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6
吉林省森林资源概况2006-03-21 | 作者: | 来源: | 【大中小】【打印】【关闭】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
“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森林覆盖率达42.5%林业年创经济价值220亿元近20年来,我省林业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
吉林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建设都硕果累累,据测算,全省林业年创经济价值达220亿元。
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省先后开展了十年绿化吉林大地、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
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5%,有林地面积达到1207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8.6亿立方米,分别比1983年提高8%、23.6%和12.8%。
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九五”以来,全省重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投入45.6亿元,造林种草1405.8万亩,是建国以来投入建设总量最高的时期。
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及荒山荒地造林575.8万亩,兑现粮食0.95亿公斤,使13.4万户农民受益,为28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转移就业机会。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对某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1.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涵盖了XX地区的全部森林面积,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人工林。
2.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
三、森林资源现状1. 森林覆盖率: 经过调查发现,XX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XX%,相比过去十年有所下降。
2. 主要森林类型: XX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其中以阔叶林为主。
3. 森林结构与年龄分布: 森林结构相对较好,包含了多种年龄段的树木,但老龄林的比例较低。
4. 生物多样性: 调查结果显示,XX地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四、森林资源问题1. 森林砍伐: 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压力,XX地区的森林砍伐情况较为严重,主要用于木材采伐和农业用地开拓。
2.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XX地区的一大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当行为,火灾的发生频率和规模有所增加。
3. 入侵物种: XX地区的森林遭受了一些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这些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4.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导致了森林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可持续管理措施1. 加强监测和保护: 建立健全的森林监测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非法砍伐和野生动植物走私等行为。
2. 生态恢复与修复: 通过森林植被恢复、树木更新和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重建生态平衡,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3.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共同应对全球性森林问题。
4. 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 加强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理解和参与,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江西省森林资源概况据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72.0万hm2,占64.2%;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森林覆盖率为63.1%。
1、各类林地面积按地类划分。
有林地面积918.5万hm2,疏林地面积11.2万hm2,灌木林地面积104.2万hm2,未成林地面积23.0万hm2,苗圃地0.3万hm2;无立木林地面积8.7万hm2,宜林地6.1万hm2,辅助生产林地0.04万hm2按权属划分。
国有面积160.4万hm2,集体面积132.0万hm2,民营面积756.4万hm2,其他经营类型面积23.2万hm2。
全省非规划林地上乔木林面积8.9万hm2,竹林面积0.4万hm2,经济林面积5.8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在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m3中,乔木林蓄积40971.4万m3,疏林蓄积87.1万m3,散生木蓄积2351.6万m3,四旁树蓄积1120.4万m3。
3、乔木林资源全省乔木林面积829.2万hm2,蓄积40971.4万m3。
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314.0万hm2,蓄积7835.6万m3;中龄林面积379.7万hm2,蓄积21562.1万m3;近熟林面积89.8万hm2,蓄积7071.5万m3;成熟林面积39.1万hm2,蓄积3788.1万m3;过熟林面积6.6万hm2,蓄积714.1万m3。
按树种分,马尾松面积239.4万hm2,蓄积9142.6万m3;国外松面积66.10万hm2,蓄积2511.0万m3;杉木面积259.2万hm2,蓄积14528.7万m3;硬阔类面积118.9万hm2,蓄积7594.4万m3;软阔类面积30.5万hm2,蓄积769.9万m3;混交类面积115.1万hm2,蓄积6424.8万m3。
4、竹林资源全省竹林面积98.6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96.9万hm2,杂竹面积1.7万hm2。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区)分布及特点1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柞树等。
东北林区特点是:营林和木材生产集中,国有林业企业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采伐率高,林区道路密度大,林区经营水平高。
目前,木材生产量仍占全国林业系统木材产量的一半。
东北林区的资源危机:林业用地面积不断缩小,黑龙江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10万公顷;吉林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4万公顷;可采伐的成、过熟林蓄积量下降更快。
有1/3林业局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没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间伐次生林、人工林生产木材;1/3的林业局勉强能维持生产到2005~2010年;只有1/3的企业能维持正常轮伐生产。
林区木材径级和质量普遍下降。
红松和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等珍贵树种的比重下降过快。
如牡丹江林区的红松面积比重不足5%,蓄积量不足1%,从而已失去“红松故乡”的称号。
2 西南地区这里所指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有如下特点: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
多数山脉和水系为南北走向,海洋湿润气团可以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构成了西南地区林业的主体。
这里山体在3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米以上。
地带性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
几个热量带、森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
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
我国的森林资源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的森林资源量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
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例大,其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龄林比例高于85%。
1998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08 hm2,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19位。
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109 m3,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
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 m3,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 m3。
2001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达7×107 hm2,人工林蓄积量为×109 m3,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08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森林蓄积量为×1010 m3。
(2)中国森林资源的消耗与面临的问题根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林木年均净增长量为×108 m3,年均净消耗量为×108 m3,林业资源呈现增长大于消耗的趋势。
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中国宝贵的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
