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检测试卷 王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单元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倔.强挖掘.鳜.鱼精神矍.铄奸诈诡谲.B.伏.法匍匐.吹拂.深孚.众望扶.摇直上C.精悍.攻讦.菡.萏抱憾.终生颔.首赞许D.屋檐.阎.罗岩.石垂涎.三尺不辨妍.媸解析A.“鳜”读ɡuì,其余的读jué;B.都读fú;C.“讦”读jié,其余的读hàn;D.“涎”读xián,其余的读yán。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渔”,是不可行的;高薪的滋养是靠不住的,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法律。
B.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居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
C.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各级检察院会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告之查办结果。
D.解散多年的英国“辣妹”组合的五位成员将重新聚首,参加慈善演唱会。
虽然她们已青不在,但歌迷对她们的复出还相当期待。
解析A.“缘木求渔”应为“缘木求鱼”;B.“居理力争”应为“据理力争”;D.“青不在”应为“青不再”。
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________。
(2)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________。
(3)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_______。
A.服法者伤害滑翔B.服法者损害滑翔C.伏法者损害翱翔D.伏法者伤害翱翔解析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
服法:服从法院的决定。
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
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
滑翔:不依靠动力,只借助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测试卷注意:本试卷分为三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请注意按题号顺序要求涂写,否则一律按零分计算。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部分(6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6分)古代传记文学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
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
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
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
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
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史记》综合测试题(A)第Ⅰ卷(36分)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涉及选修容中的《史记》部分,命题以讲读课文为主,适用于鲁人版。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3分,24分)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A.召有司案图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公子与侯生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C.侯生果北乡自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骓不逝兮可奈何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皆喧哗,疾.晁错厥许诺,称疾.不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王豹谒,归视亲疾.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公子闻之,往请.请.数公子行日我身自请.之而不肯C.夫强而燕弱,而君幸.于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D.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王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彼以我能成事..,故先我死B.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其后日出兵以伐齐C.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D.吾不忍..为之民也今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襄王郊.迎甘罗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若幸而男.,吾奉之C.然奇.其材,迁为夫是我一举解之围而收弊.于也怀.其璧,从径道亡武安君南.挫强楚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地十余年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B.即不灭,若.无声君不若.引兵直走大梁虞兮虞兮奈若.何若.朋友交游,久不想见C.臣乃.敢上璧嬴乃.夷门抱关者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敢引兵遂下D.如姬为.公子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臣尝为.昭王伐6.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必为二子所禽矣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以勇气闻于诸侯C.不敢任公子以国政师还,与齐战于桂陵乃封甘罗,以为上卿我何渡为D.何功之有哉淳于髡说之以隐窃载与之齐北有甘泉、谷口之固7.《史记》在文末总是用“太史公曰”对所传人物进行评价,下列评价对应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史记选读 1-4专题测试班级:?? ?????姓名: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语文是盐胡展奋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误人子弟的言论,这原本正常。
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灵性了;又说什么“断烂语法”怎么扼制他们的创造力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
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为盐梅。
”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产生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是的,有的当下看上去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没有语法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
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作油来使。
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史记》选读习题《史记》选读习题精选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考试中应用自如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史记》选读习题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报任安书》基础知识题1.选出画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A.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免除)B.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相提并论)C.其次不辱理色(肌理)D.及在槛阱之中(监狱)②()A.且西伯,伯也(一方诸侯之长)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斜于)C.被箠楚受辱(用杖打,作楚囚)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2.选出画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A.灌夫受辱于居室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惟倜傥非常之人②()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3.选出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A.卒就死耳轲自知事不就B.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C.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D.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虽累百世,垢弥甚耳!②()A.徒见欺视徒隶则心惕息B.重为乡党所戮笑重章叠句C.仆诚以著此书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遽发姜戎4.选出画线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C.当春乃发生D.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奉厚而无劳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吾尝终日而思矣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
