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因此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 J. Schleiden. 和T. Schwann二人于1838—1839年间提出的。
(二)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大小,主要受到下列三因素控制:(1)细胞核的控制能力;(2)细胞表面积的限制;(3)细胞代谢速率的影响。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1毫米——0.2微米)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2微米——1.4埃)又称亚显微结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壁:包围在原生质体的外围。
二、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一个细胞内分化了的原生质 。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
1.细胞膜(质膜):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表,都有一层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构成的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包围,它将细胞与外界分开,在植物细胞中它和它外围的细胞壁紧密相连。
功能:控制胞内外物质交换;稳定胞内环境;接受信息等。
细胞质:是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它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其中的细胞器组成。
它包括:(1)胞基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内膜结构单位和非膜结构的实体以外,其余没有分化的均质的胶体部分。
(2)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根据是否具有生物膜及组成生物膜的单位膜层数,可将细胞器分为:具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和无膜结构三种类型。
(一)双层膜结构:1.质体:(1)概念: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之一,它具有自主的遗传物质。
(2)功能:合成和积累同化物质,是细胞的光合作用中心。
(3)分类:质体按所含色素与行使的功能不同,可分为:①叶绿体:含叶绿素和少量类胡萝卜素,绿色,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第二章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第一节植物组织一、植物组织的形成与特性(一)植物组织的形成植物组织(plant tissue)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单细胞植物如衣藻等,多细胞群体型植物如团绵等,它们的每一个细胞都能独立地完成全部生理功能,因此,这类植物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化。
植物组织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层次更高的标记。
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多细胞植物的出现织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在多细胞群体型植物向多细胞有机体的进化过程中,群体型个体的细胞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处于不同位置的细胞群间便出现了相异的形态特生理代谢活性与类型的分化。
胞间连丝的发生形成,使得相邻细胞间能够随时进行物质、信息量的交换,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
处于相同位置或同类群的细胞间更加趋于相似或具有同一性处于不同位置或不同类群间的细胞也因此而逐渐变得彼此不同。
这样的变化被逐代保留和遗传,成为一种稳定的特性。
于是,处于相似或相同位置、有着相似或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胞群便成了原初类型的组织的共同特征。
因此,组织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和完善也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的。
植物的进化程度愈高,其体内细胞(群)间的分工愈细,植物体的结构愈复杂,适应性愈子植物是现存植物中高度发达和适应性的植物类群,具有最完善的组织分工,在形态结构和生能上表现出高度的统一,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最强。
在个体发育中,组织的形成是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组织的形成过程贯穿精卵开始、经胚胎阶段、直至植株成熟的整个过程。
植物体中包含多种组织,它们各有其来源工,并有机地组合,协同完成植物的生命活动。
(二)植物组织的属性对于形态结构简单、没有器官分化的低等植物而言,组织是其进化发展历程中的最高形式;形态结构复杂、具有器官分化的高等植物而言,组织是构成复杂有机体的一种结构层次或结构。
植物细胞和组织部分完整知识点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因此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 J. Schleiden. 和T. Schwann二人于1838—1839年间提出的。
(二)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大小,主要受到下列三因素控制:(1)细胞核的控制能力;(2)细胞表面积的限制;(3)细胞代谢速率的影响。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1毫米——0.2微米)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2微米——1.4埃)又称亚显微结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壁:包围在原生质体的外围。
二、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一个细胞内分化了的原生质。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
1.细胞膜(质膜):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表,都有一层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构成的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包围,它将细胞与外界分开,在植物细胞中它和它外围的细胞壁紧密相连。
功能:控制胞内外物质交换;稳定胞内环境;接受信息等。
细胞质:是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它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其中的细胞器组成。
它包括:(1)胞基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内膜结构单位和非膜结构的实体以外,其余没有分化的均质的胶体部分。
(2)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根据是否具有生物膜及组成生物膜的单位膜层数,可将细胞器分为:具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和无膜结构三种类型。