在占中国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而且,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上百万公顷。
危害森林的还有病虫害与火灾,2000年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06 hm2,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104 hm2。
2.我国的草地资源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的草地资源量与质量我国现有草地面积×108 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 hm2,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的草地资源以天然草地为主,人工草地比例过小,%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108 hm2。
森林资源分布(完整版)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
1. 森林概述全球森林资源广泛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包括大陆、岛屿以及北极和南极地区。
森林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类型。
主要的森林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林等。
2. 森林资源分布情况2.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包括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非洲的刚果雨林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雨林等。
这些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和温暖,使得植物生长茂盛,拥有巨大的物种多样性。
2.2. 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广泛分布于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加拿大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针叶树的生长,如松树和云杉等。
2.3. 温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主要分布于北纬40度至70度之间的地区,包括欧洲的北部和亚洲的东北部等。
这些地区的四季变化明显,适合落叶乔木如橡树和枫树等的生长。
3. 森林资源保护问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森林资源正受到严重破坏和逐渐减少。
森林砍伐、非法伐木和森林火灾等问题日益严峻,对生态系统和地球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森林和进行森林恢复至关重要。
4. 森林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森林资源不仅提供生态服务,如保持土壤稳定、水源涵养和碳储存等,还为人类提供木材、纸浆、药物和食物等重要产品。
合理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全球森林资源的分布广泛,涵盖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林等不同类型。
然而,森林资源正面临严峻的保护挑战。
我们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进行恢复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林业概况1.2中国林业概况1.2.1、中国林业的资源现状(1)森林资源概况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林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33.63亿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2%。
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 m3。
现将我国除台湾、香港和西藏控制线外的森林资源状况介绍如下:1.林业用地资源林业用地面积:25 704.7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5 36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疏林地719.5万hm2,占3%;无林地5 703.7万hm2,占22%。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12 919.9万hm2,经济林面积2 022.2万hm2,竹林面积421.1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活立木总蓄积量113.1亿m3。
其中森林蓄积量100.9亿m3,占89%;疏林蓄积量1.4 亿m3,占1%;散生木蓄积量7.0 亿m3,占6%;四旁树蓄积量3.8亿m3,占4%。
3.天然林、人工林资源天然林面积10 696.5万hm2,占有林地的70%,其中林分面积10 005.5万hm2,占天然林面积的94%;天然林蓄积量90.7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90%。
已成林人工林面积4 666.7万hm2,其中林分面积2 914.4万hm2,经济林面积1 621.5万hm2,竹林面积130.8万hm2;人工林蓄积10.1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10%。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一、引言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中国的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
二、森林面积与分布情况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广袤的森林面积。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森林总面积约为X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X%。
森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最大,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X%。
同时,我国的森林类型也较为丰富,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三、森林资源的特点 1. 多功能性: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和药物等物质产品,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2. 经济价值:森林资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木材产量居世界前列,对于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业等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 生物多样性:森林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制定合理的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盗伐行为。
2. 推动森林可持续管理:通过实施可持续森林经营和林业认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
3. 加强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荒山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益。
五、森林资源的挑战和展望 1. 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加强火灾预防和监测,提高火灾应对和扑救能力,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
2. 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性很大。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森林抗病虫害的能力,是保护森林资源的关键。
3.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加强对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生态功能,提高森林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森林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不仅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木材、药材和食物,还担负着调节气候、保护水源和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二、森林分布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
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为代表。
而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则以云南和四川为主,这里的森林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季节性落叶林等。
华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份。
三、森林面积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自然生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些努力使得我国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尽管森林面积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和生态破坏。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森林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森林资源管理不善。
此外,非法砍伐和盗伐现象也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四、森林生态环境状况森林作为地球的肺脏,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调查发现,我国森林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森林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工业污染等。
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模式,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
五、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