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电视剧的弊端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近年来,一些抗日剧违反史实,存在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战神剧’歪曲历史,缺乏基本的历史观。
45.6%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
[1]“抗战神剧”现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批评,成为众矢之的。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尤其抗日战争,无数英雄儿女为之付出了热血乃至生命。
“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2]历史不应被遗忘,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新时代影视文化市场中,抗日剧应以史实为准绳,讲好抗日故事,自觉拚弃歪曲历史的“神剧”,以创造出更多的精品,承担起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使命。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的表现历史虚无主义是站在唯心史观立场上的错误思潮,它借助于媒体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歪曲中国近代史、中共革命史,扭曲党史、国史,丑化先烈诋毁英雄,严重冲击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当下,一些抗日剧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宣扬主旋律为幌子,片面追求收视率,违背历史客观性,把严肃的抗战史演绎成武侠【作者简介】 李安峰,男,山东莒南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16JDSZK031)的阶段性成果。
李安峰新时代抗日剧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之反思与突围电视剧《亮剑》剧照2019第11期片、色情片、偶像片、穿越片、游戏片、奇幻片等,潜移默化地侵袭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的确是披着民族感情的外衣,用性和暴力挑逗观众,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取乐。
当前抗日题材电视剧娱乐化现象反思舒开智【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Recently, the Anti-Japanese themed TV drama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quality, in breaking th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war narrative, show an excessiveness of entertainment inclination, leading to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heroism and the lofty spirit.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make up the spir-itual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transition of society, the anti-Japanese themed TV drama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lofty and heoric spirit in the western Postmodern context by showing proper concern for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with aesthetic, ideological and artisitc narrative.%近年来,良莠不齐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在打破传统战争叙事模式的同时,又限入了娱乐过度的境地,消解了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精神,解构了历史理性和主流价值观。
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反崇高、重解构的氛围中,抗日题材电视剧更应正视革命历史,以历史性、审美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影视叙述,高扬崇高、英雄主义,弥补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精神的裂缝。
龙源期刊网 抗日神剧《满山打鬼子》热映遭吐槽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11期抗日神剧层出不穷,缘于我们对历史的遗忘,无视历史,无视事实日前,抗日神剧再度降临,在这部名为《满山打鬼子》的电视剧中,小伙伴们对付起鬼子来简直是轻而易举。
他们时而用小伎俩戏谑鬼子,时而用一把小小的弹弓来压制鬼子各式武器,广大观众再次被神剧导演的创意所折服!网友们亦是纷纷吐槽:小朋友你这么刁,你家人知道么?近年来,抗日神剧层出不穷。
既有《永不磨灭的番号》中一枚手榴弹就能炸掉敌人飞机的神奇营长,也有《抗日奇侠》中撕鬼子像撕鱿鱼片一样简单容易的抗日英雄,既有利用弓箭偷袭敌人的,也有一发神功就能铲除侵略者的,这些雷人的情节虽然遭到观众的各种吐糟,但并未引起编剧以及电视制作者们的反思与改进。
如今编剧又将英雄形象瞄准了儿童,确实,用弹弓“打”鬼子表现出了中国儿童的勇敢,不过,在中国的“神弹”面前,那些被打得哇哇叫的鬼子,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他们手里的武器,难道一遇到中国的弹弓就哑火了?如果抗日战争真的那么容易,为什么还会进行八年之久,中国又为什么会死亡几千万军民呢?显然,抗日神剧再一次神话了自己,在丑化侵略者的同时,其实也让我们变得愚昧、无知和可悲!●媒体评点:抗日神剧的屡屡出现,一方面是文艺作品罔顾事实,故意神话拔高自己,另一方面,则是缘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匮乏和对历史的遗忘。
