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题(仅供复习参考用)一、填空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1、词的分类有( B )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A. 图文并茂B. 内容丰富C. 难度适中D. 缺乏趣味性2.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A. 仅通过讲解B. 结合生活实际C. 只让学生自己阅读D. 完全依赖教材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A. 创设情境B. 引导发现C. 机械记忆D. 互动讨论4.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记忆能力B. 想象力C. 语言表达能力D. 逻辑思维能力5. 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项能力?A. 应试能力B. 阅读能力C. 写作能力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______和______,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5.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描述一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教材。
3. 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4. 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策略。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2.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B5. D二、填空题1. 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2. 讨论、探究、实践3.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4. 阅读、写作5. 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三、简答题1. 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知识,拓宽视野;教材中的练习和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题(三)一、填空(15分)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研究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C)A.麻痹(bì)憧(chónɡ)憬B.奢侈(chǐ)骨髓(suí)C.供(ɡōnɡ)养玉屑(xiè)2.誊写完整正确的一组词语为(B)A.光采夺目日月如梭B.XXX图治再接再厉C.中流砥柱人才挤挤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
”这段话是按(C)顺序写的。
A.由下及上B、由浅及深C、由近及远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XXX的作品?(A)A、《江南春》B、《送元二使安西》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XXX 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采用了(B)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比拟C、借代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B)A、大量读写B、多认少写C、识多少写多少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B)个。
A、2500个B、3000个C、3500个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头脑性与人文性的同一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相识B、基本掌控C、掌控D、不要求10、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合作学习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五、教学设计题(12分)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2012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三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教育是生命中一段宝贵的准备时光,而语文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最好准备。
教室,就是我们播种理想、信念和希望的一片麦田。
二、填空。
1、《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其中(800)个会写。
2、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3、《七颗钻石》和《穷人》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 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4、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哈里波特》 )近年风靡全球。
5、《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请写出《三字经》中的四句:( )略三、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鼎:略凹:略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课标规定第一学段学生应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 ×)2、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 )3、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 )4、感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 )五、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汉字是我国主要的一种语言文字之一,它在全国各地的使用十分广阔。
B.妈妈说前面的那个人大概一定是邻居张大妈。
C. 我们谈素质,往往偏重智育,其实,德育和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以及答案一、填空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1、词的分类有(B )A、主语、谓语、宾语等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B、以学生为主体C、师生平等对话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一、填空(15分)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C )A.麻痹(bì)憧(chónɡ)憬B.奢侈(chǐ)骨髓(suí)C.供(ɡōnɡ)养玉屑(xiè)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B )A.光采夺目日月如梭 B.励精图治再接再厉C.中流砥柱人才挤挤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
”这段话是按( C )顺序写的。
A . 由下及上B、由浅及深C、由近及远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A )A、《江南春》B、《送元二使安西》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采用了(B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比拟C、借代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B )A、大量读写B、多认少写C、识多少写多少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B )个。
A、2500个B、3000个C、3500个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10、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汇编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A. 沸腾(féi)B. 潺潺(chán)C. 蹒跚(pán)D. 草率(shuài)答案:B2. “春眠不觉晓”出自哪首诗?()。
A. 《春晓》B. 《春夜喜雨》C. 《忆江南》D. 《江南春》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A. 讨论教学法B. 情境教学法C. 案例分析法D. 模拟教学法答案:C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维答案:D5.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说”主要指的是()。
A. 朗读B. 说话C. 演讲D. 复述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写出《静夜思》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答案: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________。
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教学意义。
答案: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文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古诗文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讨论教学法。
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营造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想,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大体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依照“()、()、()”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熟悉了()的字,而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念书报,学习( ) ,提高()。
4、(进展学生语言)、(培育良好的语言适应)是落实口语交际的要紧任务。
五、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增加( ) ,强调( ),要求学生踊跃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觉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展( )和( )。
六、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 和( )。
一、填空题(答案)一、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素养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二、知识和能力进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必然数量明白得字义文化科学知识熟悉能力4、进展学生语言培育良好的语言适应五、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实践机遇学生的切身经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六、分解式目标融合式目标一、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一起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大体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大体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合作学习活动。
二、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和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一、“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饮酒,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熟悉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二、什么缘故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很多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
把握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存体会。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帮助学生。
3、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和。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等教育资源。
6、,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2、课堂即时评价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2、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五、教学设计题(12分)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E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6、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
2、课堂即时评价2、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各2分)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6分)3、“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3、它们的不同点是:“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交融式目标”能很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一)一、 语文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
