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 教案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一、预案背景气管异物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严重者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幼儿园对气管异物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对气管异物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2. 建立完善的气管异物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幼儿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演练方案、组织演练、评估演练效果。
2. 演练指挥小组:负责演练现场的指挥、协调、调度。
3. 演练执行小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配合。
4. 医疗救护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医疗救护工作。
四、预案内容(一)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1. 气管异物的定义:气管异物是指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喉部的异物,如花生、豆类、果核、小玩具等。
2. 气管异物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模糊等。
3. 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
(二)气管异物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1)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教职工掌握气管异物的急救技能。
(3)准备演练所需的道具、设备等。
2. 演练实施(1)模拟场景:在幼儿园内设置模拟场景,如教室、食堂、操场等。
(2)演练开始:由参演人员扮演幼儿和教职工,模拟气管异物发生的情况。
(3)应急处置:教职工发现幼儿气管异物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
(4)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受伤幼儿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5)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气管异物演练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确保参演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演练过程中,保持秩序,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其参与演练的积极性。
五、预案评估与改进1. 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气管异物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气管异物的概念、症状以及对幼儿的危害;2.掌握急救知识及处理气管异物的方法;3.学习宣传家庭和社会如何预防气管异物。
2.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救和互救意识;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幼儿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心;2.培养幼儿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气管异物发生的原因和表现;2.发生气管异物后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法;3.气管异物的预防知识。
2.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讲解、演示、互动。
3.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流程10分钟导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吃东西过程中如果被卡住了怎么办?”20分钟告诉孩子们气管异物是什么,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同时演示气管异物模型,让孩子们了解气管异物的表现和处理方式20分钟模拟事故情形,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窒息危机和他人互救的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气管异物预防知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10分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课上所学钟三、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1.对气管异物的认识;2.对气管异物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3.消防常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1.问答;2.观察。
3. 提高评价:老师从气管异物的防治和健康食品的选择等方面为家长解析了一些与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的内容。
四、注意事项1.食品样例最好选用体积较小,不易顾及透气道的食品,如葡萄干、糖果、葡萄等2.教学模型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语言等特点恰当选择3.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课程内容中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要放在孩子们触碰不到的地方,杜绝危险因素;4.课后可将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进行科普,让家长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时间的诊断与救护措施。
幼儿急救课教案篇一: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样版) 教案首页授课人:廖雪霏编号:1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学背景】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任务】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资讯(出示视频)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二、决策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气管支气管异物健康宣教婴幼儿喜欢用口来探索世界,会将抓到的任何东西放到嘴里,如脱落的玩具零件、硬币、弹珠、别针、图钉等小的物件,它们都有可能瞬间使宝宝发生窒息危险。
一旦吸入异物将导致宝宝无法正常呼吸,家长应学会识别和急救的方法。
【伤情判断及紧急处理】宝宝在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伴有脸色发红甚至发青,应想到异物吸入气管的可能。
异物呛入后引起宝宝呛咳,严重时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甚至呼吸停止。
误吸异物的宝宝如果还能哭闹,说话或咳嗽,则不需采取急救措施,因良好的咳嗽反射比其他清理气道的方法都有效。
及时让孩子张开嘴查看,如能看到异物,将手指伸入口中试着将阻塞物取出;如不能看见异物,绝不可用手扣,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而完全阻塞气管。
如果宝宝不能呼吸、咳嗽或正常发音,但尚有意识反应时,应由一人通知120急救中心,另一人马上实施紧急救助,急救方法根据宝宝的年来选择:不到1岁婴儿的急救方法为:救助者用一只手托佳宝宝颈背部,另一只手托住下巴,把婴儿翻过来,头部向下,将前臂搁在大腿上,另一只手的手掌根在婴儿背部的扁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5下。
如果异物没有被排出,要将婴儿翻转过来,翻身后的婴儿仰躺在助者的手臂上,救助者的手肘部撑在自己的大腿上。
婴儿头部应低于躯干部。
救助者将两手指放在婴儿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的胸骨上,避免碰到胸骨下部的尖端,给予5次快速的胸部按压,每次按压胸骨下陷深度为整个胸廓前后径的1/3-1/2,给婴儿做5次胸部按压。
胸部按压后查看婴儿口腔,如果看到有异物,小心地将其取出。
如果没有看到异物,继续施行背部拍击-胸部按压,然后再次查看有无异物排出,反复这样做,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是异物被取出。
如果是1岁以上的幼儿发生异物窒息,救助者要立刻站到幼儿身后,进行腹部快速挤压,以排出异物,具体方法为:用一个拳头拇指的一侧顶住幼儿肚脐以上、胸骨中间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往上挤压,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幼儿失去反应。
第1篇一、前言气管异物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危险物品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气管异物窒息事故。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本篇将针对幼儿园气管异物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1. 气管异物的定义:气管异物是指幼儿在吞咽过程中,将非食物类物体误吸入气管内,导致呼吸道阻塞,影响正常呼吸的意外伤害。
2. 气管异物的常见原因: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纽扣、硬币、笔帽等;咀嚼食物时说笑,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吃果冻、坚果等易卡喉食物时,没有充分咀嚼。
3. 气管异物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三、气管异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使幼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预防气管异物事故:掌握预防气管异物的方法,减少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
3. 增强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家长和教师了解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预防气管异物事故。
四、气管异物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1.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1)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