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应该公正、客观地还原真实历史,发掘和刻画中国军人当时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并以此表现出战争对生活的破坏性的摧残、付出的沉重代价等,最终表达追求和平、幸福的全人类反战主题。
如果任由这样的抗日神剧误导我们和下一代,那么真正的残酷的抗日战争历史最终会被人淡化、遗忘。
(池墨,中国青年网)◎话题拓展:尊重历史;还原真实;遗忘与铭记;真与假、急功近利……(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红网等)。
抗日神剧的影响分析据媒体公布的资料显示,2010年至今,中国主要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横店影视城群众演员共计30万,其中60%演过鬼子。
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自不必说,但现在遇到一个瓶颈问题,市场化后中国电视剧商业气息太浓,传递的正能量太少。
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应该是让人对战争有警惕,但是如果任由这样的抗日剧误导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真正的残酷的抗日战争历史就会被人淡化、遗忘。
抗日神剧这个名字的起源有些莫名其妙,讲的是一些本来是以抗日为题材的电视剧,却拥有武侠剧的开山裂石和科幻剧的匪夷所思,更兼有各种脱离人类认知的不科学因素,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堪称抗日神剧。
在抗日神剧里,观众看不到当年的战争氛围,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看不到战争造成的苦难。
看到了什么呢?小孩子戏耍日本兵,用弹弓打仗更像做游戏,还穿插各种奇怪狗血情节。
前辈们拿自己的生命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了八年,而导演把残酷的抗日战争拍成了农村娃娃打弹弓抗日,真是无语。
千万别让抗日神剧毁了真正的历史啊!现在举例如下。
1.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2.《抗日奇侠》了,其中各种匪夷所思,包括大鹏的大力可以生撕鬼子,宋无娇打的鬼子七窍流血的化骨绵掌,廖天生比子弹更犀利的绣花针等,在烘托抗日人士高大形象的同时,却大肆的篡改了历史,让观众大呼伤不起!3.《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孙成海营长竟用一枚手榴弹炸掉了敌人在空中盘旋的飞机,按照常理分析,即使按照飞机最低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来计算,手榴弹炸飞机也属天方夜谭,更何况孙营长在之前已经遭受飞机机枪的贯通伤,能站着已经是奇迹了。
4.《利剑行动》中的男主角单枪匹马赤身肉搏十好几个带着长枪的敌人,从枪林弹雨里毫发无损地穿过,依靠一次掷一把飞刀硬生生把成片的敌人撂倒了,无怪乎网友纷纷惊呼:飞刀功盖过007。
关于战争体裁影视作品的思考电硕1402 林飞鹏2140906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迅速,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素质也在持续提高。
在此基础上,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爱国共识,浓厚爱国氛围,近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影视公司纷纷涉足战争体裁影视作品的创作,拍摄了大量关于抗日、抗战以及新时期军队演训等方面内容的影视作品。
结合平时观看类似的影视作品,本人对此进行思考分析,感到这类作品的拍摄,有其积极的作用影响,也有过于夸张的宣传内容等。
因此,本人就此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和看法。
一、积极作用和影响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肯定都有要向观众传递的主旨和思想,肯定是具有较多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意涵和影响作用,否则就不可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核,更不可能走上荧屏,进入广大观众的视线。
观看过这么多类似的影视作品,感觉有几个方面:一是能够真实地重现历史场景。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人们对于视频画面的接受能力,远大于对文字作品的接受能力,换句话讲,由于影视画面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因此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因此,通过观看大量相关的影视作品,人们能够更为迅速地了解相关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某些历史人物的功过。
并且,因为影视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以后,多数低文化水平的观众,由于系列的客观原因,无法从课本上系统地学到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但是通过相关影响作品特别是纪实作品的观看,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此类历史知识。
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系列关于开国元勋的相关纪实作品,较为真实地反映出这些伟人的事迹,从中也能了解到中国的当代历史。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电影《甲午战争》就能较好地反映出满清政府进入后期时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情景,以及当时一批满腔报国热情的有志之士的无耐。
