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研究法--6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2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8
实训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和防治效果检查实训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和防治效果检查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特别是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
一、田间药效的试验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
1.每一个新研制的农药、新剂型应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区完成两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2.试验地的选择: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并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不要将试验地选在树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边的田块。
3.选择敏感品系进行试验,创造和提供有利于防治对象发生的条件。
4.田间试验小区设计:试验药剂应选择一个不同的试验剂量,对照药剂可使用一个常用剂量,即当地推广使用的有效剂量。
对照药剂必须选用已登记注册过的产品,并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剂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
试验同时要设有只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共五个处理;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至少4次重复。
一种单剂的田间试验不得少于20个小区,区面积要按照我国农药田间试验准则规定的面积执行,同时注意试验地周围及小区之间设有保护行。
5.试验方法:采用常用器械施药,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
如果是喷雾处理,注意正反两面均匀周到。
施药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试验药剂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特点以及作物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自然环境因素和试验的具体要求等来决定。
例如,施用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延长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
六种药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试验报告公司最新推出新战星产品,价格优惠,非常适合在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上使用,可用于防治苹果卷叶蛾、潜叶蛾、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
为再次试验公司杀虫剂防效,近期在静海进行了六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给公司杀虫剂的销售和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一、试验药剂及试验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区和1个空白对照。
1)战星50ml2)战星30ml3)战星30ml+高粘甲维盐15ml4)5%氯虫苯甲酰胺15ml5)剿峨15ml6)康老大12ml7)空白对照试验于2015年6月12日在天津静海小集村苤蓝地里进行二、试验结果1.六种药剂防治小菜蛾试验结果1)战星50ml防治小菜蛾第3天防效最好,可达到86%,但从第4-7天防效持续下降。
2)战星30ml第1-3天防治小菜蛾防效在60%-70%,防效最好的是在第3天69%,从第4天开始防效迅速降低。
3)战星30ml+高粘甲维盐15ml第1-3天防治小菜蛾防效在76%-86%,第3天防效为86%最高,从第4天防效开始呈降低趋势。
4)5%氯虫苯甲酰胺15ml第3天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达到88%,第4-7天持续稳定在80%以上。
5)剿峨15ml第1-6天对小菜蛾防效呈上升趋势,第6天防效达到85%,第7天防效降低。
6)康老大12ml第1天防效仅51%,第3-7天防效稳定在70%以上,其中第6天达到最高值76%。
2.六种药剂防治菜青虫试验结果除氯虫外,其他5种药剂第3-7天的防效均在88%以上,且持续稳定;而5%氯虫第3-7天仅保持在80%左右。
三、试验结果分析6种试验药剂防治小菜蛾从稳定性来看,以5%氯虫为最好,第1天防效可达到75%,第3-7天持续保持在80%以上;其次为剿峨,药效较稳定,第3-7天防效在75%以上;康老大虽然防效比5%氯虫和康老大低,但稳定性也较好,第3-7天持续在70%-80%;而其他三种药剂防效均在第4天开始下降,以战星30ml 防效最差。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小菜蛾是一种危害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小菜蛾的危害,农业技术人员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各种防治方法。
药剂喷施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方式,但是不同的药剂对小菜蛾的药效并不完全相同。
为了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减少小菜蛾对作物的危害。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我们选择了四川省成都市周边的小麦田作为试验地点,该地区是小菜蛾比较严重的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试验药剂:我们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五种药剂进行试验,分别是杀虫灵、吡虫啉、苯噻嗪酮、氯氰菊酯和间转卤。
这些药剂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
3. 试验方法:我们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药剂设立5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
在药剂喷施前,我们对试验地进行了调查,确认了小菜蛾的发生密度,然后按照每个重复区小菜蛾发生密度相同的原则进行施药喷洒。
在喷洒后,我们每隔一周对各重复区进行观测,记录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和药剂的防治效果。
三、试验结果经过四周的观测,我们得到了以下试验结果:1. 杀虫灵:杀虫灵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好,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60%以上。
2. 吡虫啉:吡虫啉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比较显著,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50%左右。
3. 苯噻嗪酮:苯噻嗪酮的防治效果一般,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40%左右。
4.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差,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20%左右。
5. 间转卤:间转卤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较差,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30%左右。
四、试验分析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杀虫灵和吡虫啉的防治效果较好,适合用于小菜蛾的防治。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菜青虫是危害蔬菜、水果、森林等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防治工作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杀虫剂,本文选取了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实验方法田间试验方案:选取鹰嘴豆地为试验田,进行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设计,每种处理重复3次。
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施药前观察鹰嘴豆田中有无菜青虫,记录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将5种杀虫剂按照推荐浓度配制成溶液,利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试验田中。
3. 施药后 1、3、5天分别观察田间菜青虫数量和死亡情况。
4. 根据观察结果,对各处理进行有效率和防效评价。
室内实验方案:1. 将菜青虫放入实验器皿中,按照不同处理施药。
3. 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出各处理的 LC50 和 LC90。
实验结果| 处理剂量 | 有效率 | 防效 || :---------- | :----- | ---: || 丁螺环酸钠 | 93.4% | 96 || 啶虫脒 | 81.5% | 83 || 毒死蜱 | 71.9% | 72 || 杀螟硫磷乳油 | 63.7% | 62 || 拉多克隆 | 49.8% | 48 |室内试验结果:五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 LC50 和 LC90 如下表:讨论和分析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丁螺环酸钠的防效最高,为 96,有效率也最高,达到了93.4%;其次是啶虫脒和毒死蜱,分别为 83 和 72;而杀螟硫磷乳油和拉多克隆防效相对较低,分别为 62 和 48。
该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中菜青虫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基本符合。
从室内试验结果看,丁螺环和丁虫脒的 LC50 均比其他3种杀虫剂低,分别为0.021g/L 和 0.0535 g/L,说明这两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毒力较强;而拉多克隆的 LC50 最高,说明其毒力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这五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与其田间防治效果基本相符。
