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6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1 地震是什么哎呀,说到地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电视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地震嘛,简单说,就是地球表层的岩石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的剧烈运动。
好比你家里那瓶饮料,摇晃得厉害,瓶盖一打开,喝一口就“嘭”地喷出来!不过,这个“嘭”可不是开玩笑的,震动能让地面抖得厉害,连坐着的椅子都能被抛起来,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1.2 地震的种类说到地震,其实也有很多种类呢。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板块运动型”的地震,就是那些大地壳板块在挤压、碰撞、拉扯的过程中,突然“嗷”一声就爆发了。
还有一种是“人为型”,就像你在地下室搞搞挖掘,结果一不小心挖到了什么,这种情况也是会有震动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闯祸”的感觉?不过,地震发生的时候,咱可千万别慌,得学会应对才行。
2. 防震准备工作2.1 家庭防震措施好吧,咱们既然知道地震来袭的时候得小心,那平时的准备工作就得提上日程了。
你想啊,家里得有个“避震包”,里面装着水、干粮、手电筒、药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就像去远足之前,背上满满的装备,能让你心里踏实得很。
再说,家里的家具也得固定好,别让它们在地震中变成“飞行器”,给你造成二次伤害。
比如,把书架靠墙,尽量别把重物放在高处,要是那东西掉下来,嘿,那可真是“倒霉”的代名词。
2.2 地震演练防震准备不仅仅是备齐物资,还得通过演练来增强全家人的意识。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学校里演练火灾逃生,结果大家都在那儿嬉笑打闹,但其实这是为了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知道怎么做。
同样的道理,咱也可以在家里搞个小“演习”,像地震来临时,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蜷缩下来,保护好头部。
这样的演练,就算真遇到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3. 地震时的应对措施3.1 地震发生时嘿,万一真遇上地震,别慌,心态要稳!首先,记得不要往外跑,这可不是“运动会”,外面有可能更危险。
你可以就近找个结实的桌子,趴在下面,用手护住头和脖子。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上午9:00-11:30会议地点:市防灾减灾中心会议室参会人员:全市各级学校、企事业单位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地震局专家等会议主持人:李明(市防灾减灾中心副主任)记录人:张华(市防灾减灾中心工作人员)---一、会议开场(9:00-9:10)会议主持人李明副主任首先对各位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他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了防地震安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共同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地震基础知识讲座(9:10-10:00)1. 主讲人:王教授(市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2. 主题:《地震基础知识及防震减灾常识》王教授从地震的定义、成因、分类、震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
随后,他重点讲解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包括:- 避难方法:在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下、墙角等坚固的地方;在室外,应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 自救措施:发生地震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避免踩踏;如有被困,应保持体力,尽量发出声音求救。
- 互救方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他人脱离险境。
王教授还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震发生时的危险场景,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三、防震减灾应急演练(10:00-10:30)1. 演练地点:市防灾减灾中心广场2. 演练内容: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在王教授的指导下,参会人员进行了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首先,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大家按照预定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随后,进行了自救互救演练,大家学习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四、互动交流环节(10:30-11:00)会议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就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向王教授和市防灾减灾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咨询。
王教授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灾害风险日益增加,防震减灾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防震减灾的10条小常识,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防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1. 安全环境评估在购房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房屋。
可以通过查看房屋的抗震等级和结构材料等信息,来评估房屋的抗震能力。
2. 定期检查房屋结构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包括墙体、梁柱、地基等部分。
发现有裂缝、变形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以保持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灾害逃生规划制定灾害逃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家庭成员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路径和集合地点,设计好逃生道路,确保能够及时安全地逃生。
4. 固定家居用品家居用品,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变成危险的物体。
我们需要将大型的家具固定在墙壁上,防止其倾倒和滚动,以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5. 储备应急物资在发生灾害时,应急物资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储备足够的食品、水、医疗用品、应急工具等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6. 注意室内安全地震发生时,室内的玻璃、石膏板等易于破碎。
我们需要迅速寻找安全的位置,避免靠近这些易碎物品,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7.参与防震演习参与防震演习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应对地震的方法。
学习正确的防震避难姿势和逃生技巧,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提高生存率。
8. 密切关注天气预警天气预警能够提前通知我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了解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地点,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9.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灾害发生时,伤者的数量往往很多。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等常见急救技能,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10. 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工作,参加相关培训和活动,了解社区的灾害风险和防灾措施,与社区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以上是防震减灾的10条小常识,通过遵守这些规则和方法,我们可以在灾害中减少损失,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抗灾能力。
预防灾害始于日常,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防灾减灾培训活动计划•相关推荐防灾减灾培训活动计划(通用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防灾减灾培训活动计划(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防灾减灾培训活动计划1一、总体要求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宣传日,全面宣传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的思想,并结合实际,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今年“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的主题为“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5月17日,按照省市地震局要求做好宣传周活动。
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设置宣传展板和标语、组织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家庭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讲和组织演练,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最新进展;利用电视、电台、报刊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开设专题栏目或专题节目,制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发表文章,扩大媒体宣传效果;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三、强化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履行防震减灾法律义务、依法参与防震减灾的氛围。
重点将《XX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宣贯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加强宣贯,确保收到实效。
四、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引领作用宣传周期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组织开展参观、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等地震科普活动,有条件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要举办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或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健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长效机制,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示范学校工作机制,切实将防震减灾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工作。
防震减灾知识培训
一、地震概念
地震是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它是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内某些地区的应力集中而使岩石
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产生破裂或位移,同时将其能量突然释
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于是产生地震。
一般地震指自然作用产生的震动,它主要是岩石圈内能量.积景和释放的一种形式,也
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也是新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地球上差不多天天都
有地震,一年以数百万次计。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人们觉察不出来的无感地震,而为人所感到
的有感地震约为5万次左右,其中能造成严重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为10—20次。
二、防震应急常识
1.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
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召开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
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
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2.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
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
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
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
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
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
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3.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
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
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爬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
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
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
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
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5.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
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
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
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