时,需要考虑其对原油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使用清洁的淡水作为掺水剂,以避免对原油产生不良影响。
•掺水系统设计:为了实现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需要设计相应的掺水系统。
该系统包括控制阀、泵、管道和测量仪表等设备,用于实现对掺水量、流速和压力等参数的调节和监测。
•操作参数优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不断调整操作参数来优化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的效果。
这些参数包括掺水量、泵送速度、井筒压力等。
4. 工艺优势及存在问题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在河口油区具有以下优势:•提高采收率:稠油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可以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降粘的需求。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井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主要方法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田产量的稳定提高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稠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面临着粘度高、流动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开采效率和输送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方法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能、超声波等手段对稠油进行物理作用,改变其粘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剪切、振荡、高压处理等。
剪切是通过搅拌、搅拌、搅拌等手段将稠油进行物理剪切,使其粘度降低。
振荡是通过振动装置对稠油进行振动,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高压处理是通过对稠油施加高压力,增加其流动性。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稠油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溶剂、添加改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善稠油和水的亲和性,使其形成胶状液体,降低粘度。
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流动。
改性剂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稠油分子链的结构和长度,降低粘度。
热力学方法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处理,改变其粘度。
热力学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两种。
低温处理是通过将稠油降至低温,使其粘度降低。
高温处理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使其分子运动加快,粘度降低。
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开采和输油管道输送方面。
在油田开采方面,稠油降粘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油粘度后,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延长油井寿命。
此外,稠油降粘技术还可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堵塞等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国内稠油资源丰富,先后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全国已探明控制储量约16×108t[1]。
随着常规油可开采储量的减少,国内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有效、经济地开采稠油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稠油高粘度和高凝固点,流动性差,不易开采。
降粘、改善其流动性是稠油开采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过程中采用的降粘方法主要有:物理降粘(加热降粘法、掺稀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加碱降粘、降凝剂降粘、表面活性剂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改质降粘法、微生物降粘法。
关键词:稠油开采;降粘技术;技术进展1导言我国的稠油资源丰富,但由于粘度高,流动性差,增加了稠油开采和集输的困难,为了改善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必须研究稠油的性质和稠油的降粘工艺技术。
稠油之所以稠,主要是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油的粘度也就越高,即油越稠。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并不是单一物质,它们是结构复杂的非烃化合物的混合物,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溶于油,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胶质的进一步缩合物,不溶于油,分子中稠环部分成片状。
2 稠油的性质特点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但通常都在1Pa.s以上。
相较于普通轻质原油,稠油有其自身特性:粘度高、密度大(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在50℃时,平均粘度为452029mPa.s);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粘度会对温度变化较敏感;O、S、N等杂原子以及Fe、Ni、V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蜡含量低。
但我国部分油田如大庆、华北、中原等,其稠油蜡含量较高,大于10%。
3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3.1加热降粘技术稠油热力降粘开采是应用了稠油对温度高敏感性,即稠油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即应用工艺手段使稠油油层温度提高,胶质分子间、沥青质分散相间和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散相间通过氢键和分子纠缠而产生结构的作用力减弱,稠油中的结构被破坏,使粘度明显降低,提高油层流动性来开采稠油,在一定温度的范围内,温度升高稠油粘度将明显下降,即温度每升高10℃,稠油的粘度约下降一半;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时,稠油粘度就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得很小,即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温度继续升高,稠油的粘度降低很小。
稠油井掺稀降黏技术对策探讨作者:阿丽娜·阿尔斯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5期摘要:目前在稠油开采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由于稠油在油层中不流动或流动性差,原油流入井筒困难;二是原油可以流入井筒,但仅靠油藏的压力和温度,原油难以流出地面。
而且,现阶段针对稠油地层掺稀的成熟技术并不多,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流动性差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稠油的开发与利用。
因此,探索有效的稠油掺稀措施是目前油田开采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稠油井;掺稀;现状分析;对策原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其在进入油筒后的垂直流动过程中粘度会随井筒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流动性变差,使油井无法投产和维持生产。
本文主要以某区块稠油开采为例,对现阶段稠油井掺稀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1.井筒掺稀降黏技术概述1.1掺稀油降粘机理掺稀油降粘主要是利用稀油对稠油中胶质和沥青的溶解作用,当稀油加温并与稠油充分混合之后,混合油中的沥青质量比例将降低,从而大幅度降低稠油粘度,有效降低稠油井筒举升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升原油的流动性。
