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_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7
建筑设计191产 城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邹媛1 王祥松2摘要: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界,是构造活动较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和较稳定的川滇块体之间的界线,同时也是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部,呈NE-SW向展布,构造位置非常重要。
龙门山断裂带具有长期活动性,张培震等在2008年通过GPS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它的构造变形的速度都非常的小(小于2mm/a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1 龙门山区域地质概况龙门山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也是扬子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的分界线,还是中国中西部地质、地貌、气候的陡变带。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包括 3 条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层。
龙门山地区的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的西北部,其在羌塘板块和扬子板块相互的挤压的过程中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是中国大陆造山带的一个典型。
在龙门山地区内,它的地势西北部分较高,而东南部分较低。
在西北部分是山石青峰,山峦巍峨起伏的龙门山山脉,主要是要由变质岩,岩浆岩构成。
2 断裂活动性差异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以往研究认为北(平武—青川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李传友等,2004;),最新的研究认为全新世是活动的(孙浩越,2015)。
中段在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而南段因为分支较多等因素活动性较中段弱(李传友等,2004;杨晓平等,1999;邓起东等,1994;赵小麟等,1994;李勇等,2006;周荣军等,2006;)。
由断裂活动引起的水系扭曲、断裂槽谷、阶地位错等现象充分验证了以上结论(唐荣昌等,1993; Densmore et al.,2007;陈国光等,2007;贾营营等,2010;陈立春等,2013)。
2008 年汶川 Ms8.0 地震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断裂发生地表破裂,表明了这两条断裂的最新活动性。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其断裂带西南起四川雅安,东北至四川青川县-陕西宁强县,经大邑县,都江堰,汶川,茂县,绵竹,北川,江油,平武,剑阁;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该断裂带历史并无8级地震记录【有一个疑似8级地震记录,是1327年8月底至9月初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地震震感最远传到湖北荆州,陕西汉中等地区,官方认为是在7级至8级之间。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有3条平行的断裂带组成,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关庄】,龙门山主山前边界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
下图是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全长500多千米【个人通过谷歌测距测到了是538千米左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实际上震中距离汶川县城接近70多千米,距离都江堰县城只有30多千米】发生8级地震【也有资料显示此次地震是一个连发的双震,汶川开始破裂发生了7.8级地震,随后当断裂带破裂到北川时北川再次发生破裂又发生了7.2级地震而两次地震相隔不到1分钟,这也就解释了为啥距离四川汶川地震震中100多千米外的北川比距离震中30多千米外的都江堰灾情更严重了。
】;地震属于逆冲-走滑行地震,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山地块和扬子淮板块间的碰撞导致的。
此次地震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北川这接近300多千米的断裂区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累计的地壳挤压能量几乎全部释放了,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山断裂带长度是达到500多千米呢,释放了300多千米应该还有接近200千米【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勘探显示释放了320千米的断裂带的应力】;而至200多千米未释放能量的区域自2008年后也出现了活跃并且在2013年再次释放;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附近发生7级地震【USGS测定为6.6级】;此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地震释放了35千米至40千米断裂带的几百年累积的能量。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国的历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一: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即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是全球性的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
该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和提供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其宗旨是处理成员国之间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政治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2015年7月24日,WTO 达成1万亿美元的IT产品减免税协议;12月,世界贸易组织的50余个成员国达成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对201项IT 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
2016年1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机构报告,再次裁定欧盟对中国部分钢铁紧固件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21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二: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约2分钟),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震源深度5;12汶川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破坏性巨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
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TJ1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八年七月十五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2.1、工程概况 (1)2.2、地质水文概况 (3)3、监控量测的目的 (6)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6)4、监控量测的意义 (7)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 (8)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8)5.2、职责 (8)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 (9)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10)6.1、监测项目 (10)6.2、量测频率 (10)7、监控量测方案 (11)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1)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12)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 (13)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 (14)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 (18)7.6、洞内、外观察 (19)7.7、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20)7.8、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25)7.9、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28)8、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30)8.1、净空变化量测 (30)8.2、拱顶下沉量测 (34)8.3、地表下沉量测 (34)9、监控量测控制和结束基准 (36)9.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6)9.2、位移控制基准 (38)9.3、量测结束标准 (39)10、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39)10.1、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9)10.2、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40)10.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43)11、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47)11.1、日报 (47)11.2、月(周)报 (47)11.3、专题报告 (48)11.4、监测总报告 (48)12、工程安全性管理及应对措施 (49)12.1、工程安全性管理内容 (49)12.2、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51)13、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1、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2、监测点保护措施 (53)13.3、安全文明作业 (53)附表 (54)折多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提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查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
