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奥尔夫音乐《草原上的舞会》
- 格式:docx
- 大小:51.34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一、教学目标:1. 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2. 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草原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学习使用奥尔夫乐器,如打击乐器、沙锤、铃鼓等。
3. 创作简单的草原舞曲,并进行分组演奏。
三、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草原音乐CD。
2. 奥尔夫乐器:打击乐器、沙锤、铃鼓等。
3. 草原舞曲乐谱。
4. 音乐教室或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1.2 播放草原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舞蹈动作。
2. 基本节奏学习(10分钟)2.1 教师讲解草原音乐的基本节奏,并示范演奏。
2.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演奏,熟悉基本节奏。
3. 奥尔夫乐器演奏(10分钟)3.1 教师分发奥尔夫乐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乐器。
3.2 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指导。
4. 创作与表演(10分钟)4.1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草原音乐的特点,创作简单的舞曲。
4.2 幼儿分组进行演奏,并进行表演。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草原音乐的感知和表现。
2. 评价幼儿在奥尔夫乐器演奏中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3. 收集幼儿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幼儿对草原舞会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户外草原主题活动,让幼儿穿着草原服饰,体验草原文化。
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草原舞会,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在演奏过程中受伤。
2.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中班奥尔夫音乐《草原上的舞会》教案音乐一、引言本教案主题为中班奥尔夫音乐《草原上的舞会》,旨在通过音乐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教案将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以《草原上的舞会》这首乐曲为例,设计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旨在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互动的音乐学习环境。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活力;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 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1. 音乐设备:保持音乐设备正常运作,确保音质清晰;2. 教具准备:草原景物图片、幼儿合唱歌谱、舞蹈道具等;3. 环境布置:在教室里贴上草原景物图片,摆放适当的舞蹈道具,创造出仿佛置身于草原的氛围。
四、活动流程1. 欢迎引导1. 引导幼儿坐到音乐活动区域,做好准备听音乐;2. 介绍本次音乐活动的主题和乐曲《草原上的舞会》。
2. 欣赏音乐1. 播放《草原上的舞会》音乐;2. 引导幼儿专心倾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3. 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描述他们在听音乐时所想到的画面或情感。
3. 幼儿合唱1. 介绍幼儿合唱的概念和意义,并解释乐谱和歌词的含义;2. 分发合唱歌谱,教导幼儿跟随乐谱和节奏合唱《草原上的舞会》;3. 引导幼儿在合唱过程中表现出舞动的姿势和表情。
4. 草原探险1. 分发草原景物图片,并向幼儿展示;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动物和植物,以及他们在草原上的活动;3. 鼓励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创造草原上的游戏场景。
5. 草原舞蹈1. 使用舞蹈道具,如彩带、羽毛球等,向幼儿展示舞蹈动作;2.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的练习;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舞蹈创作,以表达《草原上的舞会》中的场景。
6. 活动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音乐活动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2. 结合幼儿的描述和表现,让他们自由创作一段舞蹈,展示给其他幼儿观看;3. 关闭音乐,结束本次音乐活动。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草原上的舞会》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草原上的舞会》及教学反思《小班音乐游戏教案《草原上的舞会》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音乐游戏教案《草原上的舞会》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爱动,都是学中玩,玩中学。
为了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我设计了这节课,《草原上的舞会》。
活动目标1、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做出各种动作。
