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的演变和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25.89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文化的演变和特征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不流行的不一定就不好。我们应本着吸其精华,祛其糟粕的精神严谨待之。切不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和邯郸学步是坚决不可取的。好与不好自己心中要有正确的衡量标准,起码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取向,否则分不清精华与糟粕,只会在滚滚社会文化浪潮中迷失自我。
但是流行文化其中的一些因素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中国在流行文化方面的作为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看看现在的流行文化业,唱片市场一片低迷,动漫行业近些年虽有进步,但创作题材仍然受制于广电,施展不开,电视剧创作跟风现像严重,制作水准停滞不前,综艺节目原创贫脊,电影业在我看来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于是我们看着日本的动漫,用着外国品牌的手机,追韩国流行服饰。不管是什么东西其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积淀,我们在追求外国的产品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他们文化和价值观的额影响。同时流行文化中的色情暴力也存在,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的最重要变革,它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样也对青年的流行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态度等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每一时期中所具有的特点各不相同。
一、改革开放初期:参与祖国建设,追求社会理想
三、90年代:迷惘与怀旧并存,个性与实惠并重
总体来讲,90年代青年价值观的共同点是采取积极态度顺应时代潮流,跟随改革者走的,而不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并且青年总是走在改革的前列。“不能设想社会在发展,青年反而在倒退,否则就无法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事实。”(杨德广主编:《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因此,应该承认,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历史变化对改革开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颠覆意义与传统,重新建构文化格局。流行文化不是精致的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文化,它的魅力在于其粗犷的包容性,轻盈的流动性,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以及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3.商业化运作更为完善,文化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流行文化以利益为驱动,成为被市场控制的商业行为。流行文化完备的商业运作,使其站稳了这个广大的市场。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商业运作,按照市场要求进行批量复制与生产,其直接结果便是流行文化的”类型化”现象愈加明显。即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文化产品,产品风格流于套路化、程式化,加之与商业并生的流行文化天然就有”小商人”的气质,这也是流行文化被精英阶层不齿之所在。
4.审美多元。“大众生产的城市文化有:电影、广告、科学小说、POP音乐,我们没有感到在大多数知识分子中对商业文化标准的厌恶,而是作为一个事实加以接受,仔细地讨论它和热情地消费它。我们讨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将POP文化从逃避现实、十足的享乐、消遣的王国中分离出来,以艺术的严肃性来对待它。”
文化能够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作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的流行文化也跟我们的生活带来来很大的改变。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流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无论校内校外流行文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生活。流行文化也拓展了教育资源,流行文化中也会有许多有益的元素。这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推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用,通过这些文化我们能够更好的对社会生活有一些了解。最后流行文化能够繁荣校园文化。学校无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学生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再创造,校园歌曲.校园流行语以及学生自己排演的话剧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80年代中后期:解构权威、寻求反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此时的中国社会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价值缺失和迷惘喧嚣。而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他们不仅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模糊的印记此时,许多西方思想通过大量译著被介绍到中国来,西方哲学理论在青年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盛极一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斥着尼采、弗洛伊德、伯格森、黑格尔和萨特等人的思想。尤其是那些反传统、反道德、反价值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被中国青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接受。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在那样的时代中,青年对于领袖高度崇拜,对党无比信任,加之舆论宣传高度统一,青年文化主要是成人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体制文化的复制品。1981年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国青年的积极响应。作为社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青年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他们愿意为祖国建设奉献火热的青春。正如创作于1980年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唱道的:“创造新的成绩,描绘新的蓝图,需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歌词通过对现实的抒写,对未来的设想,刻画出立志投身祖国建设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形象。既唤醒了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又警策他们珍惜时光,让青春在四化建设中闪光彩。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化基本上定位于严肃文化的层面,着力于批判反思,但同时兼备了价值重估和文化重建的成分。80年代的青年文化虽不再复制权威与效仿主流体制文化,但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政治关怀依旧是当时青年文化的发展主脉。
四、21世纪初期:多元发展,彰显爱国主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年文化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使得人们无法找到一种或是几种主导样式。青年流行文化和青年价值观呈现出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更加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偶像崇拜”文化、“时尚消费”文化、“网络”文化、“韩流”文化、“流行语”文化等青年文化现象层出不穷。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造就了一代既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也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青年的新人。他们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在接受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甚至反叛这种文化及其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体现他们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新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迷惘并追求着,痛苦并快乐着,他们将在不断的学习、接受、质疑、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中国社会的新的脊梁。
流行文化的特征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特征总体上有四点。1.生产与生存周期缩短,复制成本逐渐降低,同时复制效率不断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流行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文化产品在市场的流通速度加快,为产品的快速更替与循环创造了可能。流行文化是奔跑的文化,你未唱罢我登场是流行年代最无可厚非的事情,流行的成本越低,运转的速度越快,从而一种流行品位存在的时间就越短暂,堪称经典的东西越稀少。我们可能仍然回味几个世纪前的文学作品,却不一定能记得住刚刚热映过的好莱坞大片的细节,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