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第五章地貌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9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工程地质学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质基础1.1 地质年代【问题】请简述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地质年代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特征为无脊椎动物繁盛,陆地上无高等植物;中生代特征为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开始出现;新生代特征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繁盛,陆地上出现高等植物。
1.2 地质构造【问题】请简要介绍地质构造的分类及其特征。
【答案】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
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特征为岩层弯曲但不断裂;断层特征为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1 工程地质调查【问题】请简述工程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案】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
2.2 工程地质评价【问题】请简要介绍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案】工程地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包括基于经验、专家系统和逻辑树等方法;定量评价包括数值模拟、概率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方法。
第三章:岩土工程特性3.1 岩土体的组成与结构【问题】请简要阐述岩土体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
【答案】岩土体由岩石、土颗粒和水分组成。
其结构特征包括层状、碎块状、散体状等。
3.2 岩土体的工程性质【问题】请简述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包括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
影响因素有岩土体的成分、结构、应力历史等。
第四章:工程地质勘察方法4.1 地面勘察【问题】请简要介绍地面勘察的主要方法。
【答案】地面勘察方法包括地质调查、钻探、挖探、地球物理勘探等。
4.2 地下勘察【问题】请简要阐述地下勘察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案】地下勘察方法包括钻探、洞探、地球物理勘探等。
适用条件取决于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和勘察深度等。
第五章:工程地质测试与监测5.1 岩土体试验【问题】请简述岩土体试验的主要内容。
【答案】岩土体试验主要包括物理性质试验、力学性质试验、渗透性试验等。
5.2 工程地质监测【问题】请简要介绍工程地质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作用。
第⼆节 ⼯程地质图⼀、1∶25000 ⼴州市⼯程地质分区图编图范围东⾄黄埔⼩径圩,西⾄流溪河沙贝,南⾄南漖、沥滘,北⾄钟落潭,⾯积约700 平⽅公⾥。
城建委勘测处根据该处和市设计院历年来完成的规划与⼯程勘察资料,于1960 年编制并分别于1964 年及1976 年修改补充完成。
按场地的地形起伏缓急、各种⼟层的⼯程地质性质、软弱⼟层的埋深及厚度、地下⽔位埋深以及建筑⼯程适宜程度等进⾏⼯程地质分区,各区以符号及颜⾊表⽰,分区条件见表5 -2 -1。
⼴州市⼯程地质分区条件表表5—2—1区亚区代号特征代号特征Ι完全适合建筑地区,地形平坦,⽆不良地质现象。
Ι a受压层主要为硬塑粘⼟、亚粘⼟,部份为密实粗中细砂,厚度在2~5⽶。
Ι b受压层主要为可塑粘⼟、粉⼟,部份为中密粗中细砂,厚度在2~5⽶,局部有淤泥,深度⼩于2⽶。
ΙΙ采取⼀般措施地区,如平整场地及基础处理ΙΙ a主要为淤泥、粉砂,部份为软塑粘⼟、亚粘⼟,深度⼤于6⽶,⼩于8⽶,局部地区在洪⽔以下。
ΙΙΙ需要专门⼯程措施,在安全洪⽔位以下,地质条件差,主要为淤泥、粉砂,部份为软塑粘⼟、亚粘⼟,深度⼤于8⽶。
由于编图依据勘察资料,测试数据少,孔距疏、孔深较浅,故仅供总体规划及场址选择参考。
⼆、1∶25000 ⼴州市航空遥感⼯程地质分区图⼯程地质分区图由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86 年完成。
编图范围东经113°10′~ 113°34′,北纬23°02′30″~ 23°13′40″,⾯积820 平⽅公⾥。
着重查明与城市规划、开发建设有指导和制约作⽤的⼯程地质条件与问题,即城市所在地的地壳稳定性、区内各地段的地基条件、施⼯条件及岩⼟体的稳定性等。
并在此基础上进⾏⼯程地质分区和建筑适宜性评价,进⽽从⼯程地质条件出发对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编图在航⽚、卫⽚地质解译的基础上综合区内⼤量地质、地震、物探、⽔⽂地质、⼯程地质等资料,经野外调查验证,和利⽤其他航空遥感地质系列图成果完成。
⼴州市的地质编图⼯作始于60 年代初。
1960年为满⾜总体规划及⼚址选择需要,市建设委员会勘测处编制了⼴州市⼯程地质分区图,并于1964年及1976年作了补充修改。
1965~1966 年该处⼜完成⼴州市淤泥分布图、硬塑层顶板埋深图等。
由于编图所依据的勘察资料精度不⾼,故仅供参考之⽤。
1985~1986 年,⼴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遥感技术,通过航空、卫星照⽚解译和收集常规地质资料,经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以及采集⼀定数量的测试样品分析研究,编制了⼴州市航空遥感地质系列图,并在这些图体基础上编制了1∶ 25000 的⼴州市航空遥感⼯程地质分区图,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关区域地质与⼯程地质评价等较系统、科学的基础资料。
