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疗法风险与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25
小针刀疗法简介1.什么是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手术是一项创伤小、痛苦小、花钱少、耗时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的闭合性手术。
这项手术要求医生十分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并对病变情况了如指掌,对小针刀运用十分熟练,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找准病变位置,用紫药水标记,在进行局部组织麻醉后,迅速将小针刀刺入到病变部位,通过临床扭转、挑拨、推、拉等手术方法,使粘连的病变组织迅速剥离,使阻滞得以疏通,气血得以流畅,刮除疤痕、松解骨肉、镇痉止痛,从而恢复功能,达到治愈目的。
整个过程,病人痛苦小,耗时也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整个过程完毕后,随治随走,无需住院。
2.小针刀疗法治慢性病的机理是什么?小针刀疗法主要是对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的闭合性手术松解,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及免疫学说等多方面的综合机理,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注意保养,不再劳损不会复发。
3.小针刀疗法主要治疗哪些疾病?主要是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椎病、颈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等等)。
网球肘、跟骨痛、腱鞘炎、各种关节韧带损伤,以及由扭挫伤、挤压伤、骨伤、手术或者肌肉注射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长久性疼痛。
另外针刀治疗青春痘、针刀减肥等也有独特的疗效。
4.小针刀是刀吗?做针刀手术时有无痛苦?小针刀是一种似针非针,似刀非刀的治疗器械,是一种尖端只有0.8毫米宽刀刃的针具,进入皮肤时,没有疼痛,只有病变部位松解时有较强的酸感,而出现酸感二、三秒手术就结束了,患者都能忍受。
5.小针刀手术有危险吗?会不会有伤及神经血管的可能?不会。
小针刀疗法有正确的病因病理指导,熟悉人人体解剖,科学而准确的定点和进针方法是能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的,绝对不会引起较大神经血管的损伤,更不会伤及内脏,所以不应有任何顾虑。
6.小针刀治疗后有时局部疼痛反而加重,这是为什么?扎针的部位有时有三天左右的加重反应,个别身体虚弱、糖尿病患者加重反应的时候可能会更长些,这是正常的。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小针刀是集中医针刺疗法与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
主要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各种疼痛,麻木疾病。
因损伤小,治疗时间短,见效快被广大患者接受。
随着技术的推广,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也逐渐显现。
现对小针刀围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防治对策报道如下。
1小针刀围手术期存在的危险因素1.1 术中晕针病人对使用带刀的针在头、颈、腰背部、关节部位进行穿刺心存恐惧,特别是针刀剥离骨膜时的感觉更加重了这种恐惧心理,由于过度紧张出现大汗淋漓,面色青紫,晕厥等症状,迫使治疗中止。
1.2 手术部位出血因小针刀前端扁平如手术刀,进针时易将小血管切断,引起出血,还可因病人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疾病引起术口出血难止。
1.3 术后感染小针刀科室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无菌观念淡薄。
医生诊查室与小针刀手术室同在一室。
无空气消毒设施,小针刀未达到灭菌要求,工作中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病人抵抗力下降,手术区未备皮。
1.4 术后头痛在穿刺过程中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术后引起脑脊液外漏造成术后体位相关性头痛。
1.5 局麻药中毒病人手术部位多,局麻药用量过大或注射时误入血管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
病人表现为寒颤、全身麻木、心率增快、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
1.6 神经损伤因为小针刀手术是盲刀操作,不可避免的会损伤神经,症状表现为该神经所管辖的肢体有触电样感觉,但一般无后遗症。
1.7 典型病例病例1,男,75岁,小针刀术后第2天,家属背病人去做牵引时,因胸内压增高,抑制了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回顾本病例,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其教训深刻,主要是医护人员对小手术病人围手术期不够重视;入院时未认真评估病人一般情况,未了解到病人有心脏病这一重要病史,术前未做必要的心电图检查;术后未预见可能出现的危险。
小针刀疗法:膝骨关节炎治疗利器近年来,膝骨关节炎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
在国内,膝关节痛患者占据了老年人口的相当一部分。
会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年龄、营养不良、运动伤害等等。
在中医这一范畴中,膝骨关节炎并非是一种传统病症,但是在现代医学的角度下,膝骨关节炎被确诊为是一种炎症性病症。
此外,叠加季节变化、湿气等等因素也会加速此种疾病的发作。
针灸疗法一直被认为是运用针头入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为了让疗法的替代效果更胜于针灸疗法,选择使用毫米级别的微小手术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称这项技术为小针刀疗法。
这种技术对于膝骨关节炎等病症来说,非常有效。
小针刀疗法是“小刀幅射加微波热能物理治疗”的缩写。
这项技术突破传统针灸疗法的限制,尤其在一些深部穴位的针刺上非常有效。
它是由慈溪怀仁医院的陈奕球医师研发的。
这项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采用微型切口和微波热能来进行,对于疼痛区域要求高精度,因而可以避免无用针刺。
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小针刀疗法的侵入性更小,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恢复过程也更迅速。
针刺后,医生会拆下针头,并将毫米级的扫描头插入患者的膝关节,这样就可以获得临床上所需的信息。
与此同时,微波热能也透过扫描头,让患者快速恢复,并且减轻疼痛。
不同于传统的针刺疗法,小针刀疗法不会使用一条针来进行治疗而是多条,这也意味着着比传统疗法更有效。
小针刀疗法的治疗过程是非常简单的。
它只需要进行一次或者两次治疗,而且治疗就算是有创伤性针刺,也并不会患者感到痛苦。
通过这种疗法治疗膝关节问题,患者可以加速恢复。
由于治疗过程较短,因此也适用于需要快速缓解破坏性疾病疼痛的病症患者,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这也使得它成为了现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利器之一。
此外,小针刀疗法可以改善关节疼痛,同时也能改善关节的功能,从而减轻疼痛。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它更加适用于患有疼痛的关节同时又想保留或提高运动能力的患者。
小针刀治疗损伤后遗症发表时间:2012-10-16T10:33:33.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述良[导读] 小针刀操作简单,不需要麻醉,切口小(0.8mm),无疤痕,不需要住院治疗。
陈述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江门 529100)【摘要】小针刀治疗损伤后遗症98例,治愈7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1.8%。
病程最短三周,最长六月。
本文提出了损伤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
损伤后遗症主要是粘连和疤痕引起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
