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总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免疫系统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体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侵袭。
它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二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针对性和记忆性。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分为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两大类。
1、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药物等。
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2、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后天因素(如感染、药物、肿瘤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艾滋病(AIDS)。
三、常见免疫系统疾病的详细介绍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从而出现过敏症状。
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3.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他们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又分为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T淋巴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4.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暴露并呈递抗原。
5.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
6.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7.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8.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实现的。
9.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叫作特异性免疫。
10.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2节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3.体液免疫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直接接触B细胞,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抵御病原体、清除异物、抑制肿瘤细胞和灭活毒素等。
3. 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特点主要有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调控性等。
4.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系统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二、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1. 先天免疫的特点: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它对于所有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效应,它不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2.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3. 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溶菌酶、抗菌肽、补体蛋白等。
4. 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的作用: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破坏作用、聚合作用和激活作用等。
5. 先天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可以迅速对抗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和异物,并阻止其在机体内扩散和破坏。
三、免疫系统的后天免疫1. 后天免疫的特点:后天免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产生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等。
2. 后天免疫的特异性:后天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能够特异地识别和应对不同的抗原。
3. 后天免疫的记忆性:后天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天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产生反应,迅速清除抗原。
4. 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5.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等。
6. 后天免疫的效应:后天免疫的效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及各种免疫相关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以及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
3. 免疫系统的类型免疫系统主要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主要由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组成;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特异性和记忆性免疫应答的防御机制。
二、先天免疫系统1. 天然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包括生体障碍、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细胞和天然免疫分子等多种防御机制。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反应,其特征是血管扩张、渗出、白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变性等。
3. 天然免疫细胞天然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4. 天然免疫分子天然免疫分子包括溶菌酶、抗微生物蛋白、补体等多种免疫分子,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
三、获得性免疫系统1. 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是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它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主要细胞类型,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3.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和T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
4.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具有抗体分泌功能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5.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初次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和持久性免疫应答。
四、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包括T调节细胞、B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高二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在生物学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是保护我们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关键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精彩的主题。
一、免疫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免疫系统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一种抵抗力,它包括两个主要分支: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对抗外来抗原的一种防御能力,而获得性免疫是通过与外来抗原的接触和学习而获得的免疫力。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和抵御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清除病原体和废物、调节免疫反应等。
二、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免疫系统由多种不同的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以下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等。
它们的功能是摧毁入侵的病原体和废物。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
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而T细胞则负责直接杀伤病原体。
3. 抗体:抗体是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种分子,可以与外来抗原结合并中和其作用。
抗体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如IgG、IgM等。
三、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当机体受到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过程。
以下是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1. 识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外来抗原和机体内的异常细胞。
2. 吞噬作用: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入侵的病原体。
3. 抗原呈递:巨噬细胞可以将吞噬的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以启动免疫应答。
4. 激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的激活后会增殖和分化,以增加免疫反应的效力。
5. 抗体产生:激活的B细胞能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6. 细胞毒杀:活化的T细胞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
四、免疫系统的主要疾病和疫苗免疫系统也可能出现一些异常,导致免疫功能的降低或超调,从而引发一些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1. 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异常。
高二生物细胞免疫知识点总结细胞免疫是生物体对外界病原体入侵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
在高中生物学中,学习细胞免疫知识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认识到细胞免疫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下面对高二生物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由一系列的细胞、器官和分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前者是先天存在的免疫防御机制,而后者则是由先天性免疫经过学习和记忆形成的。
2. 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机体的免疫应答包括两个阶段:识别和应对。
首先,机体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病原体的抗原,这些受体包括B细胞和T细胞的受体。
然后,机体会产生抗体或活化T细胞进行免疫应对,以摧毁或中和入侵的病原体。
3. 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细胞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免疫通过活化和调节细胞来进行免疫应答。
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杀伤性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感染或异常细胞出现时,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杀伤病原体或诱导其他细胞参与应答等方式,来执行免疫功能。
4. 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和T 细胞。
B细胞通过表面的抗原受体(BCR)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来攻击病原体。
T细胞则通过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和MHC分子共同识别抗原,并执行其免疫功能。
5. 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调节是细胞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调节和控制免疫应答的过程,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CTLA-4等)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或失控。
6.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应用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初次感染后,细胞免疫会产生一部分长寿命的记忆性T细胞,并且表现出更迅速、更强烈的反应能力,从而使得二次感染时机体能够更为迅速地清除侵入的病原体。
生物高考免疫知识点在生物高考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高考中涉及的一些免疫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一、免疫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免疫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由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和排除外来抗原,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包括:1.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2.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感染和疾病引起的抗原。
具体而言,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 识别抗原: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抗原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从而避免攻击自身组织。
2. 储存记忆:一旦身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对该抗原的记忆,并在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迅速作出反应,提供更强的保护。
3. 针对异物的攻击: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攻击和清除外来抗原。
