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学会反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一单元第三课学会反思第2课时养成反思好习惯教学设计.pdf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3.学会反思《养成反思好习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三课《学会反思》的第二个话题。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21年版)》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的第2条“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本课时“养成反思好习惯”,先说明反思的方法,然后通过活动园中的案例,带领学生尝试依据教材提示的方法有步骤地反思。
接着,教材通过生活记录表,引导学生认识到把握好反思的时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角以曾子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反思和自省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格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此基础上,教材列举几种常见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建立专属的反思时间,并及时记录反思结果。
最后的课堂反思旨在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本课所学。
学情分析^p :六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或接近青春期。
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开始关注“过去我"、“现在我”以及“将来我"的联系,关注“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一致性。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主动地、独立地寻找答案。
多数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但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主动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这时候,培养适度的反思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让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能对自己的成长有所裨益,就可以在生活中随时汲取成长的智慧,获得自我完善的机会。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进行过反思,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明确了反思内容和反思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开展学习,重点在于学生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主动反思日常生活和学习,并用恰当的方式记录反思的结果。
教学目标:1.愿意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说课稿第3课《学会反思》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学会反思》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健康成长”中第2条“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
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而编写的。
本课在教材中共有两个框题,计划两课时,框题“生活离不开反思”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生活离不开反思》课时的核心主题是认识反思的意义。
与《学会反思》一课的第二课时一起,按“体会意义—掌握方法”的逻辑关系推进,都是针对如何反思而编写的。
在教材中,本课时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回顾小学阶段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入手,引出“反思”的课题,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反思意识,由此拉近学生与“反思”之间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经验,并通过反思活动,明确反思的内容,理解反思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反思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有些反思经验。
比如,在以往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中,会反思自己学习不足,对此有较深的体会。
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基础。
另一方面,此时的学生已经进入或接近青春期,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觉醒,开始思考“我是谁”以及“我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等问题,关注将来的“我”会怎么样,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等等。
在过去,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可来自父母、老师的评价,或者依靠同学、朋友的反馈。
但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别人的答案,开始主动独立去寻找答案。
这个时候,培养学生一定的反思能力,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掌握反思的方法,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为形成一个独特的、统一的自我奠定基础。
虽然人人都会反思,小学高年级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反思生活经验,但在课前的调查访问中发现,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难做到主动地、有意识地反思,更没有把反思当作日常生活习惯,因此也就难以真正认识到反思对促进自身认识的重要意义,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学习反思的积极性。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学会反思》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反思》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反思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反思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决策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评价。
但学生在反思时往往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思考,对于反思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反思的过程,提供有效的反思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深入、系统的反思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反思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反思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反思的过程,认识到反思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形成深入、系统的反思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反思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反思。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反思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反思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2.准备反思方法和技巧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3.准备记录反思的笔记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出现错误?让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反思方法和技巧,如自我提问、回顾目标、总结经验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这些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反思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3课《学会反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反思的过程,感受反思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从反思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3、知识目标: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从反思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视频:红鲨突击2、讨论:你有做过检讨吗?检讨的实质是什么?二、新授:1、小小分享会:小学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什么?为什么这件事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2、提示:当你这样回忆和思考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反思。
