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慢病管工作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慢性病早诊早治率,降低慢性病死亡率、致残率。
2. 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3. 完善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
4. 提高慢性病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慢性病信息资源共享。
三、工作措施1. 加强慢性病监测与评估(1)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2)对慢性病发病趋势、危险因素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2. 提高慢性病早诊早治率(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
(2)落实慢性病首诊负责制,提高慢性病早诊早治率。
3. 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2)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4. 完善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1)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实现慢性病管理服务均等化。
(2)加强慢性病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
5. 提高慢性病管理信息化水平(1)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慢性病信息资源共享。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
6. 加强慢性病管理经费保障(1)加大慢性病防治经费投入,确保慢性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023年1月-3月):制定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
2. 第二阶段(2023年4月-6月):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3. 第三阶段(2023年7月-9月):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
4. 第四阶段(2023年10月-12月):总结慢性病管理工作,完善慢性病管理措施。
五、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慢性病管理工作。
2. 完善考核机制,将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慢病管理个人工作计划慢性病管理个人工作计划1. 目标设定首先,需要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定长期和短期的管理目标。
例如,长期目标可能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短期目标可能是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
2.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摄入盐分、糖分等,增加蔬果摄入量,合理搭配膳食等。
3. 运动计划适当的运动对于慢性病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制定每周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4. 用药管理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
在药物管理方面,也要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病情。
5. 情绪管理慢性病的管理过程中,情绪管理也很重要。
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阅读、运动、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6. 定期体检在慢性病管理中,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格检查、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调整疾病的进展。
7. 借助社会支持慢性病患者可以借助社会支持来更好地管理疾病。
可以加入相关的慢性病管理小组,或者参加相关的健康讲座、培训等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和心得。
8. 不良习惯改变患者在慢性病管理中还需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等。
这些改变对于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以上是一个慢性病管理个人工作计划的范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慢性病管理需要患者与医生、家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只有坚持长期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慢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 加强慢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慢性疾病监测、评估和干预机制。
3. 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4. 加强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三、工作措施1. 慢性疾病监测与评估(1)建立慢性疾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慢性疾病相关数据。
(2)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开展慢性疾病风险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
2. 慢性疾病预防控制(1)加强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2)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
(3)加强慢性疾病早期筛查,提高慢性疾病早诊率和早治率。
(4)落实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
3. 慢性疾病患者管理(1)建立慢性疾病患者档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
(2)加强慢性疾病患者随访管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开展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加强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关怀,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4. 慢性疾病健康教育(1)开展慢性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册、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慢性疾病防治知识。
(3)开展慢性疾病防治志愿者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四、工作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慢性疾病管理工作合力。
2. 完善政策法规,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大投入,确保慢性疾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5.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慢性疾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全科慢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根据现中心辖区人口数62408人(其中中心55093人,利民路服务站7315人)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要求,为圆满完成《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中慢病管理的目标任务,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
二、慢病管理服务流程:(全科4、5诊室)三、服务内容:(一)、高血压患者管理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建议高危人群(本人注:直系亲属有原发*高血压)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在门诊登记中反映)。
按什邡市2013年各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任务,2014年全年应完成高血压管理人数按所管辖人口比例分解,62408*86%*18.8%*50%≈5045人(中心4454人;服务站591人)。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是指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个体的全面管理,旨在提供持续的照护和
支持,以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符合其个体特点的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运动建议等。
2. 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
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3. 教育和宣传: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患者如何正确管理疾病和生
活习惯,促进患者积极参与自己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4. 管理并减轻并发症:帮助患者预防和减轻慢性疾病的并发症,通过积极干预和控制
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多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的协作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6. 持续跟踪和沟通: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状况,保持和患
者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7. 定期复查和评估:定期安排复查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慢病管理工作者,我的工作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工作内容1. 慢性病知识普及(1)定期开展慢性病健康讲座,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发布慢性病相关资讯,扩大慢性病知识传播范围。
2. 慢性病患者管理(1)对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建立患者档案。
(2)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3)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3. 慢性病干预项目实施(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
(2)组织患者参加健康俱乐部,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竞赛、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患者参与度。
4. 慢性病数据统计与分析(1)收集慢性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跟踪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干预效果。
5. 与相关部门合作(1)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慢性病管理工作。
(2)参与慢性病防治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1. 第一季度:完成慢性病知识普及,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筛查,建立患者档案。
2. 第二季度: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3. 第三季度:组织慢性病干预项目,开展健康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
