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结构的计算简图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9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第十一章轮式起重机的吊臂吊臂是轮式起重机的重要构件之一。
通过吊臂能够将货物提升到一定的起升高度,改变吊臂倾角可达到变幅的目的,以增大作业范围。
轮式起重机吊臂的结构形式根据截面形式不同,分为桁架式吊臂和箱形伸缩式吊臂,据变幅方式不同分为定长臂和伸缩式吊臂两种,如图11-1。
图11-1 轮式起重机吊臂结构简图1—桁架式主臂;2—桁架式副臂;3—箱形伸缩臂。
对于轮式起重机,吊臂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起重机的承载能力、整机稳定性和整机自重。
因此,合理地设计出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重量又轻的吊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桁架式吊臂的结构型式桁架式吊臂可以制成轴线为直线形或折线形的结构形式。
其中,直线形吊臂构造简单、制造方便和受力情况好。
其缺点是不能很好地利用臂下空间,特别是当起吊庞大货物时,降低了起重机的有效起升高度(图11-2a)。
折线形吊臂可以避免上述缺点,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臂下空间,但折线形吊臂构造复杂,受力情况不好。
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吊臂受扭。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直线形吊臂,如果为了增大臂下空间,扩大起重机的服务范围,也可以在直线形主臂的端部安装直线形副臂(图11-2b)。
同样可以达到提高起升高度的作用。
图11-2 直线形与折线形桁架式吊臂1─直线形吊臂;2. ─折线形吊臂;3─直线形主臂;4─直线形副臂。
吊臂的断面可以制成矩形或三角形截面型式。
最常用的桁架式吊臂是矩形截面型式(图11-3)。
吊臂弦杆称为分肢,腹杆称为缀条。
弦杆和腹杆均由型钢制成,它们可以是无缝钢管、方形钢管和角钢等。
腹杆体系(或称连缀系)可以是三角形斜杆腹杆体系,也可以是带竖杆的三角形腹杆体系。
由受力特点决定,吊臂在变幅平面(或称起升平面)的两片桁架通常制成如图11-3所示的中间部分为等截面平行弦杆,两端为梯形。
对于旋转平面的两片桁架通常制成端部尺寸小,根部尺寸大的型式。
为了能够拼接成不同长度的吊臂,在桁架式吊臂的中间部分可以制成几段等截面的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