(一)双层膜结构:1.质体:(1)概念: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之一,它具有自主的遗传物质。
(2)功能:合成和积累同化物质,是细胞的光合作用中心。
(3)分类:质体按所含色素与行使的功能不同,可分为:①叶绿体:含叶绿素和少量类胡萝卜素,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第二章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基本知识体系植物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担负着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是植物体内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结果,也是植物体复杂和完善化的产物。
植物体内的各种组织无论是在来源,结构,功能,分布上都既有独立性,又有从属性,各种组织有机组合,共同完成植物体的整个生理活动。
根据构成同一组织的细胞类型的异同,将组织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
简单组织由同一类细胞构成;复合组织有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积累简单组织复合而成。
根据构成组织的细胞发育程度,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不同,简单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基本概念1.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其出现是植物进化层次更高的标志。
2.分生组织:功能:进行细胞分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相关。
特征:细胞间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液泡(或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代谢活动旺盛,进行细胞分裂。
存在部位:植物体生长的部位,主要是根尖、茎尖等。
类型:从来源上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3类。
从位置上也分为3类,即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3.原生分生组织:从(种子)胚胎遗留下来的胚性细胞,最为幼嫩,存在于根尖、茎尖最先端的生长锥。
分裂活动最旺盛,由它分裂出来的细胞构成初分生组织。
4.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生分生组织分裂的细胞演化而来,紧紧位于原生分生组织之后,细胞边分裂边分化,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由它分裂出来的细胞分化成其他成熟组织,形成初生结构,实现高生长。
5.次生分生组织:由薄壁组织经过生理和结构的逆向变化(脱分化——返老还童),重新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的组织。
主要存在于根和茎的侧面,所以又称为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使植物长粗。
6.顶端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都位于根和茎的顶端7.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一些植物的节间基部(如竹笋、甘蔗的节间基部),或者叶片、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韭菜)的分生组织,是初生分生组织保留在顶端以外的其他部分,来源上看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分裂活动的时间短。
使植物或器官短时间伸长。
8.侧生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一种,位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周侧,与所在器官长轴平行排列,从起源看属于次生分生组织。
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活动使植物根,茎等器官增粗。
9.成熟组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经过生长,分化,细胞逐渐失去分生能力,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组织10.薄壁组织:特征:共同特征是细胞壁薄,有一定的细胞间隙,液泡发达,可塑性强。
存在部位:除植物体的最外层外,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各个部位。
类型和功能:具有同化、贮藏、通气、吸收等作用。
11.吸收组织:根尖的表皮12.同化组织: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为叶肉及绿色部分。
13.贮藏组织:块根、块茎、果实、子叶、胚乳等。
14:储水组织:贮藏有丰富水分的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液泡中含有大量黏性汁液,一般存在于旱生的肉质植物中15.通气组织:胞间隙特别发达,贮藏大量气体,如藕、金鱼藻等水生植物的经中央。
16.传递细胞:一类与物质迅速传递密切相关的薄壁细胞,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细胞腔内折叠,形成很多不规则指状突起,与细胞壁相连的细胞膜由于细胞壁内褶而增加了表面积,同时增加了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细胞间物质运输。
他们广泛分布于短途而迅速转运溶质的组织或器官中。
17.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的蒸腾,控制气体内外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
特征: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细胞壁角质化或栓质化,角质层发达,没有叶绿体(但常有白色体和有色体)(常有气孔或皮孔,以便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类型:有表皮和周皮两种类型18.初生保护组织:即表皮,存在与植物幼茎,叶,花,果实及种子表面,一般有单层扁平,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细胞外被角质膜,具保护作用。
19.次生保护组织:即周皮,由次生分生组织发育形成,位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老根,老茎外表,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具有保护作用20.复表皮:在有些植物中,原表皮在形成表皮过程中,除了进行吹皱分裂外,还进行平周分裂,这样形成有多层细胞构成的表皮21.气孔器: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通道。
在叶表面组织中,除了表皮细胞以外,在表皮细胞之间还穿插分布着气孔器,双子叶植物气孔器有两个肾形保卫细胞构成;禾本科植物也得起空气有两个哑铃型保卫细胞和两个菱形复位细胞组成。
22.周皮: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老根和老茎表面。
