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工程-绪论2014
- 格式:pdf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75
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化学、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的工程技术。
2、结构模体(supersecondary structure,motif)——介于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空间结构,指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排列形成规则的、在空间结构上能够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block building),其基本形式有αα、βαβ和βββ等。
3、结构域(domain)——是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4、蛋白质的折叠(protein folding)——从体内新生的多肽链或体外变性的多肽链的一维线性氨基酸序列转化为具有特征三维结构的活性蛋白质的过程。
5、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一大类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蛋白质,它们具有的共同功能是帮助其他含蛋白质的结构在体内进行非共价的组装和卸装,但不是这些结构在发挥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时的永久组成部分。
6、晶胞(Unit cell)——空间点阵的单位(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六面体),是晶体结构的最小单位。
7、核磁共振现象(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指核磁矩不为零的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核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Zeeman splitting),共振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radio frequency, RF)的物理过程。
8、化学势(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9、耦合常数(J)——由于自旋裂分形成的多重峰中相邻2峰间的距离。
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化学、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的工程技术。
2、结构模体(supersecondary structure,motif)——介于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空间结构,指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排列形成规则的、在空间结构上能够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block building),其基本形式有αα、βαβ和βββ等。
3、结构域(domain)——是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4、蛋白质的折叠(protein folding)——从体内新生的多肽链或体外变性的多肽链的一维线性氨基酸序列转化为具有特征三维结构的活性蛋白质的过程。
5、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一大类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蛋白质,它们具有的共同功能是帮助其他含蛋白质的结构在体内进行非共价的组装和卸装,但不是这些结构在发挥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时的永久组成部分。
6、晶胞(Unit cel l)——空间点阵的单位(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六面体),是晶体结构的最小单位。
7、核磁共振现象(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指核磁矩不为零的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核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Zeeman splitting),共振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radio frequency, RF)的物理过程。
8、化学势(位)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9、耦合常数(J)——由于自旋裂分形成的多重峰中相邻2峰间的距离。
《蛋白质工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系统介绍蛋白质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主要方法和技术以及该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实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从事蛋白质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了解蛋白质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与最新科技成果,为日后从事蛋白质科学以及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有机化学及相关实验课程密切相关,应先修以上课程。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工程。
2、重点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
3、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理解并掌握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概念与研究内容。
按照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应达到的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列出。
(二)蛋白质结构基础(10学时)1、主要内容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结构的基本组件;蛋白质结构的组织和主要类型;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蛋白质结构与蛋白质工程关系。
2、重点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构特点与蛋白质功能机理的密切关系。
3、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结构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极高的复杂性,构成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结构基础,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理解这些结构特点与丰富多彩的蛋白质功能机理的密切关系;掌握蛋白质结构特别是三维结构知识和不同蛋白质分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共同特征。
(三)蛋白质分子设计(8 学时)1、主要内容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结构分子设计;全新蛋白质设计。
2、重点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理论基础。
3、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与核心内容,以及一些最新的蛋白质分子设计成果与设计特点;理解和掌握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与蛋白质结构方面的基本关系。
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化学、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的工程技术。
2、结构模体(supersecondary structure,motif)-—介于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空间结构,指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排列形成规则的、在空间结构上能够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block building),其基本形式有αα、βαβ和βββ等。
3、结构域(domain)——是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4、蛋白质的折叠(protein folding)—-从体内新生的多肽链或体外变性的多肽链的一维线性氨基酸序列转化为具有特征三维结构的活性蛋白质的过程。
5、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一大类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蛋白质,它们具有的共同功能是帮助其他含蛋白质的结构在体内进行非共价的组装和卸装,但不是这些结构在发挥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时的永久组成部分。
