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学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3
高中物理光学讲稿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高中物理里超级有趣的光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拿着一块三棱镜,对着阳光摆弄,然后惊喜地发现地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光带。
这其实就是光的折射在“变魔术”呢!咱们先从光的直线传播说起。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那可是一往无前,绝不拐弯的。
就像你在操场上跑步,没有障碍就一直往前冲。
比如小孔成像,还记得那个实验吗?咱们用一个纸板扎个小孔,然后对着蜡烛,后面的屏幕上居然出现了倒立的蜡烛像,神奇吧!再来说说光的反射。
当光碰到镜子之类的东西,它就会弹回来,就像皮球撞到墙上一样。
咱们照镜子能看到自己,就是因为光的反射。
想象一下,你早上迷迷糊糊地走到镜子前,看到头发乱蓬蓬的自己,是不是一下子清醒了?光的折射更是奇妙。
把筷子插进水里,看起来像是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搞的鬼。
就好像光在水里“迷路”了,走偏了方向。
还有,咱们戴的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也都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说到这里,我想起有一次去海边玩。
我站在浅水区,看着海底的石头和贝壳,感觉它们离我好近,伸手一抓却抓了个空。
这就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让我们产生了错觉。
接下来是全反射。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到一定程度,光就全部反射回去了,就像一个倔强的小孩,非要回头不可。
在光学里,还有各种重要的定律,像折射定律、反射定律。
这些定律就像是光的“行为准则”,决定了光的走向。
高中物理的光学部分,不仅仅是一些理论和公式,更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奇妙现象。
希望大家能带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态,去发现光学世界的更多奥秘!总之,光学就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盒子,只要我们用心去打开,就能看到无数神奇的景象。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光的世界里畅游,感受它的魅力吧!。
高中物理光学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物理光学为主题,通过对光学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光学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工具,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现代光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光学基本概念,如光的速度、波长、频率等;(2)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基本原理;(3)学会运用光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4)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5)培养运用数学工具描述光学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物演示,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理解;(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4)开展光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学知识和实验技能;(5)组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2)通过光学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真理;(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难点和复杂概念面前,教师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 物 理 光 学§2.1 光的波动性2.1.1光的电磁理论19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展了电磁理论,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使波动说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
2.1.2光的干预1、干预现象是波动的特性凡有强弱按必然分布的干预花样泛起的现象,都可作为该现象具有波动赋性的最可靠最有力的实验证据。
2、光的相干迭加两列波的迭加问题可以归结为讨论空间任一点电磁振动的力迭加,所以,合振动平均强度为)cos(212212221ϕϕ-++=A A A A I其中1A 、2A 为振幅,1ϕ、2ϕ为振动初相位。
⎪⎩⎪⎨⎧=-=+=-==-12121212)(,2,1,0,)12(,2,1,0,2A A j j j j 为其他值且ϕϕπϕϕπϕϕ2cos4)()(1222221221ϕϕ-=-=+=A I A A I A A I 干涉相消干涉相加3、光的干预 (1)双缝干预在暗室里,托马斯·杨利用壁上的小孔获得一束阳光。
在这束光里,在垂直光束标的目的里放置了两条靠得很近的狭缝的黑屏,在屏在那边再放一块白屏,如图2-1-1所阳光示,于是获得了与缝平行的彩色条纹;如果在双缝前放一块滤光片,就获得明暗相同的条纹。
A 、B 为双缝,相距为d ,M 为白屏与双缝相距为l ,DO 为AB 的中垂线。
屏上距离O 为x 的一点P 到双缝的距离,222222)2(,)2(d x l PB d x l PA ++=-+=dx PA PB PA PB 2)()(=+⋅-由于d 、x 均远小于l ,因此PB+PA=2l ,所以P 点到A 、B 的光程差为:x l dPA PB =-=δ若A 、B 是同位相光源,当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波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P 为加强点(亮点);当δ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波波峰与波谷相遇,P 为减弱点(暗点)。
因此,白屏上干预明条纹对应位置为)2,1,0( =⋅⋅±=k d l k x λ暗条纹对应位置为)2,1,0()21( =⋅-±=k l dk x λ。
高一物理讲座讲课稿范文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今天的物理讲座。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光的基本知识。
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是在真空中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约为每秒30万千米。
光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当我们看到闪电时,实际上是光先到达我们的眼睛,再来到我们的耳朵。
这也是造成闪电和雷声不同时间出现的原因。
其次,光有一些重要的特性。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遥远的物体。