小针刀能够松解粘连,铲除疤痕,使疾病得到根治。
它是针刺疗法和手术疗法的有机结合,是刀,针融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的范例。
【关键词】小针刀松解粘连疤痕【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295-01 由于损伤(运动系统)经过治疗或自我修复遗留下来的功能障碍,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我们称之为损伤后遗症。
作者自2002年2月至2010年10月,用小针刀治疗各种损伤后遗症,共9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27例。
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其中35岁至55岁70例,占71%。
病程最短三周,最长六月。
有29例曾用激素封闭治疗后复发。
98例中治愈7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1.8%。
详见附表。
附表98 例损伤后遗症治疗结果疾病种类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项韧带损伤 4 2 1 1岗上肌劳损 10 8 1 1菱形肌损伤 9腰三横突综合症 7 5 1 1三角肌滑囊炎 15 13 2拇趾滑囊炎 12 11 1弹响指 14 12 1 1网球肘 25 19 4 2头夹肌劳损 2 1 1合计 98 78 12 8 91.8%器械与方法1,器械:用普通克氏针做成4至8cm长,刀刃0.8mm;刀柄用不锈钢或铝板,大小约1X2cm. 2,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器械高压消毒。
小针刀术后注意事项
小针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对患者的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小针刀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术后患者应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手术后身体需要恢复,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
其次,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
小针刀术后,患者的消化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刺激,因此应该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患者宜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促进伤口的愈合。
另外,术后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患者应每天用清水轻轻清洗伤口,然后用纱布轻轻擦干。
术后患者应避免用力擦伤口,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要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小针刀术后可能需要一些消炎药物或其他药物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过量或错用药物。
最后,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小针刀术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
如果出现伤口红肿、渗液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针刀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休息,注意饮食,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按时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
只有正确对待术
后护理,才能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尽早康复。
小针刀疗法:膝骨关节炎治疗利器1. 引言1.1 什么是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称为微针刀疗法,它是利用微型针刀刺激特定穴位和腧穴,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动气血运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针刀疗法源于古代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小针刀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追捧。
通过精准的穴位刺激和疗程调理,小针刀疗法能够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等疗效,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病灶愈合。
小针刀疗法的疗效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青睐和推崇。
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小针刀疗法的独特优势和疗效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利器。
1.2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表现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能影响到年轻人。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节疼痛:患者会感到膝关节处持续的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
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2. 关节僵硬:患者会感到膝关节活动不灵活,行走时膝关节出现僵硬感,弯腰或蹲下时更为明显。
3. 肿胀和红肿:膝关节周围可能会有轻微的肿胀和红肿,使膝部看起来比较肿胀。
4. 关节变形: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患者的膝关节可能会发生变形,出现畸形的形态。
5.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僵硬的影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行走、跑步等动作可能会受到影响。
2. 正文2.1 小针刀疗法的原理小针刀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针刀在特定穴位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人体的生物电位,使神经兴奋性得到提高,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机体内分泌功能,激发人体自愈机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小针刀疗法主要通过调理患部局部和全身的生理功能,促进软组织再生及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缓解肌肉紧张,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根本上解决膝骨关节炎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小针刀治疗后多久会复发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针刀治疗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疗法。
但是,患者术后的复发问题也备受关注。
腰椎间盘突出的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引导针刀直接作用于患处,有针对性地破坏腰椎间盘突出的组织,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休息,注意保持适当的体位,进行康复锻炼等。
一般情况下,患者通常会在手术后几周内逐渐感觉到症状的减轻,康复的效果也会逐渐显现。
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的小针刀治疗并非绝对能够防止复发。
在术后恢复期内,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和康复指导,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久坐或久站,以减少患处的压力。
