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4
车辙试样成型机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
接通电源,检查各开关及仪表是否完好。
①定所需温度(通常可定为100℃),接通电源加热,指示灯亮开始加热,预热轮碾。
②在计数显示表上设定碾轮碾压次数24(为往返次数)
③备料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备料、计算配合比、加温,用拌和机拌和,装入试模并养生,试模和沥青混合料同时养生到110℃,然后从烘箱中取出,稍加整形和拍压后便可用本机碾压成型。
成型后的沥青混合料连同试模一起放入烘箱内,60℃恒温养生,准备做车辙试验。
2、操作程序:
①安装时,应将仪器调至水平位并尽量靠近电源插座。
②接通电源后,按电源“起动”按钮,此时电源的指示灯亮;温控仪上行的红色数字将显示当前温度,下行的数字将显示设置温度,计数表显示所设定的次数。
③旋转油泵起动“旋按钮”液压系统开始工作,扭动碾轮升降旋钮,则碾轮可自动升降。
④旋转“碾轮上升”旋钮让碾轮上升,然后按“小车运行”让小车运行至最前面,按停止将装好料的试模放在小车上,且锁紧。
⑤按“小车运行钮后,小车自动对中,并根据需要设置所需的碾压次数。
⑥转动“碾轮下降”旋钮让碾轮下降,当碾轮接触到试料后,按“小车运行”按钮,小车自动进行往复碾压,到所设置碾压次数后,小车会自动停止。
⑦转动“碾轮上升”钮,升到一定高度时,转动“碾轮停止”旋钮,让碾轮停止移动。
⑧按小车运行钮将小车点动到前面,按“小车停止”按钮,小车停止运行,取下试模。
⑨按“总停”钮,全部断电,一次试模成型试验制作完毕。
PR PLAST S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实验方法
试件成型步骤
1.将集料加入试验室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中,加热至175℃左右;
2.将相应添加量的PR PLAST S加入拌和设备中进行干拌;
3.将沥青在最佳拌和温度时加入,进行混合料拌和;
4.在最佳成型温度下成型试件。
干拌时间
保证PR PLAST S颗粒分布均匀,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试件加5秒左右
拌和温度
确定拌和温度为175℃左右
湿拌时间
湿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求出料时沥青裹覆均匀
击实温度
根据击实温度-性能曲线确定,建议最佳击实温度为165±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结合我国现有的设计方法,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当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相同时,超过0.6%的PR PLAST S添加量后,每增加0.2%,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用量需增加0.1%。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标准的成型方法,制成标准的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的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的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 表示。
动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一个辅助性检验指标。
一. 试验目的(1)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2)辅助性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二. 仪具与材料1.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1).用途:○1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
(图1-1)○2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的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半径500 mm宽300 mm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承载车走行速度:6次往返/分承载车走行距离:300mm承载车走行次数:0~999次(任意设定)碾压轮压力范围: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300N/cm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 cm3整机轮廓尺寸:200cm(长)*63 cm(宽)*136 cm(高)整机重量: 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1-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和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图1-1)②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
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③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1.2车辙试验的试验温度与轮压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选用,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MPa。
根据需要,如在寒冷地区也可采用45℃,在高温条件下采用70℃等,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计算动稳定度的时间原则上为试验开始45min—60min之间。
1.3本方法适用于按T0703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状试件,也适用于现场切割制作长300mm、宽150mm、厚50mm板块状试件。
根据需要,试件的厚度也可采用40mm。
2仪具与材料2.1车辙试验机:示意图如图1,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2.1.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及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2.1.2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
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
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移动)或链驱动试验轮运动(试验台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2.1.3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 ±0.05MPa,施加的总荷重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2.1.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试验室制作),亦可固定150mm宽的现场切制试件。