光的传播还受到反射和折射的影响。
当光遇到一个物体时,会根据物体的性质发生反射或折射。
例如,当光遇到一个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光线按照相同的角度从镜面上反射出去。
而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会改变。
此外,光还有一些颜色。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光决定的。
例如,当阳光照射到一个苹果上时,苹果会反射红光。
我们看到的苹果就是红色的。
另外,当光经过一个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光被分解为不同波长的颜色,从而形成一个七彩的光谱。
最后,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光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这使得太阳能电池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
此外,光也被应用于通信技术,光纤传输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光线传输大量的信息。
光还被用于医学和科学研究中。
例如,激光可以用于医疗手术和材料加工,紫外线可以用于消毒。
总结一下,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传播速度快,具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特性。
光的颜色可以由物体反射的光决定,而且光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大家对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谢谢大家!。
1.5、透镜成像(1)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②平行主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③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主轴。
(2)一般光线作图:对于任一光线SA ,过光心O 作轴OO ’平行于SA ,O O '与焦平面M M '交于P 点,连接AP 或AP 的反向延长线即为SA 的折射光线*像与物的概念:发光物体上的每个发光点可视为一个“物点”即“物”。
一个物点上发出的光束,经一系列光学系统作用后,若成为会聚光束,则会聚点为物的实像点;若成为发散光束,则其反向延长线交点为物的虚像点;若为平行光束则不成像。
薄透镜成像公式是:f u 111=+υ式中f 、u 、v 的正负仍遵循“实正、虚负”的法则。
若令f u x -=,f x -='υ,则有2f x x ='图1-5-1图1-5-2该式称为“牛顿公式”。
式中x 是物到“物方焦点”的距离,x '是像到“像方焦点”的距离。
从物点到焦点,若顺着光路则x 取正,反之取负值;从像点到焦点,若逆着光路则x '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该式可直接运用成像作图来推导,请读者自行推导,从而弄清x x ',的意义。
下面用牛顿公式讨论一个问题。
一个光源以v=0.2m/s 的速度沿着焦距f=20cm 的凸透镜向光心运动,当它经过距光心cm u 301=和cm u 152=的两点时,求像所在的位置及速度。
cm f u x 1011=-=,cm f u x 522-=-= 代入牛顿公式得cm x 401=',cm x 802-=',cm f x 6011=+'=υ,cm f x 6022-=+'=υ, 上述1x 、2x 、1x '、2x '意义如图1-5-2所示。
设在△t 时间内,点光源的位移为△x ,像点的位移为 x '∆,有2222)(x x x x f x x f x x ∆-∆+=∆-='∆+' 当△t →0时△x →0,略去△x 的二阶小量,有22222x xf x x x f x f x x ∆+'=∆+='∆+' x x x x x f x ∆⋅'=∆⋅='∆22 υυ⋅'=∆∆⋅'=∆'∆='x x t x x x t x将1x 、2x 、1x '、2x '的值代入,求得s m /8.01='υ,s m /2.32='υ 。
光学一、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大角小角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
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
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
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
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三、光的本质与色散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频率也可能用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
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
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
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5.红光和紫光的不同属性汇总如下:四、光的干涉1.只有频率相同的两个光源才能发生干涉。
2.光的干涉原理(同波的干涉原理):真空中某点到两相干光源的距离差即光程差Δs。
当时,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相反,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减弱;当时,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偶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一致,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加强。
3.杨氏双缝干涉:单色光源经过双缝形成相干光,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
高中物理光学专题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 :入射角}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sin sin c in v r=={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i:入射角,r: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1sin C 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见。
二、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δ=nλ;暗条纹位置: δ=(2n+1) 2λ(n =0,1,2,3……);条纹间距:l x d ∆={δ: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2λ:光的半波长;d 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 :挡板与屏间的距离}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4d λ=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一几何光学§1.1 几何光学基础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独立传播:几束光在交错时互不妨碍,仍按原来各自的方向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入射角与折射角满足;④当光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中传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时,将发生全面反射现象<折射率为的光密介质对折射率为的光疏介质的临界角)。