因此,通过此类作品的观看,能够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
浅析抗日影视剧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作者:袁琛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3期摘要:抗日影视剧近年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已成为各大电视台的热播剧和必播剧,在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抗日影视剧中出现的歪曲、戏谑、神化历史事实的内容加以整理分析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识到其实质和危害,倡导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
关键词:抗日影视剧;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事实抗日影视剧作为记录和传播党史、国史知识的生动、形象的工具,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抗战题材的作品,传承与弘扬那段史实,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绩。
例如《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雪豹》等大众公认的抗日经典剧,它们都是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在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上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使广大观众在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教育。
但是,陆续登上各大电视荧屏的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全是精品,比如《向着炮火前进》、《满山打鬼子》、《抗日奇侠》、《永不磨灭的番号》等一些含有歪曲、戏谑、神化革命历史的抗日剧,把沉重的抗日史演绎为“爱情史”、“武侠史”、“搞笑史”等。
历史虚无主义已渗透在多个抗日影视剧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抗日影视剧对历史细节的虚无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面对的是已经工业化的日本,和日本相比,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无论在军事还是物质供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拿抗战中的武器装备来说,相对于日本的先进战机、坦克、枪炮,当时中国军人甚至无法做到人手一支枪,有时连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也要走上对抗侵略的战场。
时至今日,在荧屏上我们打鬼子的热情十分高涨,有人称如果把影视上被打死的日本鬼子累计起来,已经是在八年抗战中被打死的鬼子的十几倍。
评析抗战剧---以《抗日奇侠》为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中国有一段屈辱的近代史,而这段历史也造成了当代电视荧幕上大量出现以抗日为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这些好的影视的确能够让当代中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在心,传承中华民族不服输、不屈服的精神;但是一些过于歪曲事实,夸大其词,为了达到观看效果而不追求真实情况,甚至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画面场景和武侠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武功秘籍,这已经严重违背了真实的历史,还会造成一系列的恶劣后果。
就拿《抗日奇侠》这部电视剧来说,这不电视剧是热麦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的抗日题材科幻剧,该剧由刘仕裕执导,王新军、徐亮、尔玛依娜、李嘉明等领衔主演,讲述了齐鲁大地上四位身怀绝技的民间侠客,通过高超绝世武功来进行抗日活动,最后投奔八路军,组建“神风特遣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故事。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确还是有正面的评价:较之传统抗日题材剧,《抗日奇侠》首次聚焦民间侠客,将中国传统武术与抗日主题合二为一,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掀起一场抗日传奇剧的全新视听革命,更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光从这不电视剧的基本主题和对人物的大致介绍就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大致走向已经与真正的抗日题材的影视背道而驰。
王牧风:八路军营长、绝技太极、外号牧神风、奇侠之一,拥有精湛武艺的八路军营长是一名太极拳顶级高手既有军人的令出如山,又有侠客的铁骨柔肠。
廖天生,绣花针,武技高超、能文善舞的一代名伶,擅长铁扇功,善用暗器绣化针,京剧和武束相结合,智慧?身段?武束?暗器?生死格斗中还同样呈现出一位执着的花旦。
外号绣花针、奇侠之一。
宋无娇,冷艳而又非常忧郁孤独、功夫高超的民间女侠拥有神奇武功“化骨绵掌”和“缩骨功”。
人送外号女妖、奇侠之一。
李嘉明,鬼魂铁柱,善用鹰爪功一击制敌的奇侠义士。
常常给鬼子带来措手不及的突击,绝技鹰爪功和轻功、外号鬼魂、奇侠之一。
杜大鹏,铁头侠,所到之出如一只猛虎,力度、爽快、震撼。
在抗日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绝技硬气功、外号铁头侠、奇侠之一。