2、感受原野风的律动特点,引发幼儿跳模仿舞蹈及创编舞蹈动作的兴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1、幼儿模仿舞蹈及创编舞蹈动作。
2、幼儿当听到“呦嘿”时换动作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彩色纱巾人手一条3.音乐《草原上的舞会》《口哨与小狗》活动过程一、情景音乐入场师:今天我们要去爬山,宝贝们高兴吗?幼:高兴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山上有好多鲜花真香啊,还有许多蝴蝶在飞舞可真漂亮。
还有什么呢?还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这里有一片草地我们快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通过游戏学习“呦呼”声音1、通过游戏方式感应音效声,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师:这么好的天气我们在这里举办一场草原舞会,谁想参加?幼:我师:宝贝们都想参加,在舞会开始前,我有礼物送给参加舞会的宝贝们,看谁能第一个得到礼物。
(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看,礼物就藏在这个神奇的宝盒里,这个宝盒不是谁都能打开的,要说出宝盒的咒语才能打开宝盒取出里面的礼物。
你们想知道咒语是什么吗?幼:想师:咒语就是“呦呼”幼:“呦呼”师:咒语都学会了,我现在就要用我的口哨来发礼物了。
我对谁吹口哨谁就可以说咒语,说对咒语的宝贝就可以取礼物了。
看谁第一个得到了礼物。
——师吹口哨,幼儿取礼物师:得到礼物的小朋友请把礼物放到腿上,看看别的小朋友得到了什么礼物。
幼儿园小班教案《草原上的舞会》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和了解草原上的动物2.培育孩子们的协作本领,加强互助精神3.通过音乐和舞蹈活动,促进孩子们的运动发育和感知进展二、实在内容【第一节】渐变音乐老师带领同学听一首渐变音乐,渐渐地放慢或加快音乐的节奏,让孩子们注意声音的变化。
同时,老师也为其铺垫,“我们今日要去参加草原上的动物大舞会,大家准备好了吗?”【第二节】认得草原上的动物并分组老师先把草原的景色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逐一看,然后老师介绍草原上常见的动物,如草原上的野马、长颈鹿、斑马、羚羊等。
“这就是草原上的动物,我们今日要模拟他们的舞会。
”老师依据草原动物的种类,让半数孩子扮演野马,另外半数孩子扮演其他动物。
【第三节】认得草原上的舞蹈并学习老师介绍草原上的两种舞蹈方式:狄格舞和卡萨奇舞。
同时,带领孩子们边演示边练习这两种舞蹈。
随着越来越谙习,孩子们渐渐了解和把握这两种舞蹈,老师还可以采纳一个小小的比赛活动,让孩子们分别学习和呈现,并由其他孩子评出好坏。
【第四节】开始大舞会孩子们换上本身的草原动物服装,带着音乐开始舞蹈,或是自由飘舞,或是排成小队跳狄格舞或卡萨奇舞,“我们来开一个草原上最盛大的动物大舞会!”同时,老师也为其加添乐趣,让孩子们享受舞蹈的欢乐。
三、教学反思此次课程首先为孩子们创设了与众不同的教学环境,在教室中模拟草原上的大舞会场景,将课程主题和真实情境结合,让孩子们获得更直观、更有趣味的体验。
同时,通过草原动物的认知和分组教学,化抽象为实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草原上的动物;而通过舞蹈学习和游戏玩耍等,加强孩子们的协作力和互助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运动发育和感知进展。
总的来说,课程采纳了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爱好和热诚,也更加直观地把握了课堂内容,这其中正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中班奥尔夫音乐《草原上的舞会》教案+音乐教学目标1.认识音乐元素:节奏、旋律、节拍、音高等;2.掌握音乐技能:唱、跳舞、演奏乐器等;3.发展情感态度:爱好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4.提高协作意识:和小伙伴合作完成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播放一段常见的欢快音乐,放映幼儿舞动的视频,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活动身体、引导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2. 引入老师向幼儿介绍音乐活动内容,让幼儿猜测这次活动中音乐的类型是什么。
3. 学习歌曲《草原上的舞会》学习《草原上的舞会》的歌词,分段学唱。
例:眼看着太阳当空照。
草地上,动物们全都来到。
羚羊、麻雀、老鼠、蚂蚁,齐声唱唱跳跳开心过。
4. 学习主旋律有节奏的拍打仪器或者自己的两个手掌,依据音乐的节奏,将歌曲《草原上的舞会》中的主旋律敲出来,引导幼儿跟着节奏唱出主旋律。
5. 学习合奏老师布置task任务,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有两个人通过打击一定的乐器来协作完成一段乐器合奏。
老师引导幼儿如何掌握乐器打击的力度与频率,以及如何在合奏时合理地安排乐器的发声时机。
6. 学习舞蹈动作老师播放音乐,用图表形式呈现舞蹈动作,如:双手举高、交叉、挑太阳等。
老师一遍一遍地示范,亲自参与,组织幼儿逐渐跟跳,直至幼儿都学会。
7. 总结活动老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学习《草地上的舞会》中的收获,表扬他们在合奏或者舞蹈方面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歌曲《草原上的舞会》;2.手鼓、铃铛等小型打击乐器。
备注该教案适用于中班儿童,旨在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美丽和独特之处、理解音乐元素、锻炼协作意识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理念和特点,感受音乐、舞蹈、戏剧的有机结合。
2.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4. 引导幼儿体验草原舞会的氛围,增强幼儿对草原文化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音响设备、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鼓等)、草原舞会背景图、音乐CD。
2. 场地准备: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