4. 扩散信号:免疫系统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来扩散信号,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
三、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免疫系统在遇到感染和疾病引起的抗原时,会展开免疫应答,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
免疫应答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免疫: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免疫反应。
它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来消灭病原体。
先天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2. 获得性免疫:也称为特异性免疫,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反应。
它通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作用来清除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四、免疫系统的失调与疾病免疫系统的失调或异常功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常见的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包括:1.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损害身体自身组织,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等。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
1.生命观念:知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
2.科学思维:辨识机体产生的异常症状是免疫系统的哪一基本功能低下造成的。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功能①②③④⑤2.免疫细胞(1)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2)构成及功能①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免疫活性物质(1)产生: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2)构成:由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如皮肤、黏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
(3)第三道防线①产生: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是特异性免疫。
②作用对象: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2.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和发挥作用的场所。
()(2)淋巴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
()(3)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4)溶菌酶、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答案:(1)×(2)×(3)√(4)√(5)×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淋巴细胞的来源2.抗原与抗体项目概念特性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异物性(抗原一般为外来物质,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蛋白质特异性[温馨提示]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高二生物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系统,它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以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它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免疫系统。
1.先天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天生具有的免疫系统,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以及清除细胞垃圾。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和抗菌能力,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防御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特殊的淋巴细胞,它们具有杀伤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能力。
自然杀伤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素来杀伤和破坏异物,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粒细胞:粒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及其他异物。
粒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防御细胞。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抗原提呈细胞,它们主要负责吞噬、加工和呈递抗原,激活适应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
2.适应免疫系统适应免疫系统是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系统,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抗体等。
- T细胞:T细胞是适应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具有监测和杀伤功能。
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来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 B细胞:B细胞是适应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主要负责分泌抗体。
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它们具有与抗原结合的能力,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和中和,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抗体:抗体是适应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它们通过特异性结合和中和抗原来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二、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类型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非特异性识别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特异性识别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不识别(浆细胞)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特异性识别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特异性识别1、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而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刺激。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1] 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1、第一道防线:
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
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之后,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
3、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抗原、MHC、抗体: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外来物质叫抗原,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基本结构为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与抗原匹配的结合位点。
5、细胞免疫作用对象: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主要与T淋巴细胞有关。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淋巴细胞)
6、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主要与B淋巴细胞有关。
(在骨髓中发育)
7、细胞免疫过程:
8、体液免疫过程:
9、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致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艾滋病)。
10、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引起的,HIV由于大量破坏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艾滋
病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昆虫、一般接触传播。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哪几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第二道防线【内环境的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炎症、脓液现象属于第几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炎症有哪些现象?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如何区别哪些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只要题干中出现淋巴细胞、抗原、抗体等均属于特
异性免疫,同时对病原体是单一性的。
特异性免疫分为几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如何区分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有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针对细胞内的抗原、移植
器官或癌细胞的,最终使靶细胞裂解的免疫属于
【细胞免疫】;
有B细胞、抗体等参与,针对细胞外的抗原的免疫
属于【体液免疫】
3、什么是抗原?抗原是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
抗原和病原体是否一致?不一致,抗原是病原体表面特异性物质
抗原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蛋白质、多糖、粘多糖等
抗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免疫球蛋白【蛋白质】
抗体的形态是如何的? Y型
抗体上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构的位点有几个? 2个(一个臂上各有一个)
抗体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 B淋巴细胞(B、记忆B、效应B)产生
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什么?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
抗体主要分布在哪里? 血清、组织液和乳汁等外分泌液中
4、机体通过什么物质来识别“自己”和“非己”?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分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面
一个人身上所有细胞的MHC是否一致?一致
不同个体的MHC(除同卵双胞胎外)是否一致?不一致
抗原是直接合成抗原-MHC复合体的么?不是
噬菌体如何合成抗原—MHC复合体?噬菌体吞噬病原体,并将抗原降解成肽,然后与
MHC合成抗原—MHC,再运输到细胞表面呈
递出来
5、B细胞是什么细胞在哪个部位产生?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产生。
B细胞、致敏B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
忆B细胞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识别并结合抗原后,就成为致
敏B细胞,致敏B收到辅助T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2信号后就会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在抗原二次入侵时能迅速分裂分化成
效应B细胞
6、T细胞在哪里产生的?由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
T细胞有哪几类?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有什么作用?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有什么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辅助性T细胞有什么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泌多种蛋白质(如白
细胞介素—2)促进淋巴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中巨噬细胞有什么作用?吞噬消化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7、在B或T细胞上存在几种抗原受体?只有一种
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什么?识别抗原,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抗体
T细胞的抗原受体实际是什么?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识别抗原—MHC复合体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巨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什么?效应B细胞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什么?快速、剧烈,产生抗体多
8、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反应是什么?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引起过敏的物质叫什么? 致敏原(如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螨虫、蘑
菇孢子、昆虫毒液、灰尘、化妆品等)致敏原与抗原的区别是什么?致敏原只会使部分人群过敏,而抗原会使所有人产
生免疫反应甚至患病
9、免疫能力过弱引起的疾病是什么?免疫缺陷症(如: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10、艾滋病病毒主要入侵的细胞是什么?主要入侵辅助性T细胞,还可以入侵巨噬细胞和脑细胞
艾滋病病毒是什么病毒?逆转录RNA病毒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时间多久?8~10年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①性接触;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
传播,不会通过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食物、握手
或马桶座传播。
艾滋病病毒的脂类膜来自哪里?来自宿主细胞,膜内参有病毒蛋白
11、什么是主动免疫? 【免疫预防】接种疫苗使机体自身产生抗体的方式,
什么是被动免疫?【免疫治疗】注射血清(含抗体)等免疫物质进行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