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历史真实问题作者:杨毅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在荧屏(银幕)一直很活跃,但为数不少的抗战影视剧为吸引观众,显得过度娱乐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不仅表现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亦缺乏科学把握,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历史真实的盘点,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分析,对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偏差进行了剖析和反思。
关键词:抗战剧;历史真实;艺术创作;文化软实力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发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巨大劫难。
尽管中华民族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生死抗战,但由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中国社会经济不发达,国民党当局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等因素,导致“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2100万人,负伤14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的巨大代价”[1],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创伤。
自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以来,以抗战题材为主题的影视剧在我国风生水起,风靡荧屏,呈现出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的局面。
然而,作为艺术再现形式的影视作品,本应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进行的各种抵抗形式为创作题材,来真实地反映和书写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表现与反思战争以及体现国家意志、民族精神、人性善恶和英雄主义的生动形象”[2],但众多的影视剧却违背历史的真实情况,将中国的抗战拍成了“神剧”,“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3]如电视剧《抗日奇侠》《箭在弦上》《黑狐》《铁血使命》《利剑行动》《敌后便衣队传奇》《向着胜利前进》《武工队传奇》等皆表现出这样的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历史真实之偏失近年来,我国大陆拍摄的抗战题材影视剧已成为一种大众关注的普遍现象,其原因有二:一是抗战题材影视剧适应了宏大意识形态和民族大义的话语诉求,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二是为适应消费社会的需要,个性化、世俗化、人性化、传奇化、娱乐化成为抗战题材影视剧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中国电视剧的娱乐化转向,突出表现在用平民的、通俗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严肃的或重大的电视剧题材,用‘规范性’和‘类型化’的故事结构让大众容易接受,以及用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叙事方式来满足中国观众的独特审美需求。
以《亮剑》为例分析我国抗战剧的价值及问题前言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半壁江山。
其中较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就要数《《亮剑》》和《历史的天空》啦。
本文之所以从《《亮剑》》着手分析抗战剧的价值及问题,除了对李云龙这个角色的深深敬仰与崇拜之情。
更多地原因是《《亮剑》》开创了中国抗战剧的一个先河,《《亮剑》》以前的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是被塑造的高大全,完美的没有瑕疵,而近几年的抗战剧又有些过于浪漫和自由,天马行空。
所以《《亮剑》》就好像一个分水岭。
在创作了一个李云龙这个“无赖”风格的英雄人物,有血有肉还会流泪。
更加平民的,更加亲近的英雄角色。
又在很大的程度上遵循和还原了历史场景,为我们铺展开的是一段艰辛困苦的抗战历程,见证了那一时期的英雄本色。
无论是弘扬抗战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宣扬红色文化。
都达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角度,艺术角度,教育价值分析。
无论原著还是影视题材的作品。
都是值得学习和钻研的。
同时以《《亮剑》》作为模板去看最近几年的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例如《利剑行动》,《箭在弦上》等等,完全没有尊重历史。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抗战将士各个都是天兵天将,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勇,常常是一两人就能攻下日军的一个下分队,甚至拿下大本营,这是完全失真的作品,不能够达到宣传红色历史和弘扬抗战精神的作用,反而会对青少年对这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历史造成错误的解读,无法理解那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亮剑》》这部作品表现出了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期间所做的贡献及价值,公正的展现了抗战期间国民军的作用,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国共内战的整个历史。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八路军的作用,更不是一两个人的舞台。
《《亮剑》》让我们看到的是战争是残酷的,艰苦的。
而这八年的抗战的胜利是不断的流血牺牲得来的。
享受和平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感恩。