第⼀节 基础地质图⼀、1∶5000 ⼴州市淤泥分布图该图范围南起海中村、⼩洲,北⾄上元岗,西起承平村、⽔⼝村,东⾄黄埔港。
由市城建委勘测处在1965~1966 年利⽤1965年前完成的勘察资料编制完成,共96 幅。
编绘原则为:假设淤泥分布是均匀连续分布的,在分区时遇有明显的地貌变化时,分界线以特征划分;如⽆明显的地形地貌则按插⼊法定出分界线,在图上只表⽰第⼀层淤泥埋深和层厚;个别地区或钻孔有⼏层淤泥的则在钻孔旁加注记说明,埋深⽤不同颜⾊的双虚线为等深线表⽰,层厚⽤实线为等厚线表⽰。
淤泥埋深⼀般⼩于2 ⽶,基本分布在冲积地带以及剥蚀地区的冲沟、低洼地带,岩性⼀般为淤泥质砂或粉砂质淤泥。
市区淤泥分布较复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
⼆、遥感地质系列图基础地质系列图的编制是《⼴州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项⽬中的地质地貌系列课题,1985 年初⾄1986 年底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承担并完成。
编图范围东经113°10′~113°34′,北纬23°02′30 ″~23°13′40″,⾯积约820 平⽅公⾥。
⽬的是通过航空遥感⼿段,提⾼地质研究精度,为⼴州市⼯农业建设发展及城市规划布局提供新⼀代的基础资料。
第一篇地质基本知识和岩土分类第一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1第二章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11第三章岩土分类及其鉴别特征15第二篇工程勘察第一章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40第二章工程地质测绘45第三章遥感影像解译53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69第五章地球物理勘探75第六章勘探与取样108第七章勘探点的测量125第三篇岩土测试第一章室内试验132第二章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71第三章标准贯入试验185第四章静力触探197第五章载荷试验218第六章现场剪切试验234第七章旁压试验252第八章扁铲侧胀试验263第九章波速测试269第十章岩体原位测试280第十一章地基土动力参数测试290第十二章土壤氡测试319第十三章土、水腐蚀性测试321第四篇地基评价和计算第一章设计基本原则和荷载的基本概念329 第二章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332 第三章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341第四章地基变形验算359第五章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384第五篇特殊性土勘察和评价第一章湿陷性土418第二章红黏土445第三章软土455\第四章填土463第五章膨胀岩土468第六章冻土488第七章盐渍岩土498第八章混合土509第九章污染土513第十章风化岩和残积土518第六篇特殊地质条件勘察和评价第一章岩溶和土洞525第二章滑坡和崩塌536第三章泥石流558第四章采空区567第五章地面沉降575第六章地震580第七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05第七篇各类工程勘察和评价第一章房屋建筑和构筑物615第二章动力机器基础628第三章地下工程643第四章水上工程682第五章核电厂693第六章线路、机场场道和桥涵705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堆场731第八章既有建筑物748第九章罐、塔、仓等构筑物754第八篇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第一章浅基础768第二章深基础779第三章基坑工程823第四章边坡工程867第五章地基处理902第六章现场检验与监测956第九篇地下水第一章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976第二章地下水的性质980第三章水文地质测试993第四章地下水的不良作用1016第五章工程降水1029附录附录I 地层符号1045附录Ⅱ岩层倾角换算表上1046附录Ⅲ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1048附录Ⅳ国内外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主要技术标准目录1055索引1079。
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基本原理]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______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1)概念:在_______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_____弯曲。
(2)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向______拱起岩层向____弯曲早期地貌常形成______常形成______倒置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______发育,易被侵蚀成______向斜槽部受______,不易被侵蚀,常形成______图示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
(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两种。
(3)地貌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______。
②下降岩块:谷地或______。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______。
思考断层和断裂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