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 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
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一北川破裂带。
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
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一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断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
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
另外,在灌县一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
在龙门山断裂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 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1、前言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Ms8.0)(图1),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并诱发了强烈的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8万多人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广。
黑龙江及邻区地震史料研究与疑难地震
孟宪森;陈洪洲;关玉辉
【期刊名称】《中国地震》
【年(卷),期】2004(020)004
【摘要】一般认为,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少震、弱震地区。
根据现有的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黑龙江省及邻区确实算不上是个多震的区域。
但由于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还有待深入,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的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及地震活动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
黑龙江省及其邻区(43-54°N、120-135°E)与我国中原地区一样,
【总页数】5页(P425-429)
【作者】孟宪森;陈洪洲;关玉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市鸿翔路24号,150090;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市鸿翔路24号,150090;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市鸿翔路24号,15009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平顶山市及邻区地震活动异常在河南省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J], 宋德熹;高黎民
2.黑龙江省及其邻区地震序列早期特征研究 [J], 孟宪森;关玉辉;张亚江;姜锦华;杜国林
3.黑龙江省及其邻区非构造性地震振动研究 [J], 孟宪森;郑辉;关玉辉;王晓峰;姜锦
华
4.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 [J],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
5.黑龙江省及其邻区历史地震研究 [J], 孟宪森;郝永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3大地震带,不在地震带上的城市有哪些?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不在地震带上的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大部分地区城市。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5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
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地震带。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
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汾渭地震带。
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
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地质环境稳定性分析——以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中段为例王德富;唐伟;文学虎【摘要】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评价已成为当今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为此,国家环境保护部专门出台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以指导我国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然而,地质环境工作虽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简易通用的标准规范.尤其是在涉及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等方面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鉴于此,笔者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地质环境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以分析地质环境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5页(P454-458)【关键词】生态环境;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模型构建【作者】王德富;唐伟;文学虎【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成都610100;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100;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成都610100;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成都6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当前,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日益破坏,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而在生态环境方面,已有大量学者开展了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并形成了一套评价生态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在地质环境方面,大量工作集中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区划。
然而,地球表层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渗透、交织、联系,共同形成了统一的地球表生最大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具有恢复和调节功能的开放—复杂的动态系统[2,3]。
显然,地表生态环境评价仅仅能客观反映当期生态环境质量,不能深刻揭示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地质环境的本质属性和自然特征。
因此,对地球表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尤其是生态环境评价离不开对地质环境的分析评价。
然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涉及地质环境的评价相对较少。
川滇块体东边界中段主要断裂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间变形状态研究1.概述发震断裂带/段震间应变积累状态是强震中长期危险性研判的重要指标之一,构造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已为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川滇块体东边界是我国大陆内部断层滑动速率和强震频度最高的典型活动构造带,主要分布有左旋走滑、逆走滑及逆冲等性质的断裂带,该区历史强震活动频繁,且不同的断裂段的最晚一次历史(或古)大地震的离逝时间不同,可能存在不同应力积累程度和活动习性的段落,且历史强震活动背景反映沿安宁河断裂带和昭通-莲峰等断裂带存在第一类地震空区,这种不同大震离逝时间断层段的变形/闭锁状态的研究对该区中长期地震危险性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与之相连的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对区域构造形变与断层应变积累造成显著影响,且仅5年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又发生了芦山7.0级地震,研究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对于认识震间晚期变形特征和判定该区的后续强震危险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以川滇块体东边界带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为研究区,在回顾构造大地测量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数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多类型不同活动习性断层带/段的震间应变积累特征的研究。