研究表明,掺入稀油的比例越高、温度越高、混合时间越长,稠油的降粘效果越好。
1.2井筒掺稀降黏技术井筒掺稀降黏较水溶性化学降黏等方式效果要好,且相对稳定。
掺稀油生产的油井产液举升到地面上后,在没有外加措施的支持下可以实现进罐流程。
其依据为:1)稠油粘度降低可以有效降低稠油液柱压力,减小稠油流动阻力,从而使得井底的生产压差增大,使油井具备自喷条件,或者能够达到机抽的条件;2)将密度较低的稀油与地层中的稠油混合后,可以大大降低混合液的密度,使其低于原稠油的密度,使井筒的静压损失降低,从而大幅度降低井底流压,提高产量。
2.稠油井掺稀现状分析区块碳酸盐岩油藏原油性质分布差异性较大,原油密度由西南向东北变稠。
从去年起,其稠油井的掺稀比出现较大波动,部分月份掺稀比偏高,最高达2.71。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摘要: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伴随着轻油储量的逐渐减少,稠油的开发集输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由于稠油的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差,如何实现经济、安全、稳定地管输,已渐渐成为油气集输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稠油降粘输送工艺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现状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陆上稠油占我国石油资源总量高达20%以上,这些稠油油田主要集中在辽河油区、胜利油区、克拉玛依油区及河南油区。
所以尽管我国的稠油储量十分可观,但仅仅在7个主要地区进入工业性开发阶段,即新疆克拉玛依九区,六区,红浅区,辽河的曙光,高升油田,胜利的单家室油田,河南南阳的井楼油田等[1]。
因此,要实现经济、安全、稳定地开发稠油资源,并研发出更加节省能耗的集输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油气领域的发展趋势。
稠油管输技术的难点及输送方式稠油集输处理的难点和关键点主要表现在输送、计量、脱水、密闭等生产环节。
由于稠油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粘度大,凝点低,低温时呈现非牛顿流体特性,长输管道沿程压降较大。
稠油输送从本质上可以分为几类:改变流变性输送、水力输送、稠油改质等。
集输工艺主要包括:加热法、稀释法、掺热水或活性水法、乳化降粘法、低粘液环法、改质降粘法等[2]。
几种稠油输送方法的比较[3]降粘输送的方法稠油粘度高的实质是由沥青胶质颗粒缔合形成的胶束结构,内因主要是以金属及杂质形成晶核。
因此,稠油降粘的根本途径就是降低金属杂原子,以及破坏胶质沥青质结构或通过化学分解降低其含量[4]。
目前稠油降粘方法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
在有稀油源的油田,推荐采用轻油稀释降粘,掺轻油比例越大,轻油密度及粘度越小,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对油田增加产能、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贡献,适应广泛。
加热是目前国内外稠油集输的传统方法,主要有蒸汽热水加热法和电加热法。
但加热输送能耗高,经济损失大,此外还存在低温时停输再启动困难等问题[5]。
探析稠油井掺稀降粘试油工艺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其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的特点给稠油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为了改善稠油的流动性,保证稠油的顺利生产,可采用掺稀降粘方式加以改善。
本文就稠油降粘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稠油开采;掺稀降粘方式;应用现在许多油田的常规原油开采和集输已经很成熟了。
而油田想增产就要考虑一些非常规原油的开采,特别对稠油的开采。
而胶质和沥青质高是造成稠油粘度高的主要原因。
现在一些稠油油田很难开采,关键在于解决稠油粘度的问题,粘度过大使稠油很难流动,也就很难开采。
也使油田花费许多钱来解决稠油开采。
如果能考虑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来降低稠油粘度,这样可以降低稠油开采的成本,提高稠油的开采。
本文主要探讨应用于稠油开采的物理和化学及其它一些先进降粘技术。
1 物理掺稀降粘技术目前,物理方法包括掺稀释剂(凝析油、轻质油、柴油等)降粘工艺、热力法(蒸汽驱、热水驱和火烧油层)和加热降粘。
1.1掺稀释剂其原理遵循相似相容原理,也就是说,加入溶剂降低稠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煤油、粗柴油、混苯等。
混苯中的早苯、二甲苯是胶质、沥青质的良好溶剂。
1.2热力法热力法包括蒸汽驱、热水驱、火烧油层、加热降粘等方法。
蒸汽驱其原理为:指通过适当的井网,选择一定数量的井注入蒸汽,使注入井周围形成饱和蒸汽带,加热并驱替原油到生产井的采油方法。
热水驱其原理为:指向油层中注入高温水,以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
火烧油层其原理为:指通过适当井网,选择点火井,将空气或氧气注入油层,并用点火器将油层点燃,然后不断注入空气以维持油层的燃烧。
燃烧前缘的高温使原油蒸发、裂解,并驱替原油流入采油井内。
1.3加热降粘稠油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比常规原油更敏感,加热降粘技术主要是根据稠油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强,随着油温从高到低变化,稠油会从牛顿型流体转变为非牛顿型流体,随着温度升高,稠油粘度呈下降趋势。
2018年06月合适的细分岗位上,用人要用人之所长,量才使用。
对造价人员的培训和开发也是相当关键的,通过培训可以使造价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也唯有通过培训和学习开发才能使造价人员更加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减少实际造价预算工作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
最后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人才梯队,以老带新,奖优罚劣,尽最大限度为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通道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除了造价人员外,对原材料采购人员也应采取同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原材料采购人员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要对整个采购流程做到全方位监督,防止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违规操作出现营私舞弊索贿受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教育和监管要向采购人员灌输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采购价格最优原则!2.4建筑施工过程管理规范化防止工程超预算除了在以上三个前端环节上入手防治之外,要必须要做好后端建筑施工过程的规范管理。
2.4.1加强管理,注重施工安全大的施工现场由于人员众多,材料和设备存放过多,占地面积大等原因使得现场管理的难度很大。
对此现场管理者首先要建设好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通过管理团队再搭建好管理梯队,通过管理梯队使现场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守其责使每项工作每个原料每台机械设备都责任到人,从而尽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4]。
尤其重要的是管理梯队要确保每个施工流程按照标准规范作业,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资产损失。
2.4.2监管与安保并重监管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监督和补充,通过加强监管可以使现场管理更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流程化,监管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有效机制之后还可以使企业文化向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促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良好风气。
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监管的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保以防止外部闲杂人员偷盗原料和设备给企业带来损失导致成本超预算。
3结语综上所述,有效解决建筑企业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要从前端和后端两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