b5E2RGbCAP§1.2 光的反射1.2.1、组合平面镜成像:1.组合平面镜由两个以上的平面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叫做组合平面镜,射向组合平面镜的光线往往要在平面SS图1-2-1镜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因而会出现生成复像的现象。
先看一种较简单的现象,两面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交于O 点)镜间放一点光源S<图1-2-1),S发出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形成了、、三个虚像。
用几何的方法不难证明:这三个虚像都位于以O 为圆心、OS 为半径的圆上,而且S 和、S 和、和、和之间都以平面镜<或它们的延长线)保持着p1EanqFDPw 对称关系。
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容易地确定较复杂的情况中复像的个数和位置。
DXDiTa9E3d 两面平面镜AO 和BO 成60º角放置<图1-2-2),用上述规律,很容易确定像的位置:①以O 为圆心、OS 为半径作圆;②过S 做AO 和BO 的垂线与圆交于和;③过和作BO 和AO 的垂线与圆交于和;④过和作AO 和BO 的垂线与圆交于,便是S 在两平面镜中的5个像。
RTCrpUDGiT 双镜面反射。
如图1-2-3,两镜面间夹角=15º,OA=10cm,A点发出的垂直于的光线射向后在两镜间反复反射,直到光线平行于某一镜面射出,则从A 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多少?5PCzVD7HxA 图1-2-3αL 1L 2AOS 3图1-2-2如图1-2-4所示,光线经第一次反射的反射线为BC,根据平面反射的对称性,,且∠。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规律2. 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3. 光学器件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 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理解2. 光学器件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如:镜子、透镜、彩虹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性质。
2.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是怎样的?二、新课讲解1. 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2. 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填空题: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四、小结1. 光的传播规律2. 光的反射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现象2. 提问: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新课讲解1. 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 光学器件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棱镜等2. 光学器件的应用- 凸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凹透镜:矫正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平面镜:穿衣镜、潜望镜等- 棱镜:三棱镜、光谱仪等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2. 填空题: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四、小结1. 光的折射现象2. 光学器件及其应用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2. 收集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光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以及光学器件的应用。
高中物理光学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了一系列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从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等方面来探讨和介绍高中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
一、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例如光的干涉和衍射;而光的粒子性则可以解释光对物质的传播和光电效应等现象。
根据电磁波的性质,光具有波长、频率和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0×10^8 米/秒,其波长与频率之间满足光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二、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如空气、水、玻璃等)的传播过程。
根据光的介质不同,光的传播可以分为真空中的传播和介质中的传播。
1. 真空中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是最快的,可以认为是光在各个介质中的极限速度。
2. 介质中的传播: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即折射定律。
三、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从一个界面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可以分为平面镜反射和曲面镜反射。
1. 平面镜反射:平面镜反射是指光在平面镜上发生的镜面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规律,可以得出光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共面的结论。
2. 曲面镜反射:曲面镜反射是指光在曲面镜上发生的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规律,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性质来进行成像。
四、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关系,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其中,n₁和n₂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是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通过改变入射角、折射率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光的折射方向的控制,从而实现一些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