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597.00 KB
- 文档页数:29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提能精练: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学业评价强素养限时特训提能精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湿地及其功能1,2,7,8,9,10,12(1)(2),13(1)湿地资源问题及湿地保护3,4,5,6,11,12(3),13(2)(3)(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B.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C.地下冻土层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易泛滥答案B解析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世界最大的芦苇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因地势低洼积水,地下水水位高,故B项符合题意。
2.关于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先增加,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加C.逐渐减少D.逐渐增加答案D解析湿地位于内流区,随着湿地水体的蒸发,盐分逐渐聚集,故D项正确。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目前扎龙湿地最合理的开发方式是()A.旅游B.航运C.开垦D.蓄洪答案A解析发展旅游业对扎龙湿地影响最小,最合理;湿地水浅,不利于航运;开垦会造成湿地破坏;该地洪涝灾害并不多发,且蓄洪不属于开发方式。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答案C解析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决定了湖水含盐量高低;同时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湿地日暨扎龙自然保护区建区40周年主题活动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的繁殖栖息地,是我国第一个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多年来,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人为干预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开发湿地资源的破坏行为,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了解: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
知道: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应用:掌握分析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综合思维:总结湿地的环境效应和地球之肾功能;分析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区域认知:理解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途径,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不同区域湿地价值的差异,湿地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有无破坏湿地的现象,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错误!地表或为错误!浅水覆盖的土地。
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错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错误!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自我探究] 海洋是湿地吗?[答案] 海洋、森林和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海洋不是湿地,而是和湿地并列的生态系统之一.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表现及危害(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错误!过度开发利用。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丰富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形成面积广大的城市湿地,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洁净,杂质和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故答案选B。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答案】D【解析】湿地系统开垦发展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将会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不可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而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都有利于保护湿地。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保护。
2.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上游破外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湖泊所致。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解析: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B.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D.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解析: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从湿地类型划分来看,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C )A.沼泽湿地B.湖泊湿地C.河口湿地D.海岸滩涂解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湿地。
4.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D )A.开发晚B.发现晚C.黄河形成晚D.黄河改道解析:黄河的频繁改道,形成了现在的入海口湿地,因此形成最晚。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
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C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解析: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①气候冷湿②地形地平不理排水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地的形成主要从地表大量积水分析,从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水、地形影响排水和地表下渗等方面分析,故与⑤⑥关系不大。
故选择C项。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江湿地发生怎样的变化A.湿地数量增加B.湿地数量减少C.湿地质量下降D.基本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减小。
故选择B 项。
【3】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荒垦殖B.气候变化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D.矿产资的大规模开发【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减小,所以是过度开垦导致湿地减少。
故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湿地问题。
2.西藏和黑龙江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纬度高,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气温低,蒸发微弱【解析】沼泽湿地的形成与降水、地形、气温、地形等因素有关。
西藏内陆高原,地形的阻挡,降水稀少,排除A;冰雪覆盖描述的是西藏的自然景观,排除C;西藏地势高,起伏大,排除B;西藏地势高,黑龙江纬度高,二者温度低,蒸发弱,故选D。
【2】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黑龙江湿地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的破坏,由于50年代不断拓荒,不断的破坏湿地,耕地不断的增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考试内容(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2)湿地的重要价值(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二、考查方式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考点分析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退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浅海区。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我国主要湿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关)。
2.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等。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1)湿地出现的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等。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退田还湖、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止湿地水污染等。
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
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
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考点训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湿地的定义及分布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3、湿地的分布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课堂演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5、洞庭湖:湖南的名片洞庭湖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更是我们三湘大地的母亲湖,湖畔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同时又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和资源生态湖。
二、“地球之肾”(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淡水湖泊东方湿地——洞庭湖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资源的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分析洞庭湖由“第一”沦为“第二”的原因,并由此探究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错误!(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