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悲愤的控诉。
B.司马迁说:自己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身体精神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见了狱吏,要“头抢地”“心惕息”。
九下22课《陈涉世家》自测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规范书写。
鸿鹄.()之志发闾.()左適.()戍渔阳所罾.()鱼腹尉果笞.()广社稷.()2、词义理解。
(1)屯.大泽乡()(2)扶苏以数.谏故()(3)陈胜、吴广喜,念.鬼()(4)忿恚.尉()(5)皆刑.其长吏()3、课文阅读积累。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
(2)本文中“燕雀”泛指小鸟,比喻。
“鸿鹄”,天鹅,比喻。
“闾”是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富者居住。
“足下”是。
课文初探·基础过关4.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同,(2)为天下唱.同,(3)固以.怪之矣同,(4)将军身被.坚执锐同,(5)卜者知其指.意同,5.古今异义。
(1)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2)楚人怜.之古义:今义:(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今义:(4)今亡.亦死古义:今义:(5)等.死,死国可乎古义:今义:6.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2)尉果笞.广(名词作,)(3)大楚兴,陈胜王.(名词作,)(4)夜篝..火(名词作,)(名词作,)(5)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形容词作,)7.一词多义。
辍耕之.垄上()(1)之怅恨久之.()二世杀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2)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会.天大雨()(3)会与皆来会.计事()为.屯长()(4)为为.天下唱()士卒多为.用者()为.坛而盟()乃丹书.帛曰()(5)书得鱼腹中书.()8.翻译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一、1.A 让:谦让2. B 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
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3.A A.其中: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他的第二个;今为双音词,那里面。
B.横行: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C.操行:举止行为,品行。
D.发愤:下定决心努力。
4.C C项:“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就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
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
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
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
”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
"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根底(gēndǐ)知识训练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根底知识1.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者〔rǎng〕剖符〔pōu〕系狱〔xì〕倡优畜之〔xū〕B.阙然〔què〕愠色〔wèn〕卜祝〔bǔ〕定计于鲜〔xiǎn〕C.桎梏〔gù〕倜傥〔tǎng〕强颜〔qiáng〕怯夫慕义〔qiè〕D.囹圄〔yǔ〕沉溺〔nì〕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蝼蚁槛井震恐文史星历 B.文采诎体发愤王侯将相C.缧绁钳奴绳墨义气用事 D.鞭箠枝体辞令权倾五伯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迎接全国十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下大力气HY容,画地为牢....,分区管理,城相貌焕然一新。
B.据?扬子晚报?11月8日报道,经过历史学家近段时间是的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HY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埋葬于江南小城境内的龙山。
C.从11月5日起,美HY和伊拉克HY在伊西部哈赛巴镇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施行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6亿多美元的结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HY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HY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来自(lái zì)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于10月上旬左右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讨论建立国际机制,以一共同对抗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流感疫情。
B.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前不久对俄罗斯的成功访问,对今后俄中两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开展创始了良好前景。
C.在花费了2000万美元后,HY富商奥尔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顺利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场观光和科考之旅,成为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
《史记选读》阶段性检测题一、知识检测。
(34分)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8分)2、翻译下列句子。
(20分,每句5分)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⑵.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⑶.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⑷.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名句默写。
(6分,每句1分)⑴.在《屈原列传》中,说文章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⑵.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⑶.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二、研读史记。
(56分)读《史记选读》中《刺客列传》和《魏公子列传》,完成下列题目。
4、摘录两篇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各一句。
(10分,每句5分)《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5、真心英雄。
(22分)抛开成败,荆轲和魏公子,谁是你眼中的“真心英雄”?写一段推荐文字。
要求:①概述人物的事迹;②阐明你推荐的理由③文字要有抒情性,句式尽可能的整齐。
④200字左右。
6、比较阅读。
(24分)比较“荆轲刺秦”和“窃符救赵”两大计划的异同。
不少于300字。
三、史记写作。
(60分)7、《孔子世家》中哪三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三句话形成有机关联,文体为议论文。
《史记选读》阶段性检测题参考答案1、解释词语。
⑴、看望,答谢⑵、悬赏,封邑⑶、制定,写作⑷、嫉妒,指责2、翻译句子。
⑴.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定语后置句,1分;衣,1分,以,1分,句意2分)⑵.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端,1分;譬若,1分;以,1分;何功之有,1分;尚安事客1分)⑶.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一、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是()A.宗室置酒,在B.日暮酒,合尊促坐C.三年不蜚又不D.主上无言,臣固将之解析:D。
A.“ ”同“常”;B.“尊”同“樽”;C.“蜚”同“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六于治一.也一:相同B .言微中中:中.D.于是庄王.孟:道歉解析:B。
中:正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用法、意判断正确的一是()①若往孟③夜引兵而去②若朋友交游④置酒而天雨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C。
