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实践——以宁夏大学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13.37 KB
- 文档页数:3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方高校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合作机会。
本文将探索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地方高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地方高校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优势。
地方高校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1. 人才培养机制地方高校通过教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人才,为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开展实训和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科技创新机制地方高校在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可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地方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中。
3. 技术服务机制地方高校可以为区域经济提供技术服务。
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地方高校还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 南京大学和南京的发展南京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为南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南京大学与南京市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向南京的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1.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地方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各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
可以建立科技园、创新中心等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建议作者:马丁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7期摘要: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目前公认的高校的三项基本职能。
其中,提供社会服务是各高校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
然而,现实中部分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学校“关门”办学;科研的应用性不强;与相关产业结合程度差;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尚待建立、健全,等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走到经济建设的最前沿,了解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与产业结合打造创业型的大学发展模式。
关键词:高校;职能;社会服务中图分类号:U6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27-02高校的职能,就是所谓高校的功能作用,这是高校存在的意义所在。
教学[1]、科研与社会服务,是目前公认的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
但这三大职能并非伴随高校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发展过程。
一、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部分高校存在“关门”办学现象高校的封闭式管理阻隔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作为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中心,高校应该向全社会提供先进文化,真正起到引领全社会共同进步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还是封闭式的管理体系,根本没有起到提高周边民众整体知识水平的作用。
校园中缺少公益性的信息咨询服务,学校的一些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信息网络中心等也很少有面向公众开放的。
高校与社会的隔离导致高校对社会的信息支持服务极为欠缺。
人才培养方面,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应该既要满足学术上的要求,又要满足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
然而目前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要么过于学术,难以在现实中找到需求,要么过于功利,几乎就快变成了职业培训。
(二)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理论性强、应用性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如此,人们的研究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局限于纯学术领域,有些理论过于理想化,甚至根本就是空想。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晶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7期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如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转化生产力不足、管理机制有缺陷等问题,应从服务意识、服务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制度等方面创新,以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高校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要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地方高校要达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而服务创新则是地方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一)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地方高校由于处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的特殊地理方位,非常了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设置和调整,及时响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胶东半岛地区,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尤其是威海市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做出了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应有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形势下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地方高校聚集了较多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中,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主持或者参与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其中《服务外包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被威海市7家职业院校作为服务外包普及课程。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问题分析1. 资源配置不均衡。
地方高校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方高校的师资、科研设施和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其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能力有限。
2. 产学研合作不深入。
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交流程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 人才流失严重。
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大多选择到一线城市或海外发展,导致当地人才流失严重,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4. 创新能力薄弱。
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问题解决路径探讨1. 加强资源整合。
地方高校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
3. 强化人才留用。
地方高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留住优秀人才,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三、实践探索成果分享1. 湖南省某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新型产品,得到了企业和市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浙江省某地方高校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加强了科技创新投入,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
四、展望与建议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也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留用,提高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探讨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一、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科技成果孵化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成立科技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人才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业、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符合当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产业协同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产业协同。
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
高校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需求,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一)存在的问题1. 服务区域经济需求与高校资源不匹配地方高校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往往与该高校所拥有的学科、师资、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等资源不匹配,服务能力不足,导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效果不够显著。
2. 师资队伍不足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研究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够高,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研究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3. 缺乏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部门通力合作,探索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可行性,效益和可持续性,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2. 大力支持关键领域和科技创新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创新,引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 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的投入地方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充足的师资队伍。
4. 加强产学研互动,推动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合作联盟,推动产学研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总结地方高校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服务与贡献方面,需要高校和各相关部门通过紧密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和投入,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学实践报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之举在当今社会,大学作为知识和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还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众多高校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报告。
