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库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5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0.31•【字号】乐府办函〔2014〕57号•【施行日期】2014.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乐府办函〔2014〕57号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乐山高新区、峨眉山景区、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乐山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2014年10月20日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0月31日乐山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奋力推进“两个翻番、两个建成”目标,力争先于全国、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全国、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有序推进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规划编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研判我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形势,准确把握乐山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提出乐山“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十三五”规划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
(二)编制原则。
一是贯彻上情与立足市情相结合。
•康养产业•PANZHIHUA SCI - TECH&INFORMATION 攀枝花打造“阳光康养旅游城”研究马东艳,张旭辉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摘要为加快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影响力与 品牌感召力,本研究以打造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为对象,在梳理攀枝花阳光康养发展历程 以及相关概念基础上,对当前制约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打造的短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 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在促进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攀枝花阳光 康养城市质效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享有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一年四 季鲜花盛开,也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同时攀枝花也是因矿而生、因钢而兴、先矿后 市建成的以铁矿开采与钢铁冶炼为主的中国 工业战略储备城市。
作为大三线建设的缩影 与代表,曾经鱗次栉比的工厂,在改写中国钢 铁业格局的同时,也给予这座有着“百里钢 城”和“工矿基地”之称的城市无比的荣耀,彰显了其在中国工业史上具有的极其特殊而 又重要的地位。
但在“先盖厂,后建市”思维 模式下,受重工业污染以及生活区与生产区犬牙交错影响,一度成为这座城市难以抹去的“伤疤”。
典型的矿产资源城市特征使工业长期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3以上,因对矿产资源的高度持续依赖,也让攀枝花饱尝了 “一业独大”带来的“一损俱损”的苦經。
随着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多重压力的接踵而至,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 50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中,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就成为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为优化发展环境、谋求发展动力、拓展 发展质效,攀枝花以创新求进取,以改革促 发展,通过进一步对自身禀赋与资源的再认识与再发掘,攀枝花找到了希望与优势即除了地下资源,还有天上的太阳。
中国三线建设转型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市为案例作者:代璐遥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32期【摘要】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几项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三线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攀枝花市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典型的城市之一,同样面临转型与发展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要解决攀枝花的城市转型问题,城市管理者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特点,把握好时机,推动城市的南北向并重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习气,培养服务于民的意识,鼓励创新,为推动城市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从城市的实际出发,打好钒钛产业和阳光康养这两张牌,加大对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城市的成功转型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文化品位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政府能够准确抓住时代社会发展的契机,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务实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关系密切。
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几项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三线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攀枝花市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典型的城市之一,同样面临转型与发展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攀枝花市的成功转型与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攀枝花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在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攀枝花市的成功转型。
一、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历史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地处横断山区攀西裂谷中南段,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
北距成都614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
1965年,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
最初被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成立渡口市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区老旧房屋(含筒子楼)改造工作有关政策的试行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23•【字号】攀办发[2013]43号•【施行日期】2013.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区老旧房屋(含筒子楼)改造工作有关政策的试行意见(攀办发[2013]43号)东区、西区、仁和区政府、钒钛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我市城区老旧房屋(含筒子楼)改造(以下简称旧改),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百万人口大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政策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旧改工作实行市级统筹、区级实施,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由三区政府、钒钛园区管委会统筹安排辖区内的旧改项目,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实行市场化运作。
坚持“群众自愿、多元主体”原则。
积极探索自主改造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确定实施主体。
坚持“整体推进、新旧联动”原则。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合理整合旧改用地,实现旧改项目之间互动;新区建设与旧改有机结合,推动旧改用地内的人口向新区转移、功能向新区疏解,实现新区建设与旧改互动共赢。
二、政策适用范围攀枝花市城区范围内经批准纳入旧改工作计划的项目按照本意见推进实施。
已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或明确按《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实施旧城改造有关土地问题试行意见的通知》(攀办发〔2011〕111号)相关政策执行的旧改项目,不适用本意见。
三、规划管理政策(一)科学确定规划条件。
攀枝花三线精神内容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段历程,攀枝花三线建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后,为应对外部威胁而采取的一项军事建设规划。
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修建公路、建设桥梁、布设电缆、修建隧道、开凿山路等。
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物资匮乏等。
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们始终保持着坚毅不拔的精神,坚持以战斗力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重,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改进,最终完成了三线建设的任务。
攀枝花三线建设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坚韧不拔、创新发展、自力更生、团结协作。
这些精神特征不仅是当时完成三线建设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军队和人民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指引。
总的来说,攀枝花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勇毅、创新的领导能力,也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牺牲精神。
攀枝花三线建设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弘扬和发扬。
- 1 -。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攀府发[2017]1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企事业单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已经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30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为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四川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等重大机遇,围绕“四个加快建设”“四区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在规模总量、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十条措施:一、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推进社会创业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通过公布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清晰界定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边界,实现企业“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转业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符合自主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创业可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个人小额担保贷款,创办中小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符合相关条件的财政给予贴息补助。
