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
一、以文本特 征观《伯牙绝 弦》之音韵美 1、文本饱含 音乐艺术美。 2、文本富有 音画意境美。 3、文体具有 声情音韵美。
朗读停顿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
名瑞,伯 牙是他的字,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 郢都(今湖北荆 州)人, 晋国的 上大夫,春秋时 著名的琴师,被 人尊为“琴仙”。
:
•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 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 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 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 法奇美 。
三、以知音文化品 《伯牙绝弦》之情 韵美。 1、《伯牙绝弦》的 凄美知音情韵。
《伯牙绝弦》具有神奇 的故事色彩。 《伯牙绝弦》含有丰 富的情感色彩。
2、知音文化的绝美情感传承。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唐•薛涛)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唐•李白) 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元•王冕) 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唐•贾岛)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 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元•金仁杰) 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宋•张孝祥)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唐•贾岛)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唐•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