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 教案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严重者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幼儿园对气管异物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对气管异物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2. 建立完善的气管异物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幼儿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演练方案、组织演练、评估演练效果。
2. 演练指挥小组:负责演练现场的指挥、协调、调度。
3. 演练执行小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配合。
4. 医疗救护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医疗救护工作。
四、预案内容(一)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1. 气管异物的定义:气管异物是指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喉部的异物,如花生、豆类、果核、小玩具等。
2. 气管异物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模糊等。
3. 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
(二)气管异物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1)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教职工掌握气管异物的急救技能。
(3)准备演练所需的道具、设备等。
2. 演练实施(1)模拟场景:在幼儿园内设置模拟场景,如教室、食堂、操场等。
(2)演练开始:由参演人员扮演幼儿和教职工,模拟气管异物发生的情况。
(3)应急处置:教职工发现幼儿气管异物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
(4)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受伤幼儿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5)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气管异物演练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确保参演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演练过程中,保持秩序,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其参与演练的积极性。
五、预案评估与改进1. 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气管异物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气管异物的概念、症状以及对幼儿的危害;2.掌握急救知识及处理气管异物的方法;3.学习宣传家庭和社会如何预防气管异物。
2.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救和互救意识;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幼儿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心;2.培养幼儿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气管异物发生的原因和表现;2.发生气管异物后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法;3.气管异物的预防知识。
2.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讲解、演示、互动。
3.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流程10分钟导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吃东西过程中如果被卡住了怎么办?”20分钟告诉孩子们气管异物是什么,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同时演示气管异物模型,让孩子们了解气管异物的表现和处理方式20分钟模拟事故情形,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窒息危机和他人互救的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气管异物预防知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10分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课上所学钟三、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1.对气管异物的认识;2.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3.消防常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1.问答;2.观察。
3. 提高评价:老师从气管异物的防治和健康食品的选择等方面为家长解析了一些与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的内容。
四、注意事项1.食品样例最好选用体积较小,不易顾及透气道的食品,如葡萄干、糖果、葡萄等2.教学模型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语言等特点恰当选择3.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课程内容中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要放在孩子们触碰不到的地方,杜绝危险因素;4.课后可将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进行科普,让家长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时间的诊断与救护措施。
幼儿急救课教案篇一: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样版) 教案首页授课人:廖雪霏编号:1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学背景】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任务】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资讯(出示视频)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二、决策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气管支气管异物健康宣教婴幼儿喜欢用口来探索世界,会将抓到的任何东西放到嘴里,如脱落的玩具零件、硬币、弹珠、别针、图钉等小的物件,它们都有可能瞬间使宝宝发生窒息危险。
一旦吸入异物将导致宝宝无法正常呼吸,家长应学会识别和急救的方法。
【伤情判断及紧急处理】宝宝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伴有脸色发红甚至发青,应想到异物吸入气管的可能。
异物呛入后引起宝宝呛咳,严重时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甚至呼吸停止。
误吸异物的宝宝如果还能哭闹,说话或咳嗽,则不需采取急救措施,因良好的咳嗽反射比其他清理气道的方法都有效。
及时让孩子张开嘴查看,如能看到异物,将手指伸入口中试着将阻塞物取出;如不能看见异物,绝不可用手扣,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而完全阻塞气管。
如果宝宝不能呼吸、咳嗽或正常发音,但尚有意识反应时,应由一人通知120急救中心,另一人马上实施紧急救助,急救方法根据宝宝的年来选择:不到1岁婴儿的急救方法为:救助者用一只手托佳宝宝颈背部,另一只手托住下巴,把婴儿翻过来,头部向下,将前臂搁在大腿上,另一只手的手掌根在婴儿背部的扁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5下。
如果异物没有被排出,要将婴儿翻转过来,翻身后的婴儿仰躺在助者的手臂上,救助者的手肘部撑在自己的大腿上。
婴儿头部应低于躯干部。
救助者将两手指放在婴儿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的胸骨上,避免碰到胸骨下部的尖端,给予5次快速的胸部按压,每次按压胸骨下陷深度为整个胸廓前后径的1/3-1/2,给婴儿做5次胸部按压。
胸部按压后查看婴儿口腔,如果看到有异物,小心地将其取出。
如果没有看到异物,继续施行背部拍击-胸部按压,然后再次查看有无异物排出,反复这样做,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是异物被取出。
如果是1岁以上的幼儿发生异物窒息,救助者要立刻站到幼儿身后,进行腹部快速挤压,以排出异物,具体方法为:用一个拳头拇指的一侧顶住幼儿肚脐以上、胸骨中间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往上挤压,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幼儿失去反应。
第1篇一、前言气管异物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危险物品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气管异物窒息事故。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本篇将针对幼儿园气管异物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1. 气管异物的定义:气管异物是指幼儿在吞咽过程中,将非食物类物体误吸入气管内,导致呼吸道阻塞,影响正常呼吸的意外伤害。
2. 气管异物的常见原因: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纽扣、硬币、笔帽等;咀嚼食物时说笑,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吃果冻、坚果等易卡喉食物时,没有充分咀嚼。
3. 气管异物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三、气管异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使幼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预防气管异物事故:掌握预防气管异物的方法,减少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
3. 增强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家长和教师了解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预防气管异物事故。
四、气管异物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1.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1)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