本文首先以1999—2007和2009—2013两期GPS速度场为约束,利用Savage and Burford(1973)经典位错模型反演了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的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深度;其次,以GPS速度场为约束,基于Defnode负位错模型反演了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和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断层闭锁状态;然后,基于流动和连续GPS观测资料研究了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变积累特征;最后分别基于数学方法和数值流形方法对研究区域的水平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联合分析。
2.本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1)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的应变积累特征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历史地震破裂图像,将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分为石棉—冕宁段、冕宁—西昌段和西昌以南段进行研究,并在位错模型反演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近旁大凉山断裂带的可能影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以米仓山、龙门山前陆盆地及其褶皱带为例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构造地质学指导教师:***20070101第二章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褶皱带区域地质特征第一节四川盆地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米仓山前、大巴山前的通南巴构造带,以及龙门山前中段的安县构造、磁丰场构造、大邑构造,总体上属于扬子台地西缘、西北缘(圈2一1)。
四川盆地(台坳)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上偏西北一侧,是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也是扬子台地上的最大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四川盆地印支期时已具盆地雏形,后经喜山运动全面褶皱形成现今构造面貌。
盆地具明显的菱形边框,西北和东南晒条边界稍长,呈北东向延伸,相互平行、整齐;东北和西南边界略有弯曲,主要是北西向,但向东西方向偏转。
四条边界遥相对应,盆地轮廓清晰。
盆地靠西北是龙门山褶皱带,向外过渡到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东北一侧大巴山台缘断褶带,向外过渡到秦岭褶皱系;东南和西南一侧是滇黔川鄂台褶带(马力等进一步分为雪峰山构造带)(图2一1)。
扬子地块进一步可分为(马力,2004):图2-1四川盆地区域地质简图①龙门山前陆盆地:受三江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双重控制,中三叠纪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喜山期大规模逆冲,形成逆掩冲断带。
②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纪大巴山核部由北向南推覆,下中侏罗统明显覆盖在褶皱冲断带上,中燕山运动强烈,喜山期全面褶皱。
③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形成褶皱冲断,喜山期全面褶皱.④雪峰山类前陆盆地:中燕山运动形成侏罗山式褶皱,喜山期加强褶皱。
雪峰山类前陆盆地即川东高陡构造带,原来的命名描述的只是构造形态,没有描述构造带的性质。
⑤川中隆起:龙门山、大巴山、雪峰山三个前陆盆地的前陆盆地隆起。
12加里尔运动中表现为强烈的上升活动,志留系、奥陶系、甚至一部分下寒武统全被剥掉,形成天井山加里东期线形隆起。
其东侧与乐山一龙女寺隆起带间隔着一个狭长坳陷,西侧则呈斜坡向地槽区过渡。
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的划分
孔军;周荣军
【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
【年(卷),期】2014(009)001
【摘要】新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的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的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的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的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的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的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的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的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的简单方法.
【总页数】10页(P64-73)
【作者】孔军;周荣军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地震带细致划分为地震构造区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J], 亢川川;雷建成
2.新地震区划图地震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以中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区为例[J], 高战武;陈国星;周本刚;周庆;雷清清
3.新疆主要逆断层-褶皱构造区基本地震构造征与潜在震源划分问题 [J], 沈军;吴传勇;陈建波
4.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 [J],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
5.成都龙门山地震区波状剥蚀过程及其成因 [J], 李俊;陈宁生;赵苑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汇总1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
对这个适合的,对那个就不一定适合,好像一件衣服有一定的尺寸,只适用于特定的人一样。
这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问题。
A.不要轻视比喻的力量B.小诗的结尾像赛跑的最后冲刺,要做精心的安排C.要注意分寸D.一句诗要写得通顺、平易、流畅,不是容易的正确答案:C2[.单选题]人,这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动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
(),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巍峨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波涛,而汹涌的波涛却摧不折人类精神鼓起的风帆,() ,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①水渗人了人的灵魂,合成人血肉之躯②水在合成人血肉之躯的同时,也渗入了人的灵魂③在大海的背景下,我听见了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的呐喊④听吧,在大海的背景下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在呐喊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3[.单选题]下面各句依次排列能形成语意明确连贯的一段话的一项是()。
①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②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③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④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⑤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⑥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②④⑤⑥①③D.①③④⑤②⑥[答案]C4[1单选题]“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中的“生理变化”指的是()。
A.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遗传性状。
B.植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胁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发出的信使在体内传递。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效应。
[答案]D5[1单选题]“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指的是()。
A.水分、矿质元素在日照下产生能量,造成特定环境。
B.植物从日照中获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态环境。
C.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性的变化。
D.日照对植物实现遗传性状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
第34卷 第3期2012年9月西 北 地 震 学 报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Vol.34 No.3Sept.,2012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①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摘 要: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
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