4. 第四季度:统计慢性病数据,评估干预效果,总结经验,为下一季度工作提供参考。
四、个人能力提升1. 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最新的慢性病防治知识。
2. 积极参加培训,提高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关注国内外慢性病防治动态,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法。
通过以上工作,我相信能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慢性病管理的目标和策略:明确管理的目标,如控制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等,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包括定期随访、药物管理、生活方式指导等。
2. 建立慢性病患者档案:建立患者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就诊记录、检查
报告等。
确保患者信息完整、准确。
3. 进行健康评估和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慢性病风险,如血压、血糖、血
脂等指标的监测。
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4. 定期随访和监测:制定定期随访计划,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对症状、
体征、生活方式、用药情况的了解,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化验或影像学检查。
5.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并提供用药指导和用
药监测。
同时,加强药物的合规性和疗效监测。
6. 生活方式指导:为患者提供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
者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作和加重风险。
7. 提供教育和支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慢性病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程、症状、治疗以及潜在风险等。
同时,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8. 评估和改进: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评估,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疗效评估等
方式,了解管理工作的效果,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具体可根据具体疾病特点和患者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为了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慢性病早诊早治率,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提高群众慢性病防治意识。
3. 完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
4. 加强慢性病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及时。
三、工作内容1. 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1)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
(2)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
(3)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竞赛、健康知识问答等活动,增强群众参与度。
2. 慢性病筛查与诊断(1)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筛查慢性病患者。
(2)对疑似慢性病患者进行确诊,确保诊断准确。
(3)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施分类管理。
3. 慢性病治疗与管理(1)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提高治愈率。
(2)开展慢性病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慢性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网络,确保数据准确、及时。
(2)加强慢性病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3)定期分析慢性病监测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5. 慢性病防治政策与宣传(1)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慢性病防治合力。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慢性病防治工作。
2. 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提高慢性病管理能力。
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慢性病防治队伍素质。
4.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5.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慢性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力争在短时间内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其病程长、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为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制定以下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随访。
2、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3、降低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工作内容1、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对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治疗方案、随访记录等。
健康档案将实行电子化管理,方便查询和更新。
2、健康教育(1)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和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
(2)发放慢性病防治宣传资料,如小册子、海报等,内容涵盖慢性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3)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定期更新内容。
3、随访管理(1)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内容和方式。
(2)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等,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3)对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转诊。
4、康复指导(1)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增强体质。
(3)提供饮食指导,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合理搭配膳食。
5、心理支持关注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三、工作流程1、患者发现通过社区体检、门诊就诊、居民健康调查等途径,发现慢性病患者。
2、建档登记对发现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登记,收集相关信息。
3、评估制定计划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4、实施管理按照管理计划,开展健康教育、随访、康复指导等工作。
慢病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通过慢病管理小组的努力,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的关注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控制慢性疾病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工作计划:
1. 制定个体化的慢病管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慢病管理方案,包括定期复诊、监测指标、营养建议等内容。
2. 进行教育和培训:开展定期的慢病管理教育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管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定期跟踪监测: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4. 建立患者支持网络: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活动,帮助患者建立支持网络,共同面对慢性疾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5. 定期评估工作效果:定期评估慢病管理小组的工作效果,根据反馈意见和患者满意度,不断优化管理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6. 持续学习和提升:定期组织慢病管理小组成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执行,慢病管理小组将积极开展慢性疾病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完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患者信息。
3、增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4、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工作内容1、健康教育(1)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利用多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2、健康筛查(1)定期开展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进行筛查。
(2)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如家族中有慢性病患者、肥胖人群、吸烟人群、长期饮酒人群等,建立高危人群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和干预。
3、患者管理(1)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治疗方案、随访记录等。
(2)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3)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分为稳定期、不稳定期和高危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4、康复指导(1)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包括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康复咨询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立康复服务网络,整合社区康复资源,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
(3)加强与康复机构的合作,开展康复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5、中医药服务(1)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
(2)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调理方案。
千水卫发(2011)28号水沟中心卫生院2011年慢病管理工作计划为了落实市、县防病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联系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一)、任务目标1. 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 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
