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51
一、选择题(2012·赣州模拟)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C.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第2题,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B 2.B(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读“某区域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关于C、D两地风向正确的是( )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相邻等压线的数值相差8百帕,且向中心递增,可读出A数值为1 012,B数值为1 020~1 028。
第4题,澳大利亚大陆上为高压,说明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所以D地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3.D 4.C(2012·皖南八校联考)读图甲和图乙(箭头示意风向),完成5~6题。
5.无青藏高原时,图示季节 ( ) A.甲地低温干燥B.乙地高温少雨C.印度比现在雨量充沛D.安徽盛行东南季风6.与无青藏高原相比,有青藏高原时( )A.东亚水循环更活跃B.印度冬季平均气温降低C.乙地自然植被更稀疏D.甲地河流年径流量减小解析:第5题,图中可见,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甲地气温较高。
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课前预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以北半球为例)(1)三圈环流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①____________,②中纬环流,③____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A________________,C副热带高气压带,E___________________,G极地高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__、冬季偏南。
特别注意风带风向的确定方法:首先由高气压带向低气压带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按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所得的风向即为风带的风向。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高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________低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3.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A________风C_________风南亚季风B________风D________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特别注意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压带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_________ 和_____ 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____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_______地区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