若:①代,你;②副,如果。
而:③ ,表修;④ ,表折。
4.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象的一是()A .魏翼其后B.三日而相C.先生少之乎D.一惊人解析:B。
A. 翼:名作状,像开翅膀一; C.少:形容的意用法,以⋯⋯少; D. 惊:形容的使用法,使⋯⋯惊异。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的一是()A.身死而家B.淳于之以曰C.席以露床,啖以脯D.多禽于其中解析: A 。
A 是被句,B、 C、D 三均是状后置句。
二、内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
淳于者,之婿也。
不七尺,滑稽多,数使侯,未屈辱。
威王之喜....,好淫夜之,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
淳于之以曰:“ 国中有大,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王知此..何也?” 王曰:“ 此不已,一冲天;不已,一惊人。
” 于是乃朝令七十二人,一人,一人,兵而出。
侯振惊,皆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兵加。
王使淳于之救兵,金百斤,十。
淳于仰天大笑,冠索。
王曰:“ 先生少之乎?” 曰:“ 何敢!” 王曰:“ 笑有乎?”曰:“ 今者臣从方来,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 瓯篝,邪,五谷蕃熟,穰穰家。
’ 臣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 于是威王乃益黄金千溢,白璧十双,百。
辞而行,至。
《史记选读》专题巩固测试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g)伍彳.(chì)亍着.(zháo)装少不更.(gēng)事B.造诣.(yì)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óng)茕子立C.蟊.(máo)贼弹劾.(hé)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è)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攻城掠地妒贤嫉能运筹帷幄对簿公堂B.令行禁止与世推移暴虎冯河豪杰蜂起C.按部就班全神灌注不知稼穑高山仰止D.搏闻强志忧愁幽思志洁行廉礼贤下士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臣等以死守之 B.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C.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D.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虽董之以严.刑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改正朔,易.服色C.相如引.车避匿沛公引.兵西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子何敢让焉.B.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B.始大人常以臣无赖..C.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D.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为作也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二语文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一.本周教学内容: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学习目的:1.在学习过报任安书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司马迁,理解他的家世谱系,理解他的生活经历,理解他的志向抱负,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在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根底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后面各专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习过程:一、介绍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前135~前87〕,字子长,夏阳〔今〕人。
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
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
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承受其父的启蒙教育。
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入的影响。
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HY孔、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
十九岁为补博士子弟。
二十岁随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开场了他的游历生活。
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土;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HY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
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
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回到长安后,武帝对这个广闻博识、学问丰富的年轻人非常重视,命他为郎中,让他带着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达今天一带大西南地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说的厚实根底。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封泰山,司马谈以职任太史公而不能从行,愤懋而死。
临终前他难过地对司马迁说:“我死以后,你必为太史。
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遗愿。
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
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
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时机读遍皇家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
第1课太史公自序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2.一词多义(1)适⎩⎪⎨⎪⎧白司马氏去周适.晋: 而子迁适.使反: (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3)罔⎩⎪⎨⎪⎧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罔.疏则兽失: (4)略⎩⎪⎨⎪⎧ 南略.邛、笮、昆明: 略.推三代:(5)论⎩⎪⎨⎪⎧ 于是论.次其文: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论.考之行事:答案 (1)到/恰巧 (2)死/最终 (3)搜罗/名词,网 (4)巡行,巡视/大略 (5)读lún,编/论述/讨论3.虚词归纳以⎩⎪⎨⎪⎧ 以.传剑论显: 是故《礼》以.节人: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作《师说》以.贻之:答案 介词,凭借/介词,用来/介词,把/连词,来4.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文学..②间出矣..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参与其事。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时间:2008年1月班级:姓名:得分:一、文言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面汉字书写与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圩.(wéi)顶皦.(jiǎo)如景行.(háng )行止濯淖.(zhuó)B.僭.(qiàn)越惨怛.(dá)帝喾.( kù)匪兕.(sì)C.商贾.(gǔ)举类迩.(ěr)唐眜.(mò)翕.如( xī)D.汩.罗( mì)三闾.(lǘ)温蠖.(huò)弹.冠(tán)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B.人穷.则反本穷:不得志C.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率:带领D.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浑浊的样子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与孔子适.周 /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 /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管仲既任政相.齐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是,我于《易》彬彬..。
..矣。
B.出则接遇宾客C.乃因史记..枯槁。