2.1.5变形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2.1.6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检测并记录试件表面及恒温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精密度0.5℃。
车辙试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辙试验是一种在道路上进行的试验,旨在评估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以及评估道路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车辙试验步骤包括规划道路、布设传感器、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几个主要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车辙试验步骤。
第一步:规划道路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段适合进行试验的道路。
这段道路需要符合试验要求,例如长度、宽度、道路表面等。
通常会选择在交通不繁忙的道路上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评估道路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还可以选择在不同类型的道路上进行试验,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
第二步:布设传感器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需要在选定的道路上布设传感器。
传感器的种类包括加速度计、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用于记录车辙对道路表面的影响。
传感器通常会布设在车辙试验车辆上,以便实时监测车辙的形成情况和道路表面的状况。
还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摄像头,用于记录试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情况和数据。
第三步:进行试验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辙试验了。
试验车辆会在预定的道路上进行行驶,通过传感器记录车辙对道路表面的影响。
试验车辆的速度、载重等参数会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条件下的情况。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确保试验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步:收集数据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车辙深度、车辙宽度、车辙形状、道路表面平整度等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将用于评估道路表面的状况和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还可以将数据与实际交通条件下的情况进行比对,以便更好地评估道路的耐久性和性能。
第五步:分析结果最后一步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评估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和道路表面的状况。
分析结果将为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道路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车辙试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辙试验是一种用来评估路面性能的方法,通过模拟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压力和应变,来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车辙试验通常用于评估路面材料的质量,确定路面维护和修复的需要,以及设计新的路面结构。
下面将介绍车辙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试验目的和前提条件车辙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确定路面材料的适用性和性能,为路面维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需要确定试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准备测试样品和材料。
二、试验设备和材料进行车辙试验时,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 车辙试验机:用于模拟车辆在路面行驶时产生的压力和应变。
2. 试验样品:路面材料的样品,通常为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
3. 试验工具:包括刀具、梯形垂尺、钢尺等,用于制备试验样品和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宽度。
三、试验步骤进行车辙试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备试验样品:根据试验要求和标准,制备路面材料的样品。
2. 安装试验设备:将试验样品安装在车辙试验机上,并校准试验设备。
3. 进行试验:启动车辙试验机,模拟车辆在路面行驶时的作用力,测量并记录车辙的深度和宽度。
4. 分析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分析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评估路面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5. 制定维护和修复计划:根据试验结果,制定适当的维护和修复计划,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车辙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保试验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2. 严格按照试验标准和要求进行试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注意保养试验设备和工具,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试验规程和操作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对试验结果要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第二篇示例:车辙试验是土路或者泥泞路面的车辙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不同级配不同厚度车辙试件试验研究进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时,随着厚度的不同,其动稳定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本文将就各级配不同厚度的车辙试件展开试验研究,以期得到各级配的最佳的车辙试件的厚度。
随着橡胶沥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采用掺入40目15%的橡胶沥青来进行研究。
