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共7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50 MB
- 文档页数:78
中国历史上的商业文化对比中国的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先人造就了灿烂的商业文化。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差异也很大,这就使中国商人有着许许多多各自的地域特征。
我们以明清和近代的商帮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此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商业文化。
1 晋商山西地处中部,北邻内蒙古,东接京津冀,内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山西商业文化。
晋商以与蒙古交易发家,后从单纯经营商品货物发展到经营金融产品,成为中国早期的比较高层次的市场经济的代表。
晋商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重商业。
明清时期,山西人认为“学而优则商”。
1724年,山西巡抚刘於义奏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雍正皇帝朱批道:“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可见山西人经商风气的盛行,传统的“士农工商”职业排序观念在山西发生了变化,人们把商业排在了各业之首。
这种观念和风气一直延续到清末。
②义利相通观。
他们主张以义制利,强调在经商活动中以伦理道德为先,见利思义,讲求“君子爱财,生财有道”;“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
晋商认为:高明的商人虽利而不污,他们是先义而利,以义制利。
这种以义制利的观念是晋商长期雄踞商界的重要思想基础。
③敬业精神。
敬业是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
他说过“执事敬”、“修己以敬”。
晋商始终把商业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如山西榆次富商常麒麟说:“子贡亦贤人也,吾从子贡。
”子贡作为孔子的学生,经商后富可敌国,孔子赞他“经商有道”,常常以子贡为榜样,自然不存在儒尊贾卑的看法。
④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