(2)组织幼儿观看气管异物事故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气管异物的严重后果。
(3)开展模拟演练,让幼儿学会如何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自救。
2.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教育幼儿细嚼慢咽,不要在吃饭时说笑、玩耍。
(2)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纽扣、硬币、笔帽等。
(3)教育幼儿不要吃易卡喉的食物,如果冻、坚果等。
3. 加强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1)家长和教师要了解气管异物的症状,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预防。
(2)家长和教师要掌握气管异物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3)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
4.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1)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气管异物安全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学前儿童卫生学》之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教师:陈奕专业:学前教育单位:邻水县职业中学一、设计意图从学情上来看,中职的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我在活动设计中,也尽量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从社会需要来看,我专业一部分学生毕业选择参与工作,她们可能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面对的可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因此,教会她们了解并运用一些针对更低年龄阶段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手段: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模拟法(二)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三)教学时长:40分钟三、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症状、掌握气管异物的理论操作方法(二)技能目标:掌握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技能(三)情感目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救护意识四、活动准备PPT课件、婴儿玩偶5个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方法教学难点:紧急救护的意识六、活动过程导入部分情景导入:播放新闻片断,一小孩因气管异物两分钟后,脸色发紫,呼吸微弱,若未能及时送医取出,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基本部分(一)气管异物的概念1、概念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
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儿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
常见的异物类型:坚果类、豆类、糖球、小瓶盖、塑料、玩具小零件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异物类型,能够在环境中及时排出危险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2、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喉异物: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稍大异物若阻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
●气管异物: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
以后,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张龙一.气道异物阻塞的原因1.婴幼儿喉保护机制及吞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常嬉笑、啼哭、玩耍,容易将食物、玩具等异物吸入气道内。
2.成人多因在进食时谈话大笑,抛高接食花生米等食物,或进食过快,吞咽过猛将食物碎块吸入气道。
3.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因吞咽机能减退,更容易将食物等吸入气道。
在我们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
然而,近十年来的资料证明,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的例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认为的0~4岁的婴幼儿,成年人的发生率并不比少年期低。
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医学专家李宗浩教授主持的一项调查,在北京,猝死的病人中,88%发生在家中,年龄以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者居多。
抢救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到达现场太晚,病人在现场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气道异物阻塞的表现1.完全性梗阻:当即不能说话、咳嗽、呼吸等,会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惊恐,随即意识丧失,继而心跳停止。
2.不完全性梗阻:当即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三.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简介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
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
气道异物梗阻应急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气道异物梗阻应急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危险性和紧急处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能力,包括识别症状、采取紧急措施和寻求帮助。
3.通过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应急反应和技能。
教学内容:1.气道异物梗阻的定义、原因和常见症状。
2.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处理步骤。
3.气道异物梗阻的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气道异物梗阻的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3.模拟训练设备,如人体模型或人工呼吸道模型。
4.急救用品,如人工呼吸面罩和胸外按压模型。
教学过程:引入:1.通过展示一段真实的气道异物梗阻急救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遇到气道异物梗阻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知识讲解:1.介绍气道异物梗阻的定义、原因和常见症状。
2.详细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处理步骤,包括:a)询问病人是否能说话,判断气道是否完全堵塞。
b)如果气道完全堵塞,立即采取胸部冲击法或腹部冲击法。
c)如果气道未完全堵塞,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同时保持紧急监护。
d)如果病人失去意识,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
模拟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气道异物梗阻的模拟练习。
2.每个小组轮流扮演病人和急救人员,模拟真实的紧急情况。
3.观察和评估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应急反应和技能,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
案例分析:1.给学生提供几个真实的气道异物梗阻案例,让他们分析并讨论如何处理。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况下的处理策略和应急措施。
3.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互动。
总结与反思:1.总结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步骤和技巧。
2.鼓励学生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案反思:本次教案设计中,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气管异物的急救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气管异物?气管异物的主要症状,学习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
二、教学过程:1、什么是气管异物2、主要症状:当异物进入气管后,气管黏膜受到刺激引起呛咳,继后呕吐、呼吸困难,片刻后症状减轻。
此时,如果是较大的异物嵌于喉头,可立即窒息死亡;较小的异物嵌于喉头,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大多数伴有声音嘶哑。
如果异物进入一侧气管,尤其多见于右侧的气管,便会有咳嗽和喘鸣,之后还可能会发生气管阻塞后的肺不张及肺部炎症。
不同异物吸入的表现不一:异物若是含脂肪酸的植物,如花生米、杏仁等,炎症较明显。
较小的矿物性异物,如小纽扣、小弹珠等,不足以阻塞支气管,没有任何症状,经过数周或数月后,肺部发生病变,宝宝反复发热、咳嗽、咯痰,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症。
3、应对措施异物一旦进入气管内,自然咳出的机会仅有1%,一定要将异物拍出来。
第一招:拍背倒放在你的膝盖上,头朝下,托着他的胸,拍他背部。
或提起双脚,使他身体悬空,用手掌轻拍背部,借助咳嗽,将气管小异物咳出。
第二招:推压腹部坐着或站着,你站在他身后,用两手臂抱住,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