1试件的制备1.1橡胶沥青的性能研究经相关试验测定,所选用的橡胶沥青软化点为66.1℃,25℃针入度为51.9(0.1mm),25℃弹性恢复为34.3%1.2 试件制备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温度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压实功即碾压次数的方法来制备各级配不同厚度的车辙试件,目的是保持空隙率一致。
因为空隙率对试件的影响很大,通过保持空隙率一致,使其数据更具有说服性。
1.3 试模的准备主要是在标准的300mm×300mm×50mm试模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加工得到。
其车辙试件厚度为:①AC-13为4cm、5cm、6cm、7cm;②AC-16为4cm、5cm、6cm、7cm;③5cm、6cm、7cm、8cm;④AC-25为8cm、9cm、10cm、11cm。
1.4 根据各级配最佳油石比下所对应的毛体积密度,以此来推算每个车辙试件所需要的沥青混合料的用量。
AC-13、AC-16、AC-20、AC-25的最佳毛体积密度(g/cm3)分别为2.455、2.480、2.457、2.465。
1.5成型车辙试件。
严格控制各环节的试验温度,在碾压时调整轮碾机总荷载为900kg(9KN),先在一个方向上碾压2个往返,卸载,再抬起碾压轮,将试件调转180°角,再加相同的荷载,碾压至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为止,对5cm的标准车辙试件,一般12个往返左右即可达到要求,对其他厚度的试件,我们在12个往返的基础上,变动压实功(碾压次数)从而使车辙试件的空隙率保持一致。
将试件冷却一晚上,然后在60℃下保温5~24小时,进行车辙试验2进行车辙试验2.1 本试验采用标准车辙试验仪进行车辙试件在非浸水条件下的轮载试验,试验中注意试验轮的行走方向必须与试件碾压方向一致。
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仪具与设备、试件制备、车辙试验、计算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单层或多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模依据设计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由底板、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侧模组成,每一层侧模的内部尺寸为长300mm、宽300mm、厚40mm~100mm。
3.2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件沥青混合料采用大厚度车辙试模经分层轮碾成型得到的试件。
4一般规定4.1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MPa,动稳定度计算时间为试验开始后45min~60min。
4.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厚度可根据集料粒径大小及工程需要进行选择。
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试模成型;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26.5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长300mm×宽300mm×厚80mm~100mm的板块试模成型。
4.3本标准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相应的计量部门或检测机构定期检定合格,测试误差应满足本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
4.4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除应遵照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仪具与设备125.1轮碾成型机轮碾成型机的净空高度在底板高度加车辙试件高度的范围内可调,一般为350mm ,具有与钢筒式压路机相似的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 ,压实线荷载为300N/cm ,碾压行程长度300mm ,经碾压后的板块状试件可达到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法3.1试件制作⽅法(轮碾法)3.1.1⽬的与实⽤范围1、本⽅法规定了在实验室⽤轮碾法制作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的⽅法,以供进⾏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验及测试物理⼒学性质试验时使⽤。
2、轮碾法适⽤于300mm×300mm×厚度(25~200mm)板块状试件的成型,由此板块状试件⽤切割机切制成棱柱体试件,或在实验室⽤芯样钻机钻取试样,成型试件的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尺⼨应符合如下要求:对轮碾板块试件,碾压层厚度不⼩于公称最⼤集料粒径的1~1.5倍,对切割棱柱体试件,长度不⼩于公称最⼤集料粒径的4倍,宽度或厚度不⼩于公称最⼤集料粒径的1~1.5倍,对轮碾成型板厚50mm的试件,矿料规格及试件数量应符合《公路⼯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规定。
3.1.2仪具与材料1、轮碾成型机:轮碾成型机的试样如图3-1所⽰。
2、实验室⽤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宜采⽤容量⼤于30L的⼤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也可采⽤容量⼤于10L 的⼩型拌和机。
3、试模:由⾼碳钢制成,不会⽣锈。
试模⾼度尺⼨范围从5mm~50mm,易拆装,因此可根据实际沥青路⾯结构,⼀层⼀层往上制件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
4、切割机:实验室⽤⾦刚⽯锯⽚锯⽯机(单锯⽚或双锯⽚切割机)或现场⽤路⾯切割机,有淋⽔冷却装置,其切割⾼度不⼩于试件⾼度。
5、钻孔取芯机:⽤电⼒或汽油机、柴油机驱动,有淋⽔冷却装置。
⾦刚⽯钻头的直径根据试件的直径选择(通常为100mm,根据需要也可为150mm)。
钻孔深度不⼩于试件厚度,钻头转速不⼩于1000r/min。
6、烘箱:⼤、中型各⼀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7、台秤、天平或电⼦称量5kg以上的,感量不⼤于1g;称量5kg以下时,⽤于称量矿料的感量不⼤于0.5g,⽤于称量沥青的感量不⼤于0.1g。
ZDSXXX作业指导书XXX-ZDS-E5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2013-08-20 发布 2013-09-01 实施XXX发布前言为保证检测过程中依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技术标准,使本中心不同检测人员,不同时间所进行的检测过程保持一致,实现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正确性.特制定本准则。
本细则编制遵照《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和本中心相关程序文件的规定。
本检测实施细则由XXX负责起草。
本检测实施细则主要起草人: 校验:本检测实施细则批准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本方法适用于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壮试件,也适用于现场切割制作长300mm、宽150mm、厚50mm板块状试件。