积极发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创新建设开发和运行管理模式,不断改善创业孵化环境,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二、推动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2021年第2期工作研处Cs 川恋业科415KHUMI AERKUUnjMl.SCIENCE AND T KHN0W6Y夯实国家级水稻种子基地建设与管理强力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彭家明打刘然金2(1.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四川江油621700;2.成都大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66)摘要:江油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以来,坚持以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和管理为抓手,科学规划,强化项目建设,创新经菅模式,探索生产方式,加 强监督管理,提升种子质量,强力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家级;水稻种子;基地;现代种业;发展江油市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 2万hm 2 ,适宜杂 交水稻制种面积1万hm?。
近年来水稻制种面积年 均稳定在0.2万hn?以上,制种高峰年份达0.33万hm?,年产优质水稻种子800万kg,产值达1. 2亿元,企业综合产值达3. 2亿元。
先后被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定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信 息点”“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全市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 产业发展,自2014年以来,已争取国家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5700余万元,建成现代种子示 范基地920hm2 ,其中70hm 2以上集中连片核心示范片3个。
1科学规划,狠抓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制种基地建设11全域统筹规划,分步重点发展2013年江油市人民政府将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一核三带五板块 多园区”的总体布局,在2.67万hn?丘陵优质粮油集中发展板块中单列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300万hm 2o 并纳入江油市“十三五”规划。
2015年制定了《江油市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三年规划(2016 ~2018年)》,2017年又制定了《江 油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五年规划(2018 ~2022年)》,规划到2022年建设发展优势水稻制种收稿日期:2020-11 -26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杂交水稻现代 化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9ZYD067);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19ZDYF2386)。
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全解析五大经济区,五条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发展路径。
各具特色,源于各发展规划瞄准各经济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特点,针对性提出相应目标和举措;相互协调,源于各发展规划始终强调互联互通,着力全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
五个“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别有哪些亮点?描绘出怎样的美好图景?成都平原经济区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市,经济总量19126亿元,占全省59.6%;总人口超过3700万人,占全省46%。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都平原经济区要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发挥对全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
近日印发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工业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推动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服务业方面,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为重点,推动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用现代服务业理念、现代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扩大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另一主要内容。
《规划》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要率先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为此,要抢抓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机制,组织实施航空与燃机、核能装备与核技术运用、北斗导航等一批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创新军地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人才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
[关键一招]军民融合是关键抓手盛毅(《规划》编制组专家、省社科院副院长):军民融合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的关键抓手。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02•【字号】攀办发[2013]45号•【施行日期】2013.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攀办发[2013]4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攀枝花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9月2日攀枝花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考核办法(试行)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重大项目是促进投资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支柱。
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发挥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按照《攀枝花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攀办发〔2013〕18号)、《四川省重点项目目标考核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县(区)政府、钒钛产业园区管委会、市级重大项目责任部门、市级投资要素及综合部门。
二、考核组织考核由市发改委组织,每年1月份考评上年度工作,上年度为考核年度。
三、考核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与年终相结合,采取项目基本分制与奖励计分相加的方式。
四、考核程序(一)县(区)政府、市级重大项目责任部门考核程序县(区)政府、市级重大项目责任部门提交上年度《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总结》,自评打分;考核小组现场查看打分;研究确定考核等次。
(二)市级投资要素及综合部门考核程序市级投资要素及综合部门按照年度服务投资项目情况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由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
五、考核内容省、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执行情况;项目储备库建设情况;项目协调管理服务情况;信息报送情况。
关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三五规划”建设访谈报告访谈时间:2016年1月26日访谈地点:攀枝花市政府副秘书长唐刚的办公室访谈对象:市政府副秘书长唐刚访谈方式:现场个人访谈访谈内容:了解攀枝花市在“十三五规划”建设中的重难点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
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
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
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
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
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4年,攀枝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7万元,达70646元,位居全省第一位。
攀枝花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在中央、省委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进一步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致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在全市上下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深度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市上下首抓投资、狠抓项目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了各位企业家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业风采!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向这批项目的集中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天,我们集中开工的项目共28个,投资总额为47.4亿元,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为主,同时兼顾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项目。
这批项目,既对全市完成今年投资目标任务和实现明年“开门红”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加快转型升级等具有比较关键的促进作用,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载体。
存量优化离不开新项目,增量提升也离不开新项目,总量扩张更离不开新项目。
为此,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的第一抓手,把“招优引强、培优扶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项目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
目前,正在编制的全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规划重大项目1千多个,总投资1万亿元左右,计划今后五年逐步启动实施。
但是,规划要变为现实,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市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受主要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等不利因素影响,项目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全市上下要以这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起点,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狠抓落实,着眼长远谋项目,围绕项目强服务,服务项目抓执行,切实抓好项目引进和服务工作,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形成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投资拉动强劲有力、经济增长平稳较快的良性发展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1.02.09•【文号】办产业发〔2021〕23号•【施行日期】2021.0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办产业发〔202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专项债券是当前统筹财政收支和优化政府投资的有效措施。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专门印发有关通知,布置开展梳理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工作,并明确将文化旅游领域作为新增专项债券的重点投向。
各地要积极抢抓新增专项债券集中申报机遇,争取更多专项债券用于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二、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发挥好各级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库的积极作用,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建立“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格局。
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谋划布局“十四五”时期拟实施的重点项目。
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文化和旅游专项债券储备项目库。
三、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准确把握专项债券有关工作要求和程序,做好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
根据有关要求,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要重点关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关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建设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