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 格式:docx
  • 大小:17.59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首先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概况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并且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找出两者差异所在.我们应该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势,找到互补之处,在中西文化交融之中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概况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影响了整个社会历史的,较为稳固而又具有动态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观念文化的总和.[1]中国特殊

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华民族在区域位置上比较独立,但在文化上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内聚性,与此同时,中国辽阔的地域又使得各种文化的构成因素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从地理环境来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使得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互补性;从物质生产方式来看,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固有的特征,即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相对封

闭性特点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无论战乱纷争,政权更迭,其主流仍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得中华文化具

有了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基本上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进行的,被深深的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既厚重、质朴、进取,也包含着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弱点.

(二)西方文化概况

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文化,其源头主要有两个:古希腊罗马文

化和古希伯来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一种具有世俗精神的文化,在

思想、科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取得了令后世侧目的成就.中世纪

以来,以希伯来宗教理想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着西方社会开始从古典奴隶制向中古封建社会迈进,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当时宗教神学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思想文化领域,后来,世俗精神和宗教精神相互冲突和融合,文艺复兴阶段形成.文艺复兴后的两百年间,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始终处于矛盾的冲撞之中,彼此相互撞击和融合的结果就是形成了西方近代文化.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儒道两家的思想传统与基督教的宗教情结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相适应,对国民的思想渗透非常深刻,给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其核心仍是一脉相承的.先秦儒学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理论架构,其核心是“仁”,包含极为丰富的政治和伦理内涵.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和“仁政”,要以德治国;在自我修养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传统教育中,德教为先,育人重德.另外,儒家的其他思想诸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民本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也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也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儒道互补,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增加了丰富的内容.

多个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文化主流的基督教一直左右着西方人的道德理念,使其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起到了一定的道德作用.宗教精神则是以信仰为基础,以神人合一的人格精神为指导和召唤的道德使命.西方文化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宗教精神渗透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基督教文化首先是一种信仰体系,代表着一种道德价值观念,其核心是拯救意识与博爱精神.[2]这种精神境界作为宗教精神的真谛和精华渗透于西方文化的血脉中,使得宗教作为一种信念去培养和启发人的感情,协调了人际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在中世纪时期,教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宗教禁锢了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到处充斥着

愚昧和野蛮,文化成为宗教的附属品.文化的发展缓慢又反过来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世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二)天人合一与驾驭自然

中国文化相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括人的道德观

念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人的行为和自然运行的统一两个方面,体现人

与自然界万物的息息相通、和谐交融,强调天、地、人、物各安其位,融洽相处.[3]尽管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和追

求不甚相同,但它们在相对互补、融合与发展中所呈现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倾向是清楚的,其终极观点都是一致的,即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和谐.

作为海洋文化的西方文化形成了一种谋求驾驭自然、征服社会的精神.西方文化也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认为自人类出

现以后,人不仅应当独立于神,而且独立于自然,人与自然分为两极并且被严格地区分开来,主要从人与自然对立的立场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看成是主体,把自然世界看成是客体,认为提倡认识自然世界,并改造、征服自然,从而发展出科学理性精神.即使是宗教与神学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也遏制不住伽里略、布鲁诺等科学家对大自然、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

(三)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

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相适应,产生了家族本位意识,强调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同整个社会、整个家庭的存在与发展统一起来.从家族本位出发,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

整体利益,个体的欲望和价值以群体的欲望和价值为转移,个体的利

益和需求通过整体的发展来满足.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本位和道德至上具有两重性.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对于我国的社会结

构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纽带,由家而国、家国一体,进而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

这对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人性,束缚了人们民主思想的发展,压抑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忽视了个人的权益,萎缩了民族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