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据医学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的小针刀治疗后,患者的复发风险与患者自身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能够正确地保持适当的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意识地进行康复锻炼和定期康复检查,那么复发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但是,如果患者在术后缺乏有效的康复措施,或者长期忽视患处的保养,那么复发的风险将会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关注自身的体征变化,如腰背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是否出现或加重。
同时,也要留意一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如长时间保持错误的姿势、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总的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的小针刀治疗后多久会复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
患者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复发的可能性,正确的康复措施和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小针刀技术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晕针1.症状在针刀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半小时左右。
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恶心、肢冷汗出、表情呆滞等症状。
轻度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晕,腹部及全身不适、胸闷、恶心、短暂性意识丧失。
重度患者出现突然晕厥倒地、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大小便失禁等。
2.原因1)体质因素:有些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血管、神经功能不稳定,易于发生晕针现象。
另外在饥饿、过度疲劳、过度紧张和恐惧、大汗、泄泻、大出血后接受针刀治疗也容易发生晕针现象。
2)体位因素:坐位状态下接受针刀治疗晕针发生率高,卧位治疗时晕针发生率低。
3)刺激部位:在肩背部、四肢末端部位治疗时,针刀剥离刺激量大,针感强,容易发生晕针。
4)精神因素:有的患者对小针刀技术不了解,出现精神恐惧、过度紧张,针刀操作中出现的正常针感和剥离、切割声音使患者情绪更加紧张。
5)环境因素:天气过冷或过热等气温变化明显时,针刀治疗容易晕针。
3.预防1)初次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沟通和解释工作,消其顾虑。
2)治疗时要选择好体位,一般都可采取卧位。
3)治疗前应询问病史、个人史,对有晕针史及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格外谨慎。
4)治疗点选择要少,操作手法要稳、准、轻、巧。
5)患者在大饥、大饱、大醉、大渴、疲劳、过度紧张、大病初愈或天气恶劣时,暂不宜做针刀治疗。
6)必要时可根据情况用0.5%-1%利多卡因局麻,然后再治疗。
7)对体质较弱、术中反应强烈、术后感觉疲乏的患者,治疗后休息30分钟再离开。
4.处理1)立即停止治疗,将针刀迅速拔出,覆盖创可贴保护针孔。
保持冷静,不要恐慌,让患者去枕平卧在空气流通好的室内,抬高双下肢,松开衣带。
2)轻者喝些热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
3)严重者在上述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点按或针刺其人中、合谷、内关穴,必要时可温灸关元、气海等穴,如果上述处理仍然不能苏醒,马上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断针1.症状在针刀治疗过程中,针刀突然折断到皮下或深层组织里,断端可能在体表,可能在皮下浅层,也可能深没于组织之内。
小针刀疗法治疗基本内容1、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
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小针刀疗法治疗临床应用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
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
小针刀疗法医学针刀疗法,也被称为刮痧或拔罐疗法,是一种应用特殊的工具,通过刺激和刮擦皮肤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源自中国传统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广泛使用。
针刀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皮肤来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再生。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用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促进淋巴排毒,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改善内分泌系统平衡以及帮助各种疾病的康复。
针刀疗法的具体操作包括使用特制的刮痧板或刮痧针在患者的皮肤上施加压力和刺激。
这些工具可以用来刮擦、按摩和挤压不同部位的身体,以便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气滞和血液循环。
在拔罐疗法中,一个特殊的灯泡或玻璃杯被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然后用火燃烧内部的氧气,造成局部的真空效果,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积聚的毒素。
针刀疗法可以应用于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头痛、肌肉疼痛、失眠和消化问题等。
它也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如哮喘、过敏反应、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与传统药物和其他疗法相结合,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然而,虽然针刀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在使用针刀疗法之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针刀疗法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或治疗师。
错误的操作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如皮肤划伤、烧伤或感染等。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刺激的反应不同,治疗方法和强度应根据个体特征进行调整。
总之,针刀疗法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通过刺激和刮擦皮肤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对各种疾病和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对于个体患者而言,针刀疗法是否适合以及如何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刀疗法将会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另外,针刀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也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小针刀治疗作
为一种微创疗法,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那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如何呢?