(4分)慰藉(wèi jiè) 苍劲(cāngjìng) 潜(qián)伏 戛(jiá)然而止装载(zhuāng zài ) 炽( chì)热 揩(kāi)拭 殚(dān)精竭虑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2分)鼎: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凹:竖、横折弯、竖、横折、横3、下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
(4分)迫不急(及)待 穿(川)流不息 凭(平)心而论 世外桃园(源)再接再励(厉) 一愁(筹)莫展 如愿已(以)偿 管中窥豹 可见一般(斑)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①热爱(憎恨、仇恨、讨厌、痛恨、厌恶、厌烦 、憎恶)②团结( 分裂) ③亲近( 疏远)④经验( 教训)⑤具体(抽象)⑥和蔼( 粗暴、蛮横、严厉) ⑦拥护( 反对)⑧坚定(迟疑、动摇、犹豫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4分)(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4分)《朝花夕拾》——( 鲁迅)《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岳阳楼记》——( 范仲淹)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4分)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2011-02-16 11:03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和( ) 。
2.语文课程评价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 ) 。
3.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 ),更重要的是为了( ),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语文课程评价是指以( )为依据,以( )为手段,以( )为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因素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方案及语文成果等诸多方面作出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5.语文课程评价的范围比语文教学评价要广,它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 ) 、( )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6、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根据( ) 和 ( ) 来确定的,并从根本上规范和引导着语文课程评价的运行方向。
其中最能反映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律、对评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有( ) 、( ) 、( ) 、( ) 、( ) 、( ) 。
7.语文课程评价可以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优缺点,发现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发现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所在等,从而改进语文课程。
指的是语文课程评价的( ) 功能。
8.《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的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由单一转向多元。
三个维度即: ( ), ( ), ( ) 。
五个方面即: ( ) 、( ) 、( ) 、( ) 、( ) 。
9.识字评价重在考察学生 ( ) 、( ) 、( ) 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10. ( ), ( )是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目标。
11.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 ( ) 和 ( )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区分不同文体,并考察其对内容的理解。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 (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12.评语法是指( )。
语文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的是( ),用以展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一、填空(15分)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C )A.麻痹(bì)憧(chónɡ)憬B.奢侈(chǐ)骨髓(suí)C.供(ɡōnɡ)养玉屑(xiâ)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B )A.光采夺目日月如梭 B.励精图治再接再厉 C.中流砥柱人才挤挤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
”这段话是按( C )顺序写的。
A . 由下及上B、由浅及深C、由近及远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A )A、《江南春》B、《送元二使安西》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采用了(B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比拟C、借代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B )A、大量读写B、多认少写C、识多少写多少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B )个。
A、2500个B、3000个C、3500个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10、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
(每小题2,共10分)1、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素养,不需要重视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
(错)2、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错)3、课堂上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再运用讲授法。
(错)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5、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对)四、简答题。
(30分)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6分)带“然”字的:浑然一体不以为然恍然大悟一目了然有反义词的:南辕北辙大惊小怪积少成多天高地厚AABC式:翩翩起舞彬彬有礼比比皆是津津有味ABCC式:议论纷纷人才济济大名鼎鼎千里迢迢2、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6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3、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6分)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
4、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6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5、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6分)答:应培养学生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五、阅读理解题。
(15分)信念无敌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一支抢险队伍在负重báshâ( 跋涉)。
阳光很猛烈。
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
而口渴rúfěn( 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喝。
水是探险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
甚至是苦苦搜寻的求生的目标。
这时候,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
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仅有的___一壶水,那水壶从探险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
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队员bīn lín( 濒临)绝望的脸上mímàn(弥漫)开来。
终于,探险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的穿越了茫茫沙漠。
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水。
拧开壶盖,汩汩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沙子。
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zhùzhā( 驻扎)着清泉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
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
”这是美国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德金的名言。
1、把文中拼音换成汉字写下来。
(5分)2、联系上下文,推测“汩汩流出的”是什么呢?请在7自然段横线上填写。
(2分)3、文中马丁路德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请你再写出一句有关信念的名言。
(3分)有志者事竟成。
4、人生无常,又总是充满着挫折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倒,就能从黑暗走向光明。
那么请仿照第8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你对信念的生动描述。
(30字左右,5分)六、教学运用题。
(20分)请你以教过的一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体现“以学定教,以读为本”。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四)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
”2、《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与,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和,发展。
3、课堂即时评价对、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积累素材。
4、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和两大类。
5、“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祖国语文,丰富,培养,发展思维。
”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交融式目标2、自主学习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2、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3、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五、教学设计题(12分)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2、某二年级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小制作作品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小制作作品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作品,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制作的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把话说完整,把作品介绍清楚。
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作品”,推荐参加班级小制作作品展,为了本组的作品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全体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2、倾听表达交流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合作精神3、调控教学激励学生终结评价4、有形资源无形资源5、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积累语感6、原有的经验新旧知识经验间建构主体已有的经验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交融式目标是指在每一点目标中实现二维乃至三维交融,而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明显提示语的目标叙写方式。
2、“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分)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分)2、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
(每点3分)3、(1)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3)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阅读。
(各2分)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答题要点:(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