这些实践报告不仅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更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大学实践报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地方经济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实践报告能够准确反映出当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其次,促进了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
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此外,加强了校地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
大学与地方之间通过实践活动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促进了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学生们深入当地的工业园区,对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着生产流程不合理、市场营销策略滞后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学生们撰写了详细的实践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比如,针对生产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建议企业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市场营销策略滞后的情况,建议企业加强市场调研,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这份实践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相关企业根据报告中的建议进行了整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再比如,某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他们发现由于长期的工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在实践报告中,学生们不仅详细分析了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加强工业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推广生态农业等。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瞭望访谈宁夏大学校长彭志科:打造西部教育科技人才高地◇2021、2022两年,宁夏大学共引进与培育博士210名,博士总量达到1 014名,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由32%增至55%◇2020年,宁夏大学的企业科研合同经费不到2 000万元,而2022年增长到6 810.6万元,是两年前的三倍多宁夏大学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龄。
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5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来到宁夏银川,一锹一镐,一砖一瓦,开启了宁夏大学的办学历程,淬炼出“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
六十余年来,这个西部地区的人才摇篮不断发展壮大,累计向社会输送23万名各类人才;同时,科技创新与战略需求精准对接,驰而不息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新征程上,作为扎根西部的“双一流”和“部区合建”高校,宁夏大学如何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又如何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方面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宁夏大学校长彭志科。
筑巢引凤潜心育苗打造人才创新高地《瞭望》:宁夏大学在引才、聚才方面有哪些突破性举措?目前教师队伍状况如何?彭志科:宁夏大学地处西北,人才缺失一度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9年,宁夏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人才强校”的长期战略,以期在新形势下通过人才引育谋得发展先机,取得发展突破。
构建了全方位引才稳才的精准支持机制。
紧密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和建设高水平学科需求,先后实施人才队伍建设531计划、“贺兰山学者”岗位特聘计划等多个专项人才计划,一方面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探索“候鸟”式高端人才“共用”新模式;另一方面在本校培养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做到扬长补短培养人才、扬长避短使用人才、扬长容短保护人才。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方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和创新力量的源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科研创新和区域服务三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地方高校通过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可以将校内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与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难题,还能够提升地方高校的就业率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地方高校通常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实力,而这些科研成果往往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
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创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科研创新科研创新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地方高校在进行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力。
科研团队的建设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智力资源。
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是指高校通过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转移与孵化、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创新平台建设是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搭建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企业能够有效对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某高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该市设立了一个科技园区,提供办公场地和实验室设施,吸引企业及创业者入驻,推动产学研合作。
这个科技园区不仅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其次,技术转移与孵化是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作为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孵化来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
例如,某高校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将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中去。
他们通过洽谈合作、撮合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孵化器的方式,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等,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最后,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某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设了一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
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业务案例和问题,供学生解决和学习。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实践能力,为地方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转移与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合作机会和条件;通过技术转让和孵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这些经验和案例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9期2021年5月Vol. 12May. 202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及有效对策探析—以宁夏大学为例张振霞(宁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银川750021)摘要: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及有效对策进行探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在不断完善和改革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以达到最优效果。
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问题为出发点, 通过对宁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国家资助政策的最新实践和各高校资助认定工作开展的具 体措施,形成更为有效、合理、全方位的资助育人对策,以期进一步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趋向合理化、有效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对策;宁夏大学中图分类号:6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9 -0004-04Status Survey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Explor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 Identifi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rough Taking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ang Zhenxia(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 Yinchuan 750021 ,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status survey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explor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id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attracts th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ously perfect and reform the student aidmanagement system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ffect. Through starting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Ningxia University ; combin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newest practice of national financial aid policy and aid identificationwork development of all colleges ; and forms the more effective , rational and all-around subsidiz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 in order to furthei - do well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ubsidizing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 Impoverished student ; Identification ; Status survey ; Countenneasure ; Ningxia University1相关概念理解及研究意义1.1相关概念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收稿日期:2020-08 -23基金项目:宁夏大学2020年度“以资助促育人”学生资助研究课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及有效对策探析——以宁夏大学为例” (17NXBZZ01)作者简介:张振霞(1981-),女,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