(2)组织幼儿观看气管异物事故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气管异物的严重后果。
(3)开展模拟演练,让幼儿学会如何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自救。
2.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教育幼儿细嚼慢咽,不要在吃饭时说笑、玩耍。
(2)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纽扣、硬币、笔帽等。
(3)教育幼儿不要吃易卡喉的食物,如果冻、坚果等。
3. 加强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1)家长和教师要了解气管异物的症状,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预防。
(2)家长和教师要掌握气管异物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3)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
4.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1)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气管异物安全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学前儿童卫生学》之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教师:陈奕专业:学前教育单位:邻水县职业中学一、设计意图从学情上来看,中职的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我在活动设计中,也尽量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从社会需要来看,我专业一部分学生毕业选择参与工作,她们可能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面对的可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因此,教会她们了解并运用一些针对更低年龄阶段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手段: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模拟法(二)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三)教学时长:40分钟三、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症状、掌握气管异物的理论操作方法(二)技能目标:掌握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技能(三)情感目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救护意识四、活动准备PPT课件、婴儿玩偶5个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方法教学难点:紧急救护的意识六、活动过程导入部分情景导入:播放新闻片断,一小孩因气管异物两分钟后,脸色发紫,呼吸微弱,若未能及时送医取出,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基本部分(一)气管异物的概念1、概念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
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儿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
常见的异物类型:坚果类、豆类、糖球、小瓶盖、塑料、玩具小零件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异物类型,能够在环境中及时排出危险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2、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喉异物: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稍大异物若阻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
●气管异物: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
以后,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
气管异物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学前儿童卫生学》之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
教师:陈奕专业:学前教育单位:邻水县职业中学
一、设计意图
从学情上来看,中职的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我在活动设计中,也尽量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从社会需要来看,我专业一部分学生毕业选择参与工作,她们可能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面对的可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
因此,教会她们了解并运用一些针对更低年龄阶段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手段: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模拟法
(二)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
(三)教学时长:40分钟
三、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症状、掌握气管异物的理论操作方法
(二)技能目标:掌握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技能
(三)情感目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救护意识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婴儿玩偶5个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紧急救护的意识
六、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情景导入:播放新闻片断,一小孩因气管异物两分钟后,脸色发紫,呼吸微弱,若未能及时送医取出,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
基本部分
(一)气管异物的概念
1、概念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
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儿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
常见的异物类型:
坚果类、豆类、糖球、小瓶盖、塑料、玩具小零件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异物类型,能够在环境中及时排出危险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
2、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
●喉异物: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
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
咽困难。
稍大异物若阻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
●气管异物: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
以
后,
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
随着时间延
长,呼吸道不完全堵塞可以发展至完全堵塞,患者表现为不能言语、
极度痛苦面容及V字手型,同时伴有严重发绀,如未能排出异物,患
者将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
由于不同种类异物可以出
现不同症状。
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豆类,对黏膜刺激较大,常出
现高热、咳嗽、咯脓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若为金属异物,对局部
刺激较小,如不发生阻塞,可存留在支气管中数月而无症状。
(设计意图:了解气管异物的表现,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二)怎样使用海姆立克正确处理气管异物
1岁以下的幼儿
1、冲击法(配合动图)
一只手置于婴儿的颈背部,一只手置于婴儿的颈胸部,先将婴儿趴在大人的前臂上,依靠在大人的大腿上,头部向下倾斜,在婴儿的肩胛骨中间,用力啪打5次。
1岁以上的幼儿
2、推压腹部法(配合动图)
成人在其身后,双手环抱住婴儿,一只手大拇指向内,放在婴儿的肚脐与剑突之间,另一只手按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婴儿横膈抬起,压迫肺部,使肺部产生强大气流,迫使异物冲出气管
3、注意事项
●直接给婴儿拍背,这样容易使异物进入气管深部。
●海姆立克手法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腹部或内脏的破裂或撕裂。
如
果婴幼儿呼吸道部分梗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该鼓励用力咳嗽并
自主呼吸,若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则立刻使用
此手法
成功抢救后,应检查是否有并发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讲解和动图相配合,更加直观的体验帮助理解知识,课件中的动图可以反复观看,而教师的一次性示范,学生容易产生遗忘,因此我从视频中截取了动图,利于保存。
)
(三)实践操作
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同学进行模拟操作,发现并记录问题,讨论应该注意的关键点。
教师随堂指导,帮助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构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自查自纠,巩固教学效果。
)
结束部分
同学们分享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注意的关键点。
七、活动延伸
回到家中和亲人朋友分享气管异物急救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气管异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地反应和应对措施。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宣传手册,收集2-3个意外伤害的情况,以及处理的方法。
八、课后小结
本课从启发引导、案例展示、方法指导、模拟演示、实际训练等多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很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现了中职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凸现了中职课程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