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志养德: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
,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1)立志修养:
① 理想和信念是健康成才的精神保障。 ② 理想和信念是生活的主宰和战胜疾病的动力。 ③ 现代研究证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 抗力,故有益于健康长寿。 (2)道德修养: ① “大德必得其寿”;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内安详舒泰得以高 寿。 ② 古代养生家把道德修养视作养生之根,养生和养德是密不可分的。 ③ 注意道德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助人为乐,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健康含义: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二)情志变化: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1)情志变化的养生保健:不良的情绪是使人短命夭亡的最重要因素。
(1)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 (2)若能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3)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4)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第一节:精神养生保健
(√三)调摄情绪法
历代养生保健家都非常重视七情调摄。 1)节制法
(1)定义: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 (2)方法:
① 遇事戒怒:怒不仅伤肝,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 制怒之法,首先, 以理制怒, 其次, 提醒法制怒(提醒标识), 再次, 怒后反省。
(1)按环境的形成划分: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等 人工环境:指人类为从事社会集居生活而建立的城乡生活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