根据需要,试件的厚度也可采用40mm。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细则中引用而构成本细则的条文,本细则发布时所列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细则的人员应及时探讨采用下列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修订时应按相关质量文件的维护程序规定进行。
JT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GB8107-1987《数值修约规则》3.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3.1 轮碾成型机:具有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压实线荷载为300N/cm,碾压行程等于试件长度,经碾压后的板块状试件可达到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在施工现场可采用压路机代替。
3.2 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容量大于30L。
3.3 试模:由高碳钢制成,试模尺寸应保证成型后符合要求试件尺寸的规定。
3.4 车辙试验机: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3.4.1 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及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3.4.2 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车辙试验方法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的实验步骤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一块碾压成型的①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试验机;钢板试件(通常尺寸为300*300*50~100mm)②加载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的选定值;实际在规定温度条件通常为60℃下,以一个轮加载的最大单位压力应略大于选定值。
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在其上行走,测量③将试件浸水24h后从水中取出并用布擦干试件在变形稳定期时,每增加1mm变形需要后放在加载底板上,在试件顶面稀撒少量行走的次数即称为“动稳定性”,以次/mm表示。
0.25~0.5mm的细沙,并手压加载顶板在试件试验仪器:车辙试验机、恒温室(能保持恒温顶面边加压旋转,使细沙填补表面微观的不平整室温度60土1℃)、台秤(称量15kg,感量,并使多余的砂流出,以增加顶板与试件的接触不大于5g)。
面积。
④安置千分表,使千分表的脚支在加载板顶板直径线的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试验方法:1、测定试验轮压强,将试件装于原试模中。
⑤将带有试件的测形变装置放到路强仪的升降2、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达到试验温度台上调整升降台的高度,使加载顶板与测力环(60土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下端的压头中心与加载顶板的中心接触。
不得多于12h。
在试验轮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贴⑥预压:先用拟施加的最大荷载的一半进行两次一个热电偶温度计,控制试件温度稳定在加荷卸荷预压试验,使加载顶板与试件表面紧密(60土0.5)℃。
3、将试件连同试模置于车辙试接触,第二次卸载后等待1min,然后将千分表的验机的试件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段指针约调到中间位置,并将长指针调到0,记行走方向须与试件碾压方向一致。
开动车辙变形录千分表的原始读数。
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⑦回弹变形测量:将预定的单位压力分成5~6个行走,时间约1h最大变形达到25mm为止。
等分,作为每次的压力值,实际施加的荷载应较试验时,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
沥青混合料车辙成型试模校验方法
沥青混合料车辙成型试模是用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制作,待沥青混合料成型后进行车辙试验。
1技术要求:
1.1试模由钢板制成,其内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的钢板。
1.2试模内表面(工作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砂眼、裂纹及划伤。
1.3试模结构应保证在试件成型时,具有足够的定位面,能正确定位,且具有通用性。
1.4试模在成型试件时不得产生变形。
2校验方法:
2.1外观校验:外观检测,应在明亮处目测。
2.2用游标卡尺量测试模长、宽及厚。
3校验用参考仪器
游标卡尺,量程300mm,感度0.02mm。
4校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5校验周期为1年,或对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及时进行校验
6记录:沥青混合料车辙成型试模校验记录
7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
JTJ052-2000之T0719-1993的相关要求
沥青混合料车辙成型试模校验记录。
3.1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3.1.1目的与实用范围
1、本方法规定了在实验室用轮碾法制作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的方法,以供进行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验及测试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使用。
2、轮碾法适用于300mm×300mm×厚度(25~200mm)板块状试件的成型,由此板块状试件用切割机切制成棱柱体试件,或在实验室用芯样钻机钻取试样,成型试件的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对轮碾板块试件,碾压层厚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1~1.5倍,对切割棱柱体试件,长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4倍,宽度或厚度不小于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1~1.5倍,对轮碾成型板厚50mm的试件,矿料规格及试件数量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规定。
3.1.2仪具与材料
1、轮碾成型机:轮碾成型机的试样如图3-1所示。
2、实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宜采用容量大于30L的大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也可采用容量大于10L 的小型拌和机。
3、试模:由高碳钢制成,不会生锈。
试模高度尺寸范围从5mm~50mm,易拆装,因此可根据实际沥青路面结构,一层一层往上制件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