3、总结:反思,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
我们都进行过反思,都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时在反思自己。
4、小小分享会:(1)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喜欢反思吗?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反思?(2)你有过反思的经历吗,你所反思的是什么事情,经历了怎样的思考?5、反思进行时:图片展示进行反思的方式。
6、我的反思小故事:说说我的反思经历。
7、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反思经历,说说反思是怎样的一种过程,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总结:反思作为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能帮助我们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
如果主动反思,则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9、听他们说:(1)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呗!想来想去也步会有多少改变,还有什么好想的?多累啊!(2)晚上,白天的事情经常在我眼前“过电影”,我总是想到自己的失败和错误。
自我反思一点都不开心。
10、小小辩论会:有人认为要进行反思,有人认为不需要进行反思,你的观点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11、提醒:如果反思的方向不正确、过度反思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这并不说明我们不需要反思,而是应该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反思,从而帮助自己进行提高。
12、善于反思的人和不善于反思的人进行对比:启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13、试一试: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回忆最近的一次班级活动,如春游、联欢会、辩论赛、运动会等,思考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生活离不开反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离不开反思》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反思来提升自身的行为和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生活的影响。
然而,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会如何进行系统的、有深度的反思。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对反思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反思,反思是提升自身行为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3.引导学生将反思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实现自我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
2.难点:引导学生将反思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反思经验,互相学习。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反思实践,将反思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生活离不开反思》。
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4.问题:准备一些引导性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反思,反思是提升自身行为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反思的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进行反思的,以及他们的反思对生活的影响。
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3.《学会反思》教案2课时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正确引引学生理解反思的概念及涵义。
2.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反思,学会反思。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反思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如何反思,明确反思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反思,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三、教学准备:1.相关责任班干撰写这一学期同学们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
2.个人反思交流材料。
3.PPT课件四、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匆匆忙忙的学校生活中,回首走过的日子,一定有收获,也一定有遗憾,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几位班干部的总结去重温咱们的得与失。
1.请班长等班干部总结班级这一学期在学习、纪律和卫生劳动等几方面的情况。
2.揭示班会的主题:学会反思二、明确反思的含义1、了解两个人物纳兰德塞姆:聆听忏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因为曾子善反思,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2、到底何为反思?学生讨论。
幻灯片出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三、我们有必要反思吗?1、在同学们的心中,“反思”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你怎样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呢?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点拨:中国在反思中成长。
(相关内容介绍)过渡;中国在反思后,取得了辉煌的进步。
那么作为个人呢?3、教师点拨,幻灯片出示:很多人想改变世界,但很少人想变自己。
幻灯片出示:分享反思小故事。
(见课件)集体交流。
学生发言。
4.总结: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经过反思,才能更好地成长。
四、我们如何反思?反思什么呢?1、教师自我反思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什么角色?总结:扮演各种角色有哪些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2、学生扪心自问,进入六年级这一学期,你自己是否主动思考过: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困惑?教师引导:(幻灯片出示)请你反思:你的学习:目前自己学习中得到了什么乐趣?有什么样的困惑?有没有浪费时间的现象,能否优化?你对现在的学习状态满意吗?(相机出示“好学章”的争章要求,对照目标进行“好学章”的考章颁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3课《学会反思》精品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学会反思》教学设计第⼀课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学会反思》教学设计第⼆课时1.你选择这⼀项作为特别需要反思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吗?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例指导。
听听同学们的理由……我过马路偶尔也会闯红灯,现在想想真的觉得很危险,这是我特别需要反思的事了。
我经常丢三落四,忘记课本作业是常有的事,这是我现在特别需要反思的事了。
我认为⼀次取得“优”并不代表英语简单、⾃⼰聪明,这个反思在我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教师⼩结:反思的作⽤当看见别⼈的成败,借鉴对有益的经验或教训。
当⾃⼰做错事时,反思事情经过,吸取教训。
当取得成功后,反思成功原因,再接再厉。
教师名⾔解读。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做事有没有尽⼼竭⼒?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学⽣思考——“我”的专属反思时间你有专属⾃⼰的“反思时间”吗?如果没有,等学完这⼀课之后,定⼀个专属⾃⼰的“反思时间”吧。
⽆须太长,每⽇坚持,必有收获。
我喜欢完成作业后,把当天的事情在眼前“过电影”,这时候反思正合适。
反思讨论总结⽰例学习阅读学习听解析思考学习和⽣活通过讨论,发现⽣活中需要进⾏反思的问题和⾏为进⼀步了解⽣活需要进⾏反思提⾼的地⽅了解反思对⼀个⼈成长的作⽤认识到反思是⼀种良好的⾏为习惯,需要在⾃⼰的⽣活中养成这种习惯。
学习反思基本⽅法,学会⽤⽂字记录⽣活并进⾏反思晚饭后,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在⼩区花园散步,聊聊⼀天发⽣的各种事情,互相出出主意,这也是⼀种反思。
教师提⽰:⽣活中需要反思的情况很多。
反思,⼀开始也许有难度,⼀旦形成习惯,做起来就⾮常轻松了。
反思的过程很重要,反思的结果更应该记录下来,以便提醒⾃⼰。
学⽣思考:你有没有⼀些记录反思结果的⼩⽅法呢?如果有,请试⼀试,也许真的能为你的⽣活和学习助⼀臂之⼒呢!⽅法指导:看看这些⽅法吧⼀堂课结束之后,⽼师会写⼀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