第三招:舌根刺激法用手指伸进口内,刺激舌根部催吐,适用于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第四招:医院处理如果使用以上方法都不见效,则立即送医院耳鼻喉科,让医生在喉镜或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4、防护措施要牢记①.特殊食物特殊对待不要给幼小的孩子吃瓜子、花生、豆类、珍珠米、果冻、带核水果、枣、带骨肉、有刺鱼等食物,试着改变食物的类型,如做成花生酱、玉米糊、豆泥、肉末、鱼泥、枣泥、水果片等。
②.口中物品不可强行取出在跑、跳、玩时,不要嘴里含东西。
如果发现口中含有小物品,决不可用手强行挖取,应设法诱导使其吐出。
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造好的进食环境。
气道异物梗阻的难点及分析教案教案标题:气道异物梗阻的难点及分析教案教案目标:- 了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 掌握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救护措施。
- 培养学生在气道异物梗阻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气道异物梗阻的病因和症状。
- 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救护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性。
- 如何正确使用紧急救护措施。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演示文稿。
- 教学视频或模拟器材。
- 安全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情况。
2. 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气道异物梗阻的了解和经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气道异物梗阻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解释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性和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
3. 通过图示或视频演示,展示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过程。
三、教学重点讲解(20分钟)1. 详细讲解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救护措施,包括:-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 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 使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
- 如何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 如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处理气道异物梗阻时互相协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气道异物梗阻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处理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五、实践操作(20分钟)1. 提供模拟器材料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
2. 指导学生按照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包括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使用AED等。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道异物梗阻的要点和处理方法。
2.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并学习急救知识。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气管异物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学前儿童卫生学》之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
教师:陈奕专业:学前教育单位:邻水县职业中学
一、设计意图
从学情上来看,中职的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我在活动设计中,也尽量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从社会需要来看,我专业一部分学生毕业选择参与工作,她们可能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面对的可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
因此,教会她们了解并运用一些针对更低年龄阶段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手段: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模拟法
(二)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
(三)教学时长:40分钟
三、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症状、掌握气管异物的理论操作方法
(二)技能目标:掌握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技能
(三)情感目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救护意识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婴儿玩偶5个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紧急救护的意识
六、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情景导入:播放新闻片断,一小孩因气管异物两分钟后,脸色发紫,呼吸微弱,若未能及时送医取出,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
基本部分
(一)气管异物的概念
1、概念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
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儿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
常见的异物类型:
坚果类、豆类、糖球、小瓶盖、塑料、玩具小零件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异物类型,能够在环境中及时排出危险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
2、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
●喉异物: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
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
咽困难。
稍大异物若阻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
●气管异物: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
以
后,
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
随着时间延
长,呼吸道不完全堵塞可以发展至完全堵塞,患者表现为不能言语、
极度痛苦面容及V字手型,同时伴有严重发绀,如未能排出异物,患
者将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
由于不同种类异物可以出
现不同症状。
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豆类,对黏膜刺激较大,常出
现高热、咳嗽、咯脓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若为金属异物,对局部
刺激较小,如不发生阻塞,可存留在支气管中数月而无症状。
(设计意图:了解气管异物的表现,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二)怎样使用海姆立克正确处理气管异物
1岁以下的幼儿
1、冲击法(配合动图)
一只手置于婴儿的颈背部,一只手置于婴儿的颈胸部,先将婴儿趴在大人的前臂上,依靠在大人的大腿上,头部向下倾斜,在婴儿的肩胛骨中间,用力啪打5次。
1岁以上的幼儿
2、推压腹部法(配合动图)
成人在其身后,双手环抱住婴儿,一只手大拇指向内,放在婴儿的肚脐与剑突之间,另一只手按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婴儿横膈抬起,压迫肺部,使肺部产生强大气流,迫使异物冲出气管
3、注意事项
●直接给婴儿拍背,这样容易使异物进入气管深部。
●海姆立克手法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腹部或内脏的破裂或撕裂。
如
果婴幼儿呼吸道部分梗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该鼓励用力咳嗽并
自主呼吸,若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则立刻使用
此手法
成功抢救后,应检查是否有并发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讲解和动图相配合,更加直观的体验帮助理解知识,课件中的动图可以反复观看,而教师的一次性示范,学生容易产生遗忘,因此我从视频中截取了动图,利于保存。
)
(三)实践操作
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同学进行模拟操作,发现并记录问题,讨论应该注意的关键点。
教师随堂指导,帮助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构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自查自纠,巩固教学效果。
)
结束部分
同学们分享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注意的关键点。
七、活动延伸
回到家中和亲人朋友分享气管异物急救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气管异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地反应和应对措施。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宣传手册,收集2-3个意外伤害的情况,以及处理的方法。
八、课后小结
本课从启发引导、案例展示、方法指导、模拟演示、实际训练等多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现了中职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凸现了中职课程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