3. 幼儿准备:穿着草原服饰,提前了解草原文化。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1.2 教师示范奥尔夫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晃等,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演奏。
2. 主题活动(10分钟)2.1 教师播放草原舞会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2.2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草原舞蹈动作,如旋转、跳跃等。
2.3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舞蹈表演,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自由组合动作。
3. 互动环节(5分钟)3.1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舞蹈,其他幼儿观众进行互动,如拍手、叫好等。
3.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奥尔夫乐器演奏比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反思活动组织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奥尔夫音乐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舞蹈和乐器演奏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协调能力。
3.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草原舞会主题墙,展示幼儿的舞蹈照片和绘画作品。
3.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音乐区投放奥尔夫乐器,供幼儿自由演奏和创作。
中班奥尔夫音乐《草原上的舞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欣赏音乐《草原上的舞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合奏和舞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奥尔夫乐器:木琴、铃鼓等。
2.音乐《草原上的舞会》的录音文件或CD。
3.舞蹈音乐《草原上的舞会》的录音文件或CD。
4.教学辅助材料:草地背景图纸、舞蹈的小道具如花、蝴蝶等。
5.音乐教学卡片:包括乐谱和歌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想上次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对奥尔夫乐器的印象。
•准备好奥尔夫乐器,示范演奏一段简短的旋律,让幼儿猜测这段旋律是哪首歌的片段。
2. 欣赏音乐《草原上的舞会》(10分钟)•播放音乐《草原上的舞会》,让幼儿自由欣赏。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特点,例如快乐、活泼、轻快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3. 学习奥尔夫乐器演奏(1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木琴和铃鼓的形状和演奏方法。
•示范演奏简单的旋律,引导幼儿跟随演奏。
•分发音乐教学卡片,让幼儿用手指按照指示的音符演奏。
4. 合奏与舞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个木琴和铃鼓。
•分发乐谱和歌词,指导幼儿跟随乐谱演奏。
•播放音乐,《草原上的舞会》的旋律开始,指挥幼儿按照乐谱演奏。
•同时,带领幼儿舞动起来,模仿草原上的动物舞蹈。
5. 制作草地背景画(15分钟)•给每个幼儿发放草地背景图纸和一些舞蹈的小道具如花、蝴蝶等。
•引导幼儿用彩色笔、剪刀和胶水将小道具粘贴到草地背景上,营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舞会场景。
6. 舞蹈表演(15分钟)•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舞蹈场景进行简单的编舞。
•分组轮流表演,其他幼儿观摩并鼓掌欢迎。
7. 总结(5分钟)•让幼儿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草原上的舞会》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延伸•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角落,摆放其他奥尔夫乐器,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其他乐器的演奏。
一、活动名称: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二、活动目标:1. 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3.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1. 草原音乐素材若干。
2. 奥尔夫乐器(如非洲鼓、铃鼓、木琴等)。
3. 音乐道具(如草原植物、动物图片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首草原音乐,让幼儿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学习歌曲:教师教唱一首草原歌曲,引导幼儿学会歌曲并能够跟着音乐一起演唱。
3. 奥尔夫乐器演奏: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奥尔夫乐器,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演奏。
4. 草原舞会: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草原舞蹈动作,让幼儿在舞会上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欣赏草原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草原主题的音乐角,提供相关音乐书籍、乐器等,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3. 草原音乐主题派对:教师组织一次草原音乐主题的派对,让幼儿穿着草原服饰,品尝草原美食,欣赏草原音乐,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六、活动内容:1. 欣赏草原音乐:让幼儿欣赏不同草原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动物叫声和自然环境的声音。