小针刀治疗原理
小针刀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技术,通过专业的医疗设备,将针刀引导到
患者体内目标部位,通过热能、冷冻或电能等方式作用于病变组织,达到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小针刀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研究和医院统计,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明
显疗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疼痛缓解:小针刀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生活质量。
2.功能恢复:通过小针刀治疗,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得到改善,
致使相关功能逐渐恢复。
3.减少并发症:小针刀治疗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术后康复速度快:相比传统手术,小针刀治疗术后康复速度更快,
患者病愈时间缩短。
小针刀治疗注意事项
尽管小针刀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慎重对待。
在接受小针刀治疗前,患者
需注意以下事项:
1.医生评估:在选择小针刀治疗前,应接受医生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适用。
2.手术风险:小针刀治疗也存在一定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等,术前
需充分了解风险。
3.术后康复:患者术后需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不能过度活动。
4.长期疗效:小针刀治疗的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术后应
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功能,但在接受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细节和注意事项,谨慎选择是否进行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小针刀疗法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
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
准备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
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小针刀案例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它的特点是结构精巧、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因此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下面将通过十个案例,详细介绍小针刀在不同手术中的应用。
1. 小针刀在皮肤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常用于皮肤手术中,如去除痣、疣、疮疖等。
它可以精确控制切割深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也能够减少术后疤痕的产生。
2. 小针刀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眼科手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青光眼手术中,医生会使用小针刀进行眼角膜切削,以减轻眼球内压力。
此外,小针刀还可以用于眼部肿瘤的切除和视网膜手术等。
3. 小针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外科手术对手术器械要求非常高,而小针刀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在脑部手术中,小针刀可以精确地切割脑组织,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
它还可以用于神经切除术和神经修复术等。
4. 小针刀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妇科手术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医生使用小针刀进行子宫切削,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
此外,小针刀还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宫颈锥切术等。
5. 小针刀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泌尿外科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前列腺手术中,医生使用小针刀进行前列腺切削,以缓解尿流不畅的症状。
此外,小针刀还可以用于输尿管结石的取出和膀胱肿瘤的切除等。
6. 小针刀在胸腔手术中的应用胸腔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小针刀在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胸腔镜手术中,医生使用小针刀进行肺叶切除或肺叶楔形切除,以治疗肺癌或肺部感染。
小针刀的应用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7. 小针刀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心血管手术对手术器械的要求非常高,小针刀在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医生使用小针刀进行冠状动脉的切割,以恢复心脏血液供应。
小针刀的应用使得手术风险更低,恢复更快。
8. 小针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小针刀在骨科手术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关节镜手术中,医生使用小针刀进行软骨修复或关节囊切割,以改善关节功能。
小针刀诊疗操作规程适应症:1. 因软组织损伤、炎症而引发顽固性痛点。
2. 滑膜炎3. 多种腱鞘炎、韧带炎引发痛麻和功效障碍4. 脊柱一些病变5. 四肢关节退行性损伤性病变6. 神经卡压综合征7. 缺血性骨坏死8. 一些有体表反应点内脏疾患9. 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等禁忌症:1. 发烧全身感染2. 施术部位和周围有感染灶3. 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4. 施术部位有难以避开关键血管神经或内脏5. 出血倾向,凝血功效不全6. 定性定位诊疗不明确7. 体质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慎用。
操作方法:分两部程序,即针刀刺入和针刀运行。
1. 针刀刺入:分四个步骤。
①定点:认真仔细检验,正确找到病变体表投影,痛性结节或条索,或感应很强穴位,用龙胆紫标识.②定向依据欲进针处层次解剖确定进针刀方向,标准是和深层血管,神经,肌纤维走向平行。
③加压分离④刺入2. 针刀运行:依据选择不一样效应,采取不一样运行方法。
①针刺效应运行:按针灸原理和方法进行操作。
②手术效应运行:按手术标准进行操作。
局麻后进针刀刺抵达病变层次。
依据不一样病变和部位采取不一样手术方法:1) 纵行剥离法2) 横行剥离法3) 切开剥离法4) 硬结切碎法5) 肌纤维切割法6) 骨髓腔减压术7) 铲削磨平法8) 骨痂凿开法9) 椎间孔扩大术10) 椎间孔松解术11) 脊神经后支松解术针刺手术综合效应运行:有些病例可进行针刺手术联合效应,要先按针刺效应方法运行,再按手术效应方法运行,次序不能颠倒。
注意事项:1. 必需明确诊疗。
2. 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3. 必需含有娴熟解剖知识。
4. 必需严格无菌操作。
5. 预防折针和弯针。
6. 预防病人晕针。
7. 预防术后重新粘连。
8. 合适配合应用其它诊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