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关键词:中小地震;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最小完整性震级MC;能量密度值中图分类号:P3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44(2012)03-0277-07DOI:10.3969/j.issn.1000-0844.2012.03.0277Applic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oderate-smallEarthquakes for the Division of the Seismic Zones———Taking Longmenshan Seism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as An ExampleXIE Zhuo-juan,LU Yue-jun,ZHANG Li-fang(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5,China)Abstract:The energy density values of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since 1970in Longmenshanseism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are calcula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image of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tribution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and main fault zones,as well as with seismic belt boundaries arediscussed.The result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base from moderate-small events to validity of thenew division scheme of seismic zoning in Longmenshan area.In addition,the minimum complete-ness of magnitude MCare given for each periods in the research area by completeness analysis formoderate-small earthquake data using the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The result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base for division of seismic belt in this region,and canbe a reference for seismicity analysis and earthquake risk evaluation.Key words: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Quantitative analysis;Longmenshan seismic belt;Mini-mum completeness of magnitude;Energy density value0 引言地震区、带作为分析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其划分直接影响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各参数的选取和地震危险程度的评估,因此,地震区、带的划分是地震区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1-3]。
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已经编制完成了4代地震区划图。
目前正在编制的“新一代全国地震①收稿日期:2011-05-20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0-20)作者简介:谢卓娟(1984-),女(汉族),贵州六盘水人,研习员,主要从事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动参数区划图”(简称五代图)在以往历次区划图基础上,结合最近十余年获得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地震活动性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最新的地震区、带划分方案①。
以往历次地震区、带划分的依据较少考虑现代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研究范围,收集该范围内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资料,对目录进行余震删除和完整性分析,计算该范围内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分析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图像特征,以及与历史地震震中分布、主要活动构造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探讨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以期为现代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的应用提供依据。
同时,本文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其结论可供此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1 龙门山地震带简介龙门山地震带位于南北地震带中部,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主要强震活动带之一。
它西邻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巴彦喀拉山地震带和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北邻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东邻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
自公元前193年起有地震记载以来,共发生过3次8级大震,分别为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
龙门山地震带主要包括龙门山山脉及秦岭的西段,大地构造上为龙门山褶皱带与秦岭褶皱系的一部分,带内发育了一系列NE-NNE向、NW-NNW和近SN向的断裂[4-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简称四代图)中[2]给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范围,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为龙门山地震带与长江中游地震带的分界断裂。
目前编制的五代图中,在此基础上根据最新研究的资料,将龙门山地震带与邻区的边界做了以下改动①(图1):(1)根据控制成都盆地东南边界的龙泉山断裂(F1)与龙门山断裂带(F2)具有相同的断裂性质,认为成都断陷盆地是龙门山构造带前缘的第四纪前陆盆地,将成都盆地划归龙门山地震带,其与长江中游地震带边界做了相应改动。
(2)根据西界南段GPS观测表明,龙日坝断裂(F3)可能为龙门山构造带后缘冲断带,将龙门山地震带于巴颜喀拉山地震带东南边界做了相应修改。
(3)根据西界北段日月山断裂(F4)与青海湖地震构造区西侧的鄂拉山断裂(F5)性质相近,以右旋走滑为主,将四代图中属于龙门山地震带的日月山断裂划归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边界向东缩短40~60km。
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龙门山地震带邻区,为99.17°~107.07°E、29.17°~38.23°N,如图1所示。
图中绘制了四代图[2]、五代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①以及龙门山地震带内7级以上强震震中和区域断裂分布图。
图1 研究区域地震带划分及7级以上强震震中、 断裂分布图Fig.1 The division of seismic belts,main faults and the epicenter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MS≥7.0)in the research area.2 资料预处理和概况地震目录是地震活动分析研究中的关键资料,872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第34卷①周庆,等.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全国地震区带划分.内部资料,2009.为了使统计结果不受资料选取的影响,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非常重要[6]。
因此必须对资料进行预处理,进行合理的余震删除[7],以及根据研究区中小地震监测能力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
2.1 资料来源和预处理本研究的现代中小地震资料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数据库。
研究范围内共收集1970以来1.0≤ML≤5.0共计91 779次地震。
我们采用空间窗、时间窗法对地震目录进行余震删除处理[8-9],包括删除了甘肃平凉地区的矿震[10],最终给出了区域内1970年1月至2010年12月1.0≤ML≤5.0的40 080次地震目录。
图2为研究区地震目录震级-频度关系图(包括原始目录和删除余震的目录)。
图2 研究区1.0≤ML≤5.0地震震级-频度关系图Fig.2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hip of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1.0≤ML≤5.0)in the research area.2.2 资料完整性分析区域范围内,由于地震台网随时间不断增加以及地震分析方法的改进,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也在不断降低。
根据研究区内的地震监测能力以及台网的改造情况[11-12],本文分为3个研究时段,分别为:1970-1986年、1987-2000年、2001-2010年。
首先,对删除余震后的中小地震目录按0.1震级档间隔作震级-频度分布图,然后按照古登堡-里克特公式(1)取不同的震级下限Mi逐一进行拟合。
当Mi<MC时,拟合相关系数R值很低,拟合线性关系差;随着Mi的增大R随之增大;当Mi=MC时,R达到最大值,此时Mi即为MC。
但当Mi>MC时R值会下降,这是由于随着MC取值的增大震级-频度关系分布线性好的较小震级段的资料逐步被舍弃,使得拟合结果的可靠性下降[14]。
lgN=a-bM(1) 拟合过程如图3所示。
图3(a)、(b)、(c)中分别为研究区三个时段选取不同起算震级得到的震级-频度以及拟合的G-R关系图,图中明显可见,(a)、(b)、(c)中的(Ⅲ)图线性拟合程度均优于(Ⅰ)、(Ⅱ)图,拟合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