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5.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电解质:抗原与抗体的反应需要在适当浓 度的电解质参与下,才出现可见反应.血清学反 应一般用生理盐水作稀释液,但禽类血清需用 8-10%的高渗氯化钠溶液. 温度:通常用370C水浴中,有的补体结合反 应在冰箱低温结合效果更好. pH:血清学反应常用的pH为6-8,过高或过 低的pH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重新解离.如pH 降至抗原或抗体的等电点时,可引起非特异性 的酸凝集,造成假象.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2.结合力和离解力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为弱能量的非共价键结 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这一过程受物理化学,热 力学的法则所制约,结合的温度应在0-400C范 围内,pH在4-9范围内,如温度超过600C或pH降 到3以下时,则抗原抗体复合物又可重新解离. 3.抗原抗体的结合比例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常需要适当的比例才出 现可见的反应,在最适比例时,反应最明显. 带现象:如抗原过多或抗体过多,则抗原抗 体的结合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抑制可见反应 的出现. “格子学说”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三.血清学反应的应用 1.抗原或抗体的快速检测 2.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量测定 3.抗原或抗体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 4.抗原组成的分析 5.微生物鉴定和抗原分型 6.血型鉴定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四.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向 技术上要求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辨率, 精密定位,简易快速;在方法上要求微量化,自动 化,标准化;试剂上要求商品化.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二.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1.特异性和交叉性 如肠炎沙门氏菌与鼠伤寒沙门氏菌 Ab1 Ag1
Ab2 Ag2 交叉反应是区分血清型和亚型的重要依据 关系数R R=√r1 *r2 x 100%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