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内分裂产生栓内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23.皮孔:指周皮上的一些点,线状突起结构。
木栓形成层发育形成周皮的时候,在某些部位,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并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大量排列疏松的波壁细胞,成为植物体与外界气体,物质交流的通道,这个部位称作皮孔。
24.机械组织:在植物体内起支持作用的组织,使植物能够有一定的硬度,能够枝干挺立、枝叶平展,能够经受狂风暴雨及其他外力的影响,而这些都是植物完成正常生活所必须的。
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维管束、皮层、一些果皮和种皮中。
类型:厚角组织、厚壁组织25.厚角组织:细胞壁不均匀、非木质化加厚,尤其在角隅处加厚,加厚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支持力较弱,活细胞,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时含叶绿体,与薄壁组织接近,也可以转变为木栓形成层。
主要存在于茎、叶柄等器官靠表皮的部位。
26.厚壁组织:细胞壁高度均匀性木质化加厚,死细胞。
又分为纤维(细胞)和石细胞27.石细胞:细胞等径形,或分支形,细胞壁强烈木质化加厚,硬度很大,常成群存在。
存在于果皮、种皮、茎、叶等器官中28.纤维:细长形,两头尖,细胞腔很小,纹孔很小,大多呈缝隙状。
主要存在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成束存在,分别称为木纤维和韧皮纤维,它们是植物体中最主要的机械组织。
29.输导组织:植物体内能够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管状组织。
存在部位:维管束中。
类型:导管(管胞)和筛管(筛胞)30.导管:是被子植物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孔径大、端壁(横壁)消失、细胞壁木质化加厚,为死细胞。
依据其细胞壁木质化加厚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有5种基本类型,即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
前两者最先发育形成,孔径最小,后三者发育形成晚,孔径大。
31.穿孔板:导管成熟时,导管细胞端壁上出现穿孔,仅出现一个较大的穿孔交单穿孔,出现多个穿孔叫复穿孔,坝出现的穿孔的端壁较穿孔板32.管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两端尖、孔径小,端壁不消失,相邻管胞间以纹孔相通,输导效率低。
这是蕨类植物及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更原始的表现之一。
33.筛管:是被子植物输导有机养料的组织,输导的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叶到根)。
筛管细胞的壁薄,是活细胞。
上下相连的细胞间的横壁上形成多数筛孔,这样的横壁称为筛板。
每个筛管都有一个或几个小的薄壁细胞——伴胞相伴,伴胞协助筛管完成输导功能,伴胞与它所协助的筛管是由同一个母细胞分裂而来的。
34.伴胞:被子植物维管束中,与筛管分子伴生,一个筛管分子必定有一个伴胞,筛管和伴胞有同一个母细胞分裂产生35.筛孔:成熟的筛管分子端壁的许多小孔36.筛域:植物筛管分子端壁及部分侧壁上,存在疏导同化产物的小孔,多个小孔相对集中分布于一定区域,这个具有小孔的凹陷区域就是筛域37.筛板:植物筛管分子中,分布有筛孔的端壁称为筛板38.筛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孔径小,两端尖,没有伴胞,输导效率低,反映出原始性。
39.分泌现象:某些植物细胞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并把它们排出细胞外或积累与细胞内的现象40.分泌组织:植物体的一些细胞能产生特殊的物质,如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这些细胞叫分泌细胞,由分泌细胞构成的组织叫分泌组织。
类型:外部的分泌结构、内部的分泌结构外部的分泌结构:分泌物自行排除到植物体之外,这种分泌结构主要分布在气生部分植物体的表皮上。
主要有腺毛、蜜腺、排水器等。
内部的分泌结构:分泌物积累在细胞腔内或细胞间隙中,不会自行排除到体外,除非细胞被弄破。
主要有分泌细胞(油细胞、粘液细胞、单宁细胞等)、41.盐腺:存在于盐碱植物体表,是具有分泌功能的腺毛,能向外分泌盐,以保持植物体内盐分平衡,属于外分泌组织42.腺表皮:植物体某些部位的表皮细胞为腺体,具有分泌功能,称腺表皮43.腺毛: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具分泌功能的表皮毛状附属物44.蜜腺:是一种分泌糖液的外分泌组织,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部45.排水管:属于外分泌组织,可将植物体内过剩的水分排出体表46.内分泌组织:将分泌物质积累,贮藏与植物体内的分泌组织47.分泌细胞:可以是生活细胞或非生活细胞,单独分散于薄壁组织中的含特殊分泌物的细胞48.溶生分泌腔:植物体内由多细胞组成的贮藏分泌物的腔室状结构,是具分泌能力的薄壁细胞群因细胞壁溶解,细胞解体而形成的分泌腔49.裂生分泌腔:植物体内有许多细胞组成的贮藏分泌物的腔室状结构,市局分泌能力的薄壁细胞群因胞间层溶解,细胞相互分开而形成的分泌腔50.分泌道:分泌道为管状的内分泌组织,管道内贮藏分泌物质51.吐水作用:植物体通过外分泌组织,将体内水分排到体外的现象52.乳汁管:有些植物体内有一种能分泌乳汁的管状细胞或组织,属于内分泌组织,按其形态特点可分为无节乳汁管和有节乳汁管53.简单组织: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54.复合组织:由多种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组织组合而成,是担负相关功能的紧密连接的组织的组合。
55.木质部: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复合组织,在植物体中疏导水分和无机盐。
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构成,贯穿于根,茎,叶,花等器官中56.韧皮部:植物体中疏导同化产物的复合组织,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构成,贯穿于根,茎,叶,花等器官中57.无限维管束: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原形成层除大部分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在二者之间保留一层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此种维管束能继续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维管组织58.有限维管束: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中,其原形成层分化是全部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保留束中形成层,此种维管束不能形成次生维管组织59.外韧维管束:大多数种子植物的茎的维管束。
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并生排列,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60.双韧维管束:少见,如葫芦科和茄科茎的维管束。
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外方都有韧皮部的维管束61.周韧维管束:比较原始的维管束,主要见于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