4、切割机:实验室用金刚石锯片锯石机(单锯片或双锯片切割机)或现场用路面切割机,有淋水冷却装置,其切割高度不小于试件高度。
5、钻孔取芯机:用电力或汽油机、柴油机驱动,有淋水冷却装置。
金刚石钻头的直径根据试件的直径选择(通常为100mm,根据需要也可为150mm)。
钻孔深度不小于试件厚度,钻头转速不小于1000r/min。
6、烘箱:大、中型各一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7、台秤、天平或电子称量5kg以上的,感量不大于1g;称量5kg以下时,用于称量矿料的感量不大于0.5g,用于称量沥青的感量不大于0.1g。
8、沥青运动粘度测定设备: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或赛波特粘度计。
9、小型击实锤:钢制端部断面80mm×80mm,厚10mm,带手柄,总质量0.5kg 左右。
10、温度计:分度为1℃。
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热电偶沥青温度计,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300mm,量程0℃~300℃,数字显示或度盘指针的分度0.1℃,且有留置读数功能。
11、其它: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滤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垫木、棉纱等。
3.1.3准备工作
1、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方法决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
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2、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1在拌和场或施工现场采集沥青混合料试样。
如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可直接用于成型。
在实验室人工配置沥青混合料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方法准备矿料及沥青,加热备用,常温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不加热。
3、将金属试模及小型击实锤等置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
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加热。
4、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的方法拌制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及各种材料数量由1块试件的体积按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乘以1.03的系数求算。
对实验室试验研究、配合比设计检验及采用机械拌和施工的过程,不得用人工炒拌法拌制沥青混合料,当采用大容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时宜全量一次拌和,当采用小型混合料拌和机时,可分两次拌和。
3.1.4轮碾成型方法
1、将预热的试模从烘箱中取出,装上试模框架,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可用报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纸隔离,将拌和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注意不得散失,分两次拌和的应倒在一起),用小铲稍加拌和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转圈装入试模,中部要略高于四周。
2、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至中转圈夯实一遍,整平为凸圆弧形。
3、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稍冷至《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T 0702规定的压实温度(为使冷却均匀,试模底下可用垫木支起)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4、当用轮碾机碾压时,宜先将碾压轮预热至100℃左右(如不加热,应铺牛皮纸)。
然后,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置于轮碾机的平台上,轻轻放下碾压轮,调整总荷载为9KN(线荷载300KN/cm)。
5、启动轮碾机,先在一个方向碾压2个往返(4次),卸荷,再抬起碾压轮,将试件调转方向,再加相同荷载碾压至马歇尔标准密实度100±1%为止。
试件正式压实前,应经试压,决定碾压次数,一般12个往返(24次)左右可达要求。
如试件厚度为100mm时,宜按先轻后重的原则分两层碾压。
6、压实成型后,揭去表面的纸,用粉笔在试件表面标明碾压方向,压实成型后的试件需在室温条件下养护12h以上(通常为1d),才能在其上成型第二层,余此类推,各层的碾压方向始终一致。
如一次成型多个试件,则需将试件编号。
3.2试件制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根据试验研究,全厚度车辙试件的制作过程对车辙试验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
了避免车辙试验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难以反映真实情况,在制作全厚度车辙试件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的方法进行。
在全厚度车辙试件的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拌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各种集料的加入顺序,并严格控制集料温度和拌和温度。
首先将预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子适当混合,然后再加入需要数量的已加热至拌和温度的沥青,开动拌和机使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min~1.5min,然后暂停拌和,最后加入单独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至均匀为止,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
2、采用不同沥青,全厚度车辙试件制作过程中各环节温度不同。
采用改性沥青时,集料温度、沥青温度、搅拌温度、碾压温度都比采用一般重交沥青时高20~30℃。
所以,应对沥青路面结构各层采用的沥青性质要充分了解。
在制件过程中对温度要严格进行控制,温度高了沥青可能烧糊变质,温度低了容易成团,不利于拌和均匀和压实。
3、试件压实度在允许范围内变化对车辙试验结果动稳定度是有影响的。
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车辙试件,其试验结果(动稳定度)会偏小。
因此,在全厚度车辙试件的压实过程中特别注意要控制试件压实度,而控制全厚度车辙试验中试件压实度的关键因素为:试件成型过程中各环节温度和成型试件的压实功。
4、压实成型后的试件需在室温条件下养护12h以上(通常为1d),才能在其上成型第二层,余此类推。
在成型上面几层时,各层的碾压方向始终要与第一层的碾压方向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