4.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对户籍人口实施35岁以上农村居民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体检(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3、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
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4、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5、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6、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7、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
水沟中心卫生院二0一一年三月十四日卖炭翁白居易(唐)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011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按照市、区疾控中心战线工作要求,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本中心制定2011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健全工作制度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明确慢性病报告责任人。
二、慢性病管理工作(一)利用健康体检、门诊病例资料和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录入微机管理,建档率达到100%。
制定查阅、保密等工作制度,并专人负责保管;档案书写规范,再上填写完整,做到定期更新。
(二)监测工作1、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监测对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及肿瘤)的新发病例和当年死亡病例进行登记,掌握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
2、危险因素监测制定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对门诊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登记,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
(三)健康状况调查掌握辖区人口自然情况及慢性病患病与发病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做出社区诊断报告。
(四)慢性病管理1、高血压患者管理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病人测量血压,并登记其基本资料,要求首诊测血压率达到100%;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制定完整的诊疗方案;分组管理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等,半年对高血压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2、糖尿病患者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将筛查结果进行登记。
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分类管理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和血糖,指导患者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等,半年对糖尿病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根据本社区慢性病发病情况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进一步普及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增强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各2次以上/年,同时利用高血压日、脑卒中日、心脏病日、糖尿病日和世界卫生日等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及时上报宣传总结和照片。
2011年慢病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确保我辖区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现拟定我院2011年慢病防治工作计
划如下:
1、为了我辖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慢病的基本情况必须掌握,各村的自然情况,易患人群的年龄、性别,做好统计分析,并且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2、抓好基层村医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以促进基层工作的进展,以及村医素质的提高,来
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3、因为慢病防治工作开展得比较晚,各种业务资料不
够健全,必须加强业务档案的管理与完善。
4、村级医生做好慢病患者的登记,我院防保部门做好
汇总后统一上报县级疾控中心,数据准确避免漏报。
5、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易患高危人群要进行定期监测
和行为干预。
6、为了人群的健康降低慢病的患病率,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以倡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各类文体活动,以扩展宣传面来减低慢病发病率。
以上为我院2011年慢病防治工作的初步计划,根据工作所需,在以后工作中还需不断完善改进。
相桥中心卫生院 2011年1月21日
卖炭翁白居易(唐)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g)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值)。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慢性病防治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提高全社会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2. 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3. 加强慢性病监测与评估:全面掌握慢性病发病、死亡、致残等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4. 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加强慢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水平。
5. 优化慢性病防治服务: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防治服务。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2)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慢性病防治政策、知识和技能。
2. 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1)明确各级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2)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3. 加强慢性病监测与评估(1)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网络,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2)定期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4. 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1)加强慢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
(2)推广慢性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防治水平。
5. 优化慢性病防治服务(1)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施分类管理。
(2)开展慢性病防治咨询、诊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
(3)加强慢性病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供应与管理。
四、工作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资金保障:加大慢性病防治资金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 人才保障:加强慢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待遇。
4. 监督保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横渠中心卫生院2011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一、成立横渠镇慢病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申爱成副组长:魏海娥成员:杨成辉王福建白利平二、成立横渠镇慢病项目管理技术指导小组组长:魏海娥成员:于晓玲安涛侯宏刚张亚莉三、工作目标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制。
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行接诊制度,对辖区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高血压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随访工作必须落到实处。
正确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1、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2、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全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开始,个体防治入手。
医院协助诊断,对各村卫生室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模式。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全镇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四、建档工作目标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五、实施计划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全镇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全镇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筛选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资料,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切实加强慢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慢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2. 降低慢病发病率,控制慢病增长趋势。
3. 提高慢病诊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4. 完善慢病管理体系,实现慢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1. 慢病防治知识普及(1)开展形式多样的慢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慢病的认识。
(2)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慢病防治知识。
(3)组织专家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增强群众健康意识。
2. 慢病监测与干预(1)建立慢病监测网络,完善慢病监测体系。
(2)定期开展慢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慢病发病情况。
(3)针对重点人群,实施慢病干预措施,降低慢病发病率。
3. 慢病诊疗与康复(1)加强慢病诊疗机构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2)推广慢病诊疗规范,提高诊疗质量。