2. 学习奥尔夫乐器演奏:教师示范如何用奥尔夫乐器演奏草原音乐,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并参与演奏。
3. 创意舞蹈:教师带领幼儿创作一段以草原为主题的舞蹈,让幼儿通过舞蹈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4. 音乐游戏:设计一些与草原音乐相关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5. 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舞蹈和演奏。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和舞蹈,引导幼儿学习和模仿。
2.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一、活动目标:1. 感受音乐韵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增进幼儿对草原上小动物的认识,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
二、活动准备:1. 草原动物图片卡片若干(小兔、小鸡、小狗、小猫等)。
2. 奥尔夫乐器(小鼓、铃鼓、木鱼等)。
3. 音乐CD《草原上的舞会》。
4. 宽敞的活动场地。
三、活动重难点:1. 能够准确地模仿草原上小动物的动作。
2. 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草原动物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 基本节奏练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奥尔夫乐器节奏,如小鼓、铃鼓、木鱼等。
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音乐CD《草原上的舞会》,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4. 打击乐器演奏: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打击乐器,按照指定的节奏进行演奏。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草原动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草原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3. 音乐活动:教师组织类似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其他音乐活动中继续锻炼音乐节奏感。
4. 动物保护教育:教师开展动物保护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六、活动准备:1. 草原动物手偶道具。
2. 奥尔夫乐器(小铃、沙锤、木鱼等)。
3. 音乐CD《草原上的舞会》。
4. 宽敞的活动场地。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草原动物手偶道具,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 基本节奏练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奥尔夫乐器节奏,如小铃、沙锤、木鱼等。
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音乐CD《草原上的舞会》,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4. 打击乐器演奏: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打击乐器,按照指定的节奏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能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做出各种的造型。
2.感受原野风的律动特点,引发幼儿跳模仿舞蹈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P.2、篝火活动的画图;啦啦彩球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师:“还记得《啦啦啦啦来跳舞》怎么唱吗?”
进场:教师带幼儿律动进场。
二、故事引导。
(请幼儿回忆上节故事,并说出来)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
终于,宴会要开始了,爸爸妈妈决定要举办一场篝火晚会,(出示篝火活动的画图)你们看,人们都围起一个圆圈,中间是什么呀?(引导幼儿看图片中的火,并介绍篝火舞会的形式.)你们再看看图片中的人,这是什么动作呀?(教师指着图中的一位舞者)你们能看得出他们跳的是什么舞蹈吗?
三、口技和动作感应音效。
1.师:“今天,老师教你们跳非洲舞。
”教师讲解手足律动并教幼儿口技叫声,学习过程先由慢到快。
手/手肘平举,双手下垂,并同步上下律动。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2.师:“我还带来一首非常适合跳非洲舞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
3.手足律动(第一遍音乐)
★音乐:手/手肘平举,双手下垂,并同步上下律动。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哨音:口技模仿呼应叫声。
4.师:“非洲人的舞蹈非常有趣,他们也会模范草原上的动物来舞蹈。
你知道非洲草原上都有哪些动物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动物的律动及叫声,听到哨声模仿动物的叫声。
(1)幼儿自由的想象创编。
(2)跟音乐完整的练习各种动物的律动及叫声。
5.动物律动(第二遍音乐)
★音乐:手/模仿动物特征,狮吼、羊叫、马叫、狼叫、猴叫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 哨音:动物叫声。
6.探索原野律动,让幼儿创编原野律动,听到哨音模仿呼应叫声。
师:“非洲人非常喜欢射箭、打猎、爬树、跑步,你能把这些动作变成舞蹈吗?”
(1)让幼儿自由创编爬树、射箭、打猎等舞蹈动作。
(2)跟音乐完整的练习各种动物的律动及叫声。
7.原野律动(第三遍音乐)
★音乐:手/划船、射箭、爬树、跑步、标枪
脚/左右脚轮替蹲提。
★哨音:口技模仿呼应叫声。
四、啦啦彩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