农药登记药效资料要求(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从整个农业病、虫、草、鼠害等的防治来说,应当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积极作用,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但今后或更长的时间里化学防治仍是起主导作用,据有关专家的估计,目前在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的达70%—80%,而其它方法所起的作用占20%—30%,如不使用农药,就很难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
所以要不断研制新农药、新剂型,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农药使用中的缺点,以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作用。
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
这部分资料必须由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认证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人员来完成。
试验方法及内容必须按照已经颁布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如:GB/T17980.1—17980.5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暂时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或常规方法进行。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要求在申请临时登记时必须要提交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这部分资料包括药剂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及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或抑制中量ED50(抑制中浓度EC50)。
这个数值是经过常规的生物测定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得到的(生物统计可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完成)。
LD50(L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死亡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ED50(E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抑制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室内生物测定时杀虫剂一般可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杀菌剂可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扩散法等;除草剂可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等。
二、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田间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5种不同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和毒力测定。
我们分别测试了杀虫剂A、B、C、D、E在田间的防治效果以及室内的毒力测定。
结果显示,杀虫剂A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在室内的毒力测定也较高。
杀虫剂B在田间效果一般,但室内毒力较低。
杀虫剂C在田间效果不佳,但室内毒力较高。
杀虫剂D和E在田间表现出较强的防治效果,但室内毒力较为一般。
综合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杀虫剂A和E是较为优选的防治杀虫剂,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未来研究可以探讨更多杀虫剂的田间效果和室内毒力,为菜青虫的防治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杀虫剂、菜青虫、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对比分析、总体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菜青虫(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范围广泛,给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菜青虫的数量和减少对蔬菜的危害,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防治方法,其中使用杀虫剂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随着农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市场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杀虫剂,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对不同杀虫剂在防治菜青虫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比较,对于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对比不同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作用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更有效地控制菜青虫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5种常用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为农田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比不同杀虫剂在田间的杀虫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各种杀虫剂的优缺点,为农民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了解杀虫剂对昆虫的杀伤机制和毒剂作用方式,为今后开发新型杀虫剂和改进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不同杀虫剂的使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杀虫剂对亚麻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杨崇庆;安维太;曹秀霞;张炜;陆俊武【摘要】The toxicities and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nine insecticides to Y amaphis yamana Chang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amaphis yamana Chang had developed varied resistant levels to different pesticides.Among the tested pesticides,10%efficient cyhalothrin emulsionin water had the highest toxicity with a LC50 of 11.97 mg/L,then was4.5%efficient cypermethrin,with a LC50 of 13.84 mg/L,40%phoxim emulsitiable concentrate had the lowest toxicity with a LC50 of 144.91mg/L.The fiel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nine pesticides tested,10% efficient cyhalothrin emulsion in water 75mL/hm2,4.5%efficient cypermethrin 1 500 times liquid and40%chlorpyrifos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600 g/hm2,all had high control efficacies to Y amaphis yamana Chang with at least 90%control efficacy in3 days.Y amaphis yamana Chang had very high resistant level to the nine pesticides tested in this study in field.%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9种药剂对亚麻蚜的敏感性。
第一章昆虫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与科学绘图第一节昆虫形态的文字描述第二节昆虫形态构造的科学绘图目的:在昆虫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中,文字所不易说明的问题,绘图可表达,即使有文字记述,附上插图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科学论文、专著、研究报告有了合适的图,将更具说服力,为文字增色,教材有图也会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生物科学图首先以科学性为标准,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形体正确,比例正确,倍数正确,色彩正确;其次是要求画面清洁和精细美观。
草图:是指昆虫整体或局部特征的轮廓、结构图,是用铅笔绘成的底稿。
描绘草图的方法:①蒙绘,适用于大型、平展的昆虫,如大型蝶或蛾。
②反射描绘,适用于大型的平展或不平展的昆虫,如蝶、蛾、甲虫、蝗虫③复印机绘图,利用复印机绘制昆虫翅脉图。
④摄影绘图,用近距离摄影机,可以用小光圈,黑白底片,慢曝光法拍照昆虫。
铅笔草图完成后,还需上墨或着色。
上墨主要采用黑墨点线画法。
用线来表示节间或骨片的分界、毛和刺等;用点表示不同颜色和身体的凹凸,以表达立体感。
第二章观察标本的处理切片法:即用刀片将观察标本切成薄片。
优点——观察标本组织间的各种构造,仍能保持正常的相互关系。
缺点——在一个切片上就不能看到整个组织外貌。
分散法:即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将观察标本分离成单个细胞或薄片,或将整个观察标本进行整体封藏。
优点——仍能保持每个小单位的完整。
缺点——彼此间相互的关系(除整体封藏外)就不一定看得清楚了。
第一节整体及局部特征制片一、昆虫的整体封片——昆虫胚卵整体封片1.固定、解剖:将布安氏液(苦味酸、冰醋酸和甲醛以一定比例配制)固定好的卵粒放入蜡盘,注入70%酒精,在实体镜下用尖嘴无齿摄及解剖针撕开卵壳,取出完整的卵胚,放入装有70%酒精的小瓶中。
2.染色:用吸管吸去70%酒精,加数滴硼砂洋红浸没标本,染色5-10分钟。
3.脱水、透明:用70%酒精洗涤2-3次,再经80%、90%、100%酒精逐级脱水30分钟。
然后用二甲苯透明2小时。