我在研究抗战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和问题的过程中,除了看个一定数量的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之外,还阅读了很多的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
不尊重历史的《百团大战》与抗日神剧无疑《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抗日史上主动出击、打击日寇,并取得了巨大胜利的一场战役,为凝聚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人心和决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抗日战胜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百团大战》振奋人心,是对中国人民纪念这场屈辱而伟大的战争献上的一份厚礼。
然而,不尊重历史事实的《百团大战》无疑是又一部抗日神剧。
小说可以虚构,电影同样可以虚构,但是,以历史真实为背景的重大历史体裁电影却容不得有任何的虚构和夸张。
因为你主要是在让人看历史,以史为镜,而不是在娱乐观众,开心至上。
电影《百团大战》中所说的“黄崖洞保卫战”和“关家垴战役”发生在长治市黎城县和武乡县。
历史事实是:冈崎率领的日军独混第4族团冈崎大队,500余人,孤军深入我抗日根据地腹地,误打误撞到了八路军位于黎城县的黄崖洞兵工厂。
因为黄崖洞地形易守难攻,加上当时八路军大队人马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后从各地赶往黄崖洞支援,冈崎大队只在黄崖洞洞口放了一把火,像扫荡一样履行了一下自己扫荡的“职责”,便逃离了黄崖洞,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欲通过武乡,退回沁县据点。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当时冈崎大队并不知道黄崖洞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地。
否则,冈崎大队不仅不会撤离,而且会让大批日军支援。
关家垴,三面悬崖,只有一面陡坡,地形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路军在缺乏重型武器、炮击能力的情况下,想要夺取关家垴,无疑是异想天开。
然而,一个错误的命令,打了一场错误的战役,造成八路军死亡惨重,其中不乏经过长征锻炼的精锐之师。
这场战役血战2昼夜,八路军伤亡2000余人(据有关人士探访,实际数字要大的多),而冈崎大队仅阵亡61人(有些研究者认为,实际不足61人),因为日军从各地赶往关家垴支援,八路军被迫撤围。
历史上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发生于1941年11月,“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
首先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些只是个人不全面的见解,在这儿分享分享,无其他用途,此处所说的抗战片的弊端,完全是个人的不全面的见解,不全或者不对的还望各位指点。
直击视频——中国抗日篇
从小时候到现在,抗日连续剧就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偶尔也去看看抗日电影。
几乎在任何时代的电视剧都离不开抗日为主题的视频,换种说法,在自己的感知里,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抗日电视剧问世。
虽说很多,却准确的名字也记得不多了,只淡淡的记了些各频道重复播放的电视剧名称,比如说《亮剑》、《雪豹》再就是曾经留意看过《我的兄弟叫顺溜》,其他的虽说看过不少,却也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是的,在中国,只要提起抗日电视剧,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既然中国有这么多的抗日连续剧,那可就能称得上是花样齐全,种类繁多了。
可是,当你看的多了以后,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所有的抗日剧竟然奇迹般的都有一个类似的情节:开剧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将某某人或者是某某组织的亲属,家乡,或者是联盟组织杀害,当事人痛不欲生,接受不了事实,最后,立誓要为亲,为家报仇,然后就是发展,起伏,坎坷终于报了仇,证明了中国人不是懦夫。
还有一种格式,就是说小日本的某组织对中国人有威胁,中国军就去摧毁其组织,然后再引出另一个情节,更可
恨的有一部电视剧五六十集,尽管是内容看似丰富,情节看似生动,可是然了那么多,就说了一件事:中国军偷袭了日本长官。
有人会说,集数多那就说明这件事小日本筹备的齐全,所以他也就演的多了不是吗?然而,故事是说小日本长官来视察日本的“领地”(与其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领土,还不如说中国人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怪不得人家小日本的,是人家有那个能耐,人家有本事夺取,换种说法,如果你有本事,你就去夺回来,没本事就不要瞎抱怨,怪人不如怪己。
我们恨日本,这是血的证据,但是只去抱怨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要付出行动,要用行动去证明我们不弱!)被中国军干掉。
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如果小日本来审视自己的领地都那么危险,那小日本又是如何侵略得中国大半的土地呢?真是可笑至极。
还有,中国的抗日剧,似乎认为,想让观众入情,就要故意安排一个危险的情节,比如说小日本屠城,抗日军接到消息赶去救援,分明时间是无法允许的,可小日本就好像笨猪一样,总是会废很多话,然后刚打算开杀戒,中国救援军就到了,来的还挺及时的。
等等一系列都是这么个情形,相信大家在看时都会有所思的。
再还有一个相似的情节,就是中国人打小日本,一枪一个准,小日本打中国,十枪也打不中一下,偶尔侥幸打中了,就是中国人不怕困难,咬紧牙关逃了回来。
似乎都是这样,这就又有人说,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展现我们中国坚韧的民族精神,是为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