..憔悴,形容..作《春秋》 D.颜色5.下面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为二子所禽矣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此五霸之伐也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人之不我信也6.下列成语不是全部出自于《史记》的一项是( )A.一家之言约法三章运筹帷幄破釜沉舟守株待兔B.作壁上观衣锦还乡怒发冲冠沐猴而冠刎颈之交C.对簿公堂背水一战韦编三绝图穷匕见胯下之辱D.安堵如故画地为牢博闻强志四面楚歌多多益善7.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史记阅读编者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技巧,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初中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小学各年级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Download tips:Provide you with modern Chinese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modern reading skills, including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all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史记阅读原文及试题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习题精选六十一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然此可为智者道重为乡党所笑C、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曼辞以自饰D、以通其狂惑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对第3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秦欲以城易赵璧。
B、暗示故事的矛盾是:赵"予"璧与"勿予"璧。
C、说明"报秦者"肩负重任,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
D、这里的"计未定",指的是"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报任安书》)B、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鲁周公世家》)C、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本纪》)D、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击匈奴。
(《李将军列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
史记选读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唐虞(yú)司马卬(áng)孙靳
(jìn)剌谬(làmiù)
B、缧绁(lãi xiâ)汶水(wân)承敝
(chãng bì)谿谷(xī)
C、篡弑(shì)股肱(gǔgōng)伏羲
(xì)轩辕(xuān yuán)
D、厄运(â)会稽(kuaìjī)颛顼(zhuān xū)邹国(zōu)
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A、财物财务制度创
建颇有创见
B、寰球环球飞行出
首出手不凡C、事故圆滑世故联
翩连篇累牍
D、公证公正无私意
气义气用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
厚至:到。
D、史记放
绝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故发愤且卒且:将要。
C、而子迁适使反适:正好。
第 1 页共2 页
D、是余之罪也是:正确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
殷④建于明堂
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
6、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
()
①终不得与从事②终于立
身③言其
能论歌文武之德
④别嫌疑,明是非⑤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⑥余所谓述故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
③④⑤⑥D、①②③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
世。
D、立功名于天下。
8、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0分)
(1)则仆偿前辱之
责同
()(2)拨乱世反之
正
同(
)
(3)泽流罔
极
同(
)
(4)其指数
千
同(
)
第 2 页共2 页
(5)辅拂股肱之臣配
焉同
()(6)被箠楚受
辱
同(
)
(7)其次剔毛
发
同(
)
(8)见狱吏则头枪
地同
(
)
(9)古者富贵而名摩
灭同
()(10)思垂空文以自
见同
()二、阅读
(一)(完成9---12题)(14分)
於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于是论次其文。
次:编次,整理。
②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③厥有《国语》。
厥:才。
④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通达、表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第 3 页共2 页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
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11、请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2、对选文内容分析好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造不朽业绩。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5题)(13分)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3、解释下列句子(6分)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5、对上面的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第 4 页共2 页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的创作风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
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
三、默写填空:(23分)
1、太史公即,创作
《》开创了体先河,是中国第一
部、、
、、
俱全的正史。
十二本纪,
记;三十世家,叙,七十列传,志;十表,
列,八书综述。
全书一百三十篇共余字。
恢宏的构架奠定中国历代学著作的基础,开后世纪传为史的先河。
2、司马迁修史的宗旨:(用原文的话回答)
,
,。
3、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年,有能绍明世,正《》,继《》,本《诗》《书》《》《》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4、请写出司马迁的生死观的名
句:。
四、简答题(10分)
1、司马迁为什么要“隐忍苟活”以“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决心,发愤著书?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6分)
第 5 页共2 页
2、文中作者一口气列出众多的历史人物,他的用意是什么?你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吗?(4分)
五、仿写(10分)
1、模仿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句,在后面写上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衔接起来。
(5分)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敝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可悲的长大了。
大人和小孩最大的区别恐怕就在此吧。
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有了;。
人应该多保留一份纯真和稚趣。
2、根据提示,补写句子。
(5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往今来,潇洒风流从来都是有志之士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潇洒风流的内涵如何,却又往往都是时代精神的投射。
曾几何时,当时代的列车飞驰到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潇洒和风流的内涵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巨变;有人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当作潇洒;有人
把
;也有人把损公肥私、投机钻营视作潇
洒;。
一言以蔽之,潇洒风流似乎已从圣洁的神坛走下而“贴近了大地和苍生”!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潇洒。
“,
,。
”是青年毛泽东的潇洒;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又曾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个普通战士真正的潇洒。
五、探究题(6分)
第 6 页共2 页
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你
认识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述。
(不少
于200字)
第7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