(3)加强慢病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慢病管理体系建设(1)完善慢病防治政策法规,确保政策落实。
(2)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慢病防治合力。
(3)开展慢病防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慢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慢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慢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5. 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时限1. 2023年:完成慢病防治知识普及、监测与干预工作。
2. 2024年:提高慢病诊疗水平,完善慢病管理体系。
3. 2025年:实现慢病防治工作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努力提高慢病防治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慢病工作计划及总结慢性疾病是一种长期持续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慢病,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制定的慢病工作计划和总结。
一、慢病工作计划1.明确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治疗和管理慢病的目标。
例如,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
根据个人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明确的目标。
2.制定治疗计划: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状况,制定治疗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计划等。
确保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3.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管理慢病的重要环节。
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心理支持:慢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参加心理支持小组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帮助。
5.积极应对:面对慢病,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非常重要。
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二、慢病工作总结在这段时间的治疗和管理中,我充分认识到慢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我能够更好地管理慢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面,我按时服药,严格遵守医嘱。
同时,我也注重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此外,我还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定期复诊对于管理慢病也非常重要。
我每个月都会去医院进行体检和检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调整。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身体上的治疗,心理支持也是我重视的一部分。
我参加了心理支持小组,与其他慢病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获得了很多正能量和支持,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在这段时间的治疗和管理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积极应对,我逐渐适应了慢病的生活,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战胜慢病,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1. 引言慢性病是指疾病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督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制定一项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对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社会负担至关重要。
2. 目标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慢性病管理方案,旨在帮助慢性病患者理解病情、掌握管理技能、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3. 工作内容3.1 慢性病知识普及针对不同的慢性病类型,开展系统、全面的慢性病知识普及活动,包括慢性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布慢性病预防和管理手册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3.2 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慢性病管理计划。
对每个患者的管理计划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药物治疗方案、饮食和运动指导、生活方式改善建议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3 慢性病管理团队协作建立慢性病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之间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患者的管理方案,并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对患者的病情和管理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
3.4 提供患者支持和教育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教育,包括患者交流小组、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
通过定期的康复活动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3.5 定期随访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和评估制度,对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和管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计划,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4.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工作内容,预期达到以下效果:提高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水平;增加患者的管理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减轻慢性病带来的社会负担,提升社会整体健康水平。
慢病管理工作计划慢病管理工作计划一、背景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起病隐匿,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慢病管理成为了当前医疗保健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慢病管理目标1.减轻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2.降低患者住院及复发率3.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三、慢病管理措施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医学方面的治疗通过规范用药、合理的营养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病人的病情,促进其康复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危害和不良后果。
2.建立慢病档案对于慢性病患者,建立慢病档案至关重要。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慢病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情况、生活方式以及每次就诊时的各项指标等重要信息,以便于记录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同时也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
3.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个患者的个性化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理、运动方案、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内容,并加大对病人的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
4.完善复诊制度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复诊,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复诊制度,包括定期电话随访、门诊复诊、家庭访问等方式,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病情不反复。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慢病管理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服务站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以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负责人,确保每个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时效性。
2.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掌握最新的慢病理论和管理技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3.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向社会、患者和家属宣传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南郑县西河乡卫生院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
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
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严格贯彻执行35岁级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
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
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
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
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
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年至少出4次相关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村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做好慢病宣传日:以慢病相关宣传为主线,通过“世界高血压日”(5月1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宣传日,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咨询、制作发放多种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健康教育和知识传播。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季度1次,必要时酌情增加培训次数,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村卫生室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