6、晶胞(Unit cel l)-—空间点阵的单位(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六面体),是晶体结构的最小单位.7、核磁共振现象(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指核磁矩不为零的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核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Zeeman splitting),共振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radio frequency,RF)的物理过程.8、化学势(位)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9、耦合常数(J)——由于自旋裂分形成的多重峰中相邻2峰间的距离.用以表征2核之间耦合作用的大小,单位赫兹Hz.10、蛋白质组(proteome)--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 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工程能够大规模生产生物体内微量存在的活性物质,并借助转基因而改变动植物性状,得以在人类医疗保健中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然而在广泛利用自然界各种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些蛋白质只是适应生物自身的需要,而对它们进行产业化开发往往不合意,需要加以改造。
1983年Ulmer首先提出蛋白质工程,它是指按照特定的需要,对蛋白质进行分子设计和改造的工程。
自此以后,蛋白质工程迅速发展,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工程首先是以蛋白质的结构为基础,通过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晶体结构和溶液构象的研究,积累了成千上万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数据资料,并编制成系统的数据库,得以从中找出蛋白质分子间的进化关系、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面的规律。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图象显示的迅猛发展,已使蛋白质结构分析、三维结构预测和模型构建,分子设计和能量计算等理论与技术以及相关软件,正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成为生物信息学的一个分支。
它在蛋白质工程定向改造的分子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手段。
蛋白质作为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重点,大量蛋白质被分离纯化,测定了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作用。
分子生物学有关基因组的研究,也可以用以推测出一些未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采用定位诱变的方法,可以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密码子的插入、删除、置换和改组,其结果为分子改造提供新的设计方案。
现有的蛋白质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蛋白质工程则是对生物进化的模拟,按照蛋白质形成的规律,改造蛋白质或构建新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改造通常需要先经周密的分子设计,然后依赖基因工程获得突变型蛋白质,以检验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果改造的结果不理想,还需要从新设计再进行改造,往往经历多次实践摸索才能达到改进蛋白质性能的预定目标。
目录• 蛋白质结构分析• 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 创造和改造• 实际应用蛋白质结构分析蛋白质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建立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数据库,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蛋白质工程第一章——绪论一、蛋白质工程的定义?狭义定义: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广义定义: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简单来说:蛋白质工程就是一门改造设计蛋白质的学科)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总体可分为四大部分:(1)蛋白质的基础知识——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功能与结构的关系(2)蛋白质的物质准备——表达、纯化(3)蛋白质的研究方法——结构解析、分析鉴定、蛋白质组学研究(4)蛋白质的改造应用——设计改变、功能应用、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或者可分为三大部分:(1)蛋白质结构分析——基础(关系学)(2)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基础的应用与验证(实验科学)(3)创造和/或改造蛋白质——新蛋白质——终目标(工程学)三、蛋白质工程的应用(1)蛋白质工程应用蛋白质多肽药物、新型疫苗、工业用酶……(2)蛋白质工程意义1)在医药、工业、农业、环保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2)对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3)是蛋白质结构形成和功能表达的关系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手段(3)蛋白质工程的支持技术定点突变等遗传操作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蛋白质的设计、表达、生产技术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调节功能、防御/攻击、支架作用、信息传递、运动功能、转运功能、储存功能、催化功能、结构成分二、蛋白质基本化学组件(1)氨基酸(amino)1)氨基酸种类:二十种天然氨基酸、稀有氨基酸、非天然蛋白质氨基酸2)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①均含有C 、H 、O 、N 、S,以一定比例存在。
有些含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如铁、锌、钼、镍等)②易被酸、碱和蛋白酶催化水解为胨、肽。
共同的化学结构(除脯氨酸)3)氨基酸的性质极性氨基酸:Ser、Thr、Cys、Asn、Gln、His、Tyr——二硫键疏水氨基酸:Ala、Val、Leu、Ile、Phe、Pro、Met、Trp——疏水内核荷电氨基酸:Arg、Lys、His(+);Asp、Glu(-)——PI,蛋白分离谱特性、紫外线吸收特性——检测(3)肽单位、多肽链1)肽键定义: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蛋白质工程》教学大纲Protein Engineering课程编码:27A11714 学分:1.5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24 其中讲课:24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推荐教材:刘贤锡著,《蛋白质工程原理与技术》,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汪世华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蛋白质工程》,科学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应用,熟悉从事蛋白质工程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蛋白质工程的学习热情,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蛋白质分子设计、蛋白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蛋白质的修饰和表达、蛋白质的结构的学习,加深蛋白质的功能和应用的掌握,通过蛋白质组学的学习了解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着重涉及当今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旨在使本科生了解现代蛋白质工程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提供知识和技术。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历史及理论基础、基本研究内容与研究程序,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部分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1.1 蛋白质工程概论蛋白质工程的理论基础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内容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程序§1.2蛋白质工程的应用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改变蛋白质的特性生产蛋白质和多肽类活性物质设计合成全新蛋白质§1.3 蛋白质工程展望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蛋白质组成与结构,掌握蛋白质的二级、超二级、结构域、三级、四级结构的概念以及不同空间结构的主要代表结构,并掌握不同的蛋白结构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了解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主要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